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反射光观察示意图
过反射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然后过二次反射点作法线,仍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方向,注意二次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 答案如下图所示:
㈡ 请各小组同学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反射面有什么不同(2)镜面反射
(1)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平滑的,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线不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的。 (2)这种说法不对,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㈢ 物理凹凸镜如何反射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如何观察图片的反射方向扩展阅读:
当一束光射到凸凹不平的物体时,他的反射光线也是射向不同的方向的,不是平行的,所以我们才能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同一个物体,而这种反射方式称为“漫反射”,否则,如果都是镜面反射的话,我们只有站在特定的地方才能看的到物体。
镜面反射是指反射波(电磁波、或声波,水波)有确定方向的反射;其反射波的方向与反射平面的法线夹角(反射角),与入射波方向与该反射平面法线的夹角(入射角)相等,且入射波、反射波,及平面法线同处于一个平面内。
摄影时应避免镜面反射光线进入摄影机镜头,由于镜面反射光线极强,在像片上将形成一片白色亮点,影响地物本身在像片上的显现。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所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等大的,位于物体异侧的虚像。
镜面反射是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时,反射到光滑的镜面,又以平行光线出去。
㈣ 如何证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可以用下面实验来证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分析和论证:
(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
(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
△得出结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图如下:
㈤ 内反射的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内反射的观察方法
1.斜照法
它是一种简便而常用的方法。其步骤是,先将欲观察的矿物在垂直照射光下准焦(用低倍物镜),然后再将光源改从侧面斜射于矿物磨光面上(图7-1),此时表面反射光与入射光成相同的角度向另一侧反射掉,故不能进入显微镜系统,所以在视域中看不到矿物的反射光。但经折射进入透明、半透明矿物内部的光线,当遇到矿物内部解理、裂隙、空洞或粒间界面时,部分光线经内部反射、折射后透出矿物,再进入显微镜系统达到目镜,从而可以观察到矿物的内反射现象。用此法观察矿物的内反射,一是需要较强的白色光源照射,二是要不断变换照射角度及方向,以便选择最适宜的方向和角度(也可同时转动物台变换矿物的方向),使其获得最大的光量,从而才能看到比较确切的内反射现象,三是接物镜必须有适当的工作距离,所以只能用低、中倍物镜观察。还应指出的是,内反射现象会使视觉有透明感、立体感、呈现透明的颜色并具不均匀的特点,或呈斑点状出现,转动物台时无规律性的变化等。然而这种方法对细小矿物内反射的观察颇受限制,而且灵敏性较差,所以只能用于观察那些内反射现象很明显的矿物。
图7-1 斜照光下内反射的成因
(据邱柱国,1982)
2.正交偏光法
这种方法观察矿物内反射可用各种倍数的接物镜,而以采用高倍物镜为宜,因高倍物镜对光线的聚敛作用强,可以获得各方向入射角较大的斜射光,从而增大了矿物显现内反射的机会。当这些斜射光线射入矿物内部,经折射旋转和内反射旋转作用,使入射的直线偏光发生旋转,同时也常产生椭圆偏光,故使部分内反射光可透过上偏光镜,因此在正交偏光下可观察到矿物的内反射现象。当观察均质的透明和半透明矿物时,因其表面反射光基本上是将入射直线偏光原向反射,故被上偏光镜消除,从而可突出地显示矿物的内反射现象。对非均质的透明和半透明矿物的内反射进行观察时,必须将矿物转到消光位,以排除偏光色的干扰后才利于观察内反射。
3.斜照光下或正交偏光下观察矿物粉末法
如果上述方法看不到矿物(R>40%)的内反射现象,则不能认为该矿物确无内反射。可用钢针或金刚石笔将矿物刻划下来的粉末,在斜照光下或正交偏光下观察,其灵敏度较上述方法为高。因粉末即该矿物的微粒,它比光面中的矿物容易透光,因具有更多的反射界面,所以对那些透明度较差的矿物,如赤铁矿、针铁矿等,用此法可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内反射(粉色)。若所观察的矿物为无内反射的不透明矿物,如磁铁矿、磁黄铁矿,其粉末为黑色,或呈耀眼的金属矿物的反射色。
4.正交偏光下油浸观察法
由于矿物在浸油中反射率大为降低,故使透入矿物内部的光强增大,因此更有利于内反射的显现,所以对内反射现象微弱的矿物颇见其效,具有很高的灵敏性。一些用前几种方法看不出内反射的矿物,在浸油中则能看出较清楚的内反射现象。若用这种方法仍看不到矿物的内反射,还可在浸油中观察其粉末,此为最后一试。若再看不出内反射时,即可确认该矿物为无内反射之属,但此法一般不用。在本书鉴定表中只将内反射分为两类:
(1)有——表示一般在介质为空气(干镜头)的条件下,用斜照光或正交偏光法显内反射者;如以粉末法才显者,须加以标明为粉末颜色。常见有内反射的矿物见表7-1。
表7-1 常见有内反射的矿物及其内反射色
注:∗粉末色。
(2)无——表示在上述条件下用上述方法不显内反射现象者所属之,常见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辉铋矿、辉锑矿、辉钼矿、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铜蓝、硬锰矿、软锰矿、毒砂、方铅矿、石墨。
二、注意事项
(1)内反射的特点是具有透明感、立体感和不均匀性。光片的擦痕、糙面、刻槽或不透明矿物的粉末,在斜照下,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漫射现象,切不可将此种强烈耀眼的表面反射光(闪光)误认为是内反射。
(2)在矿物光片裂隙或空洞中往往充填有磨料(如红色的Fe2O3,绿色的Cr2O3),用斜照光或正交偏光法观察矿物的内反射时,它们也会形成内反射并具较鲜明的颜色,切勿把它们误认为是矿物的内反射。
(3)非均质现象和偏光色影响在正交偏光下对内反射的判断,所以在观察非均质矿物内反射时,须将矿物转到消光位后进行。同时应注意当转动物台时内反射现象作无规律性的变化,而非均质现象及偏光色变化是有规律的。相反,当内反射很强烈时(如雌黄),也会将非均质性和偏光色掩盖掉。
实验作业
(1)用斜照法或正交偏光法观察下列矿物的内反射现象,并描述内反射的颜色:孔雀石、蓝铜矿、雌黄、辰砂、深红银矿、石英、雄黄。
(2)用斜照光或正交偏光观察下列矿物的粉末色:硫锰矿、黑钨矿、赤铁矿、针铁矿。
(3)在正交偏光下用油浸法观察铬铁矿的粉末色。
㈥ 虚像和实像要从什么方向观察
虚像:要沿着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方向看过去观察
实像:可用光屏观察,也可以沿着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方向看过去观察
㈦ 如下图为汽车尾灯内部部分请在图中画出反射面的反射光路
过反射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然后过二次反射点作法线,仍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方向,注意二次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
答案如下图所示:
㈧ 在多个介质中如何判断反射方向
光学上用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叫做三棱镜,光密媒质的棱镜放在光疏媒质中(通常在空气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向棱镜底面偏折。 光从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出射光线将向底面(第三个侧面)偏折,偏折角的大小与棱镜的折射率,棱镜的顶角和入射角有关. 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同一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所以,因为同一种介质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过三棱镜时,各单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因此,白色光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即色散。
㈨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纸板竖直还是垂直
(1)使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O点,然后把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分别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可以发现: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3)如果将光源沿FO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OE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
(4)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路是可逆的;
(4)小明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㈩ 关于光的反射作图的技巧以及较难作图题目
作图法就是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灵活运用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作图求解未知量的方法。因此必须要注意作图的规范性,掌握光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实像、虚像等画法规定,逐步学会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最常用的作图方法是对称法,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光源)的位置。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出短斜线;
②实际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行进的方向。实物用实线表示;
③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射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④为了表示实物和虚像的对称点,实物和虚像都标上相应的字母;
⑤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