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才能得清净心
首先要学习佛的慈悲,对治“贪心”。因为你这个人一慈悲,你就不贪。本来想在人家这里还拿一点,做生意的时候,我多要一点,我再多要一点,一想人家也很可怜,人家也没有什么钱,你的心一慈悲,你就不会有贪心。人家不买他的房子,他天天求菩萨,等到有人来看他的房子的时候,这个价钱他又不肯卖了。要断除贪心、自私心和我执心,这个也是三种心。贪心是学佛人刚刚开始最难去除的;自私心人皆有之,那就更难消除;我执心就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天天想着自己。这三种心,不要说刚学佛的人,就是你们学佛 学到今天,你们告诉师父,你们的这三种心去除了没有? 没有。
要记住拥有慈悲、智慧和行持,你就会拥有清净心,你就把这个清 净心拿回来了。
‘贰’ 怎样清净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静心最高境界语录,佛学静心语录,那些能让人静下心来的佛家语录,赶快来看一看吧。
佛学静心语录大全
如果你不贪求、不占有,那就是自在圆满。惟宽禅师说:“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曰不可思议。”
佛曰:佛说:一沙一世界,一尘一劫,仿佛我们每一次重逢和离别,如同三生石上刺破手指滴落的血。千里暗香拂过,铭刻着你我的生死契。
品格修养是习禅的毕生要务,重要性远超机锋妙语,法昭禅师有偈:同气连树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佛有佛眼,心有心眼,只要不被一叶遮拦,便会满目青山。怕的就是自己一叶障目,什么都看不见,怎能不一片苦海?
悲心的特质是促使他人解除痛苦。它的作用是不忍心他人痛苦。它所显露出来的是仁慈与怜悯。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我相信缘分,不信佛 而缘分信佛,不信我 是我自己么? ... 只因一声虚幻的
佛曰: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非本尘,何来有尘?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耳。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佛曰:劫难,是安很喜欢的词。也许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禅,也是无止尽的劫难,可是佛他不告诉我们,我们要经历多少才肯放过我们,他总是高高在上,笑而不语。
佛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让我们用生命中固有的顽强、抗争和韧性,打磨掉自身的浮躁和轻狂,打磨掉懒散和消沉,还一份深沉、持重、克制。
禅诗·《赠琴僧》: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雪窦重显
喜心的特质是能为他人的成功感到快乐。它的作用是去除妒忌心。它所显露出来的是厌恶心的解除。
喜悦是从自性中表现出来的,人不可能以追求的方式获得真正的快乐,所以慧思禅师说: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曰: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淫。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三者,嫉,恚,疑。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若作恶业已,覆之以善者。彼照耀此世,如月出云翳。此世界盲瞑,能得此者少。如鸟脱罗网,鲜有升天者。
如果我们不能守护自己的感官,像士兵守护各个城门一样,那么感官所接收的刺激将影响我们的心,而这颗心将随着外在的不同变化而变化。
‘叁’ 清净心的是什么样的呢 如何做到清净心
较低层次的解释,,
清净心,就是【无念】,就是你脑海中没有任何想法任何念头的状态,,
此状态也就是念佛法门中最终境界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
也是坐禅的目的状态,是入定的基础状态
。。基本上真正的高僧,都可以自主进入这种状态
。
高层次的解释。。。
等你能够达到【无念】自然而然就会体悟到了(前提是不要以为无念就是最终目的地),,在这里我无法用文字表达清楚
。
。
至于如何做到,请读【楞严经】,前三卷仔细看,,看懂了就会了。。。
如果觉得原经文太难,,可以参考交光大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 】和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
其他注解就最好不看了
‘肆’ 怎样让内心平静~
如何让自己内心平静
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被催促着过上了快生活,没有时间停一停问问自己内心。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寻找一丝丝的慢,抚慰内心的躁动,荣辱不惊。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让自己内心平静的相关内容。
身处如此紧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生活周围也常常会被各种爆炸信息和情绪所充斥,我们自身的意识有时是渺小的,而身边的聒噪和负面感情却是真实的,有时自身也会被影响左右,失去了天然的宁静和自在,产生出各种的喜怒哀乐,那么,怎样觅得内心的宁静呢?!
多看好书,提升自己。多学习一些《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的好文章,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就会淡看各种烦恼,时刻保持住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早睡早起,合乎规律。熬夜有害人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当晚上熬夜看手机后,第二天就会导致焦躁烦虑,无法安心工作。虽然现在做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才合乎天道,合乎自身规律。
饮食清淡,怡然内心。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也容易导致内心焦躁,所以饮食清淡也对自己的性情有好处,让自己的肚子和自己的内心一样清凉。
2
怎样消除烦躁情绪
换个地方透透气。如果烦躁了,千万不要一动不动老坐着,很容易将不满发泄在别人身上造成情绪污染,手上有工作的话也会事倍功半。可以走出室外看看风景。
想一些如意的事。不要老是停留在那些让人扫兴的事情上,多想想开心的,比如某事某刻得到一个喜爱的东西,或者在不久的某个时候,你和谁谁约好一起登山。
吃点零食转移注意力。可能你觉得这个对女生比较管用,其实男生也行,吃零食咀嚼可以带动嘴部肌肉运动,也可以缓解神经紧张,自然也能够慢慢带走浮躁和不满。
听想听的音乐。此时一般不宜听快节奏的音乐,听一些可以安抚情绪的民乐不错,不过也因人而异,有的人越是烦躁越是喜欢快节奏,这样反而可以使自己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泄。
给远方的朋友打个电话。通常人烦躁时容易对身边的人发脾气,可是对久未谋面的朋友就不同啦,此时如果时间合适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听对方说说他们的近况,心情也会好很多。
找个地方发泄。发燥有时还是需要发泄出来的,只是方式要找对,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可以通过跳跃、高喊的方式发泄,可以找个朋友倾诉一下,把“垃圾”倒一倒。
3
怎样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写字、画画。写字和画画是一个能让自己快速静下来的不错选择,如果这是你的一个爱好的话那再好不过了。
听音乐。最好是轻音乐,闭上眼睛,幻想着自己到了一个十分美妙的世界,可以只有你自己或是你和自己爱的人。
聊天。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而是找一个你认为十分稳妥、善于控制情绪、笑对生活的人,跟那种人聊一些开心的事,浑身充满正能量。
写日记。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好的、坏的,比较一下,辩证的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的勇士是看清了生活中存在欺骗却仍然热爱生活的人。
看书。看有深度的书,真正进入书里,与书本融为一体,心就自然静下来了。
看海、春游踏青,走进自然,感受自然里的每一个生命,试着去感受、去聆听。
4
怎么让自己内心平静
我们不都是完美的,我们的能力是一点一点学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学会宽容自己,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了,我们都是世界上的唯一,相信自己,不断努力,不要妄自菲薄。
我们有压力,所以需要发泄,不妨练练拳击,释放自己多余的情绪与力量,让自己的烦躁随着汗水流去。
我们烦躁,需要倾诉,找一个可以安心的朋友,向他诉诉苦水,或者静静的拥抱,让心灵安静下来,慢慢呼吸,放松。
瑜伽是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极好的运动,我们烦躁时,做几套瑜伽的动作,让心静下来,静下来,让心灵去除浮躁,回归平常。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烦躁了,想什么都烦躁,找个可以完全分散注意力的事,让自己的心得到喘息,让自己逃避一会,不是懦弱,而是为了更好的面对。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放宽心,风雨过后是彩虹,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成功路上的点缀,心累了,就歇歇,歇好了继续上路!
‘伍’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清净心
什么是清净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心。什么叫一心,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每个众生,蚊虫蚂蚁、妖魔鬼怪、花草树木,都是阿弥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弥陀佛,一心称念,一向专念,心就觉悟了。“无住”就是心里不能有一丝毫念头,有念就住了,要想学菩萨,先学无住,无住就是清净心、本来无一物。一切时、一切处,他一念不生。起心动念,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前念灭后念又生了,念头是生灭法。生灭法里有个不生不灭的法,在我们身上,你知道这个秘诀,你就很欢喜,为什么?没有生死。生死是另外一部分,真正那一部分没有生死,这个不生不灭的是六根的根性,就是见闻觉知,永远没有生灭。我们身是五阴身,色受想行识有生灭,见闻觉知不会随他生灭。好像电波,普遍在空间,身体像收音机,打开开关能收到很多东西,见闻觉知像电波,周遍虚空法界,没有来去。我们身体这个机器也能收能放,播出去的波也周遍虚空法界,这波是思想波,我们起心动念,再微弱、微细的念头,诸佛菩萨的机器非常灵活,都能收到。我们的机器故障太多,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去掉妄想分别执着,佛菩萨点点滴滴我们也能收到。所以,清净心重要!不要以为自己修行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如果我们得一心了,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一切诸佛如来是一心,你也一心,你心跟一切诸佛心是一个心,决定没有分别、界限,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都变成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迷,你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个心,所有一切迷人的心变成我的心,所有迷人所造的罪业都变成我的罪业。你只要用一心,所有一切法都贯通了,不能通,就是三心二意,一心现一切诸法。唯心所现那是一心,一念自性,现十法界、现一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念心性现的。跟世人言谈生欢喜,听人话心里欢喜,心里执着,错了!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喜决定不放在心上。三轮体空,才生智慧。有丝毫执着就变成情见、情识,落在意识里了,那时你生烦恼不生智慧。“福”是从善行来的,行善是因,得福是果,业障没除,福也不易得到。先要修清净心,心地清净是第一善。心地不清净,纵然修善,善里有搀杂,不纯,业障消得不彻底。使自己心地清净,要改过,将心地真正做洗刷的功夫。“心净则佛土净”,世出世间真实的功德福报都在清净心上,不修清净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净心,就没办法离苦得乐。清净心生智慧,纯善的心生福德,福里就有寿。纯净的心,智慧圆满,纯善的行为,福德圆满。高度智慧从禅定中来,所以佛法的修学是修定。在净土法门就是修清净心。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清净心的方法。学的东西越多,头脑越复杂,智慧越不容易开。为什么?你清净心得不到。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烦恼心起作用就是罪业。“本来无一物”,所以心清净,心是空的,空就灵,灵就生智慧。菩萨心地清净无染,众生把污染舍掉,清净心现前了,跟菩萨的心就融成一体了,我们心中有菩萨,菩萨心中有我们,感应道交。清净心念佛,跟阿弥陀佛心相应,一定放光明,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加持到我们身上。念佛心不清净就得不到感应。清净心现前,所有一切善恶业都变成功德,都变成大圆满。凭善业你到三善道度众生,凭恶业你到三恶道度众生,在六道九法界得大自在,广度一切众生。心清净了,无量劫来的罪业都没有了,若得一心,罪业都消除了,起心动念,罪业又现行了。病从哪里来的?心想生。念头不清净是疾病的根源,胡思乱想,生理组织排列发生了障碍。心要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里面组织排列一切正常,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他怎么会生病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就是清净心。只要修到心地清净,发愿往生,统统都可以去。真的得清净心,才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才能感应到西方净土的现前。心不清净,西方世界现前了,是魔境。我们修的是净业,修行的重点是清净心。怎样清净呢?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用这一句佛号打掉一切妄想执着。另一个方法是修助缘,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一切作为,为大众。用我们的心力、一切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一切不为自己,心就清净了,为自己心就不清净。用清净心真诚心帮助一切众生,是清净心的助修,正助双修。念佛求的是清净心。持戒念佛得清净心,越念心越清净,妄念少了,烦恼轻了,智慧自然就长,这是念佛功夫得力的现象。真正要经意显露出来,如果心不诚,经意显露不出来,为什么?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怎么解?光是想解没有办法达到。多读、多研究、多思惟,不能解,什么原因?佛的言语,佛所说的一切经是从真心自性里自自然然的流露出来的,没加一丝毫分别、想象。我们用分别心、思考的心,怎么能得他的真实义?用的心不相应,好像水源,人家的水是清水,我们是浊水,我们浊水要了解清水,流到清水里面去,清水也变浊了,这就错解、曲解了如来真实义。真正要理解,要用清净心。佛心清净,我们的心也清净,如来的意思就理解了、懂了。心跟佛心一样,解跟佛解才能相应。总而言之,一定要修定。净宗三大纲领:清净、平等、觉,抓住一个就行了。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从清净心下手,比较方便、容易。我劝导大家入佛门,先读一部经,念三年。其他一切都放下,为的是修清净心。一部经念了,心容易清净,念多了,看多了,自然就胡思乱想。你什么好处都得不到。背诵经典,是修善,又能作心地功夫,就是修清净心。一切善恶念通通都没有,叫净念。读经是净念,念佛是净念,以这两种方法来修净念,来修清净心,最为殊胜。真正要想在这一生往生,心净非常非常重要,用什么方法达到心净?信愿持名,有真信,有真正的愿望想去,一心念佛,用念佛来净心,使心清净,清净心里一个妄念没有,有一个妄念心就不清净了。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外缘常常在诱惑你、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离开。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全是诱惑你的,都是魔王,叫你的心不能定下来。你要想真正求一心,真正求功夫成片,电视不能看,报纸不能看。社会上的事情不知道,天天天下太平,外面没事,心也定了。你知道的事情多,你忧虑、牵挂、烦恼多,你认得人多,你是非、长短多,不管修哪个法门,要想成就,统统要离开外缘,找个清净环境来修行。心越清净功夫就越深,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妄想烦恼照样起来,那没用处,一定要看破放下,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责任放下,是把心里的妄念放下,烦恼、忧虑、牵挂放下。生活越简单越健康,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淡薄名利,养清净心。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保持心地清净、平等,这就是真正的净土,心净则土净,真正的净土是在心里,现在居净土,将来定生弥陀净土,净土跟净土感应。今天的灾难是全球性的,一切众生共业所感,躲不过。什么地方最安全?心地清净最安全。纵然灾难遇到了,也会丝毫恐惧都没有,不惊不怖,这样念佛决定往生。如果不念佛,没有这个意愿往生,心是安静的,没有恐怖、没有惊慌,死了以后也生人,也是天人。最怕的是慌张、恐怖、惊吓,在这种心态下,堕三途。学佛能学到这一点,你这一生就没空过。如何修清净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应酬,在这里面学不着相。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就清净了。不把拉拉杂杂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只有经典上的教诲。我们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后,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凡夫做了好事,总觉得自己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着了相,所以心就不清净。心地清净、空寂,什么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统统放下,清净心里生欢喜、生智慧。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内心里生出来的,是真欢喜。世间不管什么事,听到也好,见到也好,统统不要放在心上,见如不见,闻如无闻,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魔不得其便,魔干扰这一关一定要通过,用真诚心平平安安度过,为众生,为度众生,不为自己,我修行、学教、念佛、生活、活在世间,都为众生。有一念私心,魔就得其便,就来扰乱。世尊用戒定慧降魔,佛子心里常住戒定慧,魔就不得其便。自己道力容易成就,回过头来,也度了邪魔债主。凡夫这个也挑剔,那个也挑剔,这个佛像好,那个不好;这个经好,那个经不好;这个经印的好,我喜欢,那个不好,我不喜欢,连佛法修学都挑剔、都着相,你哪一天才能成就?哪一天才入不二法门?能舍弃一切恶业,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以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这一生就超越六道、十法界,这就是亲近阿弥陀佛的条件。真正修道人不见一切众生的过失,心才真正清净,才不染着。众生有没有过失?决定没有,造极恶业的众生也没有过失。我们看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我们尊重、赞叹、恭敬他的本性,我们自己才能成为纯善纯净。最傻、最笨的人,才把众生的染污放到自己心里面去,把自己的心变染污了,自己的心坏掉了。我们心里装一切众生的善,众生的不善我一丝毫都不装进去,所以,好快乐、好自在、好欢喜,见到任何人都恭恭敬敬。这方法要学。人家来说好事,我听,我欢喜。说坏事,我立刻禁止,我不听。为什么?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护一个恭敬心。这是性德,绝不容污染。永远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好处,与人为善,我们自己自在、安乐、幸福,一生中没有一个冤家对头。纵然有冤家敌对,是他对我的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他以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待他。清净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陆’ 佛教的清净心什么体现出来
智谕法师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又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来。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心清净。
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
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
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长上;如果心不清净,则不尊敬。
心清净则无所欲求,一定慈悲一切众生;如果心不清净,而能慈悲一切众生,无有是处。
心清净则不造恶业,
心清净不受苦报,
心清净断集,
心清净就是修道,
心清净就是证灭。
心清净,没有悭贪,行于布施。
心清净,没有违犯,能持戒。
心清净,不曾有粗暴,能忍辱行。
心清净,没有懈怠、懒惰,就是大精进。
心清净,不随境转,就是禅定。
心清净,智慧明达,就是般若。所以心清净是众德之本。
心得少分清净,证声闻果。心得多分清净,证菩萨果。心最极清净成佛果。
心清净,不可测、无障碍。不可测无障碍,谓之神通。自往生以至成佛果,皆在心清净。修佛道不外乎心清净。
禅宗不过求清净心,叫本来面目。
律宗以戒律约束行人,也是求清净心。
密宗三密。就是清净心。
净土宗,心净则佛土净,还在清净心。
其他各宗,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无一不是求清净心。
如果你所求的不是清净心,求学术、求神通,那皆非佛道,及早回头。
清净心怎么得到呢?
有一个方便法门——事中无心,心中无事。大众僧各自检讨精进。
看你的心有挂碍没有?有其他事情没有?如果有,赶紧念佛,令其清净。
遇到外边事情,你住着染心了没有?如果对外面的事情,起欢喜心、懊恼心,那是染心,赶紧念佛,使他消灭。
所以保持事中无心,心中无事,保证可得大受用。
清净心从六处走了,眼耳鼻舌身意。此人要是眼贪色,一定心不清净。耳贪声,一定心不清净,一定不成佛道,没有道。鼻贪香,心不清净。舌贪味、好讲话,不要问,此人没道心、没道德,于佛道中不得成就。身贪觉触,如果有人淫欲心不断,要心清净的话,无有是处。意贪法,法有两方面,一是过去世,一是未来世,不是现在世,忆想过去,贪着未来,皆是意贪法。如果不守六根,不能清净,不得成就,不是修道人。修行要点在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修佛道注意清净心。时时刻刻检讨是不是事中无心,心中无事。禅宗称之为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就是本来面目。
我们大家都是一样,我们应该猛然回头,我们无量劫来,叫六根偷走了我们的清净心,无量劫来,流落生死,地狱、饿鬼、畜生皆去过。今天幸得人身,幸闻佛法,怎能再不及早回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无相颂
.........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柒’ 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没有内心的宁静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而这种宁静是很难达至的,即使是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或是你跋山涉水到了人迹罕至的荒野,如果你胸中还跳动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那么依旧会心神不宁、心劳神疲。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呢?有如下几个简单的方法。
立即行动
很多时候,感觉不安、焦躁,是因为心里装了太多的想法、计划。但是如果你能立即行动,这种焦躁不安感就会迅速缓解,甚至消失。想给某人发个信息、打个电话,想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想换个工作,想回家看看父母……其实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人们总是喜欢说:“等我有时间的时候……”或者给自己一个未来的日期:“我明天要怎样”“我下周要怎样”“我下个月要怎样”“我明年要怎样”。其实你现在就有时间,只是你宁可在心中让这些想法发酵膨胀,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也不愿去行动。心动不如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当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应该马上行动起来,有了想法就要勇敢去尝试。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赶快行动吧!
与书为友
内心不宁静,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定见,不知道该干什么,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你不能只与电脑为友,与手机为友,与微信、微博、QQ为友,更要“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或者说与书为友,正如雨果所说:“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学会和书本交朋友,因为他永远不会把你的心事告诉别人,他会帮你条分缕析,给你指点迷津,消解你的困惑,丰富你的知识,慰藉你的心灵……所以,学会以书为友,他会让你变成仁者智者勇者,让你不忧不惑不惧,也能将那些让你心神不宁的东西驱散于无形。
时常静思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此处的“过”可以做另外一种解释,即静思自己的“过往”,而不是紧盯自己的“过错”,要从自己的“过往”中找寻成就感,常常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干了什么,看了什么,读了什么,日子是怎么过的,这样就不会常常发出“好像一天什么都没干”之类的感慨。因为虽然很多事情很琐碎,但是静思会让你明白自己并没有浑浑噩噩、混世度日。刷牙时、洗澡时、散步时,你都可以“静思”,静静地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还要做哪些事,一些事情做到什么阶段了,完成这些事情还需要做什么后续工作,哪些事情是非常紧急的,必须抢做快做,哪些事情可以稍微缓一缓,一些难点怎么解决和处理……这些都可以通过静思理出个头绪,分出个轻重缓急。当你心中对自己已做、正做、将做的事情,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和认识时,你的内心就宁静了。
懂得分享
有时内心不宁静,是感觉有太多东西没有释放、没有表达、没有显露,所以要懂得与人分享,分享你的经验、智慧、体会,充分展示你的才华。当人向你求助、求教的时候,不要吝惜,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只有使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不要把你的书房紧锁,还要加上一个“书不外借”的横幅,不要把你的心门紧闭,将真诚求教的人拒之千里,不要把你的钱袋紧扣,让急需它的朋友失望而去。学会分享、懂得分享,你会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因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据《人力资源》杂志,作者:甘正气,本文有删节)
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王碧薇 制作/王高林
觉得不错,请点赞↓↓↓
‘捌’ 如何修清净心
净空法师开示 佛法是教人离苦得乐的,学佛以来觉得自己的心越来越清净了,每天都非常快乐。那种身心的愉悦、无忧愁无烦恼的生活真是幸福极了。今后要继续的修学清净心,即一心念佛。下面是净空老法师关于清净心的法语。 清净心,生智慧,魔不得其便,魔干扰这 一关一定要通过,用真诚心平平安安度过,为众生,为度众生,不为自己,我修行、学教、念佛、生活、活在世间,都为众生。有一念私心,魔就得其便,就来扰乱。世尊用戒定慧降魔,佛子心里常住戒定慧,魔就不得其便。自己道力容易成就,回过头来,也度了邪魔债主。 能舍弃一切恶业,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以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这一生就超越六道、十法界,这就是亲近阿弥陀佛的条件。 真正修道人不见一切众生的过失,心才真 正清净,才不染着。众生有没有过失?决定没有,造极恶业的众生也没有过失。我们看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我们尊重、赞叹、恭敬他的本性,我们自己才能成为纯善纯净。最傻、最笨的人,才把众生的染污放到自己心里面去,把自己的心变染污了,自己的心坏掉了。我们心里装一切众生的善,众生的不善我一丝毫都不 装进去,所以,好快乐、好自在、好欢喜,见到任何人都恭恭敬敬。这方法要学。 人家来说好事,我听,我欢喜。说坏事, 清净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是念佛时清净,不念时心就不清净。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心都要保持清净。你有家庭、事业要做的更好、更圆满,因为你有智慧。我的事业是为社会大众,没有得失心,赚钱欢喜,赔钱也欢喜,不受外境干扰,就自在了。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事、物用清净心,清净心是不用感情,心里确确实实没有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财、色、名、食、睡。对人、事、物平等,没有分别心、高下心。平等就是虚灵。能用这种心态,在佛法里,无论修哪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 心愈清净功夫就愈深,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妄想烦恼照样起来,那没用处,一定要看破放下,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责任放下,是把心里的妄念放下,烦恼、忧虑、牵挂放下。 今天的灾难是全球性的,一切众生共业所感,躲不过。什么地方最安全?心地清净最安全。纵然灾难遇到了,也会丝毫恐惧都没有,不惊不怖,这样念佛决定往生。如果不念佛,没有这个意愿往生,心是安静的,没有恐怖、没有惊慌,死了以后也生人,也是天人。最怕的是慌张、恐怖、惊吓,在这种心态下,堕三途。学佛能学到这一点,你这一生就没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