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雄蟋蟀的图片大全

雄蟋蟀的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2-09-10 17:24:30

A. 如何区分蟋蟀的公母

好斗的是雄性蟋蟀,它们打架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争夺地盘,食物和配偶。 个人认为辨别蟋蟀主要看尾巴,尾巴上有两根肉质“刺”中间有一根钙质“刺”是母的;尾巴上有两根肉质“刺”是公的;形象点说就是两只尾巴的是公的,三只尾巴的是母的。 辨别蟋蟀的一种方法为颇流行的头部论,蟋蟀的斗性显示于头,头的形状很重要,品级高低、优劣也显现于头部。1.寿星头。为最上品,是一种长圆头,星门及头向前凸起,酷似老寿星而得名。
2.大圆头。也称珍珠头,菩提头。要四面高大结绽直而圆大,也是头形中的上品。
3.小圆头。与大圆头仅大小区别,也要圆绽,配长衣和拖肚易成将,属一般头形。
4.四方头。两边有棱角的便是,俗称:四字头,也属一般头形,青黄虫居多。
5.尖头。星门突出成尖形,紫虫为正配,其余出将少。
6.算盘珠头。也称柿子头,主要是面部扁平,横端显突的,属下品头形。
7.浅头。头根短,面部平,近年来有配长项凶顽,但属下品头形。

从构造来研判,头的内部因为咬肌发达而要有生长空间,因此虫王、元帅大都长有星门突出,头圆大等特点(当然也有例外),和古谱中寿星头为最好的结论是一致的。

二、头色。主要是指顶部和额部这两个部分。头色不分,必为下品。无论青、黄、紫、白一定要分清,主要是这样来分的,额部色要深于顶部,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二种颜色,额部头色黑亮于一般的,底板也好于一般,头色的特征在脑盖上,额线以上斗丝中间及斗丝左右所在之处为脑盖,脑盖上的色分清了,再与斗线相配,加顶门上的色,三者综合,可以来定虫属于何种色络了。

三、斗丝。俗称顶线、脑线、麻路。斗丝是虫品级高低的重要体现之一,直者为斗丝,枝生杈为麻路,黄色的为金斗丝,白的叫银斗丝。斗丝应该细直隐沉,两边清晰为上品。斗丝要生得开阔,越开阔落口越重。斗丝的形相必须和它的品种相吻合,斗丝和麻路,斗丝和耳环,错综复杂,有一定的规律,又有很多反规律的经验,如斗丝应该细直隐沉两边清晰为上品,但金鼎却要配短斗线,白紫就更奇怪了,斗丝要粗而白,浮在头上,说明各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四、眼。蟋蟀的眼要有光泽,黑如点漆,突出于额角者为上品,如果生于面门,当然名贵。眼角起成方者,其性必烈,落口沉重,超出一般。眼还有许多花色品种,如黄、红、白蓝、绿,还有两眼不同色的日月眼,阴阳眼等,均为小异。

五、须。须以粗长活为上品。粗则牙壮,活则虫烈,四处寻斗。凡出斗一次,双须同时短去少许为脆须,多健斗。须一节一节的,有相间花色的,也有一色的,是蜕化中形成的,也是名将。赤须粗长为真相,红如血,世所罕见。鸳鸯须要鸳鸯牙为真相,余则一般。蝴蝶须能收放自如的为真相。须中间有一疙瘩或上半截细下半截粗为结须,亦贵。
六、脸。顶门以下牙根以上的部分为脸,脸包括:眉毛、星门、须根、眼、门槛。先讲眉毛,眉毛要细,断者贵,眉毛的色要与斗丝逆色,正如谱上所写金抹额配银斗丝,银抹额配金斗线,细微之处,非实践才能体会!又有一像一把长尺横在额上,闪闪发光,要配深色的虫才能成将,粗眉大多难成才,但如粗眉嵌星,金鼎、玉鼎近年来也有称雄虫林的。其二是星门,又叫太极图,圆整突出为上品,万中难见一二,但星门总以大突为上品,大多数虫都有一拖头,名“漏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拖鼻涕”,谱上皆不取,但近年来却多将帅有拖涕,不知何故?再就是须根,也叫夜明珠,要圆大白而亮泽,晶莹欲滴,为上品。最后说门槛,最佳的脸是无门槛的,如一黑平面,铁板一块,且光亮如漆,此种脸为上上品,极少见,大多有一至几条门槛将脸划分,且有高低,黑门槛一条也属可取,有红色的为红门槛,白的是花露纹,谱上皆不选,但近年来,北虫中有立盆底的竟是红门槛花露纹,是进化?变异?不得而知!

七、牙。每只蟋蟀都有门牙和衬牙,衬牙生于门牙内,是蟋蟀专吃食用的,门牙也称斗牙,是用来吃食和格斗的,斗牙品种繁多,可从牙品、牙色、牙形来判断优劣好坏。

B. 蛐蛐怎么分辨公母图

  1. 蛐蛐的尾巴上有两根肉质“刺“则是公的;

  2. 蛐蛐的尾巴上有两根肉质“刺”中间有一根钙质“刺” 则是母的。

C. 蟋蟀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蟋蟀在世界各地有1400多种,在我国有30多个品种。我们饲养用于角斗的蟋蟀归属于斗蟋亚科的“蟋蟀”。 蟋蟀正式名称叫“中国斗蟋”。内行一般称之为“虫”,南方称之“赚积”,北方叫“蛐蛐”,其他异名还有:叫机子、促织,王孙,莎鸡,促机,天鸡,灶马,寒蛰等。小小蟋蟀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从古至今,自宫廷到民间,喜好蟋蟀戏者大有人在,以致历史上竟出了几个有名的 “蟋蟀皇帝”、 “蟋蟀宰相”、“蟋蟀相公”,至于民间的蟋蟀粉丝则更难以计数了。

D. 蟋蟀长什么样子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E. 蟋蟀是什么样子


蟋蟀

蟋蟀(Gryllulus;Gryllus)在中国很多人称它为蛐蛐。蟋蟀在农民的眼里被视为害虫,破坏庄稼的生长。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雌性个体较大,针孔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
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中文学名: 蟋蟀
中文别名: 蛐蛐,蝈蝈
英文名:Gryllulus;Gryllus
二名法:
Gobiodon okinawae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有颚亚门
纲: 昆虫纲(Isecta),旧称“六足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直翅目
亚目: 螽斯亚目或长角亚目
科: 蟋蟀总科(Grylloidea)、蟋蟀科(Gryllidae)
种: 蟋蟀
分布: 广泛分布。

F. 蟋蟀各部分名称都是什么配图片。

蟋蟀身体的构造与一般昆虫一样,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各主要部分。主要有:触角,口器,复眼,脚,翅膀。

1、触角:长在头的前上方,呈细丝状,是由许多环节所构成。触角的功能如同雷达一般,具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功能,同时也具有感测气温的能力。常常摆动以辨别气流,具有监视天敌的良好功能。

2、口器:咀嚼式口器,进食时使用一对大颚来切碎食物。

3、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所集结而成,为视觉的主要器官。

4、脚:在每一胸节下方的两侧各长着一对脚,因此三个胸节共有三对脚;前两对脚主要用于行走,粗壮发达的后脚则具有优越的跳跃能力。蟋蟀的腿上功夫还有一招,它们的腿和脚上都长有棘刺,当用力踢向猎食者时,这些刺也能造成对方某些程度的伤害。.

5、翅膀:此外,蟋蟀有两对翅膀,前翅为革质,后翅则为透明的膜质。静止时,后翅折叠于前翅之下,末端缩成束状,露出尾端;遭遇危险时,则会配合跳跃飞行,迅速脱离天敌的捕食。此外,翅膀也是蟋蟀主要的发声工具,雄蟋蟀的叫声就是由前翅相互摩擦所发出的。

(6)雄蟋蟀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蟋蟀的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

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蟋蟀的鸣叫: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此外,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G. 蟋蟀各部分名称配图片

一、蟋蟀身体的构造与一般昆虫一样,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各主要部分。主要有:触角,口器,复眼,脚,翅膀。

H. 蟋蟀怎样区分公母

一、从体型上区分

1、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

2、雄虫较小,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

二、从尾部区分

蟋蟀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雌性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由2对管瓣组成。

三、从翅膀区分

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雄性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8)雄蟋蟀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蟋蟀的生长繁殖

蟋蟀的繁殖经过卵 、 若虫 、 成虫过程,属不完全变态。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

I. 蟋蟀的资料与图片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另此处数据有疑问: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我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拼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杀。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为害花生幼苗。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 ,继续为害。11月中下旬,以若虫开始越冬。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大蟋破坏花生幼苗达10%~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常见的蟋蟀有:

中华蟋蟀(Gryllus chi-nensis)。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大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头扁,前端平,向前倾斜,雄性头向两侧明显突出;

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身体暗黑色,有光泽,两复眼的内上方具有黄条纹,直达头后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泽,后翅较发达,雌性的产卵器长达2厘米。夜间觅食,成虫、若虫均为害大豆、高粱、花生、瓜类、蔬菜等作物。全国各省多有分布。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

蟋蟀是以善鸣好斗着称的。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盛。此外,蟋蟀的鸣声也是颇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别侵入!同时又招乎异性:“我在这儿,快来吧!”当有别的同性不识抬举贸然闯入时,那么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若“最后通碟”失效,那么一场为了抢占领土和捍卫领士的凶杀恶战便开始了,两只蟋蟀甩开大牙,蹬腿鼓翼,战在一起,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古代两国交战时最惨烈的肉搏。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此虫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它每年发生1代,产卵在土中以卵越冬。

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

雄虫好斗,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然后,败者无声的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傲然地大声长鸣,显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每个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回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其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

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斗架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两雄相遇必然露出两颗大牙,一决高下。而一雄一雌相遇则是另一番情景。两只蟋蟀会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古时娱乐性的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向主人邀功请赏。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一只既能鸣又善斗的好蟋蟀,不但会成为斗蛐蛐者的荣耀,同样会成为蟋蟀王国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一定要注意不要玩物丧志。

⒉〖中药材〗

【别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

【简介】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咸,温。有毒。

【功能与主治】利尿,破血。用于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

【用法与用量】2~6只,水煎或焙干研粉服。

【注意】体虚及孕妇忌服。

【备注】(1)东北地区产一种蟋蟀为Seapsipe aspersus Walker,另有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等在不同地区也供药用。

http://ke..com/pic/5/1150502361513557_small.jpg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F3%AC%F3%B0&z=0

J. 动物蟋蟀长什么样子

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

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阅读全文

与雄蟋蟀的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生手放身前动漫图片 浏览:617
子容衣服图片 浏览:66
动漫骆驼图片大全 浏览:825
男生新郎动漫头像图片 浏览:205
可爱衣服冬季图片 浏览:338
最新三七分发型男潮图片 浏览:442
手绘帅哥图片动漫简单校园 浏览:728
ps加个性文字后图片如何输出 浏览:831
二哈一窝可爱图片 浏览:623
u盘中的图片如何打开 浏览:869
word的图片怎么恢复 浏览:51
太空步怎么练图片 浏览:904
漫画图片女生校服 浏览:260
抖音商城图片怎么上传 浏览:482
男生霸气图片发呆 浏览:771
文字曲线加图片 浏览:375
蛇皮袋做衣服图片 浏览:800
考古文科女生图片 浏览:825
株洲衣服批发图片 浏览:253
帅气孩子发型图片 浏览: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