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老式农用工具图片大全

老式农用工具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2-06-29 03:22:30

① 农具有哪些(附加图片)

农具有木犁,耙,耧,镰刀,锄头,石铲,石刀,石磨盘等等。
木犁 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耙 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镰刀 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

锄头 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

耧 也叫耧犁。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脚、三脚较为普遍。王祯《农书· 耒耜门》记载,两脚耧的具体结构为:“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② 古代的农具有哪些(图)

古代的农具有:耒耜、犁、锄、石斧和耧(lóu)车:

1、耒耜(lěi sì)

最原始农具是木质的耒耜。耒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它是从采集经济时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的。在尖木棍下端安一横木便于脚踏,使之容易入土,这便是单尖耒。后来衍生出双尖耒,提高了挖土的功效。

③ 传统农用工具 有哪些

犁、耙、耱、耕、耙、耖,耧车、瓠、秧马,铁锄、耘耥,桔槔、辘轳、翻车、筒车,掐刀、镰刀、短镢、稻桶、碡碌、梿枷、簸箕、木扬锨、风扇车,杵臼、石磨盘、踏碓、磨、砻、碾、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担、筐、驮具、车,斧、锛、耒、耜、铲、锸、镐、铁锹、连叉、纺车、高跷。

④ 未来的中国农民座驾长城炮或推“农用版”!单排座能拉车

未来的中国农民座驾?长城炮或推“农用版”!单排座能拉车

如果经常看一些美国大片的话,就会发现美国乡下的那些农场主们往往都拥有一台相当霸气的皮卡车,而反观长久以来中国农民的工作车辆,往往就是一台简单的农用三轮,舒适性以及实用性显然比不上皮卡车。不过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产皮卡车似乎也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比如最近长城汽车就申报了一款比较特殊的皮卡产品。

图为福特F150农用版

问题来了,你觉得皮卡适合作为农民座驾吗?欢迎在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关注孔明有惊喜,小编在手随便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严禁转载抄袭,欢迎点赞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农村建房,大门开多大才合适

1,传统款式的农村自建房大门尺寸。

在我们这边的农村自建房,传统款式的房子一般大门都开的很大,基本上在堂屋正面的两侧只有一个小小的墙垛,其他面积全部都是开了大门。按照农村习惯来说,有四页门和六页门,很少有双开门的存在。一般宽度尺寸在2.4米以上,高度不低于2.6米,按照过去的农村说法大门是越大越好,能开多大就必须是多大。

总体来说,农村自建房的大门和庭院大门的尺寸,通常就是这样的一个基本范围,实际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偏大或者偏小的一些规格。做为个人感觉来说,自建房大门选择1.8*2.4米,庭院大门选择2.6*3.0米就已经完全足够。

⑥ 农村耙子作用和巧能

在泗洪县金锁镇的一户农家,记者看到一把用竹子制作的耙子,当地人称之为“小耙子”。这把耙子看上去有些老旧,固定用的钉子和铁丝都已经生锈了,把柄是用布条捆绑在耙头上去的。主人说,这把耙子现在很少派上用场,但是家人总舍不得丢弃,静静地靠在自家屋里的墙壁上,看到它,总能想起过去的岁月。

耙子的主人姓乔,他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耙子在农村是家家必备。常用的耙子有两种,一种是铁耙子,一种是竹耙子。

耙子是一种传统的农具,归拢土地或散开谷物、收拾柴草或平整土地都会用到这种农具,耙子的把柄长,装有木、竹或铁制的齿。耙子,包括耙体、柄头和把柄。制作耙子有讲究,把柄头部设有圆管,该圆管中心位于耙体对称中心线上,其下端与耙体的接合部呈圆环形,安装一根合适顺手的木柄,一把完整的耙子就算大功告成了。

乔老汉说,像他家这样的竹耙子在农村用处较多,家家户户用得最多的也是竹耙子。它的制作方法很烦琐,首先要用比较粗的竹子,把它锯成长约60-70厘米,然后用刀劈开,劈成宽约1厘米的竹条,厚度0.5厘米左右,然后用火烤,使之尖部弯曲、冷却,就会固定为秤钩状的耙齿。再用柳条在底部将十来根加工好的耙齿整齐地编制在一起,加上个两米长左右的把柄,竹耙子就可以使用了。竹耙子通常是用于清理麦草、稻草秸秆以及树木落叶等,当地人称之为“撸草”。因为过去农村老百姓大都用上述秸秆树叶作为燃料生火做饭,以前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会有小草垛,那都是竹耙子“撸”来的。

和竹耙子材质不同的铁耙子,耙齿较短,一般都在8到10厘米左右。铁耙子通常都是用于农田之中,在土地被牛耕过之后,不平整的地方就需要用铁耙子进行梳理、耙平。铁耙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把落在农田里的麦根、玉米杆以及黄豆根等农作物的秸秆清理干净,便于下一季的庄稼播种。

乔老汉说,记得他10多岁的时候,每到夏天收麦时节,他都会扛着耙子,带上布兜,到已经收割完了的麦地,用耙子去“撸”没有收割干净的麦子。有时一上午连麦草和少许的麦穗也可以“撸”到几布兜,再用耙杆子挑回家在晒场上用木棒捶打,有时能捶打下来好几斤麦粒。

每到秋冬季节,屋前屋后的树木开始落叶,他都会跟着母亲用耙子把地面上的树叶“撸”起来堆放在一起,一个冬天就可以摞起一大堆。农忙过后,还会到屋后面的河堤上去扫树叶,母亲带上耙子,背上背架子或者大背筐,把河堤上的洋槐树叶、柳树叶子、碎树枝用耙子“撸”成堆。天气好的时候,落叶较轻,可以多“撸”一些;雨雪较多的日子,树叶子是湿透的,背起来很沉。母亲每次都是背着大袋子,他背着小袋子,装得太多就背不动了。

竹耙子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是晒粮食,在打麦场上使用。在麦草集中起来后,满场都是被碾出来的麦子和从麦穗上脱下来的麦糠。父亲在搭草垛,母亲围着场四周清扫溅远的麦粒,而他则拉着耙子,把这些带有麦糠的麦子推成堆,然后顺风扬场。在小麦被扬干净的月亮形的粮食堆子上,再用耙子“撸”去各类残渣,剩下全是胖乎乎的麦粒。

乔老汉说,小时候,夏收一结束,父母们还有繁重的农活去忙碌,他和姐姐就一直担当着晒粮食的事情。上午,太阳懒洋洋地绕过树梢,他们就把场上用塑料布或席子覆盖的粮食堆掀开,把堆放在一起的粮食一簸箕一簸箕摊开。然后再用耙子耙开,在太阳下晒。

到了夏粮秋粮收获的季节,院子里或场上都晒着麦子、水稻、玉米、黄豆等谷物。到了晚上,堆积如山的收成,要用一张张苇席或塑料布盖起来防止露水。第二天,再把一小丘一小丘的麦子、水稻或玉米黄豆,用耙子耙开、耙平,直到最后他拉着耙子,在晒场上划出若干个像火车轨道一样的同心圆来,脑袋已晒得发烫,脚板上被麦子烙得像针扎的一般,全身经络血脉,融会贯通时,坐在场边树阴下乘凉,惬意无比。

好天的时候,收获的粮食晒上两三天就能晒干了。若遇到雨水天气,约莫一个礼拜,甚至半个月时间,才能把粮食晒干。粮食晒干后才可以归仓了。麦子被晒出水分的气息,用耙子耙过时还留着泥土的芳香。乔先生说,30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感觉耙子就像一把巨大的梳子,在梳理从粮食中间溜过的光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属于‘大集体’生活,农民们都是靠挣工分吃饭,生产队是大家一起干活,一起收工,大人们都是干体力活,像耙子这类小型轻快的农具,大都是青少年或老年人使用。”乔老汉回忆说,在他读小学的时候,每年都有麦忙假和秋忙假,就是在每年收小麦和收水稻季节,都会放假15天,回家帮生产队干活。“我们小学生就是扛着耙子去捡拾麦穗、‘撸草’,大家把捡拾到的麦穗集中起来,统一送到生产队的晒场上去。麦草‘撸’起来聚在一起,也是送到生产队的大草垛上。”乔老汉说,那时候的生产队,就是一个自然村庄几百号村民共同的家。因为那时候生产物料缺乏,年年歉收,大家尽管出了不少力,也很难填饱肚子。

耙子,曾经是很多农民相伴相随的农具,如今看到它,总能勾起人们的乡愁。生活是一条长河,无论走得多远,乡村都是人们不时回望的源头。如今,耙子虽已远去,但是与它有关的记忆不会老去,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用耙子“撸草”所凝结的艰辛,萌生了一份长久的温情和感动。耙子,虽然渐行渐远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曾经存在的影子,依然存活于人们的心间,成了一份抹不掉的乡愁。乔先生说,他家珍藏着耙子,其实就是为了回味过去烟火浓醇的乡村生活。

⑦ 古代农具

概述
1、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也称农用工具、农业生产工具。
2、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
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现阶段的农业分为植物栽培(耕作、种植)和动物饲养(养殖)两大类。
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播种用农具是西汉的耧犁,耧犁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
本词条仅简述中国在耕作中的七种通用农具类别。更多的农具需要你们去按分类方式归纳(如:按“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农业生产”来分)门类、总结功能作用,以生产工具的系统记录促进生产力发展。
[编辑本段]一、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宋代出现了耖、砺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于打混泥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编辑本段]二、播种工具
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发明于东汉武帝刘秀时期,宋元时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时期出现了单行播种的手工下种工具瓠种器。水稻移栽工具――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
[编辑本段]三、中耕除草工具
中耕工具用于除草、间苗、培土作业,分为旱地除草工具和水田除草工具两类。铁锄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时期开始使用。
[编辑本段]四、灌溉工具
商代发明桔槔,周初使用辘轳,汉代创制人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筒车结构简单,流水推动,至今我国南方丘陵河溪水力丰富的地方还在使用。
[编辑本段]五、收获工具
收获工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脱粒工具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碡碌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梿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
[编辑本段]六、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粮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两大类。粮食加工工具从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
[编辑本段]七、运输工具
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⑧ 专利是啥是不是只有科学家做出来才能申请专利我这改造了一个老式农用工具算专利吗

谁都可以申请专利,没有限定。
只要是世界上没有的,或者有但你有所创新,就都有可能获得专利保护。专利分二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专利保护需要缴纳费用,专利只有应用了才会获得收益。

⑨ 与扫帚一起使用,用干盛放垃圾的工具叫什么求普通话版的

畚斗[běn dòu]

更多图片(1张)
读音:běn dòu ,别名:灰斗,英文名:bucket,平时用来装垃圾的一种

铲状盘,通常有一个短把,用以收运从地板上扫除的垃圾。

用薄金属板或塑料制成的一种装料容器。经常和扫帚配套,一般人都不知道畚斗这个名字

⑩ 农用三轮车变速箱齿轮怎么组装有没有图

拆卸修理农用三轮车变速箱时,要注意场地的清洁,并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配件。

先将挂档的拔叉都装上,将能确认的输入轴、齿轮装上,以拔叉为基准,看那个零件能装上,有确认是一档、二档的,一一配上去。

变速箱主要指的是汽车的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10)老式农用工具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变速器齿轮经常在高转速、高负荷、转速和负荷不断交变的情况下工作。齿轮除了由于正常磨损外,还会由于润滑油品质、润滑条件不良、驾驶操作不当、维修时齿轮装配相互啃合位置不当等原因,均会造成齿轮冲击,轮齿啃合得不好以及起步抖动等,都会加速齿轮的磨损和损伤。

另外,齿轮其他部位或其他零件的磨损(如齿轮孔中花键槽、轴承、花键轴等磨损)、变形(如变速器壳体轴承座承孔磨损或变形、花键轴变曲等),离合器或传动轴的装配不当,制造上的某些缺陷(如渗碳层不均匀、齿轮翘曲等),也会加速齿轮的磨损。

阅读全文

与老式农用工具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术花盆和花的图片简单 浏览:143
水果怎么摆好看图片 浏览:536
千与千寻人物图片大全 浏览:241
委屈漫画图片女孩 浏览:402
背景图片简约可爱清新 浏览:927
图片狼抱着一个女孩 浏览:170
文档中图片如何快捷设置大小 浏览:255
貂蝉去衣服图片大全 浏览:91
美女背影高清壁纸图片全屏 浏览:58
图片如何设置标题 浏览:807
漂亮文字动态图片大全 浏览:64
七天打卡表可爱图片 浏览:35
波波头发型效果图片 浏览:658
图片插入word中无法选中怎么办 浏览:219
大叔洗衣服的图片 浏览:444
Word里图片置顶如何加空格 浏览:201
蒋丞图片高清动漫 浏览:302
放美女和平精英图片 浏览:385
黑鼻子可爱图片 浏览:854
word转换pdf时图片丢失 浏览: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