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春功是哪部战争片的人物
中春功是《智者无敌》的人物。
《智者无敌》是“英雄无敌”系列电视剧的第三部。由中联华盟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金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简川訸执导,陈宝国、丁志诚 、田中千绘、黄曼、徐成峰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中共地下党与日本侵略者之间敌我较量的故事。该剧于2011年7月4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四川卫视、辽宁卫视上星首播。
剧情简介
1941年秋冬,特务中村功调任日本驻上海特别行动处主任,主持日本在上海抓捕地下党的行动。
中村功手段雷厉风行,一时间上海地下党组织风雨飘摇。然而在表相之下,却隐藏着极为曲折的隐情。原来中村功的真实身份是中国人,并且为中共地下党。他手中掌握着一份关于日本军方实施“北上”还是“南下”的战略情报。该情报关系着欧洲战场上苏联卫国战争的成败,直接关系整个二战的格局。然而因为特务“白鸽”的出卖,中村功的单线联系人不幸牺牲。中村功自己也陷入嫌疑之地,反而成了新四军一方想要除掉的“危险”人物。他手中空有情报却上告无门,只好依靠捕杀共产党的手段,寻找可靠的接头人。最终他找出了埋藏在组织内部的“白鸽”,及时送出了情报,保全了自己的生命[3] 。
Ⅱ 韩国春节的风俗与我国春节的风俗有什么不同
韩国春节的风俗与我国春节的风俗不同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拜年:
中国人与韩国人到春节时都有拜年的习俗,但是两国在拜年的细节上有所不同。首先是拜年的顺序不同。中国人给父母或其他长辈行礼后,对其他人只是鞠躬或是问候“过年好”。对长辈拜年时没有固定的顺序,只要从年龄大的开始就可以。
拜年这一传统习俗在韩国称之为“岁拜”,祭祀结束后便按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孙媳的顺序来给长辈行大礼,问候新年,岁拜的叩头姿势也非常讲究。未成年人给长辈行礼,长辈并不还礼,而成年人给长辈行礼时,长辈一般会点头还礼。
长辈还会给小孩子压岁钱,不同的是,在中国人们认为红色代表喜庆,将压岁钱装入红色的信封,而在韩国则用各种颜色的信封来装压岁钱,韩国人喜欢白色,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用白色信封。另外,在拜年的时间上也有所不同,在韩国只有除夕和大年初一进行岁拜,而中国的拜年则是从除夕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二、风俗活动:
在中韩两国,春节期间的风俗活动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贴春联、放鞭炮是春节特有的民俗活动,其中春联与鞭炮最具代表性。春联来源于驱鬼的桃符,而现代的春联更多地表达了吉祥与祝愿。春联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其在唐代产生,在宋代流行,在明代普及,后来流传至韩国。
韩国至今仍有贴春联的风俗,只不过多数将贴春联的日期选择在立春之日。韩国的风俗活动有花图、跳跳板、赶“夜光鬼”、看春节特别节目等。传说初一晚上夜光鬼会到各家各户试穿每个人的鞋,遇到合脚的就带走,如果谁丢了鞋,可就要交霉运了。为防止鞋子被带走,人们大都将鞋放在屋子里,同时放置筛子或篓子。
三、祭祀:
在中韩两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强调礼仪,礼仪的基本精神是诚、敬、爱,即强调真诚之心、恭敬之心与仁爱之心,祭祀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根本精神。所以在古代社会,中国人和韩国人在过春节时一定会祭祀。中国历代春节均有祭祖之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中国人更倾向于清明祭祀或者祭日祭祀。中国春节更强调预示春之开始,庆贺结束了严寒的冬日迎来温暖的春日。
在韩国,春节是祭拜祖先之日,以对祖上的崇拜与孝思想为基础,是祖上神灵与子孙共度节日的神圣时间。在大家庭中,以高祖父为中心,每代分家之后,其直系后代聚到一处祭拜。祭祀的程序严格按家谱排序,按辈分及年龄的大小依次向祖先敬香、敬酒、鞠躬、扣头,感谢祖先的恩泽,并祈求庇护。
从祭祀供品来看,中国一般使用三牲(一块猪肉、一只鸡、一条鱼)、四果(四季应时水果)、清茶、饭菜和酒。韩国一般使用蔬菜、水果、汤、米饭以及油炸的食品,其摆放规则极其严格,有“红东白西”、“头东尾西”、“生东熟西”等讲究。
四、饮食和服饰:
中韩两国在春节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很重视团圆,除夕这一天家人们偷快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春节食品种类繁多,其中饺子是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一般在除夕子时吃“饺子”为“交(饺)子时”之意,蕴含着“吉祥、喜庆、团圆”,另外饺子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寓意。
韩国的春节食品称为“岁餐”,韩国春节的重头戏不在除夕而在初一,大年初一不能睡懒觉,要起大早祭祀然后吃“岁餐”,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食品是“年糕汤”,这是用圆圆的米糕片做成的汤。韩民族素有“白衣民族”的美称,人们喜欢白色,崇拜太阳,认为白色代表纯洁,而太阳则象征着光明。
春节时,中国人虽然有传统服饰,但并没有在春节时一定要穿传统服饰的传统,只要穿新衣服或是干净的衣服即可。相反,韩国人则很重视传统服饰,认为一定要穿韩服。
Ⅲ 春天好句子大全
1)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2)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4)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5)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2.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随着春姑娘轻快 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3.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 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4.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 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5.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 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 出优美的旋律。
6. 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7.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 、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8. 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都是那么绚丽夺目。田里农民伯伯种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开了。 金黄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丽的蝴蝶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着柔和而优美的舞姿。它们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静静地停留在油菜花 上。正是这样,给春天也增添了不少乐趣。油菜花的美丽,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劳动人民”——蜜蜂,蜜蜂总是不分昼夜地不辞辛劳地给油菜 花授粉。偶尔一阵微风吹来,金黄的油菜花立刻涌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远远望去,实在令人美不胜收!
9. 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 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10.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11. 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12. 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13. 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14. 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15. 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瞧,随着“春姑娘”的到来,可爱的小动物们都蹦蹦跳跳的跑出来了,孩子们也笑奔跑出来了,与风筝一同享受春的乐趣。
16. 我喜欢在春季欣赏大自然,因为这时,举目望去,都已是绿荫荫的一大片,有翠绿色,墨绿色,黑绿色,茶绿色......呵,绿的山,绿的水,不得不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17. 吹拂过绿叶的风,变的格外温柔,太阳也变得暖洋洋的,绿叶们则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浴滴的花骨朵。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害羞地露出了笑脸。
18. 春季的歌洋溢在每一个角落里,从幽静的乡村到沸腾的城市,看看那厂房与街道,春季煞是惹人喜爱。你看,街心花园中,百花争艳,姹红焉子,竞相开放,可真是美不胜收呀!淡雅的色彩和芳香诉说着春季的情怀。
19. 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春季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春季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春季像一位画家,涂满了蓬勃的色彩。春季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20. 春——是鲜花的笑脸,是泛着淡淡新绿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世界;春——是天空中摇曳着的形形色色的风筝,是那手牵风筝线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孩子;
如今,春天即在眼前了,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可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
春是悠然自得吗?“春水碧于天,隔船听雨眠。”春水粼粼烟雨蒙蒙的江波之上,人儿悠哉游哉地在画舫里听雨而眠,雨也怡然,风也缱绻,是何等的惬意,而“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旗子落灯花”,又是何等的悠闲。
还是万物复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花也粲然,燕也欣然。
春是情意切切吗?“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似是月光如水的夜里,独对绣帘而作的清幽美梦,又似是十里春风扬州路上的,一片若许柔情。
还是不解风情?“花褪残红青杏小……多情总被无情恼。”满枝的海棠,你又怎舍得一夜之间将她变得绿肥红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抹明媚的春光,竟无法留住这纤弱的美丽。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捡拾起飘零的花瓣,任忧伤满怀。
春是离人眼中的一滴泪吗?“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孑然孤客,长年漂泊,感伤春日又将过,有家归未得,春衫破,无人补,伤心泪,满衣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花三分春色,二分落于尘土,一分细随流水,花已落尽,待凝眸,分明是离人清泪。
还故人是襟前的一枝花?“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定是知道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故迟迟不舍把亭旁的柳枝变青。可是十里长亭外,故人终须别,那么,就折一朵相送的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又隔天涯。
春是一纸写意渲墨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嫣红如火的江花星星点缀着碧蓝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阳光淡淡洒在江面上,一抹微红粼粼而起,让人见了,都想拿起水墨画笔,把这幅美景临摹带回家。
还是一卷工笔勾勒?“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春风轻柔,杨柳垂丝皆画,不知是谁的纤纤素手,将这千条万条的柳丝染上了青翠,嫩黄?信步雨后的古桥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驳的松枝间,月朗星稀。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呵,我试着要解读春天,可我发现她太绚烂,有没有这样一支笔,能画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发现她太短暂,有没有这样一扇窗,能留住一纵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来了又去,去了又回。究竟春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描写春天的优美片段
春晨瑕想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春光明媚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
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春雨绵绵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飘来。
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春意盎然
春是活泼的、春是狂热的、春是姿意生长的、春是年青旺盛的。
春天到处是人们辛勤的影子,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
没有春的万紫千红?哪来秋的硕果累累?
春夜沉思
春天的夜晚,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有风拂过脸颊,掠起长发。月光如水平静柔和。我心如这月光,平静柔和。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这春夜长长远远。
春
春天在哪儿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Ⅳ 韩国也过年,他们在春节里,有哪些风俗和我们相似;还有一些风俗和我们不同 【内容简短】小兔在这谢过了
国的汉文化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中韩两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受此影响,韩国的传统风俗很多与中国相同,但在中国文化与韩国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相结合的过程中,又形成了许多具有本国特色的风俗习惯。农历春节在韩国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都是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节日,本文将对中韩春节的由来、风俗、食俗等方面分别进行比较,探讨中韩春节的异同。
一、韩中春节的由来
韩国把农历的一月一日称作“舍尔”,史上并无明确记载正月初一从何时开始成为韩国的节日,《高丽史》有记载春节是“九大俗节”之一,朝鲜时期春节与寒食(冬至后的第105天)、端午、中秋被一起被称作四大节日。春节的传统风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了高丽时期趋于多样化,并一直沿袭至朝鲜时期。但事实上,今天我们所说的春节及其他各月份的风俗在韩国得以根深蒂固是到了高丽时期,春节的风俗也受到各时期宗教的影响,高丽时期形成了“八关会”、“燃灯会”等佛教的风俗盛行,而到了朝鲜时代,重视祭祖等春节祭礼的儒教风俗则占了上风。春节又被称作“慎日”,意为要谨言慎行,因为一年的运气都取决于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务必谨言慎行以求避邪招福。
在中国,春节是三千年来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把正月定为岁首,正月的第一天称作“元旦”,从那时起就形成了把农历正月当作节日的传统,春节在过去又被称作过为元日、元首、新元等。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国开始改用阳历,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而农历正月初一则被改称为“春节”,但数千年的传统风俗使得农历的新年比阳历的新年更受重视。
二、韩中春节的食俗
饮食文化包含着饮食习惯等诸多要素,每个要素都和各民族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韩国,春节所吃的食物被统称为“岁餐”,喝的酒称作“岁酒”。“岁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年糕。大年初一早晨用白色的年糕片做汤来吃。圆圆的年糕片象征着太阳,反映了韩国人自古以来对太阳的崇拜。吃年糕汤的风俗在崔南善的《朝鲜常食》当中有所阐释,即新年从白色的食物开始包含着天地万物新生的宗教含义。正月初一吃的年糕汤又被叫做“添岁饼”,吃年糕汤也象征又长了一岁,因此韩国人有时在问人年龄时,不问“你多大了?”,而是问“你吃了多少碗年糕汤了?”可见吃年糕汤是韩国极其普遍的新年风俗。
此外,韩国人在春节不温酒喝,而是要喝凉的酒,据说喝凉的酒有着迎接春天的意义。韩国人正月初一祭祖、拜年后要先喝椒柏酒和屠苏酒,屠苏酒是多种药材入酒酿制而成,人们认为喝了这种酒会不生病痛以求健康平安,饮屠苏酒这种风俗是同中国相同的。
中国有着“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从南北朝时期到宋代,中国的扬子江流域都有着喝屠苏酒、柏叶酒的习惯,人们认为喝屠苏酒有预防传染病的功效,而喝柏叶酒会长寿,传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除夕进饮,可预防瘟疫,古时饮屠苏酒,苏轼的《除日》中“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正是这种风俗。明清以来北方和南方的风俗明显不同,北方在除夕夜晚上要包饺子吃,饺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如今也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食品,饺子谐音“饺子”,有新旧交替之意,饺子形状与元宝相似,所以又象征着招财进宝。而在南方过年要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象征着一家团圆,家庭和睦。年糕与“年高”同音,在中国年糕意味着新年大吉,生活越来越富裕。在这点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年糕和韩国的年糕在文化意味上的差异。
吃年夜饭是中国过年必不可少的,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共吃团圆饭,辞旧迎新,合家团圆。饺子,元宵,面条,鱼,鸡,火锅等都是年夜饭的食物,鸡意为“吉祥”,鱼意为“年年有余”,火锅意为“红红火火”等等。
三、韩中新年的传统娱乐游戏
韩中两国在春节的时候都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全家团聚,整夜不眠以迎接新的一年。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而守岁正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在韩国更有“除夕夜睡觉,眉毛会变白”的说法。
中国除了守岁,春节的时候还要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要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福”字,在墙上张贴年画,燃放爆竹。这些都是韩国所没有的习俗,在韩国有一种习俗是把带有“装福”寓意的“福笊篱”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也就是初一早晨或者腊月三十过了午夜十二点,把用竹条编制的一种笊篱挂在墙上,这种笊篱在韩国本是筛米的工具,这样做有把不幸筛掉,而把好运留住的意思。其由来还有一种传说,相传在正月初一晚上会有一个叫“夜光”的鬼出来偷鞋子,被偷走鞋子的人这一年会走霉运,因此,人们当晚都会把鞋子从外面拿回到屋子里,然后在门口放一个筛子,这是因为夜光鬼会数着筛子上的洞一直数到天亮而忘记了偷鞋子。
过春节的传统同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是有密切联系的。辛劳耕作了一年的人们,在新年初始用各种娱乐节目庆祝新年,消除劳作的辛苦。现在春节在韩中两国都已经是公共假期,新春佳节,亲戚好友互相登门拜访,相邀饮酒娱乐。在中国,人们聚在一起打扑克,在韩国,人们则聚在一起打“画图”(与扑克类似的一种娱乐项目),“尤茨”在韩国也很大众化,参加游戏的人分为两种,轮流投掷四个木制的小板,按照一定的规则评分以分胜负,尤茨还可以用来占卜一年的运气。此外,在韩国春节比较有代表性的娱乐游戏还有跷跷板、放风筝、荡秋千等。放风筝从腊月三十开始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那天的风筝叫做“厄鸢”,人们把风筝放飞到高处,然后把绳子剪断,把一年中可能发生的厄运全部放走,所以放风筝又叫“送厄”。
中国春节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娱乐项目有燃放爆竹、舞狮子、耍龙灯等。爆竹是中国特有的,起源很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喜事庆典都要放爆竹以示庆祝。舞狮子、耍龙灯是中国民间的春节传统活动,表演时锣鼓乐器伴奏,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有着祈求丰年、风调雨顺的意思。这也可以说是农耕文化的一种产物。
四、韩中春节的礼俗
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互送祝福是韩中两国都有的春节礼俗,中国称为“拜年”,韩国称为“岁拜”,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则要给晚辈压岁钱,亲朋好友之间也要互赠礼品,逢人要说“新年好”、“恭喜发财”等吉祥的话。
祭祖在中韩两国的春节礼俗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同时希望得到祖先的庇护,保佑后人诸事顺利。在韩国,大年初一各家庭成员要早早起床,身着韩服,参加祭祖。其祭祖程序严格,首先是在家祭拜祖宗的画像,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供桌的摆法也有严格的说法,供桌的第一排要摆放水果,红色的水果摆东边,白色的水果摆西边;第二排要摆放蔬菜类的供品;第三排摆放汤类,鱼汤放东边,肉汤放西边,菜汤放中间;第四排摆放烤制或者煎制的东西;第五排摆放饭。祭祖,首先是在家祭拜祖宗的画像,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祭祖结束后,晚辈要向长辈行礼拜年,然后用祭祖用的岁餐作为早餐,吃过早餐后去其他亲朋好友家里拜年。
在中国,各地的祭祖形式各异,有的到祖墓拜祭,有的到宗祠拜祭,大多数的人是在家中设置祖先牌位,陈列供品,大年初一早按长幼顺序上香跪拜,祭祖的供品一般有“三牲”——猪、鸡、鱼;四果——春夏秋冬的时令水果;清茶、饭菜与酒等。除了祭祖,中国还有在春节祭灶和供奉财神的习俗。
五、韩中春节的禁忌
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中韩两国都有一些相关的禁忌。守岁也可以说是一种禁忌,也就是除夕当晚不能睡觉。韩国春节时家有丧事或服三年丧的人不能拜年。韩语中“春节”除了表示新年的开始,还有“小心”的含义,除了拜访邻居,韩国人过春节一般不外出,做任何事情也小心谨慎。
中国的春节也有各种的禁忌说法,例如,“禁扫”是春节的时候不能扫地,人们认为如果扫地会扫走好运、赶走财神。还有,过年的时候不能说“破”、“坏”、“没”、“死”等不吉利的字眼,不能吃药,否则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春节的风俗反映出两国人民的生活面貌、民族信仰,以及继承传统历史的优良传统,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韩国,春节的风俗的主要内容都是祈求新的一年健康平安,生活幸福,值得一提的是每逢春节,人们即使再忙都要回家过年,造成火车票和机票一票难求的情形,这表明合家团圆在两国春节风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对忙碌的现代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Ⅳ 韩国春节哪些风俗跟我们不相似
吃得不一样,礼仪不一样!在韩国最重要的日子不是春节是八月十五,他们没有阴历阳历之分所以八月十五最重要,其次是元旦最重要,元旦你可以查一下kbs歌谣,然后是春节,春节只放假三天,而且都会从首尔回到老家过节,街上基本上没有人,有的连店铺都不开!他们叫中国100元为大红币。
中国人的春节也是韩国人的春节,是同一天。但韩国春节的传统风俗与中国有区别。在韩国,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
春节在韩国叫“旧正”,也就是农历新年。“旧正”在韩国是仅次于中秋节的全民族节日。每逢春节,全国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和祥和的气氛之中。
过春节时,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韩国人祭祖有严格的说法,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祭祀的程序也很严格。
每年春节一到,韩国妇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从早到晚都要在厨房里忙活,嫁到韩国的外国姑娘也要同韩国妇女一样从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辈就要给长辈拜年了,长辈要给拜年的晚辈压岁钱。春节期间,平辈人见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节时总有不能回家过年的人或者露宿街头无家可归者,政府和市民团体就组织起来为他们过春节,让他们在春节期间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韩国人春节往往都要互赠礼物,礼物的范围很广,如牛排、黄花鱼、传统点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饼、日用品等等,礼物都要包裹起来,而包裹的颜色以嫩粉色居多。
韩国春节的第一道风景是“归省”———回家探亲。每年除夕之前,就会出现一幅数千万人大流动的回家探亲壮观场面。昔日车水马龙的首尔,突然清静起来,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马路上成串的汽车,变得稀少了许多。然而,在全国各条高速公路上,在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里,却是人山人海。人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赶在大年初一之前回到故乡。韩国是一个汽车发达的国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每逢春节,300多万辆私家车,拥挤在各条高速公路上,形成数百公里长的车流。此时,韩国交通台是最忙碌的,不断报道路况,引导车流,以便让归心似箭的人们早一点归省全家团聚。
大年初一,最郑重而庄严的礼仪是“祭礼和岁拜”。这是春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具特点的第二道风景。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摆放着祖宗的画像。供桌上摆着各式供品,物品摆放规则极其严格,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讲究,供品还有“枣栗梨柿”、“米糕片汤”等。祭祀的程序严格按家谱排位,全家身着传统民族服装,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
祭礼完毕后,全家才能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餐,而这一餐必须是“米糕片汤”。韩国人把春节食品统称为“岁餐”,“米糕片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餐。韩国米糕用大米粉制成,经压制成圆柱形后再切割成圆形片状,类似中国的水磨年糕,只是形状不同。韩国朋友对记者说,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和清洁的白色,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既代表太阳,同时也象征着辞旧迎新,一切从新开始。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寓意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和万物更生的纯洁。“米糕片汤”的汤,韩国人也很讲究,古时是用山鸡汤,如今则用牛肉汤或鸡汤。“米糕片汤”里,各地区根据生活习惯不同,有的加点蘑菇、蔬菜,也有放入韩式“馒头”的。所谓“馒头”是带馅的“饺子”,因为在韩国把“饺子”称为“馒头”。
吃罢“米糕片汤”,随后要举行“岁拜”,家中晚辈向父母长辈拜年磕头,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愿父母健康长寿。此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压岁钱”多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而定。韩国朋友介绍说,这种祭礼和岁拜之所以延续千年,关键是韩国崇尚儒教,视“忠、孝、礼”为家族之“魂”,世代相传。“岁拜”之后,全家出动,要到祖先的墓前扫墓,以缅怀祖先的恩德。
韩国春节的第三道风景,是洋溢着传统风情的全家乐:春节期间要进行岁妆、岁画、福笊篱、赶夜光鬼等。见面拜年的第一句问候是“新年多福”。在娱乐游戏上,韩国家庭最喜欢玩的是“掷木四”和“花牌”(相当于中国的掷色子和扑克牌)。此外,每个家庭还会准备蜜糯油果、桂皮汤、八宝饭和肉片等食品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韩国人春节也有互赠礼物的习俗,礼物主要以食品为主,例如牛排、黄花鱼、传统点心等。礼物包装也有特点,大都是用粉色四方形绸布包扎,给人一种喜庆之感。春节前,各地商场竞相推出特色礼品,招揽顾客,价格也随着行市见涨。韩国人的年夜饭讲究自家动手,在家中就餐,几乎没有在饭店吃年夜饭的。春节期间,几乎所有饭店都关门停业。近年来,许多海外打工者来到韩国,为让外国人能够体验韩国春节的欢乐,政府和一些民间团体也组织他们一起过春节。
韩国既是一个非常遵从传统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生活快节奏的国家,春节让人们从都市的喧嚣繁忙中暂时解脱出来,在家乡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时候,得到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难怪韩国朋友说,“旧正,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吉祥。”
Ⅵ 韩国也开始贴春联庆祝立春,为什么他们用汉字书写
随着立春节气的临近,韩国儒生们聚在一起,身着韩服,用毛笔书写“立春帖”(相当于中国的春联),祈求一年风调雨顺,表达对家人安康、国家稳定的祝福。
在过去,立春帖是在韩国上层社会流行的习俗,最后才流传到民间。虽然现在韩国韩文很普及,但立春帖仍由汉字书写。现在最普遍的是“立春大吉,建阳多庆”,一般人家大部分贴的都是这两句。
在立春这天,韩国人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吉祥话贴在大门、立柱之上,在传统住宅内张贴春联。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家庭幸福。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就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与现代人重视的新春节点不同,秦汉以前,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和农耕庆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所以,韩国人汉立春当作春节过,并不是他们的发明,只是沿用了古代中国的传统过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