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梅雨天气有哪些特点
“梅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南部、浙闽丘陵和广东北部地区所特有的一种天气。在梅雨季节,经常乌云密布,阴雨连绵,时晴时雨的天气往往延续一个月左右。因为这正是梅子黄熟的时候,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天气叫做“梅雨”天气。
‘贰’ 为什么南方会出现“回南天”梅雨天气
一、回南天
华南属于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每当每年3月至4月时,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岭南形成准静止锋,使华南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
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就开始在物体表面凝结、起水珠。
二、梅雨天气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产生大量对流活动。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此时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
梅雨主要出现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
‘叁’ 梅雨天气的来历是什么
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一带,在春夏之交,常常出现湿热阴雨天气,这时正值江南地区梅树的果实――梅子黄熟季节,故叫做梅雨或黄梅雨,又因为该时期家中器物容易发霉,也称为霉雨,其英文名称为“Plumrain”。其实,梅雨一词在古代就有了,公元6世纪中期,我国梁代《篡要》中称“梅熟而雨曰梅雨”。唐代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有“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的诗句,把梅雨季节的时间和东南季风的关系描写得惟妙惟肖。梅雨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开始的日期叫做入梅或主梅;7月下旬结束,结束的日子叫出梅或断梅,历时一个月左右。这段时期称作“梅雨期”。受气候影响,每年的入梅和出梅日期一般不相同。据统计,在长江中下游,20世纪50年代,平均在6月10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雨期33天;20世纪6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7日,出梅日期为7月6日,梅雨期为20天;少数年份可能不会出现梅雨,此时叫做空梅。
为什么在梅子黄熟季节阴雨绵绵呢?每年六七月间,南方天气变暖,湿暖的空气向北移动,遇上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冷空气和暖空气相互碰撞,势均力敌,互为中和,便在长江中下游至日本一带形成一条准静止锋或缓慢移动的冷锋,造成江淮地区连续不断的低温、潮湿和阴雨天气。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南方的暖空气逐渐强大,就把来自北方的越来越弱的冷空气远远推向北方,这时梅雨季节就过去了,天气也就放晴了。梅雨天气时,经常出现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等现象,在我国东海、黄海至日本南部海域的梅雨锋带上,能见度很低,还经常出现锋面气旋,使海面刮起大风,影响到舰船航行的安全。
‘肆’ 每一个地域梅雨天气的时间不一样的,那么梅雨天气吃什么食物呢
梅雨天气多出在中国沿海地区,是多雨的情况下,可是每一个地域梅雨天气的时间不一样的,那么梅雨天气吃什么食物呢?这种食物有哪些益处呢?
9、草鱼
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适用脾胃虚食滞、孱弱困乏、解渴引饮、水肿、小便不畅等症状。
10、鲍鱼
具备益气养血柔肝、滋阴清热、益肾清目、清热利湿行痹的作用,适用阴虚火旺、血枯肝郁肾虚、奶水不够、阳亢、夜盲症内障,及其湿热内蕴而致的五淋、新生儿黄疸等症状。
保持家居衣物干燥,勤换衣服梅雨期湿度大,真菌很活跃,皮肤癣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运动或流汗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大家要注意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衣服要常洗常换,如果衣服晒不到太阳,不妨用烘干机、吹风机等弄干衣物。可用樟脑丸、防霉饼、竹炭、木炭制品等防霉、除湿用品,降低衣橱、鞋子里面的湿度。梅雨天更加要注意保持鞋子干爽,如果有多双鞋子可以换着穿,让鞋子通风透气。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铺条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着凉。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
‘伍’ 梅雨天气是什么样子的
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梅雨季节过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陆’ 黄梅天的梅雨天气
梅雨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弄清楚停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雨带是如何造成的。为此,我们要从梅雨期间高、低空的大气环流形势入手,了解梅雨期的天气过程。
梅雨期的地面形势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度,一方面受到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影响。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嗣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还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特别是在二、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来自海洋的非常潮湿的强偏南气流,风速达到每秒十几米到二十米左右。当它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冷暖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属于锋面降水的性质。
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云雨区将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比较强,云雨区则会随着暖空气向北移动。显然,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在一个地区停滞下来。但初夏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的力量,特别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常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冷空气南下。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争雄,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这条雨带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东西长却可达二千公里左右,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正是这条雨带的影响,所以日本的梅雨也很明显。
这条雨带在短时间里也往往有比较小的南北摆动。当冷空气加强时,它稍微南移;当暖空气加强时,它又重新北抬。当这条狭窄的雨带在南北方向做小幅度摆动时,雨带附近的地区就会出现时晴时雨的天气。在这条雨带上,还不时有一个个降雨强度比较大的中心出现。在降雨中心经过的地区,常常会出现一次次大雨或暴雨。
实际上,这条降雨带也就是冷暖空气前锋所形成的交界面--即气象广播中通常说的锋面的产物。不过,这种锋面与一般的锋面有许多不同之处。第一,这种锋面特别稳定。它不仅不象冷锋、暖锋那样有明显的移动,而且与一般的静止锋也不同。通常,静止锋在一个地区只能停留一、二天,多则三、四天。但是,梅雨锋在长江流域活动的时期,却正是东亚广大地区大气运动发生两次跳跃性变化之间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冷暖空气长时间相遇在长江中下游,并且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处于拉锯状态。致使这条锋面及其降雨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稳定,从而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持续的阴雨天气;第二,梅雨锋的南北两侧冷暖空气性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空气的湿度上,即南边来自海洋上的空气湿度较大,与北边的干冷空气迥然不同。而锋面两侧空气在温度方面的差异,要比其他季节的锋面小得多,冷空气过境之后,没有明显的降温;第三,它的降雨区在南北方向上很狭窄,不象冬春季节的锋面那样有十分宽广的雨区。但其降水强度,却要比别的季节强烈得多。由于这些特点是梅雨期间所特有的,因此,气象界把这条锋面称为梅雨锋。
‘柒’ 梅雨天气的成因是什么
梅雨是每年夏季,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向陆地运动的过程中,和陆地上大陆气团相遇,形成了锋面,而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势力相当,于是锋面在长江流域一点来回摆动,这样就是准静止锋。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梅雨天气。梅雨天气的特点是连阴雨不断,空气潮湿,物体发霉,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霉雨”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多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捌’ 民间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这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梅雨季节过去以后,如果在小暑的时候出现了打雷的情况,那么梅雨季节就会重新到来。
‘玖’ 在南方,回南天和梅雨天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知道在南方地区有两个时节是特别的潮湿的,它们分别就是回南天和梅雨天。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很多人把这两种天气现象混淆了,以为都是湿答答的天气情况。但实际上回南天和梅雨天是有区别的。
知道了回南天和梅雨天的区别,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回南天和梅雨天呢?
由于梅雨天和回南天的天气闷热、连绵阴雨气压低,空气湿度大,人们会特别感觉到身体不适,容易产生精神不振、情绪烦躁、容易发怒等症状。此时,大家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和别人吵架,同时饮酒要适量。平时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愉悦心情,同时多关心身边家人、发现朋友的情绪不好时,应该及时关心和帮助。
‘拾’ 梅雨天是什么意思
梅雨天就是指每年6-7月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的天气,这个时间正是江南地区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就叫做梅雨天,也叫做梅雨季节、黄梅天气等。
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
梅雨天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每年6-7月份,正是大气环流季风调整的适合,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合体并持续交绥,形成了一个梅雨锋,就使得这片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并且高温,多暴雨。
梅雨天气时,几乎很少出现晴天,基本都是阴天或者下雨的天气,空气湿度比较大,同时温度也比较高,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闷热的。这种天气下衣服很难晒干,并且容易出现霉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