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农业工具有哪些越全越详细越好!谢谢!
花生联合收获机
现今我国花生种植面积非常广,以前大部分都是依靠人工收获,不仅收购效率低、劳动强度高,而且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打个比方来说一个正常的劳动力者,每天按照8小时的工作量来算,一天可收获0.5亩,但使用花生联合收获机则可以完成花生种植的所有收获工作,节约劳动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玉米收获机
我国玉米种植具有种植地块小、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等特点,而玉米收获机是在玉米成熟期,根据玉米种植方式用机械对玉米一次性完成茎秆切割、摘穗、剥皮、摘穗、堆集、茎杆一次还田及收割后旋耕土地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机具。
小麦播种机
在小麦春耕生长中,各种型号的播种机机械设备是农民种植生产所必须的生产工具,而小麦播种机就是通过播种机械系统将小麦种子种植在土地中的一种机械设备,主要有拖拉机配套带动实行播种,并且伴有施肥机械,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12行、14行、16行、18行、24 行、36行机械播种,适用于平原和丘陵地区小麦的施肥和播种,具有通用性能良好,适应范围广,播种均匀等特点,从而达到节约种子,增加产量的目的。
大蒜播种机
大蒜播种机由种子箱、传送器、平沟器、开沟器、锥形轮、传动链条、齿轮、接地轮、支架和牵引架组成,牵引架后面设置支架,支架上面设置箱,支架下面设置接地轮,接地轮同轴设置齿轮。箱下面内部设置传送器,传送器下面设置有开沟器,箱一侧箱体上设置有锥形轮,锥形轮的轮轴穿过箱体和传送器相连,锥形轮通过传动链条和齿轮相连。开沟器正后方设置有平沟器,平沟器用来对播入的大蒜种进行掩埋。
2. 中国古代各时期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
1、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开沟渠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而《世本》则以为黄帝时“始作耒”。
现在所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已发现有保留于黄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字作方,刻画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
双齿之上有一横木,表明使用时以脚踏之,以利于耒齿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说的“跖耒而耕”。耒在战国文献中也很常见,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铜耒是从木耒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到铁耒,并演化到犁。
2、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
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3、耒耜:耒为上部,耜为下部,把耒和耜两种农具连在一起,形似现在的铲,但作用是用来翻地的。比如双齿耒耜。
4、铲:铲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现在还在使用。
5、锛:开垦土地的农具,也用于砍伐树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铜锛不仅用于农业,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后来还用于木工,古代没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锛。
6、镰:割庄稼或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镰刀,也就是镰刀,现在还在用。
7、耨:古代锄草的农具,形似锄。《吕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
8、锸:就是锹,掘土的工具。“锸,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见是一种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9、杵:和臼一样,是捣谷用的工具。据说,是由伏羲发明的,也有说是由黄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筑墙壁或打基础。而杵就是把土捣实的工具。
(2)农作物工具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远远早于农业发明的历史。在原始的渔猎采集时代,人类就发明了木石工具。最初用于挖掘植物块茎的木棒逐渐演变成“耒”,经过改进后成为“耜”。这就是原始耕作工具的雏形。
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有很强的连续性,犁的发展演进的连续性更加明显。从耒耜到石犁,再到青铜犁、铁犁、直辕犁、曲辕犁,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一种形制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与其它形制共存、发展高潮到逐渐被新的形制所取代。
3. 中国古代有哪几种重要的农业耕种工具
中国古代有这些重要的农业耕种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动的碾子,利用水力带动旋转的碾子。多用以碾谷物。明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水碾,水轮转碾也。”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彼地有水而不能用,当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车、水碾、水磨之人。”
3、风扇车:风扇车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气流)的机械,也叫“飏(扬)扇”、“扬谷器”、扇车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
4、耧: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
5、镰:割庄稼或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镰刀。另外镰也可以指一种冷兵器,是枪和镰刀相结合的兵器。镰刀原属农具,由农具演化成武术器械出现的较早。
4. 农民在耕地的时候都用到了哪些器具
按照过去传统的使用工具,一般有牛拉的用于翻地的铁犁、用于碎泥土、平整田地的耙;用来挑运秧苗的秧架子;除草用的杵头、锄头;开沟阻缺用的铁锹;灌溉用的水车、治虫用的喷雾器、运送人与动物粪便的簸箕、粪瓢和粪桶;捞河泥用的泥夹子;收割用的镰刀、脱粒用的木制谷桶、甩耙、人力踩动的脱粒机、柴油机带动的脱粒机;运送谷物的稻箩、扁担、独轮车、板车;平整场地的石磙;叉秸秆、耙秸秆用的叉子、耙子;翻晒和收拢谷物用的木扦、木耙;筛选谷物的风车、扬谷扦;用来存放谷物的围席;还有农民来遮阳挡雨的草帽、斗笠、蓑衣。
5. 农用工具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一、犁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二、耙
耙(bà)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称为耙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用来平整土地的,一种是用来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耙的材料有竹子,木头或铁。
三、镰刀
镰刀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一般用来收割小麦、稻谷等,在农村还有广泛的使用。
四、磨
磨通常是用来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或其他材质的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是电器化出现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五、风车
风车在一些地方又叫谷风机,我国农业种植中用来去除水稻等农作物子实中杂质、瘪粒、秸秆屑等的木质传统农具。现在经过改良,除了手摇式而外还有一种为电动的风车。
6. 现代农业用到的机械种类,具体名称,用途,有图片更好!!
粮食加工机械 按工艺流程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将稻谷、高粱、粟和黍等原粮脱壳去皮,碾制成成品米。例如稻谷原粮先经各种除杂清理设备清除各种杂质后,进入砻谷机并分离稻壳。排出的谷糙混合物进入谷糙分离筛。分离筛利用稻谷和糙米在粒度、密度和表面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将未脱壳的稻谷分离出来并送回砻谷机。糙米则进入碾米机碾制成白米,然后经成品分级筛除去糠粞和碎米,即得成品白米。另一类用于将小麦、玉米、大麦、荞麦和莜麦等原粮去掉皮层和胚芽,研磨成成品粉。例如小麦原粮经各种除杂清理设备清除各种杂质和沾附在麦粒表面的泥土、灰尘后,进入磨粉机研磨成粉,并经一组平筛筛理提取成品面粉。中间物料再进入另一台磨粉机研磨,如此反复提取面粉,最后经刷麸机将麸皮排出。
油料加工机械 制油工艺主要分压榨法、浸出法等。不同的制油工艺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但制油原料都先经油料清理机械清除杂质,并用各种类型的油料剥壳机剥去外壳并使壳仁分离,然后用轧胚机压制成胚料。用浸出法时,将胚料浸在溶剂(己烷或轻汽油)中把油浸出,经过滤、蒸发和汽提等设备使油与溶剂分离,溶剂回收后可反复使用;用压榨法时,将胚料放在蒸炒锅内炒熟后,送入螺旋榨油机或液压榨油机内挤压出油。浸出或榨出的毛油再由各种精炼设备过滤、水化、碱炼、酸炼、脱色和脱臭等炼制成精油或成品油。
畜牧业机械
在放牧和舍养禽、畜饲养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
草场维护和改良机械 包括杀灭草场鼠类用的毒饵撒播机、改良草场以提高牧草产量的松土补播机和草场喷灌设备等。
放牧场管理设备 包括电牧栏及其架设机械、流动防疫车和药淋设备等。①电牧栏:将电脉冲发生器产生的高压脉冲电流通入电篱,使牲畜在触到电篱时受到非致命的电击,从而使其在电篱所围成的电牧栏内活动、采食。装设太阳能或风力发电机,可为电牧栏提供方便而廉价的电源。②流动防疫车:一种越野性能好的专用汽车,车内装有防疫和兽医用的化验、消毒、治疗设备和内燃发电机组等,可运载数个防疫或兽医人员及时赶赴疫区。③药淋设备:主要用于防治放牧羊群的疥癣和体表寄生虫。
牧草和青饲料收获机械 在田间收取牧草并形成散草、草捆、草垛和草块等的机械,主要包括割草或割草调制机、搂草机、捡拾压捆机、集草堆垛机械、牧草装运机械和青饲料收获机等。割草机有往复式和旋转式两种类型。70年代开始发展的旋转式割草机与传统的往复式相比,具有切割和前进速度高、工作平稳、对牧草适应性强的优点,适用于高产草场,但切割不够整齐,重割较多,能耗较大。在割草机上加装压辊即成为割草调制机,可将割下的鲜牧草茎秆压扁挤裂,以加速干燥过程。搂草机有横向和侧向两类,用于将割倒散铺在地面的牧草搂集成不同形式的草条。捡拾压捆机用以从地面拾起成条的干草,并将其压缩成矩形或圆形断面的紧密草捆,以便于运输和储存。青饲料收获机有甩刀式和通用型两类。前者用高速旋转的甩刀式切碎器把青饲作物砍断、切碎并抛送到挂车中,主要用于收获低矮青饲作物。后者备有全幅切割收割台、对行收割台和捡拾装置3种附件,因而可收获各种青饲作物。
饲料加工机械 主要包括:加工各种粗、精饲料的饲料粉碎机、锄草机和青饲料切碎机;配制混合饲料的饲料混合机;将粉状饲料制成颗粒状的饲料压粒机;处理秸秆饲料的茎秆调制机;用于加工薯类、瓜菜等多汁饲料的洗涤机、切片机、刨丝机、打浆机、菜泥机和饲粒蒸煮器等。
舍养禽、畜饲养管理机械 主要包括:禽畜舍的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和照明等环境控制设备;禽畜喂饲和饮水设备;禽畜防疫设备;除粪和粪便处理设备,以及禽蛋收集和挤奶设备等。现代化的蛋鸡舍包括从孵化育雏到鸡蛋装箱的成套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可按要求自动控制舍内环境。按不同鸡龄和产蛋鸡的需要定量喂饲全价配合饲料,并装设自动饮水器和定期除粪设备。鸡蛋则通过集蛋系统自动收集,经清洗、分级后装箱待运。
作物收获机械
作物收获机械包括用于收取各种农作物或农产品的各种机械。不同农作物的收获方式和所用的机械都不相同。有的机器只进行单项收获工序,如稻、麦、玉米和甘庶等带穗茎秆的切割;薯类、甜菜和花生等地下部分的挖掘;棉花、茶叶和水果等的采摘;亚麻、黄麻等茎秆的拔取等。有的收获机械则可一次进行全部或多项收获工序,称为联合收获机。例如谷物联合收获机可进行茎杆切割、谷穗脱粒、秸秆分离和谷粒清选等项作业;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可进行挖掘、分离泥土和薯块收集作业。(见彩图)
谷物联合收获机 由收割台、输送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粮箱和传动装置等组成。按作物的喂入方式有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种。欧美各国都使用全喂入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图6),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和其他麦类作物,经部分改装和调整后也能用于收获玉米、豆类、水稻和向日葵等。作业时,收割台前端的往复式切割器在拨禾轮的配合下,将带穗禾秆割倒在收割台上,经收割台输送装置和中间输送装置送入脱粒装置,在通过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时受搓擦和打击作用而脱粒。大部分谷粒穿过凹板筛孔后进入清选装置,少量谷粒夹带在凹板上的脱出物中被抛送到分离装置,在链式分离装置的上下、前后往复抖动下谷粒被分离出来进入清选装置,茎稿等大杂物则被向后输送而抛出机外。进入清选装置的谷粒经风扇和筛子将细小的杂质清除,干净的谷粒被送入粮箱。粮箱装满后,启动卸粮输送器,将谷粒卸入运粮车内。70年代中、后期,在北美相继出现多种类型的轴流滚筒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获机,它将脱粒装置与分离装置结合为一体,从而免除庞大的链式分离装置,缩短整机长度。在中国南方和日本先后发展了以收获水稻为主的半喂入式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割下的水稻禾秆在夹持输送过程中仅穗头部分进入脱粒装置,脱粒后的秸秆比较完整,便于综合利用。混杂在谷粒中的碎秸量少,一般可不设单独的分离装置,因而与全喂入式相比,结构简单而功率消耗较小。
采棉机 它用旋转的带齿摘锭,将绽开棉桃中的带籽纤维抓带出来并靠气流送入棉箱。采棉机有两种主要类型:在美国使用水平摘锭式采棉机,其采摘率较高,但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和成本高;在苏联大多使用垂直摘锭式采棉机,其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但采摘率较低、落地棉较多、对棉株损伤较大。
机采籽棉的含杂率高,质量等级较手摘籽棉显着降低。机采籽棉需要配备成套的清棉设备,采摘的棉花在轧花前后进行反复清理后才能用作纺织原料。 农业运输机械
农业运输机械用于运输各种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和农村生活资料,包括各种农用运输车、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的挂车和半挂车、畜力胶轮大车、胶轮手推车以及农船等。
拖拉机牵引的挂车和半挂车与汽车牵引的挂车和半挂车类似,但挂接点位置较低,车厢形式多种多样,以适应运输不同农业物料的需要,如散装谷物和饲料挂车;牧草和青饲料挂车;草捆运输车;甘蔗运输车;鲜活禽畜运输车;厩肥、化肥和液肥运输车;农机具运输车等。半挂车的部分重量通过牵引杆压在拖拉机的牵引装置上,使拖拉机驱动轮增重,以利于发挥拖拉机的牵引力。
7. 古代的农具图片加名称作用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6-2 13:25 只看该作者 古代农具2 汉唐以来的耕犁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耒耜,用耒耜来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进行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耒耜发展成犁。不过在战国时期以前,人们使用的只是石制、木制、骨制和少量的铜制整地工具。后来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和河南辉县都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铁犁铧。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文化 中国 历史 UID 15319 帖子 598 精华 35 积分 105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3 最后登录 2008-7-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瞎了 新手上路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6-2 13:26 只看该作者 汉代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耕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解放后出土的一百多件汉代的铁犁中,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从山西平陆等地汉墓中出土的几幅犁耕图中,可以看出汉代耕犁的构造形式。当时的耕犁是铁制的犁铧,已经有犁壁的装置。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西安、咸阳、礼泉等地都有汉代铁犁壁出土。犁壁的发明是耕犁的一个重大发展。没有犁壁的耕犁达不到碎土松土起垅作亩的目的,还必须靠锄类和铲类农具的帮助才行;有了犁壁就能翻土碎土,犁壁有一定的方向,向一侧翻转土垡,把杂草埋在下面作肥料,同时还有杀虫的作用。欧洲的耕犁直到公元十一世纪才有犁壁的记载,我国至迟到汉代就有了犁壁的装置,比欧洲要早近一千年。汉代耕犁的木质部分由犁辕、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箭、犁横等部件组成。由此可以看出,汉代的耕犁已经基本定型,它除了有先进的犁壁装置外,还有能调节耕地深浅的犁箭的装置。汉代的犁有双辕和单辕的,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的。由于是直辕长辕犁,耕地的时候,回头转弯都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也不很高。尽管这样,它比战国时期的耕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详细记述了当时耕犁的部件、尺寸和作用。这种犁的构造是由金属制造的犁镵和犁壁,以及由木材制造的犁底、压镵、策■(é)、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盘等十一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都各有特殊的功能和合理的形式。犁壁在犁镵之上,它们是成一个曲面的复合装置,用来起土翻土的;犁底和压镵把犁头紧紧地固定下来,增强犁的稳定性;策■是捍卫犁壁的;犁箭和犁评是调节犁地深浅的装置,通过调整犁评和犁箭,使犁辕和犁床之间的夹角张大或缩小,这样就使犁头深入或浅出;还可以通过犁梢来掌握耕地的宽窄;它的犁辕是短辕曲辕,辕头又有可以转动的犁盘,牲畜是用套耕索来挽犁的。整个耕犁是相当完备、相当先进的,也很轻巧,耕地的时候回头转弯都很灵便,而且入土深浅容易控制,起土省力,效率比较高。 陆龟蒙所叙述的耕犁是中国耕犁发展到比较完备阶段的典型,它的构造要比秦汉时期的犁完备和复杂得多,和现代的耕犁基本相同。这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的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宋元以后,耕犁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各地创造了很多新式的耕犁。南方水田用犁镵,北方旱地用犁铧,耕种草莽用犁镑,开垦芦苇蒿莱等荒地用犁刀,耕种海堧地用耧锄。 根据史料记载,在整个古代社会,我国耕犁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前列。 汉代的播种机——三脚耧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头牛拉着,一人牵牛,一人扶耧,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 UID 18043 帖子 185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4-14 最后登录 2008-7-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瞎了 新手上路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6-2 13:26 只看该作者 汉代三脚耧复原模型,现在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它的构造是这样的:下面三个小的铁铧是开沟用的,叫做耧脚,后部中间是空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一垅。三根木制的中空的耧腿,下端嵌入耧铧的銎里,上端和子粒槽相通。子粒槽下部前面由一个长方形的开口和前面的耧斗相通。耧斗的后部下方有一个开口,活装着一块闸板,用一个楔子管紧。为了防止种子在开口处阻塞,在耧柄的一个支柱上悬挂一根竹签,竹签前端伸入耧斗下部系牢,中间缚上一块铁块。耧两边有两辕,相距可容一牛。后面有耧柄。 播种前,要根据种子的种类、子粒的大小、土壤的干湿等情况,调节好耧斗开口的闸板,使种子在一定的时间流出的多少刚好合适。然后把要播种的种子放入耧斗里,用牛拉着,一人牵牛,一人扶耧。扶耧人控制耧柄的高低,来调节耧脚入土的深浅,同时也就调整了播种的深浅,一边走一边摇,种子自动地从耧斗中流出,分三股经耧腿再经耧铧的下方播入土壤。在耧后边的木框上,用两股绳子悬挂一根方形木棒,横放在播种的垅上,随着耧前进,自动把土耙平,把种子覆盖在土下,这样一次就把开沟、下种、覆盖的任务完成了。再另外用砘子压实,使种子和土紧密地附在一起,发芽生长。 现代最新式的播种机的全部功能也不过把开沟、下种、覆盖、压实四道工序接连完成,而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三脚耧早已把前三道工序连在一起由同一机械来完成。在当时能够创造出这样先进的播种机,确实是一项很重大的成就。这是我国古代在农业机械方面的重大发明之一。 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龙骨车,古书上都叫翻车,据《后汉书》记载,这一灌溉机械是东汉末年发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发明了以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动力的龙骨水车,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根据动力的不同,龙骨水车有下列几种。 人力龙骨水车 人力龙骨水车是以人力做动力,多用脚踏,也有用手摇的。元代《王祯农书》和清代麟庆的《河工器具图说》中关于龙骨车的叙述比较详细。它的构造除压栏和列槛桩外,车身用木板作槽,长二丈,宽四寸到七寸不等,高约一尺,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和槽的宽窄一样,比槽板两端各短一尺,用来安置大小轮轴。在行道板上下,通周由一节一节的龙骨板叶用木销子连结起来,很像龙的骨架一样,所以名叫龙骨车。在上端的大轴的两端,各带四根拐木,作脚踏用,放在岸上的木架之间,人扶着木架,用脚踩动拐木,就带动下边的龙骨板叶沿木槽往上移动,把水刮上岸来,流入田间。龙骨板叶绕过上端大轴,又在行道板上边往下移动,绕过下端的轴,重新刮水。这样循环不已,水从低处源源不断地被车上岸来。这就是龙骨车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8. 农村十大神器
农村十大神器:犁、耙、打谷桶、风谷车、石磨、连枷、粑粑槽、擂钵、簸箕、织布机。
犁:贵州农村一种常见的耕田工具,用来翻地或在土块上耕出槽沟为播种做好准备。通常通过牛轭把它安置在牛的脖颈上,由牛牵引前行。
耙:同样也是常见的贵州耕田工具,主体是木头,下面的齿耙则由铁制成。用犁翻过田后,需要用这种工具把土块打碎变小,也是非常劳心劳力的活。
打谷桶:打谷桶是传统的脱料工具,咱们贵州叫福桶、福斗等。这种神器呈四方形,木制,上口大底板小,底下有两根大小一致的拖泥木条,方便在泥田里拖动稻桶。
风谷车:我们贵州农村用来去除水稻、麦子等农作物中瘪粒、空壳等较轻杂质的木制农具,又称风包、风簸、扬谷器等,通过手摇转动风叶以风扬谷物,转动速度越快产生的风也越大,反之亦然。
石磨:石磨,用人力推动把粮食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由两块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以前我们吃的豆腐、豆浆、白面、玉米面等都是用这个磨出来的。盟妹子以前还推过这个,没点力气还真推不动。
连枷:这个神器在咱们贵州有的地方叫梁盖,有的叫梁该,其实学名叫“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为农村手工脱粒农具。
粑粑槽:这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咱们贵州打糍粑专用。有些是石制的有些是木制的,都是经过石匠和木匠一下一下凿出来的。而且这个东西不是每家都有,一般都是每个寨子里有几个,然后大家需要用的时候就去借。
擂钵:贵州人家中必备的神器,用来捣碎辣椒、花椒、蒜、姜等东西。这种神器有木制的、铁制的、还有石制的,而且都很重,不管用了多少年都不会有一点损坏。
簸箕:用藤条、去皮的柳条、竹篾等编成的,主要是用来扬米去糠,当然也可以用来晾晒东西。
织布机:这种木制的老式织布机,全部由木条连接,没有一颗铁钉,而且相当结实耐用。那时候咱们穿的粗布衣服、床单被套等都是这种织布机织出来的,估计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没见过。
9. 农具有哪些(附加图片)
农具有木犁,耙,耧,镰刀,锄头,石铲,石刀,石磨盘等等。
木犁 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耙 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镰刀 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
锄头 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
耧 也叫耧犁。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脚、三脚较为普遍。王祯《农书· 耒耜门》记载,两脚耧的具体结构为:“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10. 古代的农具有哪些(附图)
1、锄
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长10、宽10.5、距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种形制的铁锄,造型合理,安装把柄后有利于使用。它不仅可以锄草,还有利于保墒。说明当时农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
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其农作工具为现在播种机的前身,用耧播种。亦称“耩地”。耧 也叫耧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