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图片如何区分是不是比喻句

图片如何区分是不是比喻句

发布时间:2022-09-05 18:38:31

❶ 什么是比喻句如何正确辨别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1、本体和喻体不是同一类的事物。

举例:

①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小明和爸爸是同一类事物,是将小明与爸爸作比较,不是比喻句。

2、这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举例:

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里将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硕大的银镜。

相似点:形态。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这里将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

(1)图片如何区分是不是比喻句扩展阅读: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明喻: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会出现明显的比喻词)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喻词。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没有比喻词。

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❷ 怎样辨别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例如:

一、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

例句:

1、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2、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二、隐喻(又称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句:

1、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

2、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本体)成了喧腾的大海(喻体)。(袁鹰《十月长安街》

三、借喻

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例句:

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2、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喻体)。(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四、回喻

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五、扩喻

本体和喻体都是短句,它们常常组成平行句式,有的本体在前,有的本体在后,不用喻词,但其比喻的含义却很明朗,这种比喻的扩大形式叫做扩喻,又叫类比。

例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一朵花,我们不大觉得它香,但是从许多花朵提炼成的香精,只要一滴,我们就感到它的浓郁了。许多诗歌、戏剧、小说,所以有强烈感人之处,和作者正确地把素材表现出来不是关系极大么!(秦牧《北京花房》)

六、较喻

较喻的句子有下列几种情况:

1、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作者把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情谊比作高山和大海,然而在相似点“高”和“深”上本体“情谊”又超过了喻体“山”和“海”,形象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大娘感激、崇敬和依依不舍的心情。

你这种用“比……还……”、“赛过”、“胜过”等词连接,表示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也可称为“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

2、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作者将狗的境况作为喻体,与凡卡的遭遇比较,相比之下,本体“我的生活”还不如狗的境遇。这就强烈控诉了沙皇制度下的旧俄罗斯儿童的命运。像这种在相似点上比不上喻体的较喻,又可称为“弱喻”。弱喻多数带有贬义色彩。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句子用的喻词是“不及”,形式上看似为弱喻,但从意志上分析,诗人是用“桃花潭水”与汪伦之“情”相比,本体“情”在相似点“深”上超过了“桃花潭水”,因此也是强喻。

4、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是在一句话中,从正反两个方面交替使用强喻和弱喻的例子。

作者先以“泰山”为喻体,从正面极言“人民利益而死”的意义比“泰山”还重;又从反面用“鸿毛”设喻: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卖力,就比“鸿毛”还轻。两相对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为人民服务应该具备的生死观。

七、缩喻

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不出现比喻词,本体与喻体极其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比喻形式叫缩喻。可分为:

1、并列式缩喻。即本体与喻体在结构形式上是并列关系。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小的船”,中间没有喻词,二者构成复指短语。

2、偏正式缩喻。即本体与喻体组成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形式上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黄金季节”就是两个名词直接连在一起,前者修饰后者,而修饰语是比喻性质的,只是没有用“像、似的”之类的比喻词罢了。

八、博喻

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有的色彩纷纭,变幻无穷;有的仅呈银白色,犹如棉絮、白云,凝固不变;

有的异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辉;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丝;有的结构单一,状如一弯弧光,呈现淡绿、微红的色调;有的犹如彩绸或缎带抛向天空,上下飞舞、翻动;有的软如纱巾,随风飘动,呈现出紫色、深红的色彩;有时极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犹如晨光曙色;

有时极光如山茶吐艳,一片火红;有时极光密聚一起,犹如窗帘慢帐;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极光”是本体,“彩带”“火焰”“银幕”“青丝”等都是它的喻体,属于一个本体可以带多个喻体的类型。)

九、引喻

是引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本体、喻体都出现,但把喻体作为“引子”而不用喻词的一种比喻。它经常构成排比、对偶等平行的句式,整齐而富有节奏感。民歌、新诗(包括歌词)常采用这种隐喻。其表现形式是“引乙喻甲”或“以甲引乙”。例如: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反对党八股》)该例作者引用射箭、弹琴等事情,通俗浅显的道理,深刻阐明了写文章做演说一定要看对象的道理。

十、约喻

是用一个比喻体来比喻几个本体的修辞格。它与博喻是比喻修辞中互相对应的两种表现方式。博喻的功能在于揭示一个事物的多方面特征;约喻的功能在于突出一组事物的共同特征,能使行文简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1、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茶花赋》)把“红梅、白梅、绿梅、朱砂梅”,每一种梅都比做“一树诗”,四个本体用一个喻体设喻,集中的描绘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2、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来;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三峡之秋》)。把“渔火”、“灯标”和它们映在水面的“光晕”一并喻为长江眨着眼睛,突出地渲染了夜晚长江上安谧、宁静的气氛。

❸ 怎样判断比喻句

最近复习时发现有些同学比较难区分比喻句,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短文,再从练习册中找出相关的习题自己做一做。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❹ 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比喻句两种事物不能是同一种事物,必须有相同点的!
不是比喻句的: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是比喻句的:
1)
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2)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7)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8)
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9)
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❺ 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如何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一篇课外美文——峻青的《沧海日出》。欣赏完后,我请孩子们判断“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直又红的海上大路。”这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或许是句子太长,前面提到了“太阳”后面又提到了“太阳”,给孩子造成了误导,结果大多数孩子“拔笔四顾心茫然”。看来,虽然四上了,但一些比喻句和类似句式的区别还是一个难点。

这个班是我自己一手带的,对于比喻句,一年级新接触的时候,我就开始慢慢渗透,孩子们也很清楚比喻句就是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我们平时也称为打比方。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喻词”。如“老师像春蚕”。本体是老师,喻体是春蚕,喻词是像。但这是很简单的比喻句,比较容易判断,像上面这样的长句子就比较难了,我们该怎么去判断呢?

缩句法。先要将长句缩成短句。“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直又红的海上大路。”可缩成:“金光仿佛是大路”,它的本体、喻体、喻词就很明显了,本体是金光,喻体是大路,喻词是仿佛。显然,这符合比喻句的特征。

有些句子,我们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判断。

换词法。用“是”作喻词的比喻句,与有此含有“是”的句子容易混淆,我们可以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如果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把“是”换成“像”,“儿童像祖国的花朵”,句意没变,是比喻句;“他是老师。”换成“他像老师。”句意变了,就不是比喻句。

去词法。比喻句中的喻词“好像”是不能去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如:“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一眨一眨的眼睛。”去掉“好像”就不通,是比喻句。“我好像去过那儿。”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所以不是比喻句。

加词法。有此比喻句不用喻词,我们可以加上喻词来辨析它。比喻就明显了。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比喻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时能采用上面的方法,想清楚后再下结论。

❻ 怎么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找到一个句子。简单地说就是从第一个字开始直到碰到句号为一个句子

找句子里面的“像”“犹如”等关键词。一般的比喻句都会有类似的词语出现,是比喻句的标配

找关键词前后的所有名词。就是“像”的前面的名词与“像”的后面的名词,比如“她的眼睛像黑夜中的明月那样耀眼”,找出名词“眼睛”、“黑夜”、“明月”

4
找出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一般本体在关键词前,喻体在关键词后,比如举例里面的“眼睛”是本体,“黑夜”或者“明月”是喻体

判断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合理性。方法是直接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加一个“像”。“眼睛像黑夜”,一个是物体,一个是抽象体,这是不合理的;“眼睛像明月”,两个都是物体,这是合理的

6
找本体与喻体之间所组成的句子有多少个是合理的。只要有一句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❼ 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例如 老师像妈妈一样,对我可好了.是不是比喻句怎么样判断的

这个不是比喻句.
比喻分为两种.一种是拟人,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人.
还有一种是拟物,就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外的一种.

❽ 小学二年级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温馨提示: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实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感情色彩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特点
(2)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原理
(3) 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 把什么比作什么 的比喻原理
生动
(4)使文章更生动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❾ 怎么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比喻吧。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句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那么我们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根据以下三点可以很好的辨别。
一、运用比喻句的基本特征判断
标准的比喻句包括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
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作比喻的事物,连接这两部分的是比喻词。比如“月亮像一条小船一样挂在天空”“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喻词。
常见的比喻句,有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根据我们学习的程度不同掌握的层次也不同,小学阶段只需要掌握明喻和暗喻、初中阶段还需要掌握借喻、高中阶段还需要了解博喻。
明喻就是明显地打比方,常常以“甲像乙”的格式出现,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像……一样”等。
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暗喻即暗暗打比方,比喻词有“是”、“成了”、“变成了”等等。如,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明喻和暗喻格式分别为“甲像乙”“甲是乙”,本体喻体喻词都要出现,比较好区分。
借喻只出现喻体,而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如“天空中挂着一盏明灯”。
二、作比的两种事物是否同类,同类相比不是比喻
比喻句要求必须是本质不同而有相似点的事物相比,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相比不是比喻。
例如:
我要像他那样,热心为大家服务。
这句话就不是比喻句,因为句中的“我”和“他”是同类事物,就不能构成比喻。
三、句中带有“像”、“似乎”等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查看“五种“像”字句非比喻句

❿ 比喻句和拟人句怎样区分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阅读全文

与图片如何区分是不是比喻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分类图图片 浏览:219
优购图片如何恢复 浏览:409
一克拉钻石价格图片 浏览:355
如何将ps幻灯片改成图片 浏览:460
穿不脏的衣服图片大全 浏览:134
相册图片里面的字怎么抠 浏览:142
齐家网图片如何保存 浏览:750
今日衣服穿搭图片 浏览:381
动漫图片美女古装图片大全 浏览:885
最可爱的动画人物图片 浏览:711
小女孩在唱歌的图片 浏览:25
播放女生叫男生子图片 浏览:264
我要看静心女孩动漫图片 浏览:717
精剪女生短发后面精雕刻视频图片 浏览:103
女生腿膝盖受伤缠纱布图片 浏览:455
word文档里图片如何高清导出 浏览:56
美女与微图片 浏览:173
女孩拿酒杯伤心的图片 浏览:58
博君一肖漫画图片可爱q版 浏览:514
王姓图片文字 浏览: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