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带钩,是怎么用的
古代的带钩的用法是系在腰带上面。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比较普遍的是将钩钮嵌入皮革制成的腰带的一端,让钩体正面向外,钩首钩挂在腰带的另一端穿孔中。
也可以在宽的皮带上将两个以上的同样大小的带钩并排使用,以便增加牢固性。在古代有些贵族使用腰带时,为显示身份,不在腰带上穿孔。
而是将皮革腰带的一段装置上一个玉环或者是铜环,然后将带钩的钩首挂在环上。这种用法既美观又华贵,还可以保护腰带。
(1)带钩是如何使用的图片扩展阅读:
带钩的出现,早至春秋时期。现在科学发掘出土最早的,当属洛阳西周墓出土的水禽式带钩,这个带钩长7.4厘米,迄今已三千年。
带钩是人们生活必需之物,仓廪足,知礼仪,即使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男人穿衣依然要配一个好皮带,而带前的那块牌子也颇为讲究。
这都是从中国古代的带钩沿袭下来的。但十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对带钩作过系统、深入的研究。
带钩在收藏、研究和出版上的寂寞,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是时代审美观的错位。一直以来,有些收藏家,甚至有的文化、艺术史学者,认为商周青铜大器是礼器,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而带钩、铜镜一类,不过是日常生活用具,价值不大。其实,日常生活用具并非就没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性,恰恰因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反而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尚内容,而这种时尚之美甚至是超越时空的。《淮南子》中在谈及带钩时,用了这样的话:满堂之座,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
意思是说,放眼看去,宾客满堂的腰间环带上,都露出奢华的钩饰,没有相同的。而正是在这个视钩各异间,人们的身份、地位都表露无遗,王侯之钩、官宦之钩、百姓之钩,分得清清楚楚。
带钩虽小,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分讲究礼仪等级、非礼勿视的中国古代,佩钩是件大事,它反映着佩用者的身份地位,代表着那一时期的摩登和时尚。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带钩已居主角的地位。成熟的青铜冶炼技术,使带钩制作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而黄金和白银以其眩目的光泽、艳丽的色彩,很早就进入了带钩的艺术体系,使带钩具有艺术和财富的双重价值。
玉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有君子之德,其洁白、细腻,珍稀、高贵,更为佩钩者带来一种脱俗内敛之美。
而铁带钩的出现有重要意义,它最初的价值是超过青铜的,虽然韧性不如青铜,但硬度却高过青铜,用来制作带钩,且都有贴金贴银之作,足以表明其高贵身份,只是因其锈蚀,保存下来的不多。
2. 古代的衣带钩是怎么系在衣服上的,怎么使用的
带钩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春秋墓葬中屡有实物发现,史料也有记载。由于带钩结扎起来比绅带更便利,逐渐被普遍使用,取代了丝绦的地位。至战国以后,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形成一种风气。带钩的制作也日趋精巧。它的作用,除装在革带的顶端用以束腰外,还可以装在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其它装饰物品。南北朝以后,一种新型的腰带“蹀躞带”代替了钩络带,“蹀躞”不用带钩,而用带扣,带钩的作用便随之消失。常见的有:金银错带钩、黄金嵌玉带钩、包金嵌玉银带钩、金银错铲形带钩、嵌宝螭龙纹带钩。
3. 古代贵族用来系腰带的带钩都流行于哪些朝代它长什么样
玉钩,即玉带钩,是古人的腰带上的配饰,类似我们现代人所用的皮带扣。在当时,玉带钩不仅是一种实用品,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传统服饰史中,以带钩连接的腰带,是中国特有的发明,王充《论衡》记载:“带约其要(腰),钩挂于带。”带钩是古代贵族、文人武士用于扣结腰带的器物,用于系结并装饰衣着。带钩大多由钩首、钩体、钩钮三部分组成,用法是将带钩背面的钩钮嵌入革带一端,钩首则钩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或将钩首穿挂在置于革带另一端的带环上。
此外,与带钩具有同样古老的历史的是带扣,带扣在古代文献中称为鲜卑、师比、胥纸、犀毗等。从功用上讲,它们是一致的。带扣用于人体束带,北方比中原有更久远的历史,中原传统是用带钩。带扣在北方游牧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也有不少金制的带扣存世,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发现的匈奴金银器中,就有12枚铸成头生多枝长盘角之虎状怪兽的金带具。从两晋时代开始,带扣的使用逐渐形成为一套完整的制度,不同规格和不同质料的带扣分别为不同阶层的人士所用。
4. 带钩的用途
带钩,一言以蔽之,就是古人所系腰带的挂钩。古代带钩首先是实用品,主要用来结带之用。有关带钩是实用品的文字和实物,历史上都有大量记载,在大量古墓挖掘中也得到印证。带钩一般都被系在主人腰间随葬,可谓跟随主人寸步不离。这充分印证了带钩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品。
在陕西汉阳陵汉景帝的陵墓中出土了大量仅有两厘米长的小型带钩,在一座墓葬中出土数量如此之大、体型之小的铜带钩,在其他墓葬中还没有出现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考古人员从同时出土的大量无臂陶俑身上找到了答案:这些陶俑当年身穿鲜艳丝绸衣裳,随着岁月流逝,木制手臂和丝织衣裳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赤条条的陶身。据此推断,原先每个陶俑身上应该都有一个系腰带的小带钩,衣裳木臂腐烂,带钩脱落俑体,但实物保存至今。这又一次证明带钩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另外,有一些带钩,其纽本身就是一个印章,这种带钩也叫带钩印,一物两用,既是带饰,又是印章,带在身上十分方便,真是一举两得。1979年,河南固始县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一枚玉带钩,长仅2.1厘米,钩首如鸭头状,钩身遍琢蟠虺纹、涡纹和S型纹。这种带钩既具实用性,又是礼品,也可作为纪念品,也是一钩多用。
5. 玉带钩是干什么用的
扣拢腰带。
玉质带钩始于战国,它是人们用在腰带上起扣拢腰带的作用,故名带钩,带钩有以铜、铁、玉等多种材料制成,带钩古时又名"师比"。
玉质带钩的基本形状一般为扭曲"S"形,一端有钩,多作兽首装饰;背有柱,柱下有顶,带钩除"S"形状外,还有棒形、竹节形、圆形、兽面形、琴面形等。
玉带钩的鉴定方法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
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6. 带钩的使用方法
古代带钩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比较普遍的是将钩钮嵌入皮革制成的腰带的一端,让钩体正面向外,钩首钩挂在腰带的另一端穿孔中,这种使用方法在河南省三门峡上村岭战国墓中的出土的举灯铜人像、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发现的战国铜人像以及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等人物形象上都可以见到。第二,是在宽的皮带上将两个以上的同样大小的带钩并排使用,以便增加牢固性。第三,是有些贵族使用腰带时,为显示身份,不在腰带上穿孔,而是将皮革腰带的一段装置上一个玉环或者是铜环,然后将带钩的钩首挂在环上。这种用法既美观又华贵,还可以保护腰带。
7. 铜带钩到底是古人用来干什么的
就是古人的“腰带扣”。古时候并没有腰带和扣子这种东西,最初人们穿衣服只不过是用绳子稍微地扎紧一下。为了使用方便,还特意在衣服上缝制着一条衣带,这条衣带就是最初的“腰带”。不过简简单单的一条绳子打结,是很容易就松开的,这就导致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就敞开了衣服,造成了裸奔的现象。
衣服上缝制的丝带起着简单束紧的作用,那条单独的丝带才是真正起到避免衣服松开的作用。铜带钩比较粗糙,而且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铜环,是有着不同造型的,丝带系在上面很难脱落。古代的衣服流传到至今,已经被时间腐蚀了,而金属的铜带钩则保留了下来,所以最初人们一时之间不理解铜带钩是做什么用的。
8. 救了齐桓公一命的带钩,究竟是什么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着名的名人,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更是有“春秋五霸之首”的称号,可见其雄才伟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当年竟然差一点命丧黄泉,亏得一个小小的衣带钩救了他的性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个微不足道的衣带钩没想到却救了一代霸王的性命,如果当时没有衣带钩,历史上就没有齐桓公这个人了,历史可能就会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