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奇石怎样保养
关于奇石的保养,要按照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方法。
密度小的奇石:这样的奇石比较脆弱,清理时最好使用软毛刷,不能使用清洁剂,硬毛刷或钢丝刷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在陈列过程中不能骤冷骤热,否则容易开裂,平时最好罩上隔离罩,不能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摩挲。此类型代表矿物有:绿松石、泥岩、碳酸钙类(文石、钟乳石、方解石)。
密度大的奇石:这类奇石相对较结实,不必要经常保养,清理时可以使用硬毛刷或者小锥子,必要时使用一些清洁剂,在平时陈列可以上一些硅油,有条件的玩家可以上白茶油。
特殊化合物类:这类奇石保养方法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类:
石膏晶体、天然石盐晶体:这类奇石只能用软毛刷擦拭,不能招水,更不能放在很潮湿的空气中,建议使用防尘罩。
方解石晶体:这类奇石易碎,不能收到外力,也不能长期摩挲,否则会失去光泽,只能使用软布擦拭。
蛋白石、马达加斯加玛瑙类:这类奇石易失水开裂,在保存时建议保存在水中。
特殊类:某些奇石不宜光照,某些不宜干燥/湿润,某些不能与木制品放置。
❷ 提问:石头怎么截图
....拜托...一个截图软件而已....又没有什么选项打开后,按Reject就推出,Accept就接受并进入程序然后可以选择Acceleration(摇动触发截图),Audio(喊叫处罚截图..囧),Light(挡住正面的光线感应器触发截图)按Quit就推出,按Hide就隐藏在后台运行,这个时候你可以随时触发截图如果要改变触发条件,按功能键就可以了截图图片保存在SD卡/ShootMe目录下
❸ 石头如何保存
奇石的保养方法与养护技术
一、奇石养护要诀
新采集来的奇石,如果沾有较多的泥土污垢,可用清水冲洗干净,但切不可人工打磨,更不可加以雕琢。一打磨或雕琢,就失却了它的最重要特色和属性,这块奇石可能就变得一文不值。有的奇石可以直接进入室内收藏、陈列,有的则需要在室外供养一年半载,每日用清水浇湿一两次。为了让石体风化度较均匀,每过一个月左右应给奇石翻一次身。
收藏、陈列在室内的奇石,有的可以继续用“水养”方式养护。一两天浇一次水,使它经常保持湿润而有生气,而后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洁。有人在养护奇石时给它涂上茶籽油、白油《一种矿物油)、上光蜡或凡士林等等,用绒布蘸蜡、油轻抹轻拭,用以保持奇石的光泽,避免石肤气化、风化,被称为“油养”。这就要特别注意不能破坏奇石的天然属性。奇石越有沧桑感就越有价值,而油或蜡会堵塞石头的毛细孔,妨碍它吸收空气中的养料《这被拟人化为“呼吸”),使石头不能显示出它的老气或沧桑感,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使体石的质地、色感更为显露突出,但既延缓了石头的“老化”,又可能使石体的光泽产生一种造作感。另外,过重的油蜡还会产生反潮现象,使石体表面变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头的本真面目。因此,“油养”要掌握好技巧和尺度,而且这种养护方式并不适宜所有的奇石,不宜提倡。
二、赏石藏石与奇石养护
奇石的养护、收藏也须讲究。奇石有的容易尘污、有的容易风化,要注意妥善收藏。有的可在其表面上涂上石蜡,有的人涂以茶油或衣车油,还有的涂以进口汽车用蜡,均用其保护奇石的表面并显其色泽增强其美感。但有的人主张精美的奇石最好不要涂上油蜡之类的东西,那样反而污染了美石,这也有些道理。除油养、蜡养外,有些奇石还可用水养,如雨花石、蛋白石、桃源石和某些钟乳石。奇石的收藏有的还要注意防风化,即不能长期让其雨淋日晒,如某些矿物类奇石,化石奇石,曝晒和冒风雨都会出现风化现象,损害其石质和光泽、色彩。有的要放于玻璃罩或坛罐中,妥加保护,特别是收藏珍贵而容易损害的矿物类石、化石。平时珍藏,赏玩时才取出。一般的奇石可收藏于橱柜或玻璃架上,架有易于即时观赏之便,其数量也可较多,一般收藏者多这么放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藏石家将日渐增多,将会出现专门为收藏奇石用的橱架。
三、供石的整治与保养
1.石伤养护
供石在采集过程中、运输过程中,常会发生不小心碰破损伤石肤石肌的事。如石伤较明显,可先用金刚石进行打磨,修整,再将原石放置于露天石架。石架最好不用钢铁塑料制品,以水泥制品为好。原石在石架上经受日晒雨淋,养护者定时浇水,时间一长,石肤自然风化,自然变色,直到整块供石在质感、色感方面完全调和为止,再迁入室内观赏。
2.室外养石
除了有石伤的,其他供石新采集来后也应先在室外供养半年至一年时间,并每日浇水一二次。为了顾及风化度均匀,一个月左右应将供石翻一次面。
3.室内养石
适宜于水盘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养的方式。一两天浇水一次,使它经常保持温润而有生气。不宜一直喷水的供石也应经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洁。
除了水养,有的藏石家喜欢将石油养。他们认为,油养可以保持石之光泽,避免石肤气化、风化。使用的保养油有凡士林、 油腊、上光腊等,用绒布蘸腊、油轻抹轻拭。也有将石腊化成液体后涂刷供石的,效果确也显着。但作为长期保养的供石,其实应该避免上油腊。虽然这类物质在短时期内可以使石之质地、色感更为突出,但也相对阻隔了石头的老化,因为油腊会堵塞石 头的毛细孔,会妨碍石头的呼吸,即妨碍它吸收空气中的养料,使石头久久不能显得老气。而且,上油后的奇石之光泽, 有一种造作感,过重的油腊还会产生反潮现象,致使石之表面变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头的清清面目。总的看来,油养是得不偿失,不值得提倡的。
以上是现代人的养石技巧,再介绍一则古人养石的技巧。明人所着《志雅堂杂抄》云:“以煮酒脚涂灵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脱,极妙。”此法是否灵验,不妨一试。
供石的价值高低与其出土流传年份极有关系,时间愈久,石头色泽愈古朴归真,石体会发出成熟的幽光,这种难以确切言传的石表形象,行话称作包浆。包浆愈凝重愈好。包浆的形成,最主要原因当然在于长时期的辗转流传,但藏主的关心爱护也很有关系。俗话说:养石即养心。有的藏石家喜欢将质优肤细 形美的供石置于茶桌书案,在喝茶聊天或阅报看电视时以双手抚摩,使手气、手润通过毛细作用渗入石肤、石体,久而久之,包浆渐起,令人愈加宝爱。
四、灵璧石的收藏原则与保养的方法
1.灵璧石的收藏原则
第一、精品原则。这是广大石友必须追求的,特别是初涉石友,不要因在哪里的石馆看过,或在书上、画册中见过类似的,模样相近,或者成交出售过类似奇石,甚至卖过多少钱等等因素的影响或干扰。一定要确定:只有精品灵璧石才具有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在选择或购买时要多比较多选择,最好多听听资深专家和有过丰富收藏经验人士的意见,这种请教和学习十分必要。
第二、个别原则。灵璧石种类繁多,如何根据资源稀有情况和个人爱好,明确选择自己所要收藏的方向和灵璧石种。力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精品档次品位上,要有独立独特的风格,要力争在这个品类中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面,甚至追求“收藏大家”,或独占鳌头。如有人主攻象形磬石,有人主攻山水景观,有人主攻白马龟纹石,有人主攻白灵石等。
第三、展示交流原则。自己收藏的灵璧石是否属于精品,如何界定,一定要克服“肯定自己、否认他人”的不良心态。要多展示交流,具体地说就是:一要多与资深收藏者交流看法,多请他们来认定。二要多看石馆、石展,所谓的标价很高、谈论最多的精品,分析对照自己的藏品可以界定。三要多参加大中型石展,参展参评,要相信专家们在理论上、综合评定方面还是比较准确的,找出自己藏品的品位,不好的可作“商品石”处理,这样既可收回成本,也可集中财力购买更多精品。展示的另一层含义是,精品在家里摆放,如位置、几架、灯光等,亦要考虑最能表现藏品的观赏性,以达到收藏、观赏的双层效果。
第四、与时俱进原则。主要是多了解外界包括本地区、其他省份、全国直至国际,对灵璧石收藏的认识、观点、变化趋势,即了解目前各方面的行情,调整自己收藏中的不合时宜的方面,不断提高收藏的准确率和收藏价值。
2.关于灵璧石的保养方法
第一、收藏时,应将藏品处理好。即刷净、上腊(一般以地板腊为好)盘润,这与打磨、修饰是两码事,这是收藏精品所必需的。
第二、保持清洁。包括藏品和几座,不得有灰尘附着,用干布“天天打扫”,个别用布盖、玻璃罩也是必要的。
第三、安全稳定。一般地说,精品的灵璧石不仅有很好的收藏价值,更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稳定安全不受碰撞,不受损坏,在收藏保养过程中要“警钟长鸣、安全终生”。
第四、干湿保养。灵璧石如果长期处于干热干燥的环境中,原有的石肌、石肤可能出现干皴,光线变暗现象,可以用湿布轻轻沾石,背面多湿水,给石“补水”,始终保持温润、饱满状态。严重者可找专业人员重新处理:刷洗、上腊、上光等方法。
以上是本人依据实践中学习灵璧石研究专家和收藏大家以及石农中的一些成功做法,简单谈谈个人的认知和体会,难免以偏盖全、不够恰当,敬请广大石友参考时注意。
五、奇石表面保养
江河石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数小时,再用棕刷或丝瓜筋将其青苔、水垢刷洗掉即可。如渗杂有海藻、贝类等附着物,可使用1:5的稀释冰醋酸浸泡,半天至一天后,即行脱落,然后再反复用清水冲刷漂洗,直到满意为止。适宜于水盘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养的方式。一两天浇水一次,使它经常保持温润而有生气。不宜一直喷水的供石也应经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洁。
除了水养,有的藏石家喜欢将石油养。他们认为,油养可以保持石之光泽,避免石肤气化、风化。使用的保养油有凡士林、 油腊、上光腊等,用绒布蘸腊、油轻抹轻拭。也有将石腊化成液体后涂刷供石的,效果确也显着。但作为长期保养的供石,其实应该避免上油腊。虽然这类物质在短时期内可以使石之质地、色感更为突出,但也相对阻隔了石头的老化,因为油腊会堵塞石 头的毛细孔,会妨碍石头的呼吸,即妨碍它吸收空气中的养料,使石头久久不能显得老气。而且,上油后的奇石之光泽, 有一种造作感,过重的油腊还会产生反潮现象,致使石之表面变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头的清清面目。总的看来,油养是得不偿失,不值得提倡的。
❹ 如何更好的保存石头的初始颜色 (现实世界的)
(二)供石的保养
1.石伤养护 供石在采集过程中、运输过程中,常会发生不小心碰破损伤石肤石肌的事。如石伤较明显,可先用金刚石进行打磨,修整,再将原石放置于露天石架。石架最好不用钢铁塑料制品,以水 泥制品为好。原石在石架上经受日晒雨淋,养护者定时浇水,时间一长,石肤自然风化,自然变色,直到整块供石在质感、色感方面完全调和为止,再迁入室内观赏。
2.室外养石 除了有石伤的,其他供石新采集来后也应先在室外供养半年至一年时间,并每日浇水一二次。为了顾及风化度均匀,一个月左右应将供石翻一次面。
3.室内养石 适宜于水盘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养的方式。一两天浇水一次,使它经常保持温润而有生气。不宜一直喷水的供石也应经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洁。 除了水养,有的藏石家喜欢将石油养。他们认为,油养可以保持石之光泽,避免石肤气化、风化。使用的保养油有凡士林、 油腊、上光腊等,用绒布蘸腊、油轻抹轻拭。也有将石腊化成液体后涂刷供石的,效果确也显着。但作为长期保养的供石,其实应该避免上油腊。虽然这类物质在短时期内可以使石之质地、色感更为突出,但也相对阻隔了石头的老化,因为油腊会堵塞石 头的毛细孔,会妨碍石头的呼吸,即妨碍它吸收空气中的养料,使石头久久不能显得老气。而且,上油后的奇石之光泽, 有一种造作感,过重的油腊还会产生反潮现象,致使石之表面变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头的清清面目。总的看来,油养是得不偿失,不值得提倡的。 以上是现代人的养石技巧,再介绍一则古人养石的技巧。明人所着《志雅堂杂抄》云:“以煮酒脚涂灵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脱,极妙。”此法是否灵验,不妨一试。 供石的价值高低与其出土流传年份极有关系,时间愈久,石头色泽愈古朴归真,石体会发出成熟的幽光,这种难以确切言传的石表形象,行话称作包浆。包浆愈凝重愈好。包浆的形成,最主要原因当然在于长时期的辗转流传,但藏主的关心爱护也很有关系。俗话说:养石即养心。有的藏石家喜欢将质优肤细 形美的供石置于茶桌书案,在喝茶聊天或阅报看电视时以双手抚摩,使手气、手润通过毛细作用渗入石肤、石体,久而久之,包浆渐起,令人愈加宝爱。
❺ 海边河边捡的小石头如何保存泡在水里好吗谢谢!
海边捡到的小石头最好用淡水清洗一遍,这样不会被盐分腐蚀,保存时间更长
❻ 在新疆五彩滩雅丹公园捡了一些石头,该如何保存,是放在水里浸着还是有玻璃罩着,有没有放射
天然石材一定有辐射,不过及其微量。
你可以用石蜡油涂抹后,放书架上。
❼ 石头是否可以保存
你的石头是奇石。行内称为化石。因为看不到图片,也不知道大小。可以收藏,好好保存。
❽ 有人说是雨花石谁告诉是什么石头怎么保存我想做吊坠可以吗
是雨花石,天天把玩或者直接佩戴即可,把玩的话会越来越润,好看
❾ 岩石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前言
岩石标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了岩石资源能有序、准确而有效地入库保存,特制定《岩石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以确保岩石标本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和有效使用。
岩石标本资源保存需要一定的标本库存条件,有些特殊岩石标本的保存还需特制的容器,岩石标本入库要求入库登记、标本有序存放、借出签约和归还登记等一系列过程,为了有效保存管理这些标本资源,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起草人:苏尚国。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岩石标本的保存范围及所用术语,包括标本库的条件、岩石入库要求、入库记录、标本登记,以及交换标本、接受赠送标本信息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博物馆、研究机构等保存收藏岩石标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总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649.9—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9部分:结晶学及矿物学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a.标本库(specimen storeroom):储藏标本的库房及其设施。
b.标本柜(specimen cabinet):储藏标本的木柜或铁柜,内有很多格抽屉以便系统有序地存放标本。
c.标本盒(specimen box):摆放标本的盒子。
4 标本库条件
标本库应具有固定空间及坚固、密闭与通风的功能,包括防火、防盗、防震、防潮、防蛀、防紫外线、防风化等,对于有些特殊岩石标本还需要有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施(空调)。
5 保存
5.1 标本入库要求
——必须是整理好的、干燥的、整洁的和有科学意义和保存价值的标本。
——标本上应标注野外采集号。
——应填写相应的入库登记卡片,入库登记卡片将作为重要的原始资料保存。
5.2 登记
5.2.1 登记内容
——岩石标本入库前应登记存档卡片,登记内容包括样品编号、资源名、产地、地质产状、资源提供者、资源采集日期等,对有测试数据的样品还应标注,具体登记内容见附录A。
——岩石标本或薄片上仅记录标本编号,样品编号不清晰者,应重新书写。
5.2.2 登记研究标本还应同时记录以下信息
与标本相关的出版物,出版物的信息包括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书刊名称、出版年份、页码,较详细的还应该注明标本所在的具体图版、图片号码等。
5.3 标本的放置
a.普通规格手标本应放置于大小合适、不含腐蚀性物质的标本盒中。这些标本盒再放置到标本柜的抽屉中。
b.较大的手标本也可直接有序地摆放到标本柜的抽屉中。
c.标本盒上都放有岩石标本标签,标签上记录包括标本号、岩石名称、产地、时代、地质产状、采集人、采集日期等。
5.4 标本的排列
5.4.1 按产地
标本被划分为本国的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本,同一地区标本尽量放在一起。
5.4.2 按岩石类型
对于同一地区的标本,尽量将相同岩类的标本放在一起。
5.4.3 其他
研究单位的标本也可按岩石类型排放,在各岩石类型之下,进一步的编排是根据标本入库的顺序(往往也是标本发表的顺序)放置。
6 管理
6.1 标本储存位置
标本入库后在标本入库卡片中应标明标本号、抽屉号、标本柜号(见附录A)。
这些信息应记录到登记簿并录入数据库中。
6.2 检查
标本入库后应定期进行检查,每一次查看标本的保存情况都应有详细记录,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6.3 馆藏条件
收藏标本的目的在于对这些标本的再利用,而馆藏条件是保存好标本的首要条件。对于一般标本的保存不需要特殊的保护,但对于一些特殊标本,如珍贵、稀缺标本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标本,则应有标注,以便提供特殊的保存条件。
6.3.1 一般标本的馆藏要求
一般岩石标本的储藏条件是干燥、通风的环境,并具有防潮、防虫、防火、防震、防盗、防紫外线等功能。
6.3.2 特殊标本的馆藏要求
a.含硫化物标本的馆藏要求:含硫化物标本中,由于硫容易挥发,最好保存在密封容器中,一般保存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密封容器中并加有硅胶干燥剂,这种条件下相对湿度可达30%,符合硫化物的保存要求。容器要透明,从各方向都可看到标本。如果要打开容器,要记录下打开的时间或标本被取出时间。
b.盐类标本的馆藏要求:盐类标本易潮解,因而也必须放入密封、干燥的容器中。
c.含微生物岩石样品的馆藏要求:含微生物岩石标本保存条件要求较高,要求利用空调来调节湿度和温度;普通标本的保存温度应保持在16~18℃为宜;避光;标本储藏柜由抽屉和柜门组成,柜门具有紧密“密封”的性能,每次使用之后,都要把柜门关上,柜门在抽屉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尽可能地保持了抽屉内部环境的稳定。
d.放射性样品的馆藏要求:对于含放射性元素的样品,应放入特制的铅容器内,铅容器应放入防辐射的标本柜中,这些标本柜应放入单独的储存室,一般没有防护设备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6.3.3 薄片/光薄片标本的保存条件
对于珍贵的薄片/光薄片标本应放入特制的木质标本盒中,以便薄片平躺于盒中,这样薄片不易脱胶。一般薄片/光薄片放于普通薄片盒中即可。薄片/光薄片需要保存于恒温恒湿的环境。
6.3.4 电镜样品的保存条件
贮存于恒温恒湿且无尘的环境中。
7 交换、捐赠岩石标本
a.标本登记:建立交换、捐赠岩石标本的目录,其中包括标本来源的个人(或单位)资料及与标本有关的信息和数据。
b.对新接受的标本应进行检查,并请有关专家确定其是否有保存价值,按保存价值确定其保存条件。
c.其他同上。
8 借用登记
在借用岩石标本之前,必须确定各种岩石标本的共享方式,标本共享方式包括:①公益性共享;②公益性借用共享;③合作立项研究共享;④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⑤纯资源性交易共享;⑥资源租赁性共享;⑦资源交换性共享;⑧行政许可性共享;⑨收藏地共享。如果是有偿共享还需确定借用标本的费用。
岩石标本借用方式包括:①岩石标本观察;②磨制光薄片;③磨制光薄片+化学分析样。
借用者必须在规定的限度内处理标本。
借用者通过网上检索所需样品,填写借用登记单,应记录借用者姓名,借用目的(重新研究、查阅对比等)、借用标本的登记号、借用日期、归还日期等,借用单格式见附录B。
标本库管理人员将在半个月内请标本库专家组对借用单进行审定和授权,借用者可以通过现场索取、邮寄等方式借用样品及相关资料,并签署保证不损坏所借出标本、薄片及有关资料并按期归还的承诺。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岩石标本存档卡片
表A.1 岩石标本存档卡片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岩石标本借用单
表B.1 岩石标本借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