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新闻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定义:新闻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特点: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显着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1)如何区别图片新闻和文字新闻扩展阅读:
要素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⑵ 新闻报道与新闻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不同
新闻报道:所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是新闻,被报道出来的新闻是在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
新闻: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
2、特点不同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尽量真实的提供信息,有一定的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
新闻: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显着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3、分类不同
新闻报道: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有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
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性来分,有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按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分,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按照新闻的性质来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
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按照新闻的题材来分,有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
按照新闻传播的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7kQpH0qPcsC1k3ZZZz3D9Q
⑶ 新闻的类型有哪几种
新闻的类型分四种:消息、通讯、评论、专访。
拓展资料
消息: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专访: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
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您可以搜索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们的最新进展。
新闻传播按介质可分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广告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等几大类:
1、电视传播机构: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娱乐、广告媒体,如
,湖南卫视等;
2、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电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3、报纸:中国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
4、杂志:人物类《环球人物》、学术类《新闻传播》
、时事类《新周刊》等;
5、互联网广告媒体:腾讯新闻、导向新闻、新华网、人民网、网络新闻、新浪新闻、挪意时报、凤凰资讯、中国新闻网 、网易新闻、红网
、新广网
等;
6、移动互联网媒体:微博、微信属新媒体,是智能移动终端发展的产物。
⑷ 新闻又称什么,通常分为哪四类
新闻又称消息。
通常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为以下四类:
1、文字新闻
表现形式为文字并以此形式传播的新闻,发表于报刊、杂志、网络等处的新闻。
2、图片新闻
表现形式为图片并以此形式传播的新闻,发表于报刊、杂志、网络等处。
3、电声新闻
表现形式为声音并以此形式传播的新闻,如新闻广播等通过收音机、网络等展现。
4、音像新闻;
表现形式为印象并以此形式传播的新闻,如新闻联播等通过电视机、网络等展现。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您可以搜索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们的最新进展。
⑸ 新闻的种类
新闻的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4、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5、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6、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5)如何区别图片新闻和文字新闻扩展阅读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以记叙为主,十分讲究真实性。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新闻的特点: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显着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⑹ 网络新闻图片与传统新闻图片有什么异同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所谓“读图时代”,简而言之即谓当代人对于富有形色的直观性对象更加热衷和青睐,且如此者众,致成时尚。
“读图时代”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习惯于快速阅读,图像阅读比文字阅读更省时省力;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读图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持,纸张、照相机、摄影机、电脑的接踵而至令种种视觉符号的展现精彩纷呈,一系列诸如电缆、网络等电子传输媒体的出现使得视觉符号的传递更快更方便,传播范围也更广泛,对于新闻报道来说还能增强现场感和生动性。电子时代的到来终于使图像的生产拥有了工业生产的规模;三是“现代消费社会”的形成是其社会根源,“现代消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成为了一种消费品,精英文化和严肃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类像化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大众文化产品的接受与理解,另一方面也造就大众审美趣味的感性化。
这种感性化表现为人们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因此读图成为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图形、图像成为阅读的主体内容。大众文化对形象化的追求使人们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的意义放逐,也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呈现感性化特征。人们审美情趣的感性化还表现为包装、表演与虚幻,大众文化往往通过精美的包装向大众提供一个虚幻美好的世界。而这种包装更多是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达到吸引大众的目的。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加速了“读图时代”的来临,阅读网络新闻是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现代人习惯了在网上获取信息并快速阅读,对这些人来说,图片比文字更有吸引力,“无图无真相”这句网络流行语就充分说明了图片在网络新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网络新闻中,图片更能一下子抓住人们的眼球,文字经常只是作为补充说明,也因此网络新闻中充斥着大量图片,这些图片有着一些相同的特性,笔者将在本文从正反两面来探讨网络新闻图片的特性,探究它们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
网络新闻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形式,网络新闻以网络为载体,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再受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受众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网络新闻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将完全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
从网络新闻的特性可以看出,图片比文字更适合网络新闻的特性,相比于文字,图片更快速,更直观、更感性、更生动。归纳起来,网络新闻图片在以下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它让新闻不再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专利,人人可以当记者,信息量更丰富
以往的新闻都是由新闻工作者采集发布的,发言权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这一格局。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人人可以发布信息、转发信息、讨论信息。普通民众只要有一架相机、一台电脑,当亲历事件或是目击现场的时候就能记录事件,发布信息,扮演记者的角色。网络新闻不像传统新闻要求那样严格,网络新闻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征,因此,一张图片、一行简短的文字就可以成为一条重要的信息源,人人都有成为记者。“2010年8月8日凌晨,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一条记述舟曲泥石流的19字信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之后的很多天里,每天都有数万人等待他更新微博,一个人堪比一个通讯社。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网民的数量从几百万迅速膨胀发展到数亿,而每一个普通网民,都可能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成为记者”[1]。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全民记者”时代。
在“全民记者”时代,博客、微博、论坛等都可以成为发布新闻的平台,普通民众只要有相机,会使用相机都可以成为记者,图片相比于文字更简单、更直观,不需要太高的学识和技术。网络新闻图片降低了普通民众参与新闻制作的难度,提高了网民参与新闻制作的积极性,参与的人多了,信息量更丰富,新闻话语权不再只掌握在官方和新闻工作者手里,我们可以听到更多人的声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