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拍摄微距昆虫作品
(1)当然要有相应的器材:微距镜头、三脚架、环形闪光灯;
(2)选择合适的场所、时间,再加上非比寻常的耐心(景深很浅)。
B. 昆虫照如何进行拍摄,有什么技巧
在拍摄昆虫时,首先要了解和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小,所以在拍摄时最好使用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一些中高档的135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其有自动对焦功能和自动哗光功能,在抓拍时很有利。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镜头可以更换,所以在拍摄时可采用长焦镜头加近摄镜的办法,对较远处的昆虫也能拉近拍摄。由于昆虫中有会飞的昆虫和会爬而不会飞的昆虫,对于这两类昆虫的拍摄方法是有区别的。
昆虫除了可在自然界拍摄外,还可以在家里进行。为了控制昆虫活动能力,可将昆虫放人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几小时,然后拿出来,昆虫就容易摆布了。也可把昆虫制成标本,然后根据拍摄的要求,对其进行安排布置。
要想拍出好作品,布光十分重要。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光线。例如:表现爬虫的形体和肤色时,可采用顺光,以便把一切都真实、清晰地记录下来;如果表现飞虫那轻薄的双翅,则可采用逆光,以便使翅膀上的花纹显得十分清晰可辨。
C. 如何拍摄昆虫
拍摄昆虫需要使用带有微距拍摄功能的相机,如果是使用单反相机的建议使用微距镜头进行拍摄。拍摄昆虫,时机很重要,一般选择在清晨,日出之前或者日出后一小段时间内拍摄。因为此时的昆虫活动性比较低,容易接近拍摄。等到太阳较高,气温升高再拍摄的话,昆虫活动性比较强,一般很难接近拍摄。
D. 微距摄影昆虫拍摄有什么技巧
现在,很多朋友都买了DC,而很多使用DC的朋友,也都喜欢拍点微距——题材容以获得啊。不过有些DC的微距能力并不是那么优秀,我在这里提供一些简单的提高微距能力的办法,适用于DC和不愿意另购微距镜头的使用单反的朋友。 第一招:使用增距镜 其实所有使用增距镜的朋友都知道,接驳了增距镜以后,相机能把远处的东西放得更大,同样的,在进行微距拍摄的时候,由于使用增距镜时,最近相机对焦距离不会改变,所以也能让拍摄的物体比原来更大。不过这招的使用,有一个限制和两个缺点。 限制: 就是只能用在微距能力不强的相机上,或者是用在相机的长焦端。因为微距能力过于强劲的DC,微距往往在广角段,距离往往达到1~2cm,接驳了增距镜以后,再拍微距,有可能无法对焦。对于单反相机来说,由于对焦距离原本就比较大,所以不需要在乎这个问题。 缺点: 1、增距镜使用以后,镜头的光圈会变小,虽然相机上显示的光圈数值不会改变,根据相机内测光的结果拍照,也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光圈的真正数值,应该是显示的光圈数值乘以增距镜的倍数:比如,一只镜头在接驳了2×增距镜以后,当使用光圈为F2.8的时候,实际的光圈数值是2.8×2=5.6。这个时候,虽然按照测光结果,仍然能拍摄,但由于实际光圈变小,焦距变长,这个时候,快门速度会变慢到手持的时候,可能因为轻微的晃动而模糊的程度,所以,最好使用三脚架来保证图片的清晰。 2、增距镜往往不轻,有点重量的哦。所以接在相机上的时候,容易头重脚轻,即使放在三脚架上也不能绝对保证平稳,按快门的时候,产生的震动,也会造成拍摄的失败,最好是使用自拍,或者用快门线进行拍摄。把震动减到最低。 第二招:使用近摄镜 近摄镜,其实就是凸透镜。有三片一组的,也有单片的。有+1、+2、+3、+4等几种规格,数值越大的,放大倍率越大。可以单片使用,也可以多片叠加使用,非常灵活。 优点:投资不大,一般就200~300元,可以买三片一组的了。机动灵活,镜片毕竟不像增距镜那么占体积。几片任意组合,灵活度高。使用近摄镜的时候,光圈不会像使用增距镜时一样减小,所以可以比增距镜更为大胆的使用。部分广角附加镜的最后一片镜片是可以卸下来的,作为近摄镜使用,所以有广角镜和准保买广角镜的朋友注意了哦,你买的东西,是否还附带了这样一个有用的功能,呵呵。 缺点:这种方法由于近摄镜改变了镜头的光学结构,因此成像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解决方案还是有的。首先,要装滤镜,肯定要买转接环,转接环一般都有较大口径和较小口径的两种选择。这个时候,还是用较大口径的。而如果是镜头前边有滤镜螺纹,可以直接接滤镜的那类DC或者单反,则最好买大一号的转接环,使用大一号的近摄镜。口径大的滤镜,可以让DC利用该滤镜的中心部分成像,避开边角成像质量差的部分,获得比较好的成像。其次,在使用近摄镜的时候,最好使用相机的长焦端,这样做同样是充分利用中间部分的成像。第三,适当收缩光圈,光圈小,利用镜头边缘部分就少,可以近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几招联合,成像质量下降并不会太明显。 第三招:倒接镜头 这个方法,很多人都说过了,就是把单反的镜头——一般是使用50mm标头,通过双阳头,倒接在DC或者是单反机的前边。这种方法,放大倍率最大,成像质量最好。但双阳头相对难找,操作不便,机动性差,同样有头重脚轻的问题,而过大的放大倍率一般来说使用较少,所以,也许这是最精彩的拍摄方法,但却不是最实用的。
E. 摄影师和昆虫的故事:我如何将一只小虫子拍到
黑色的屏幕背景下,排列着一只只昆虫,鼠标靠近哪一只,哪一只就变得透亮起来,整体散发出耀眼的金属般的质感。
英国摄影师Levon Biss
今年二月,Levon在玻利维亚丛林旅行了近一个月,为一个纪录片拍摄昆虫。那儿的湿度在85%,非常潮湿。尽管时逢雨季,天气还是异常炎热。三周半的时间里,他每天拍摄18个小时,总共拍摄了30万张照片。而当这些照片最后出现在影片中时,提供的是一个60秒的脚本。
Levon 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微距摄影,但是直到他的儿子从花园里带来一只地面甲虫的时候,他才真正决定纯粹专注于昆虫。
“我和儿子从他的显微镜下观察那只地面甲虫。天哪!高倍率显微镜下,它的纹理和色彩太令我吃惊了,是如此的炫目美丽。我萌生出一种想法,我应该扩大这种美,让它成为能够打印的巨幅照片,这可能比从显微镜下看更加有趣,令人愉悦。”Levon说道。
F. 日出时分,如何拍好昆虫照
在本文中尝试拍摄一些全新的系列照片,比如在日出时分进行拍摄昆虫照。
注意:了解拍摄对象很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小昆虫可能会被你的相机吓到,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如果不能使昆虫集中在焦点上,请尝试将重点放在构图上,可以借助拍摄昆虫局部来展示昆虫特点。
通过对日落时分对昆虫的微距摄影,帮助你开拓摄影思维找到自己的摄影风格。
G. 如何微距拍出高质量的昆虫和两爬照片
图19偶遇跳起的报喜斑粉蝶
H. 低成本拍摄昆虫技巧
低成本拍摄昆虫技巧:给镜头选择合适的近摄镜
近摄镜是一种简单地拧在镜头前面的附加滤镜,在适当光圈下几乎不影响主镜头的成像, 如:XPRO 摄之宝 SUPER II代258近摄镜。加上近摄镜后,会有一个对焦范围,不可以实现无限远对焦。近摄镜最远拍摄距离(以近摄镜至物体的距离计)等于近摄镜的焦距。
200mm镜头+XPRO F258近摄镜,长焦镜头让昆虫眼睛更突出
150mm镜头,昆虫眼睛不突出
比如XPRO F258近摄镜对焦距离是21-26cm,则只能拍摄21-26cm距离的昆虫,如果超出了近摄镜的对焦范围,则无法拍出清晰的昆虫。要根据自己的镜头来选用适合的近摄镜。主镜头焦距为50mm以下的广角镜头不推荐使用近摄镜,同时,焦距最好为300mm以下时才使用近摄镜。
低成本拍摄昆虫技巧:转接环与近摄镜的选择
低成本拍摄昆虫技巧:近摄镜
1. 单镜片无镀膜的低档近摄镜的色差和较模糊的图像不利于表现微距中的昆虫世界。可以选用采用一组两片消色差多层镀膜镜片的近摄镜。
2. 这种近摄镜一般分为58mm、67mm、77mm三种口径,其他口径的镜头和滤镜可通过转接环使用。一般来说,建议镜头口径和近摄镜口径相差最好不要大于两档。不过,当近摄镜用于中长焦镜头时,视角比较小,因此可以通过转接环将小口径近摄镜用于较大口径的镜头上而不会影响成像,但此时近摄镜和主镜头的口径相差不宜超过一挡,否则可能产生暗角。
如何拍出清晰的昆虫
这种入手方便的近摄镜成像质量与用微距镜头拍摄差不多,用近摄镜拍微距昆虫时,可以将主镜头的最大光圈缩小2-3挡,便能得到比较清晰、锐利而基本无色差的图像。使用了近摄镜的长焦镜头,景深会小于我们常用的微距镜头,在拍摄中,减小变焦镜头的焦距比增加拍摄距离更能提高景深的范围,缩小光圈也可以明显地加大景深。如EF 18-200mm变焦镜头,100mm焦段比200mm焦段的景深范围更大,光圈F8比F4更能拍出清晰的昆虫细节。
90mm焦段镜头+XPRO F267近摄镜+光触角,F9,1/200秒,ISO 100
拍微距中的昆虫世界,时间最好选择清晨4点-6点左右。这个时间段露水比较重,水珠全部压在身上,导致昆虫的灵活性都相当低,甚至紧贴到上面拍它,都可以很从容地拍摄。拍到沾满露水的昆虫,会更有视觉冲击力。
在最佳拍摄距离从容对焦
近摄时景深浅,对焦不易,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在昆虫爬行或蠕动时追踪调焦。加上近摄镜后并不会影响主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在拍摄昆虫前先根据自己的近摄镜型号来大致估计出对焦距离,焦点可以选择昆虫的眼睛,在最远对焦范围内前后晃动相机,当取景器中出现相对清晰的昆虫影像时,半按快门对焦。前后时间不过几秒钟,就能很轻松的抓拍到昆虫。
像环闪一样补光的光触角
补光很重要
昆虫的拍摄常用到机顶闪光灯和环形闪光灯补光。操作简便的光触角也能获得正常的曝光,让抓拍昆虫更灵便。光触角的两根管子可以自由布光,微距拍昆虫时,闪光灯有可能由于对焦距离过近,较难近距离补光,而光触角和近摄镜配合,则可以伸到镜头前端补光,使拍摄更加便利。
I. 如何拍摄昆虫
昆虫摄影应该属于微距摄影的范畴,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即照片拍摄出来的主体要大于或等于原始主体的大小,在镜头上专业称放大倍率,真正的微距镜头都要具有1:1的放大倍率。
准备
单反相机
微距镜头
大容量存储卡
电量充足的电池
5
三脚架
END
拍摄技巧
1
控制景深焦平面拍出清晰虫虫
作为微距镜头其景深非常小,镜头放大倍率在1:1的情况下,光圈收缩到F22最小,其景深只有2mm,如果在1:2的放大倍率下,使用f22光圈,景深也大约只有6mm。所以我们在拍摄中镜头与被摄物体细微的移动都会影响最终的焦点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影友反映,我明明对焦的是昆虫的身上,可是出来的照片确只有背景中的花朵是实的,昆虫是虚的。所以推荐大家使用三脚架,有条件的影友也可配合快门线一同使用拍摄,尽量减小移动所带来的焦点漂移。
其次在拍摄昆虫时,焦平面的选择也是要注意的。比如拍摄蝴蝶,如果蝴蝶的翅膀是并在背上的,那么最好的拍摄方法是调整相机位置,使其与蝴蝶的翅面平行,这样就可以清晰的展现蝴蝶翅膀所有细节纹路。我们可以不用开很小的光圈制造景深,这样也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保证拍摄成功率。
运用光线展现昆虫细节
在众多摄影教材中都提到尽量避免中午太阳直射或光线强烈的时候拍摄照片,一方面是光比太大数码相机传感器宽容度比较小,会造成亮部过曝或暗部欠曝损失细节。另一方面,直射光线非常刺眼,造成被摄物体色彩饱和下降,影响片子的整体效果。这些在拍摄昆虫的微距摄影中一样适用。微距摄影一定要使用柔和的光线,即散射光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使整个画面被均匀照亮。
顺光拍摄是最为常见的拍摄方式,利用光线直射在昆虫身上。之前也提到要注意光线的强硬,如果遇到光线很强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被摄昆虫的前面放一个柔光布以达到散射光的效果,可用普通打印纸替代也可以用美术上用的硫酸纸。当然也可选择早上、下午柔和的光线进行拍摄。
顺光拍摄主要能表现昆虫表面的纹路,质感和色彩,所以自身色彩丰富,纹路优美的昆虫更适合顺光拍摄。比如七星瓢虫或甲壳虫类的昆虫,利用顺光很容易表现外壳的光滑的质感。在相机测光的选择上应使用评价测光,这时我们不要做过多的曝光补偿。
想要突出昆虫翅膀的晶莹剔透感,逆光拍摄是最好的选择。光线正对着镜头透过被摄物体照射过来,利用这样的光线可以使昆虫身体边缘变得更加透亮。
逆光拍摄时,背景通常很暗,可以更好的突出昆虫身上的细节。比如蜜蜂身体上的绒毛,逆光时被光线勾勒的十分清晰。如果遇到光比很大的场景,要利用小型反光板为主体昆虫正面补光,而选择不同颜色的反光板也会改变局部的色调,如金色会产生出暖色调。在曝光选择上,建议在逆光拍摄时,如果背景很暗,要适当减少曝光补偿,这样可避免成画面整体曝光过度的问题。
我们要记住的是,不管从昆虫的头部正面、侧面、甚至尾部拍摄,一定要把拍摄内容放在一个平面内。景深和焦平面的调整是精细的过程,要有相当的耐心,也要有熟练迅速的手法,不要让我们的“模特”等的最后逃之夭夭。
2
要拍好昆虫照片,首先应当对昆虫的习性有所了解。色彩艳丽动人的花朵常常得不到昆虫的青睐,相反许多昆虫喜爱蒲公英之类的草木植物。美丽的蝴蝶似乎总是愿意选择高处的花儿.这使你无法用微距镜头拍摄。风常常吹得枝头来回摆动,你可以用你所希望的角度来拍摄,不过对焦要迅速准确。
当昆虫停在适合拍摄的花儿上的时候,往往就能拍到高质量的照片。昆虫在采集花蜜时,十分专注,这对拍照十分有利。拍摄昆虫时,可以选择花朵簇密的花丛.以花瓣为背景,由上往下拍,这样可以避免背景沉闷。俯拍蝴蝶最为容易,蝴蝶也会显得最为美丽。多数蝴蝶都是悠悠自在地停栖在花朵上,这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构图、曝光。蜜蜂是最难拍摄的昆虫之一。而总是不停的飞来飞去,你必须迅速、准确地构图、对焦和决定如何曝光。另外,拍摄昆虫所用的摄影器材也要求高一些、近摄皮腔和微距镜头是常备的。三角架或独脚架也是必备的装备。
J. 在动物园怎么拍出精彩的动物照
动物园摄影是进入野生动物摄影的门槛方式。但是,如何将笼子里的动物照片拍摄出自然感呢?按照以下建议学习如何拍摄出色的动物园照片。
可以专注于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的悲伤部分,当动物独自坐在笼子里时向观者展示。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反射光线可以为你的故事增添戏剧性。
还可以专注于生活在动物园的快乐方面,捕捉与游客及其看护人互动的动物,尝试捕捉生活在动物园比在野外更安全的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