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掉鼎图片大全

掉鼎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2-07-13 08:42:55

Ⅰ 有没有是四足圆鼎的图片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四足圆鼎是极其罕见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比如下面的“西周夔龙纹四足圆鼎”就是四足的圆鼎。

上图摘自《紫禁城》1992年05期《世所罕见的四足圆鼎》王光尧

相关论文参见: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IJC199205010.htm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摘自网络知道):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着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Ⅱ 有没有鼎的图片,急需,各位帮帮忙吧!!!!!!!!!!!!!!!!!!!!!!!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B6%A6&z=0

Ⅲ 有谁知道铸于大禹时期的象征王权的的神州九鼎的下落,有图片最好

都已经回归中华了

Ⅳ 历史上最着名的青铜器名字(附图片)

中国的青铜时代
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属于甘肃马家窑文化。夏、商、周三代为鼎盛期,而后还有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当时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是政权的象征。

描述:司母戊大方鼎.jpg

司母戊大方鼎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为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饕餮纹,本身就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故此,一般把这种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

描述:饕餮纹斝高.jpg

饕餮纹斝高

-----------------------------------------------------------------------------------------------------


公元前2070─1600年

夏代二里头文化得名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

描述:铜爵(二里头遗址出土).jpg

铜爵(二里头遗址出土)

描述:二里头文化 灰白陶鬶.jpg

灰白陶鬶 (二里头文化)

描述:二里头文化1.jpg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礼器,现仅限于饮酒器爵。基本的特点是流狭而较平。尾短、无柱、或有柱状的雏形,底平。体较扁,下承三足。体形分长体束腰式、长体分形、短足为三角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一般无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圆钉状纹饰。有的斝腹有圆饼状突起,当是二里岗期斝上纹的滥觞。虽然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礼器上未见动物的纹饰,但不能排除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的可能。

描述:菱纹鼎.jpg

菱纹鼎

描述:乳钉纹斝.jpg

乳钉纹斝

-----------------------------------------------------------------------------------------------------


公元前1600─1046年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即使是精美罕见的珍品也不胜枚举。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像鸟、像凤、像人的。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

中国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盘龙城遗址。
描述:盘龙城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酒器.gif

盘龙城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酒器

描述:云纹扁足鼎.jpg

云纹扁足鼎

描述:兽面纹牛首尊.jpg

兽面纹牛首尊

描述:兽面扁足鼎.jpg

兽面扁足鼎

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把其他花纹差不多都挤掉了。

描述:提梁饰蝉纹.jpg

提梁饰蝉纹

-----------------------------------------------------------------------------------------------------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展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

在青铜器上加以镶嵌以增加美观,这种技术很早就出现了。镶嵌的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绿色的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首饰上。第二种是玉,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第三种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经鉴定,铁刃均为硕铁。第四种是嵌红铜,用红铜来组成兽形花纹。春秋战国时也有用金、银来镶嵌装饰的青铜器。

东周时代,冶铸技术发展较高,出现了制造青铜器的技术总结性文献《考工记》。书中对
制作钟鼎、斧斤、弋戟等各种器物所用青铜中铜锡的比例作了详细的规定。由于战争频繁,兵器铸造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吴、越的宝剑,异常锋利,名闻天下,出现了一些着名的铸剑的匠师,如干将,欧治子等人。有的宝剑虽已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但仍然可以切开成叠的纸张。越王勾践剑等一些剑,其表面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形成防锈的菱形、鳞片形或火焰形的花纹,异常华丽。

中国青铜器还有一特点,就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不少的青铜器用人的面形作为装饰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都不是什么特定人物的面容。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如人形的灯或器座;或者以人的整体作为器物的一部分,如钟架有佩剑人形举手托住横梁,铜盘下有几个人形器足之类,这些人形大部分是男女待从的装束,而且也不是特定婢奴的肖像。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立体像、人头像,大小均超过正常人,均长耳突目,高鼻阔口,富于神秘色彩,应是神话人物。

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金文。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描述:有铭文的青铜簋.jpg

有铭文的青铜簋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的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的三件极为典重的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铭文可以传流不朽,因此要长期流传的事项必须铸在青铜物之上。因此,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

描述:错金云纹博山炉.jpg

错金云纹博山炉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描述:1.jpg

描述:2.jpg

描述:西周213.jpg

描述:西周111111.jpg

<<东周公元前770-256年

Ⅳ 中国 三大鼎

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着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四羊方尊,(商代)
通高58.3厘米
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商代方尊的代表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重达34公斤,加上它独一无二的造型,理当进入文物精品之宝库。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酗亚方尊 容酒器。商代晚期铸品。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线皆设有棱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庄严
龙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鸮尊
历史:商代后期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鸮尊一九七六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原器通高四十五点九厘米,外形从整体上看,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通体饰以纹饰,富丽精细。喙、胸部纹饰为蝉纹;鸮颈两侧为夔纹;翅两边各饰以蛇纹;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飞的鸮鸟,整个尊是平面的立体的完美结合。尊口内侧有铭文“妇好”二字。
“妇好”应是商王武丁之妻。据殷墟甲骨文记载,妇好是一位能干、有魄力的女子。生前,她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祭祀,还带兵征伐过羌、土方等国家,颇具传奇色彩。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Ⅵ 鼎的图片和简介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是宫廷瑰宝,是政权、财富、贵族的代言物,是青铜时代的精神所在,人们用它敬以香火,以乘先人之灵气,富其生活,牢其基业,昌其事业,旺其家族。

克 鼎: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饪食器,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着名的青铜器。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
如果说大克鼎的形制和纹饰显示出庄严厚重,给人以威严与权力的联想,那么铸于鼎腹内壁上的长篇铭文则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着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司母戊方鼎: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型制雄伟,重达八百三十二点八四公斤,高达一百三十三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后来,侵华的日本人闻知此事,欲以重金购之而不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鼎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重新出土,曾作为蒋介石的寿礼,专车运抵南京,被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稍后,国民党政府拟将此鼎运往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动而放弃此念。建国后,于一九五九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Ⅶ 鼎的图片\资料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是宫廷瑰宝,是政权、财富、贵族的代言物,是青铜时代的精神所在,人们用它敬以香火,以乘先人之灵气,富其生活,牢其基业,昌其事业,旺其家族。

克 鼎: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饪食器,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着名的青铜器。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
如果说大克鼎的形制和纹饰显示出庄严厚重,给人以威严与权力的联想,那么铸于鼎腹内壁上的长篇铭文则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着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司母戊方鼎: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型制雄伟,重达八百三十二点八四公斤,高达一百三十三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后来,侵华的日本人闻知此事,欲以重金购之而不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鼎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重新出土,曾作为蒋介石的寿礼,专车运抵南京,被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稍后,国民党政府拟将此鼎运往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动而放弃此念。建国后,于一九五九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Ⅷ 谁有关于"鼎"的图片或者设计理念

鼎是祭器,亦是食器,一般为三足两耳。形制有方有圆。后多作为祭器礼器,成为权力和威势的象征。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着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6%A6&in=46&cl=2&cm=1&sc=0&lm=-1&pn=45&rn=1

Ⅸ 商,西周,春秋三个时代鼎的图案的不同

商朝的鼎厚重 沉稳 花纹不是很多
西周时代的鼎 有其特有的时代风格 花纹融入的图腾很多
春秋时期 鼎的制作工艺非常成熟 花纹融合了 战国时代的特有艺术气息
主要体现在鼎的凹曹上面 和鼎的花纹范式

阅读全文

与掉鼎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再见简笔画图片可爱颜色 浏览:741
意思很简单的图片 浏览:563
行李箱图片可爱 浏览:823
爱拼才会赢图片大全 浏览:992
男生背影图片小清新图片大全 浏览:186
发朋友圈怎么设置文字图片 浏览:872
花梨木餐桌价格图片 浏览:540
带泪的男生头像图片 浏览:219
如何将相册中的图片传到电脑 浏览:617
饿扁了文字图片 浏览:645
满员文字图片 浏览:556
用背对图片做头像的女生 浏览:756
健身美女腹肌图片壁纸 浏览:335
爱朵女孩的带来的图片 浏览:344
如何设置自定义图片教学 浏览:81
如何将图片以word形式命名 浏览:262
动漫肚皮图片 浏览:119
word有图片有文字怎么排序 浏览:79
男生清秀眉毛形状图片 浏览:987
草原照片大图片大全 浏览: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