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葡萄怎么画
笔:画写意葡萄常用的毛笔是大白云兼毫笔。这种笔既有弹性又可含较多的水分,便于表现。大兰竹为狼毫笔,吸水量少,笔毫较硬,适于画枝干用。羊毫提笔含水量大,可以用来画葡萄叶子。
墨:墨分油烟、松烟两种,画葡萄用油烟墨。油烟墨以质细、色黑、带蓝紫色光泽、胶轻者为上品。作画的墨是用墨锭在石砚中磨出的。磨墨要慢不要快,宁磨浓不可淡。现在一般用的书画墨汁作画很方便,如果用墨汁加一半水再用墨锭磨浓用之更佳。
纸:写意画用生宣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皮纸有半生半熟的特点,在皮纸上作画不便留笔痕,画出的葡萄之间易渗化,水气大,有朦朦胧胧的感觉,别有特色。元书纸为黄色小张纸,一般用来习字,其实用元书纸作画效果甚佳。它既有皮纸特点,又有纸本身的底色,特别适于画中用粉(白色)的作品(见图)。这些纸都可以用来画葡萄,只要熟悉和掌握了纸性就能够画出满意的作品来。
颜色:中国画颜料分透明的植物质(花青、藤黄、曙红、胭脂等)和不透明的矿物质(石青、石绿、朱砂、石黄、赭石等)两类,石青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头青深,四青浅。石绿分头绿、二绿、三绿、四绿,头绿深,四绿浅。此外还有金粉和银粉,加胶使用。目前商店里卖的有些锡管颜色,其中花青、赭石颜色较粗,而且花青容易褪色,质量较差,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选择。
‘贰’ 葡萄怎么画好看又简单
先在纸上画一个“o”;
注意事项
如果喜欢更大串的葡萄就在画葡萄梗前在上面添加“葡萄”,注意葡萄串是越上面越多些哦。
初学者建议用铅笔作画,以便更改。
‘叁’ 写意葡萄画法的画法
一、写意葡萄画法
1、葡萄的画法
写意葡萄画法,要有整体感,一串中要有浓淡虚实变化,切忌平板。葡萄色彩宜丰富,但要有主调,不能五花十色,让人眼花缭乱,色彩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
画紫葡萄常用的颜色有:曙红、胭脂、花青、酞菁蓝、石青、汁绿等。根据需要,在色盘中可以调出紫红色或蓝紫色,冷暖不同的色彩。紫红色,红色成分多一些;蓝紫色,蓝色成分多一些;另备一小碟,用藤黄加花青调成汁绿色,如果紫色太鲜艳刺目,可调入少量汁绿,使紫色沉稳柔和。
用大白云笔蘸调好的紫色,两笔画出一颗圆形(或椭圆形)的葡萄粒。左一笔轻,右一笔重,留高光,高光不易太大,也不要刻意追求,顺其自然。为了使葡萄滋润,紫色笔尖吸点清水,效果更佳。紫色笔尖吸点汁绿,画出的效果半紫半绿,紫中透绿。紫色笔尖吸少许三青,画出的葡萄偏冷,有霜感。
画成串葡萄分组,蘸一次色要连续画出三五个深浅不同的葡萄粒,要有浓淡、虚实、冷暖变化。先画明部几粒,再蘸重色画暗部的葡萄,最重的可加花青或少许墨调入。
待八分干时,用小狼毫笔蘸墨加胭脂点果脐,实际上果脐并不明显,但很重要,点上果脐会增强葡萄的质感与体感。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果脐要按照葡萄颗粒的不同生长方向点写。最后用草绿少调曙红画葡萄梗。
画葡萄要有整体感,一串中要有浓淡虚实变化,切忌平板。葡萄色彩宜丰富,但要有主调,不能五花十色,让人眼花缭乱,色彩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
二、写意葡萄画,属于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用中锋侧锋逆锋来表达。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山人,石涛,李鱓,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汪亚尘的弟子汪德祖,安平义君等并,李苦禅,朱宣咸,李可染,范曾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用意第一。当代书画家南山乐山认为:“李太白有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意境极妙。一个引去加上一个衔来,用意极其饱满。画面张力足矣。是故,因无万里之心,故无万里之画。是为用意。夫写意者,无意而写何为?故用意第一。故曰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尝闻米南宫用笔八面出锋;八极拳曰,拳打八方极远之地。其理一也。故此,其绘画的内涵更注重文以载道、遗形写神,其形式上更讲究个性的笔情墨趣、诗书画印的配合。”
‘肆’ 国画葡萄怎么画
笔:适用即可
墨:随意
纸:生宣
颜料:曙红和花青
画法:(1)将笔洗净,笔尖蘸花青调匀后再在笔尖调曙红,调成紫色,可在废纸上试色,再在纸上画
(2)葡萄分两笔画,画成圆形,画成一串即可。
(3)在葡萄将干未干时用墨点上一个小点。
注意:若要画葡萄枝干,可用墨也可用藤黄加花青调成汁绿画,若要画叶子就用墨画
‘伍’ 怎样画写意葡萄
写意葡萄画法
1、葡萄的画法
写意葡萄画法,要有整体感,一串中要有浓淡虚实变化,切忌平板。葡萄色彩宜丰富,但要有主调,不能五花十色,让人眼花缭乱,色彩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
画紫葡萄常用的颜色有:曙红、胭脂、花青、酞菁蓝、石青、汁绿等。根据需要,在色盘中可以调出紫红色或蓝紫色,冷暖不同的色彩。紫红色,红色成分多一些;蓝紫色,蓝色成分多一些;另备一小碟,用藤黄加花青调成汁绿色,如果紫色太鲜艳刺目,可调入少量汁绿,使紫色沉稳柔和。
用大白云笔蘸调好的紫色,两笔画出一颗圆形(或椭圆形)的葡萄粒。左一笔轻,右一笔重,留高光,高光不易太大,也不要刻意追求,顺其自然。为了使葡萄滋润,紫色笔尖吸点清水,效果更佳。紫色笔尖吸点汁绿,画出的效果半紫半绿,紫中透绿。紫色笔尖吸少许三青,画出的葡萄偏冷,有霜感。
画成串葡萄分组,蘸一次色要连续画出三五个深浅不同的葡萄粒,要有浓淡、虚实、冷暖变化。先画明部几粒,再蘸重色画暗部的葡萄,最重的可加花青或少许墨调入。
待八分干时,用小狼毫笔蘸墨加胭脂点果脐,实际上果脐并不明显,但很重要,点上果脐会增强葡萄的质感与体感。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果脐要按照葡萄颗粒的不同生长方向点写。最后用草绿少调曙红画葡萄梗。
画葡萄要有整体感,一串中要有浓淡虚实变化,切忌平板。葡萄色彩宜丰富,但要有主调,不能五花十色,让人眼花缭乱,色彩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
2、枝干的画法
葡萄为多年生木本、藤蔓类果树。有老干也有新枝。木本枝干因是多年生,表皮粗且多有皱,生长弯曲而少折,因此表现时可以用墨或赭墨。墨色要有浓淡干湿变化,特别注意要以书法笔意入画。用蘸有浓淡不均墨、色的长锋笔中锋画曲线。
‘陆’ 国画写意葡萄的高光怎么画
要表现写意葡萄的高光主要有两种方法:留白和点高光。
留白,画的时候不管是色还是墨,在葡萄的斜上方要留出空白,不要涂满。
点高光主用于彩色葡萄,葡萄可以画满,不留白。画完后在葡萄的斜上方用浓白粉点出高光。
留白主要是控制毛笔和宣纸中的水分,水分过多,会引满葡萄,留不出高光。
点高光相对容易一些,也灵活。
点高光同时可以作为留白失败的一种补救手段。
‘柒’ 国画葡萄如何画的晶莹剔透
工具/原料:纸、颜料、毛笔若干。
1、首先用淡墨侧锋画出如下图的个字形的图案,如下图所示。
‘捌’ 明徐渭墨葡萄图的作品赏析
徐渭曾被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聘为幕僚,这期间他参加乡试八考八落。后来,明奸相严嵩之子因通倭罪被杀,胡宗宪也被捕,徐渭以为自己也不能幸免其祸,遂惧祸而狂,多次自杀但都归于失败,后因误杀继妻而下狱7 年。出狱后的徐渭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由于饱尝世间酸辛,对世事已心灰意冷。徐渭的不幸反而成就了他在诗词、戏曲、绘画上的辉煌业绩,这里我们只就他的绘画成就加以论述。
写意花鸟画由“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征明、唐寅、陈淳继承元代没骨写意画法,用文人画笔墨法式重新梳理写意花鸟画,将具有独立语言和自身发展的用笔、用墨引入自然界的花花草草之中,使文人画家不再依靠描写梅兰竹菊来抒发内心的情志逸趣,仅靠几种单调的物象和单纯的墨色已满足不了士大夫文人丰富的情怀。写意花鸟画笔墨语言的相对独立,使文人画家既可以在笔墨天地中陶冶自我,又能将心灵寄托于所画物象。写意花鸟笔墨的独立,使笔墨表现形式空前自由,不久便出现了大写意的艺术高峰,而徐渭则是大写意的代表人物。
徐渭在陈淳的基础上,将小写意发展为笔墨恣肆的大写意。徐渭的写意花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在用笔上强调一个“气”字,用墨上强调一个“韵”字。他的用笔看似草,若断若续,实际笔与笔之间有“笔断意不断”的气势在贯通着;他的用墨看似狂涂乱抹,满纸淋漓,实际上是墨团之中有墨韵,墨法之中显精神。他的恣肆纵横、解衣盘薄,在其泼墨大写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他自己认为作画“大抵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上”,“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由此可见,徐渭的画是在用情感来调动笔墨,在他的画中笔墨和物象都退居第二位。笔墨在他那里已不是问题,物象只不过是个载体,他将自己的人生升腾于笔墨、物象之上。《墨葡萄图》最能代表他的大写意花卉风格。画中有作者自己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下钤“湘管齐”朱文方印,尚有清陈希濂、李佐贤等鉴藏印多方。
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却造成了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艺术效果。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