Ⅰ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的人民币各是什么样子,的
从48年第一套人民币,到现在只出了五套,现在用的是五套,只是五套复杂些有99版O5版15版还有刚出的19版。
Ⅱ 第五代人民币!一共有多少钱
第五套人民币一共分二次发型第一次发行于1999年。发行于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其中1元有纸币、硬币2种。(取消了2元,增加了20元,更利于流通。)第二次发行于2005年8月31日。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至于您问的一共多少钱,我不知道到应该是99版的一共多少元,还是05版的一共多少元,或者是99版加上05版的一共多少元。但无论怎么说,你想知道的答案,您都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出来的。
Ⅲ 五代十国的钱币种类,你了解哪些呢
五代十国的钱币种类包括开平通宝、天成元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等。五代十国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时期,所有独立政权的国家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所以五代十国的货币种类很多。五代十国的钱币品种繁多,版型也比较复杂,有铜的、有铁的、也有铅的。后来的都受损了不少,所以所剩无几。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现在的钱币也有很多,比如一元、五5元都有,再加上银行卡、信用卡非常的便捷。有时候想想古代人出行要购买大件的话,背上那么重的钱银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Ⅳ 五代十国钱币种类,你有哪些了解
五代十国的钱币种类特别多,但是流传下来的就比较少,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天成元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应圣元宝等。
Ⅳ 五代十国出现的钱币种类有哪些
五代十国也简称为五代,一般认为从907年朱温灭唐至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54年间。
在此期间,中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5个朝代,南方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和北汉10个割据政权。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繁,政权屡有更迭。其钱币种类极多,但留存下来的非常少。
后梁曾仿照开元通宝,在开平年间铸造开平通宝。“开平”为五代朱温年号。这种钱币铸量不多,且传世极少,为极罕见品。
开平通宝的形体仿照开元钱,但铸造制作上更粗糙,边廓不整齐。钱币直径3.5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书法较差,笔画生硬。铸工与铜质均不佳,钱文书法十分差,几乎不成文。
后唐庄宗李存勖以恢复唐代正统为号召,灭掉梁之后铸行新钱,仍然沿用开元通宝之称,中间屡遭变故,旧钱日益减少。
后唐庄宗时,兵事渐少,商业逐渐繁荣,市场中的钱币太少,不利于流通,于是在天成年间铸天成元宝,以便流通。
“天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由于当时各藩镇割据自立,战乱纷扰,社会经济受到重创,币制极不稳定。
天成元宝钱径2.4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书法浑厚凝重,轮廓阔壮,较为精良。
后唐最后一个皇帝李从珂于清泰年间铸行青泰元宝。钱径3.4厘米,钱文隶书,顺读,书法平平。由于后唐10多年间变动迭起,所以现在学者有认为青泰元宝是仿自北宋的崇宁重宝,并不是后唐清泰年间所铸。
后晋王朝的建立者是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契丹主做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石敬瑭称帝后,割燕云16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
石敬瑭执政时期,是后晋社会最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较好的时期。石敬瑭本人非常勤勉,生活廉洁,政绩突出,应是一个受臣民爱戴的皇帝。石敬瑭最大的功绩便是统一了后晋的货币,使经济趋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
后晋只铸有一种钱币天福元宝,因为后来让民放铸,所以官铸钱少,民铸钱较多。
今天所见的天福元宝,版式参差不一,轻重不一,有直径2.1厘米至2.5厘米的,也有直径2.1厘米以下的,钱文隶书,书法平平。
形制较大的天福元宝应该是官制的,铸工上看相对精致,小型的可能是民间自铸的,铜质较差,文字粗糙。
因为当时的铜价较高,铸钱无利可图,而且铜材不易得,民间往往把古钱销毁,改铸铜器,所以,天福钱稀少难得。当时各处藩镇割据,不理会朝廷,只是逢年过节,才向皇帝进贡,以表示君臣关系未断。
据史料记载,937年夏,宣武军节度使杨光远进助国钱,现传世有“助国元宝”一种,直径2.3厘米,钱文篆书,书法平平,铸工一般,可能是当时杨光远所铸。
后汉仅传了两代,共计4年,只有“汉元通宝”钱,此钱直径2.2厘米,钱文隶书,书法似开元钱。
后周时只铸“周元通宝”一种,为周世宗柴荣所铸,书法、铜质、铸工均精美,乃毁佛所铸之钱。
如果以经济而言,五代十国时期的重心不在北方五国,而是南方十国。十国统辖的地区人多物丰,而在钱币的制作上也比北方五国要好。十国之中,吴越、荆南、北汉等国没有铸钱。
前蜀于510年铸永平元宝,钱径2.4厘米,钱制仿唐代开元通宝,铸工颇佳,但极罕见。此外有永平通宝,制作及书法与永平元宝不相同。
前蜀高祖王建时铸行通正元宝,版式较多,钱文书法铸工不及永平钱,但数量较多。后来前蜀改国号为大汉,又号为天汉,铸行天汉元宝,钱制同以往,钱文书法铸工均较好,数量不多。
后来又恢复国号为蜀,年号天光,铸光天元宝。钱文“光”字用行书,其余为隶书,书法还算良好。
王建去世后,其子王衍继位,史称后主,于乾德元年铸乾德元宝。钱制同以往,有光背无文与背月两种。后来铸行咸康元宝,钱币背后有月文。
以上两种钱数量较多,铸工颇精。但不久后唐来伐,王衍出降,国灭。
后蜀高祖孟知祥铸行大蜀通宝。大蜀通宝钱的直径为2.3厘米,钱文隶书,铸工一般,书法较劣,但传世较少,比较罕见。
孟知祥的儿子继位后改元广政,铸广政通宝,制式同以前一样,但书法铸较前品为佳,数量较少,为罕见品。后又铸广政通宝铁钱,版式与铜钱没有区别,传世也较少。
闽王王审知政权仍然行用唐代年号,以示忠贞不移,铸开元通宝钱,版式仿会昌开元钱,钱背穿上有一“闽”字,过去曾被误认为是会昌开元。
此外有铅铸钱,版式同铜钱,分光背无文、背闽、背福、背殷3种。
后又铸开元通宝当十大钱,直径3.8厘米,字大而不工整,而且有省笔缺画,背有星文、月文、闽字。另有铁钱、铅钱,版式同铜钱一样。
王审知的弟弟王延政曾称大殷皇帝,改元天德,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以一当百。当时也铸有铜钱,比铁钱小,被称为天德重宝,书法较工整,背文“殷”字,有楷隶两体。
闽景宗王延曦时期铸永隆通宝大铁钱,直径达4厘米,书法拙劣,背面有闽字或星月文及光背,均较罕见。
五代十国时楚国第一代君主马殷自立楚王时,曾铸有天策府宝。此外还曾铸有乾封泉宝铜、铁大钱和乾元重宝大铜钱。马殷因听史家有湖南产铅、铁之说,又听从高郁的献策,铸铅、铁钱,十文当铜钱一文,如乾封泉宝、乾元重宝。
天策府宝钱是钱币界盛传的珍品,历来为收藏家梦寐以求之物。有一首诗描述了过去人们对此钱的重视程度:易求时且百金直,喜遇翁赏一饭加。有宝若谈天策府,不贫于古野人家。这句话说的是清代戴熙之父在病中得到一天策符宝,大喜过望,居然在把玩该钱时多吃了一碗饭。
天策府宝钱制作皆精,天策府宝大如当十,厚肉,字文明坦,楷书。前人认定其钱为马殷开天策府时所铸的纪念币。
有学者认为天策府宝铜钱兼有纪念币和硬通货的两种功能。硬通货是指它不同于一般货币,而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楚境内外贸易等,作为一种支付手段。
《十国纪年》记载:“马殷铸铅铁钱,行于城中,城外特用铜钱。”城中城外指的是境内境外,铜钱则非天策府宝莫属,“特用”两个字具体地点明了该项钱硬通货的性质。
五代十国的货币
Ⅵ 古代人民币图片
古代一般是铜钱,银锭,元宝。
Ⅶ 从古至今的钱币的顺序图片,各朝代钱币一览
1 、秦:秦半两;
2 、汉:汉半两、汉三铢、白金三品、五铢(汉)、西域铸币(汉)等;
3 、三国:魏五铢、蜀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定平一百等;
4 、两晋一六国:沈郎五铢、北凉造新泉、太夏真兴等;
5 、南北朝:五铢(南北朝)、太清丰乐、太货六铢、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布泉(北周)、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
6 、隋朝:隋五铢等;
7 、唐朝: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
8 、五代十国:天成元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永平元宝、永通元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开国通宝(南唐)、乾亨通宝等;
9 、宋朝:至和元宝、至和通宝、嘉祐元宝、开禧通宝等;
10 、元朝:大朝通宝、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等;
11 、明朝:裕民通宝、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弘治通宝等;
12 、清朝:天命通宝、天聪通宝、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干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祺祥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太平天国钱等;
13 、民国 : 民国通宝、民国重宝;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
以上就是从古至今的钱币的顺序图片相关内容。
硬币收藏并不是越老越值钱。价格较高的硬币基本上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发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币越老,价格就越高。因为即便是同一个年份、同一种面额的硬币,不同品相的价格也相差甚远。硬币收藏是钱币收藏里的一个部分,许多收藏家都喜欢这小型藏品种,外观精美、携带方便。新中国发行的硬币有两种,一种是流通币, 500 枚或 1000 枚是一盒,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和消费。另一种是套装币、装帧币、限量发行,不参与流通。 本文主要写的是从古至今的钱币的顺序图片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Ⅷ 五代十国货币的钱币种类
唐代的开元通宝是我国货币史上最成功的钱币之一,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亡之后,民众对它的信任和喜爱并未减少,仍是安定市场的重要手段。五代政府虽不铸开元钱,但另行铸币却无法改变开元钱在市场中的地位,犹如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地出现,一浪一浪地被淘汰。 五代时铸的第一种钱是后梁开平年间(公元907-910年)所铸的“开元通宝”直径3.5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书法较差,笔画生硬,“开” 字为异笔,光背。铸工与铜质均不佳,钱文书法尤差,几不成文。朱温篡唐后,前朝大臣改奉新主,其中位居要职的大有人在。他们多数科甲出身,任何人的书法都要胜此钱文千百倍,怎么说也不至于让如此水平的人来书写钱文。想来写此钱文的很可能是他们的太祖朱温,但不能确定。此种开元通宝铸量不多,且传世极少,为极罕见品。 后唐李氏以恢复唐朝正统为号召,灭梁之后铸行新钱,仍沿用开元通宝之称,中间屡遭变故,旧钱日少,所剩不。而之后的后唐庄宗时,兵事渐少,商业略盛,市场中钱少不便,乃于天成年间(公元926-929年)铸“天成元宝”,以便流通。此钱径2.4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书法浑厚凝重,轮廓阔壮,较为精良。但此钱民间有私铸者。另外有“青泰元宝”,是最后一个皇帝李从珂于清泰年间(公元934-935年)所铸。钱径3.4厘米,钱文隶书,顺读,书法平平。后唐十余年间变动迭起,似不应铸钱。所以现在学者有认为此钱乃仿自北宋 “崇宁重宝”,并不是后唐清泰年间所铸。 后晋只铸过“天福元宝”。史载“天福三年(公元939年),诏许天下民人自铸,文曰“天福元宝”。今天所见的天福元宝,版式参差不一,轻重不一,有直径2.5-2.1厘米的,也有直径2.1厘米以下的,钱文隶书,旋读,书法平平。大钱应是官制的,铸工尚可,小型的可能是民间自铸的,铜质较差,文字粗糙,因为当时的铜价较高,铸钱无利可图,而且铜材不易得,民间往往把古钱销毁,改铸铜器,哪里会多铸铜钱呢?所以天福钱颇稀少难得。当时各处藩镇割据,不理会中央政府,只是逢年过节,才向皇帝进贡,以表示君臣关系未断。史载天福二年夏,宣武军节度使杨光远进助国钱,现传世有“助国元宝”一种,直径2.3厘米,钱文篆书,旋读,书法平平,铸工一般,可能乃杨氏所铸。 后汉仅传了两代,共计四年,只有“汉元通宝”钱,此钱直径2.2厘米,钱文隶书,书法似开元钱。后周时只铸“周元通宝”一种,为周世宗所铸,书法、铜质、铸工均精美,乃毁佛所铸之钱。若以经济而言,五代十国时期的重心不在北方五国,而是南方十国。十国统治的地区人多物丰,而在钱币的制作上也比北方五国要好。 十国之中,吴越、荆南、北汉等国没有铸钱。前蜀于永平元年(公元911年)铸“永平元宝”,钱径2.4厘米,钱制仿唐代开元通宝,铸工颇佳,但极罕见。此外有“永平通宝”,制作与书法与永平元宝不相同,但有学者认为是伪造的。通正年间(公元916年)铸行“通正元宝”,版式较多,钱文书法铸工不及永平钱,但数量较多。后来前蜀改国号为大汉,次年,改年号为天汉,铸行“天汉元宝”,钱制同以往,钱文书法铸工均较好,但数量不多。光天年,又恢复国号为蜀,铸“光天元宝”,钱文“光”字用行书,其余为隶书,书法均甚良好。王建死后,其子王衍继位,史称后主,于乾德元年(公元919年)铸“乾德元宝”。钱制同以往,有光背无文与背月两种。咸康元年铸行“咸康元宝”,背有月文。以上两种钱数量较多,铸工颇精。但不久后唐来伐,王衍出降,国灭。闽王王审知政权仍然行用唐朝年号,以示忠贞不移,铸开元通宝钱,版式仿会昌开元钱,钱背穿上有一“闽”字,过去曾被误认为是会昌开元。此外有铅铸钱,版式同铜钱,分光背无文、背闽、背福、背殷三种,后又铸开元通宝当十大钱,直径3.8厘米,字大而不工整,且有省笔缺画,背有星文、月文、闽字。另有铁钱,铅钱,版式同铜钱,存世较罕。后于永隆年间铸“永隆通宝”大铁钱,直径达四厘米,顺读,书法拙劣,背有闽字或星月文及光背,均较罕见。王审知弟王延政曾称大殷皇帝,改元天德,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以一当百;也铸有铜钱,比铁钱小,为“天德重宝”,顺读,书发教工整,背文“殷”字,有楷隶两体。
马殷割据湖南时,后梁朱温封马殷为天策上将军,后自立为楚王,铸有“天策府宝”。此外还曾铸有乾封泉宝铜、铁大钱和乾元重宝大铜钱。马殷因听史家有湖南产铅铁之说,又听从高郁的献策,铸铅铁钱,十文当铜钱一文,史书没有说明钱文何字,大概是因为楚钱钱文多袭用唐钱钱文之故,如乾封泉宝、乾元重宝。 天策的意思是为帝王出谋划策,更有“天策引神兵,凤飞扫邺城”的名句。天策府是天策上将军的府邸。即办公地。历史上有名的天策上将军有李世民、马殷和宋真宗之兄楚王元佐三人,而开府置行署的只有李世民和马殷。李世民在灭隋一战中一马当先,功勋卓着,唐高祖觉得赏他什么都不合适,于是特地为他创立了天策上将军这么个封号,并且设置天策府,李世民受封后,在府内设立了文学馆,招揽了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位名士,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的股肱重臣。梁朱温称帝后,为了利用楚牵制当时据有江淮之地的吴国,援引唐高祖封李世民的例子,就给了马殷天策上将军的封号,并准其开天策府置右相,为马殷在楚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基础。 天策府宝钱是钱币界盛传的珍品,历来为收藏家梦寐以求之物,有一首诗描述了过去人们对此钱的重视程度:“易求时且百金直,喜遇翁赏一饭加。有宝若谈天策府,不贫于古野人家。”说的是清朝戴熙之父在病中得到一天策符宝,大喜过望,居然在把玩该钱时多吃了一碗饭。《十国春秋》载:“楚武穆王乾化元年,铸天策钱,文曰“天策府宝”。《新五代史》载:“殷请于梁,依唐太宗故事,允其开府初铸。”故而此钱文字制作皆精,天策府宝大如当十,厚肉,字文明坦,楷书,旋读。前人认定其钱为马殷开天策府时所铸的纪念币。 现有学着认为天策府宝铜钱兼有纪念币和硬通货的两种功能。硬通货是指它不同于一般货币,而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楚境内外贸易等,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十国纪年》载:“马殷铸铅铁钱,行于城中,城外特用铜钱。”城中城外指的是境内境外,铜钱则非天策府宝莫属,“特用”两个字具体地点明了该项钱硬通货的性质。从传世的天策府宝铜钱来看,多有流通使用的痕迹。由于它专用于境外贸易,因此该钱在湖南省外多有发现,在本地反倒少了。据《泉币》杂志载,上世纪30年代汉口有人在某铜肆以两元之价获得天策符宝,品相俱佳。该人将钱卖给大收藏家罗伯绍,索价三十元大洋。罗告诉此人,这是大珍品。并把钱价加倍给他,该人大喜过望,如实相告廉价所得该钱经过。罗伯昭高风高节,没有欺其外行,传为佳话。另载数十年前,在渐江杭州还发现了一枚背有龙纹的天策府宝,为一卖眼镜的小贩所得,有人疑为伪作,后来小贩竟如愿以偿,高价卖出。该钱后归收藏家张叔驯所有。解放后,天策符宝很少再有发现了。作为硬通货的天策府宝,在当时的购买力如何呢?孙仲汇先生说道:“如为通用钱,在当时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当百使用。”《历代货币大全·隋唐卷》记载,当时军阀混战,货币政策混乱,天策府宝大铜钱作为硬通货当百枚小铜钱使用是很正常的。
孟知祥乃后唐明宗之婿,曾带军入川征蜀。但乘机揽权,拥有蜀地,叛唐称帝,国号蜀,铸行“大蜀通宝”。该钱直径2.3厘米,钱文隶书,顺(直)读,铸工一般,书法较劣,但传世较少,较罕见。其子继位后改元广政,铸“广政通宝”,制式同前,但书法铸较前品为佳,数量较少,为极罕见品。后又铸“广政通宝”铁钱,版式同铜钱,传世也较少。 刘隐为唐末广州节度使,为朱温党羽。朱温称帝时,封刘隐为大彭王,拥有两广之地。刘隐搜括其境内开元钱二十万献于朱温,结果致其缺钱,乃铸开元通宝铜钱及小平铅钱,以便流通,其铸工草率粗糙。后刘隐死,其子立,改称大越皇帝,改元乾亨,称国号为汉,史称南汉,铸“乾亨通宝”铜钱,传世较少,极罕见。后又铸“乾亨重宝”铜钱,文字、铜质同前品,还铸有铅钱。 南唐是五代十国中铸钱最多的。传世有“大齐通宝”,是徐知诰未复姓及未建国时所铸。又有“保大元保”钱,是李璟保大年间(公元934-957年)所铸,中兴二年铸“永通泉货”当十钱;还有开元通宝、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三种小平钱,但其铸造年份无详细记载。 刘仁恭及其子建国后号燕,非十国之一,但时代相当。铸有铜铁钱多种,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四种,又有货布、铁五铢钱和顺天元宝等钱。刘守光子应天元年铸“应天元宝”、“乾圣元宝”、“应圣元宝”等钱。永安钱皆为楷书,除一千钱铜钱外,其它皆铜铁两种。“永安一千”读法为先左后右再上下读,其余皆为顺读。“应天元宝”背万、“乾圣元宝”背百、“应圣元宝 ”背拾等三种钱皆为楷书,大钱,传世极少,为极罕见品。
Ⅸ 第一代到第五代的人民币一百元背景图案分别是那里
券别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主色 发行时间
100元 耙地 花符 蓝、黄、红、黑 1949.01.10
100元 火车站 花符 蓝、绿、茄紫 1949.02.05
100元 万寿山(甲) 火车 绿 1949.02.05
100元 万寿山(乙) 火车 绿 1949.03.20
100元 工厂 花符 藕荷红 1949.03.20
100元 北海桥(甲) 花符 蓝、紫、黑 1949.03.25
100元 北海桥(乙) 花符 黄、黑、紫、灰、蓝 1949.07
100元 轮船 大花座 藕荷红 1949.08
100元 运输 花符 深黄、栗茶、黑 1949.11.15
100元 帆船 花符 赭石 1950.01.20
100元 毛、周、刘、朱浮雕像 井冈山 蓝黑 1988.05.10
100元 毛、周、刘、朱浮雕像 井冈山 蓝黑 1992.08.20
100元 毛泽东头像 人民大会堂 红色 1999.10.01
100元 毛泽东头像 人民大会堂 红色 2005.08.31
100元 毛泽东头像 人民大会堂 红色 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