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萝卜简介
萝卜(学名:Raphanus sativus L. )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红色,果梗长1-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1史学研究萝卜的原始种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的野萝卜,萝卜是世界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远在4500年前,萝卜已成为埃及的重要食品。中国各地普遍栽培。2萝卜根作蔬菜食用;种子、鲜根、枯根、叶皆入药,种子消食化痰,鲜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二便,叶治初痢,并预防痢疾,种子榨油工业用及食用。1(概述图参考:中国植物图像库3)
㈡ 野胡萝卜有什么功效
野胡萝卜
野胡萝卜为伞形花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carotal. 的嫩叶、根。
野胡萝卜嫩叶每百克含水分90 克,蛋白质3.8 克,碳水化合物1.9 克,
脂肪0.56 克,粗纤维0.6 克,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四川中药志》载野
胡萝卜“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分类草药性》载“杀虫,解酒毒,
消肿,消气,化痰。”
学名:daucus carota linn.
英文名:wild carrot
科名:伞形科 umbelliferae
二年生草本,高15—120厘米。茎单生,有倒糙硬毛。根生叶薄膜质,长圆形, 2回至3回羽状多裂,最后裂片线形至披针形,长2—15毫米,宽0.8—4毫米,顶端尖锐,有小凸头,光滑或有糙硬毛,叶柄长3-12厘米,有鞘;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最后裂片通常细长。伞梗长10—55厘米,有倒糙硬毛;总苞有多数苞片,叶状,羽状分裂,少有不裂的,边缘膜质,有绒毛,裂片细长,细线形或线形,长3—30毫米,反折;小总苞有线形、不裂或羽状分裂的小苞片;伞辐多数,长2—7.5厘米,紧贴,结果时伞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折;花白色、黄色或谈红色。果实圆卵形,长3-4毫米,宽2毫米。花期5—7月。
产各地,野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丛中;分布于全国各地。
果实供药用,有驱虫的功效;果实可提取芳香油
㈢ 知道什么是地萝卜吗
地萝卜学名豆薯,属草质缠绕藤本植物,根块状,纺锤形或扁球形,肉质。
主要价值:
豆薯种子含鱼藤酮可作杀虫剂,防治蚜虫有效。
豆薯食用部分为肥大的块根,其皮薄而韧、肉质洁白、嫩脆、香甜多汁,食用无渣,且略带豆腥味,生食或熟食后具有生津止渴、清凉去热、解酒毒、降血压等功效。
(3)野生地萝卜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病虫防治:
病害:
菌核病:主要为害豆薯的幼苗茎基部以及成株。
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可引起猝倒;成株受害多在近地面的茎部、叶柄和叶片上发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常引起叶或茎基部腐烂。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30%的灰核杀星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0%异菌·多菌灵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病毒病:主要为害豆薯的叶片。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防治方法:可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6%胺鲜酯水剂2000倍液或1.45%病毒必克5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
地上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豆卷叶螟):主要为害豆薯的叶片。
防治方法:可于低龄幼虫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5000倍液、虫螨腈1500倍液进行喷杀。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蚯蚓等):主要为害豆薯的块根。
防治方法:可分别于主蔓摘心后和块根膨大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2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