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沙燕风筝制作过程 详细些 (如果可以附上图)
中腹应按双方计,尾竹上端中线寻;
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平;
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等;
头部迎风腹为主,尾竹要软好泻风;
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倾;
关于歌诀的释义是这样的:“四四法”是指从头到尾根(风筝两腿中间的档)共是四个长度单位,“一头二腹一尾根”是指风筝头腹和档长分别为一、二、一个长度单位。为方便理解,图一在绘画时是按比例绘制的,读者在制作时可以参考图一。
北京风筝 沙燕儿制作图解 图一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这是对上下膀条竹条相对软硬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上膀条的硬度要稍稍硬一些,而下膀条相对于上膀条来说要软一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学习制作沙燕风筝的时候 ,一般不容易确定上下膀条的硬度,这时您可以这样进行区别,如果制作完成的风筝在放飞的时候,在其他方面方面都正常的情况下,风筝放飞时总是旋转,这时你可以初步判定风筝的膀条偏硬,通常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上将上下膀条的硬度降低,即减少膀条的宽度或是厚度,一般以减少膀条的厚度来解决。另一方法是将膀条后边的风兜增大,以利于泻风使风筝飞行稳定。为了能够保证风筝骨架制作完成以后能满足飞行的要求,特别建议在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不要靠用线勒成硬翅的风兜,由于在刚学习制作风筝骨架的时候,手工技艺不熟练,削成的竹条不均匀,在用线勒风兜时,容易产生两边膀兜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风筝做成以后不能正常放飞。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可以在削好竹条以后,用煨烤的办法,将上下膀条基本煨成要求的弧度,然后再用线轻轻勒一下即可,这样风筝硬翅两边形成的风兜就基本一致了。
北京风筝 沙燕儿制作图解 图二
图二是一个700毫米规格的肥燕上、下膀条的尺寸,由于图形对称,只画了一半,表示的竹条的厚度,宽度为3毫米,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为便于理解,竹条厚度的图示尺寸未按比例画出。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削制竹条的时候,不容易将竹条削的对称,一个简易的方法就是:可以将膀条用宽一些的竹条,均匀地由厚到薄削制,然后对劈为二,再削成要求的宽度,先用酒精灯煨成一定的弧度,然后把这两根竹条绑成一根膀条即可。
在图二中,括号内标注的尺寸是下膀条的竹条厚度。可以看出,上膀条的厚度比下膀条的厚度要大一些,也就是歌诀中上膀须硬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硬翅沙燕风筝的受力点在靠近上膀条的缘故。
北京风筝 沙燕儿制作图解 图三
图三是头腹竹条和尾条的的连接示意图。尾条的上端在腹条的中间部位,由于腹条下端的缘故,一般为了保证骨架的方正,尾条在与腹条下端相接处,将尾条在这里稍微煨弯一下,如图三中虚线所示。还有一种处理的办法是,将尾竹条的上端不要位于腹条的中部,而是稍微向下一点,这样也可保证骨架的方正,图中尾条的长度没有标出,主要是因为尾条的长度是在膀条扎好以后,要用细线勒成风兜,由于风兜后仰角度的不同,膀翅的宽度未定,只有将风兜勒好以后,再定尾条的长度。开始的时候,尾竹条可以先按560mm计。尾条的上端3mm,宽3 mm,下端宽2mm,厚2mm,同样也是用宽一些的竹条先削成一根条子,然后再对劈一分为二。
架子的扎结顺序如下:
先将上下膀条与头、腹条用细线绑在一起,注意上下膀条要放在头腹竹条的前面,且有竹青的一面朝前。腹条的下端在下料的时候要每边长出10mm,绑好后再用钳子剪去。然后将尾竹条的上端削成楔形,在腹条中间用刀切一小口,将尾条插入其中用乳胶粘在一起,并用线绑好其与腹条中部和与下膀条相交的两点即可。
传统的沙燕风筝是三根提线,上二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建议您绑二根提线,在上绑条和下绑条的正中间各绑一根提线,这样的作用在于,二根提线的调整要比三根提线容易得多。当风筝飞起来向某一方向偏的话,只须将上提线向这个方向移一些即可。
沙燕的绘画有着一定的规则,这主要是因为这种风筝历史悠久的缘故,因为已经有了不少的定式形成,当然,您也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改进和创新。
㈡ 风筝怎么做有什么形状
简要做法风筝的形状: 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 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今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于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忍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做风筝的工具: 浆糊、 纸刀 做风筝的材料: 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方形风筝的特点: (1)这种四方形的风筝,现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风筝的骨架,单单用两支组成非常简单。 (3)做法虽然简单,可是样子的变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东西。 做法: 1. 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 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角,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 到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着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4. 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技艺概况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记述中国风筝的详细资料却不多,而专述中国风筝具体技艺的资料就更少。中国传说曹雪芹所着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个记述中国风筝技艺的专着,但至今不只还见不到此书的全文,就连此说是否属实,曹氏是否确有废艺斋集稿这套着作,也还缺少足够的旁证材料,学术界还在争论之中,没有结论。从主观愿望上讲,我们很希望曹氏或其他先人能为后代留下一本有关中国风筝技艺的宝贵资料,供今人继承和发展。但希望不能代替事实,我们只能等待着这方面新的发现。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流传的谱式了。如传说宋徽宗的“宣和风筝谱”是较早的一本,但至今乃未见到。其他就是各风筝世家或风筝玩家个人收集的谱式了,今天还能找到一些。中国虽然这些谱式各有局限,但必竟是可贵的资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金铁庵着的“风筝谱”一书较有价值,不足之处是没有图,这也许是由于当时印刷出版条件和资金的限制有图而未印出来。中国除“谱”外还有一种可贵的实物资料——“条”,即制作某种风筝骨架所用的标准竹条,这一般都是在大批生产风筝的世家中代代相传的,如北京“风筝哈”家就有一捆流传几代的“条”。这就补充了“谱”上只有画面,没有骨架或只有骨架而没有具体竹条尺寸和粗细变化的不足,使风筝技艺的流传更加完整。在文字、图画和实物之外,中国民间工艺的技艺传授主要靠“口传心授”,这就是在民间艺人中使用的“诀”。这是为了好教好记和保密所用的“歌诀”或“切口”。由于艺人的文化水平所限,这些歌诀或切口往往有音无字、或有字无形,在流传中丢失、修改、讹误很多。中国对风筝技艺的讨论主要是以上述流传下来的有限的文化遗产做为历史背景的参考,以现存的传统中国风筝为根据,用科学的工艺技术和飞行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希望它能为今后中国风筝技艺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前辈同好,有识之士和青少年朋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批评指正。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㈢ 风筝的制作方法及相关图片
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选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根据自己的爱好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比如蜻蜓状、蝴蝶状。
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长而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就做好了。
㈣ 小学风筝节手抄报的参考设计图
导语:风筝是春秋战国是时期鲁班发明的,原叫纸鸢,有叫木鸢。那时,风筝是一种童孩的玩具,而现在,则是老少皆宜的可以休身养性的玩具。我记得一个鲁迅的故事:小时候,鲁迅的弟弟做了一个风筝,可是鲁迅把它毁了。因为他认为弟弟不务正业,贪玩。但等鲁迅长大后,读了外国小说家的书后,才明白放风筝是孩子的童心,不可以扼杀,因此,他对当年的事十分悔过。
写放风筝的作文
阳春三月,阳光明媚,我们借着大好春色去山旁放风筝。
风筝是春秋战国是时期鲁班发明的,原叫纸鸢,有叫木鸢。那时,风筝是一种童孩的玩具,而现在,则是老少皆宜的可以休身养性的玩具。我记得一个鲁迅的故事:小时候,鲁迅的弟弟做了一个风筝,可是鲁迅把它毁了。因为他认为弟弟不务正业,贪玩。但等鲁迅长大后,读了外国小说家的书后,才明白放风筝是孩子的童心,不可以扼杀,因此,他对当年的事十分悔过。
风筝的原理是与小鸟差不多的:风筝的正面是受风面。而后面是没有压力的,会使风筝升上天空,在尾部的 “ 条条 ” 则可以保持风筝的平衡。
既然我们知道了风筝的原理,便可以做风筝了。先拿来几条竹条子,最好是一样长的铺在地上,摆出一个风筝的骨架,再用单面胶把每个竹条交错处固定住,再把风筝多余部分裁掉,把纸裹住骨架,粘好,再把 “ 尾巴 ” 装上,这样一个风筝就做完了。我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心愿,再把风筝放飞,就会愿望实现的。于是我们在风筝上写下了五花八门的心愿。马上就要放飞了。
我们来到了一个山坡上,开始放起了风筝。这风筝呈正方形,露出一截 “ 尾巴 ” ,身披一条五颜六色的彩衣,看着都让人眼花燎乱。开始放了,我拿起线拼命地向前跑,不过风筝却没有向上飞,而是向我奔来,似乎对我十分感兴趣,我心里十分着急,希望风筝快点飞上天啊,终于风筝被我 “ 感化 ” 了,飞上了天空,开始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又一会儿左右摇摆,十分逍遥,两根尾翼不停飘动,它的身形令我想起轻盈的小鸟,可是,旁边的大树不开心了:凭什么你比我还高,哼!气死我了,拉你下来。想罢,我的风筝挂在了树上,刚才还羡慕能飞的风筝的小草,这会儿乐了,捂着肚子,笑弯了腰,风婆婆一看,很生气,一口气,把风筝又飞上了天,把大树、草吹得呼呼响,让大树和草不敢再幸灾乐祸了。
一边放风筝,一边我又想起了徐文长的诗句 ——“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 。
其实,放风筝是一项益于身心的活动,家长不应该扼杀小孩的这种爱好。
㈤ 如何制作风筝给制作图片
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把棉线拉紧,然后把棉线的两头系成一个结。在木框的四端被棉线缠过的缺口处,每处都再用棉线用力绕几圈后拴紧。现在,风筝的框架已经完成。
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张宣纸上,以便做出一个样本。横着的竹片应该在下面贴紧宣纸。用铅笔画出样本。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以便允许多出的边折过来盖住棉线。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剪出样本。然后把多出来的宣纸折上包住棉线,用胶水把它们黏紧。现在,用一根棉线系在横向竹片的一端的缺口处,把这根竹片弄弯曲约10厘米的弯度,然后把棉线的另一端系在横向竹
片的另一端。在两根竹片的交接处的地方弄一个小孔,用一条大约150厘米长的细线,把这细线的一端通过小孔拴到木棒交叉处,为了使风筝平稳,便需要不断调整。这种风筝不需要尾巴,并且,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飞起来。
㈥ 自己做风筝怎么能飞起来
1、风筝图样的设计
设计风筝图样时,将纸对折,设计图只要画右边即可,利用灯光透视画另一面,
2、剖竹的方法
将竹子锯成需要的尺寸先劈半。再劈半架木片,用刀的反面击打裂开。削去竹子的内竹结,不可以为了美观去除外竹节,以免造成竹子断裂。劈竹子时,如果竹片粗细不均匀,劈刀应该往粗片处施加压力。
3、整形
用刨刀刨平或用小刀刮平。烤火除外,不可随意弯曲,以免伤及竹片纤维。 两根竹条先让一边完全对齐,左手拿紧竹条放平,右手放开,用细铅笔,在长竹约1/2处,同时在两根竹条上画一横线 长竹不要动,将短的一根反转过来和长竹比对,有差距时对齐长竹的记号,在短竹画第二次记号。取短竹上两点的中心点,此点就是短竹长度的中心线。 竹条内面向下,小刀刃放在中心线上,秤秤重量,看两边是否平衡。也可以将一短竹的中心点放在主轴上,试试其是否会平衡。双手轻压,使其弯曲,视弧度是否均匀。
4、骨架的固定
竹条先画上记号,用酒精灯熏烤,熏烤时,竹片不可离火过近或过久,竹条受热时,双手宜稍加用力于竹条两端,使其弯曲。竹条过干时,要浸水约2小时。
烤翅膀时,翅膀末端需比设计图高约5公分,使其粘上风筝布时,有弹性撑开。比照设计图之角度,糊上白胶,用棉线,以十字形交叉绑牢。比照设计图绑翅膀,两翅膀尾端须向上高约5公分。
5、剪裁
裁剪翼面时,多留1公分为粘竹部份。
6、糊面
在骨架上糊白胶,白胶无比涂在外竹节处,千万不要涂在内竹节。涂好后贴于布上,如果蒙面是绢,下料时应注意经纬。
7、装饰美化
可使用奇异墨水上色,如果要调淡颜色,可以加上甲笨稀释。也可使用水性的广告颜料等…
8、提线
提线时,要提在风筝的正面(没有竹条的那一面),左图为提线的最佳位置,提线的角度可视风筝的大小、构造、重量及风的强弱而调整角度。而提线的长度为风筝主体宽度的1/2最适宜。
9、提线绑接办法
不论是上提线或是下提线,其末端都要绑在竹条上,此为了防止缓扣、滑脱。
10、放飞线与提线的连接
单环活结连接放线穿过抗扭接头缓,绕放线一圈,在圈上打一个活结,拉紧锁住。
为了防止线打结,可用抗扭头——钓鱼用
㈦ 风筝图案怎么设计
风筝设计有好多种抽象的,写实的,卡通的,寓意的,抽象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越让人看不懂,再者就是看着像某个东西冥冥之中又是另一种东西。写实根据哪个季节或者哪个节日设计任务或者节日主题的。卡通的可以随便做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寓意在风筝上设计初自己认为美好的寓意的图案。------希望你能满意! (印第安小伙)
㈧ 风筝的制作方法及图片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 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选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根据自己的爱好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比如蜻蜓状、蝴蝶状。 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长而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就做好了。 纸风筝的做法: 用细竹签 :2长(40-50厘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围边框,做成长方形的比较稳固平衡) 牢牢绑好(用细铁丝,或用保证粘力够强的强力胶), 糊纸,选纸要有韧性,不能薄不能脆,沿边框糊结实,过程中保证纸完整平整,不能有一点破损,否则飞不起来; 粘尾巴,用较轻的纸两条,宽约5-8厘米,长度在3米-10米间(如有特殊需要可更长),两条分别粘于主体同一边上的左右两端(若主体为长方形,粘在较短边),保证粘好后两条尾巴长度相等 绑线,四条线端分别固定在主体四角,提拉在一处(使线呈四棱锥)在手中拉紧,打结(线要拉的正,保证力度平均) 把风筝线系上,完成 这时,你还可以在做好的风筝上涂上你喜欢的色彩,镶上花边,或者系上丝带,挂上纸环。但不能影响风筝在空中的飞翔,因为附件太多了会使风筝飞翔失衡。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 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 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今风 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于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 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忍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一、 蝌蚪风筝 图一所示为蝌蚪风筝的骨架图及拴线图。为方便网友制作,特地加上比例尺网格。这种风筝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图制作均能达到放飞的目的。该风筝所用竹条骨架只有横竖两根,风筝的制作尺寸一般宽在450 毫米左右为宜,太大太小均不适宜。以宽450毫米为例,横竹条宽度和高度分别为3和3毫米,若为减少些自重,在边梢部位可以对称地削到宽高均为2毫米。由于这种风筝在结构上属于半硬拍子类风筝,放飞时需要的风力一般在3级左右,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不必对竹条的宽厚顾虑太多。若结构重一些,放飞时需要的风力稍大一些而已。 竖竹条的宽厚均为 3.5毫米,长为620毫米。将横竖竹条十字绑在一起,蒙面材料可以采用皮纸、宣纸、无纺布、塑料薄膜、绢、尼龙绸等均可,若采用纸质的话,在边线处应用细线包边,以防止扯裂。将蒙面材料和竹条粘在一起,在尾部粘上宽40毫米,长1500-3000毫米的用与蒙面材料相同或是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尾巴(特别提醒:严禁使用金属膜及其它导电材料制作蒙面和尾巴)。按照图示比例拴上提线,对于初学者,刚开始绑放飞提线时,由于没有经验,总是担心绑不好,其实,只要注意观察学习,很快就会掌握的。为了便于放飞时进行调整,一开始可以将放飞线的长度留的长一些。对于拍子一类的风筝,由于其放飞结构的特殊性,您在绑放飞线时,如果拴的长短不合适,也只是影响放飞的角度而已。这时反而有利于您学习和掌握提线的调整。由于这种风筝的平衡主要是靠长长的尾巴,所以对风筝制作过程中的骨架要求并不是很高,是一种适宜初学者制作的风筝。放飞时将横条背面用细线拉住,使风筝变成弧形面,在风的作用下容易泻风,使得风筝飞行稳定。 关于蝌蚪风筝的蒙面绘画比较简单,相信青蛙蝌蚪您总是见过的,如果想省事的话,可以将整个风筝以墨色染黑即可,放飞到天空中的效果也是有趣的。为了突出蝌蚪风筝摇摆的放飞效果,在风筝放飞起来以后,只要增加或减少尾巴的长短即可。如果飞行中的风筝特别平稳,可以逐渐减少尾巴的长度以增加风筝的摇摆,不过,这是以牺牲风筝的稳定为代价的。 图二 二、王字风筝 王字风筝,由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北京人所称“屁帘儿”即指它。在各地均可见到这种风筝的影子,是许多喜欢放风筝而又没有专业制作经验的朋友都能制作放飞的一种“大众风筝”,如图二所示。 同蝌蚪风筝一样,这种风筝的制作尺寸也不宜过大,宽度在550毫米左右为宜。总共4根竹条组成骨架,骨架竹条尺寸同上边的蝌蚪基本一样,对竹条的制作精度要求不是很严,风筝的飞行稳定同样也是依靠长长的尾巴来平衡的。 以550毫米宽的风筝为例,三根横向竹条的长宽可以一致,(短的一根也可略为小一些),长宽厚度均为3.5-4毫米,蒙面及两根尾巴的材料同上。同蝌蚪风筝一样也是拴两根提线。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辨子。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图三 三、八卦风筝 八卦风筝是传统的中国风筝,在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一般来讲,八卦风筝适宜在风筝较大的情况下放飞,放飞的经验表明:风力越大,风筝的放飞角度越大。因为属于硬拍子类,没有泻风的地方,所以风筝的风行状态和风力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风力大小不稳定的话,八卦风筝在飞行的时候,一扬一落,非常有趣。图三是八卦风筝的骨架图,八卦风筝制作简单,对制作的材料,绑扎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按照下边的要求去做,一般都可以达到放飞的目的。 八卦风筝得名于风筝的外形,因其为八角而来,因于中国传统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称谓八卦,在绘画上,一般多绘以传统的八卦图形。八卦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500-1000mm之间。只是两个正方形的大小要求一致, 根据风筝的大小,500mm大小的可以只设一根坚向竹条,如图三。大于此规格的要设十字形骨架,竹条的大小要大一些,在厚度方向比宽度大一些。以500毫米的八卦风筝为例,构成正方形的四根竹条宽高均为3毫米,长500毫米。用削好的竹条绑成两个正方形骨架,然后按图示将两个正方形绑在一起形成八角即可。风筝的蒙面材料同上边二种风筝采用的一样。风筝的提线为三根,位置如图所示。同蝌蚪风筝一样,在放飞时,在风筝的中心部位上也用细线将风筝拉成弧形,以利于风筝在飞行时泻风。(如果不拉成弧形,风筝同样也能飞行,你不妨试试)。 八卦风筝的绘画,一般都有是采用传统的八卦图案。八卦风筝的尾巴一般采用的是在细线绳上绑上纸穗的方法。
㈨ 风筝制作方法大全图解
制作风筝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主要有竹材、纸、颜料、糨糊、捆绑骨架用线和施放拴线等材料,以及小刀、剪刀、小锯条、铅笔、毛笔、蜡烛或酒精灯等工具。
骨架材料—竹材
毛竹(楠竹)材质坚硬,强而韧,篾性良好,是制作各类风筝的良好材料。
桂竹用于制作风筝主要受力部分。
水竹竹型中等偏薄,可用于制作风筝的细部骨架。
慈竹竹质柔软,力学强度较差,但材质较轻,可用于制作中型风筝的直杆。
(PS:竹材质轻、纤维直而密(皮部),有一定的强度、韧性和弹性加工方便,便于劈成各种规格的条易于弯曲,而且定型后不易变形,但刚性不如木材。)
绑扎和施放材料—线绳
传统风筝的绑扎用线,最常用的有棉线、丝线。近年多用尼龙线,但很松滑,容易自行脱落。目前一般喜用白色的涤纶线。
放飞所用的拴线传统上多用棉线、麻线和丝线。棉线质地柔软,价格便宜,但不够结实,只适合放飞小型风筝;麻线较棉线结实,价格也不贵,适合放飞。大型风筝,但质地较硬丝线既结实又柔软,而且耐磨,是理想的材料,只是价格较前二者昂贵些。现代风筝的拴线还可使用化纤材料的线制品,如涤纶线、尼龙线等。
蒙面材料——纸、绢
传统风筝的蒙面以纸、绢为主。
现代也使用其他多种新材料 风筝蒙画所用的纸要求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小,所以要选用纤维长、有韧性、薄而轻、透气量小、着色性好的手工纸。如绵纸、皮纸、寓纸、高丽纸等。现代也选用符合条件的机制纸。
纸的选择取决于风筝的大小、部位、飞行条件和着色要求等多种因素。
其中主要受制于风筝的大小。一般来说,风筝越小,用纸越薄,越轻柔。
绢重量轻、强度大、着色性能好,是传统风筝的常用蒙面材料,但成本较高。
有的用人造纤维纺织品代替绢。蒙面用纺织品大都要经过先期处理,即用胶矾混合液浸湿后晾干熨平,既减小透气性,也便于绘画时的着色。也有使用未经胶矾处理过的"生"绢蒙面,另有其特殊效果。
大型风筝的蒙面往往要使用复合材料,即用绵纸或皮纸托裱后的绢。这种材料强度大,气密性好,着色性好,具有单独的纸或绢无法比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