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胶似漆是什么意思胶
如胶似漆(rújiāosìqī)是一个成语,是指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初指友情,后来逐渐演变为夫妻、情侣恩爱的专用形容词。
成语如胶似漆的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西汉时期,邹阳与枚乘因吴王刘濞不听他们的劝阻,就投靠梁孝王刘武。刘武的大臣公孙诡因为嫉妒他们的才能,就诬陷邹阳,迫使刘武抓邹阳。邹阳在狱中给刘武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感于心,合于行,亲如胶漆。”刘武深受感动释放了他。
可见,“如胶似漆”一开始是形容友情的。那么,为什么后来会演变成形容爱情的词语呢?
要真正理解“如胶似漆”,就要从古代的“漆”说起。与现代的化学制品不同,古代的漆是从漆树的树皮里取出的纯生物涂料,使用时要加入桐油之类的油性溶剂来调配,所以又称“油漆”。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民们不再满足于单单把漆作为涂料来保护器具表面,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漆的装饰作用——漆器。早期的漆器表层还是使用油漆,只是多了颜色和花纹。
现代漆碗。虽然不能和古代漆器比加工难度和艺术价值,但是很好地体现了胶漆的特质。古人常用“漆黑”、“漆亮”来形容美丽的眼睛和头发,的确是很恰当的比喻。
言归正传,“如胶似漆”这个词语之所以成为夫妻恩爱的代名词,原因有三:
(1)漆器在古代很常见,从日常使用的餐具、容器到高大上的祭祀用具、礼器,可以说无所不包,“胶漆”的概念深入人心,所以梁王刘武一看到“亲如胶漆”的形容就懂了并且深受感动,大概就像现代人对于“水乳交融”的理解吧。
(2)胶漆易溶难分,可以长久留存,漆器成品美丽,用胶漆来比喻夫妻,寓意美好。
(3)“胶漆”又谐音“娇妻”,彩头好。
② 如胶似漆的示例
那张三和这婆惜,~。(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夜来明去,一出一入,都是两个丫鬟迎送,全无阻隔。真个是你贪我爱,如胶似漆,胜如夫妇一般。”
③ 如胶似漆的介绍
如胶似漆,汉语成语。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④ 如胶似漆是什么意思
如胶似漆,汉语成语,拼音是rú jiāo sì qī,意思是指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相关解释
西汉时期,邹阳与枚乘因吴王刘濞不听他们的劝阻,就投靠梁孝王刘武。刘武的大臣公孙诡因为嫉妒他们的才能,就诬陷邹阳,迫使刘武抓邹阳。邹阳在狱中给刘武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感于心,合于行,亲如胶漆。”刘武深受感动释放了他。
明·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夜来明去,一出一入,都是两个丫鬟迎送,全无阻隔。真个是你贪我爱,如胶似漆,胜如夫妇一般。”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端的是如鱼似水,如胶似漆价相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九回: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似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
⑤ “如胶似漆”是什么意思
如胶似漆的意思是: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如胶似漆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近义词】情投意合、如胶如漆、亲密无间、相亲相爱、如鱼似水、似漆如胶、融为一体、形影相随、水乳交融、胶漆相投、如胶投漆
【反义词】一刀两断、势同水火、分道扬镳、若即若离、反目成仇
(5)如胶似漆如何浏览图片扩展阅读
1、如胶似漆的近义词
情投意合
【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如胶似漆的反义词
一刀两断
【解释】: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⑥ 怎么解“如胶似漆”
如胶似漆
【rú jiāo sì qī 】意思解释: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典故/出处:那张三和这婆惜,~。(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⑦ "如胶似漆"现在多描写夫妻恩爱,请问它原指什么关系
如胶似漆原指友情深厚。
[读音][rú jiāo sì qī]
[解释]像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夜去明来;街坊上的人也都知了。”
[例句]1. 小两口进进出出,~,真让大家羡慕。
[近义]情投意合如胶如漆亲密无间相亲相爱如鱼似水似漆如胶融为一体形影相随水乳交融胶漆相投如胶投漆
[反义]一刀两断势同水火分道扬镳
⑧ “如胶似漆”的反义词是什么
如胶似漆的反义词 :势如水火、反目成仇、分道扬镳、一刀两断、若即若离、积不相能、势不两立。
⑨ 豆蔻年华的来源
豆蔻年华来源于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向流传至今。其源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七言绝句,其抒发了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9)如胶似漆如何浏览图片扩展阅读:
《赠别》全诗如下: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白话译文如下: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