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竹片雕刻图片大全

竹片雕刻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2-06-29 02:15:11

‘壹’ 怎么在竹片上雕刻图案

应该有专门的美工刀可以雕刻 去专门的店里问就可以了

‘贰’ 竹雕工艺的基本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刻在中国由来已久。竹刻又称竹雕,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类的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工艺品。《清秘藏》载,宋高宗时有个名叫詹成的竹刻名家,能在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花鸟、纤毫俱备,精妙绝伦。另据《图画见闻志》记载:“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片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可见在唐宋时,中国的竹刻艺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竹刻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明代时的江南竹刻艺术已达到全盛时期,发展为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为代表的“嘉定派”。至清明,嘉定已成为江南竹刻艺术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是明代的朱松邻,他是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雕刻竹刻艺术品时,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
竹雕形式丰富,除了圆雕、浮雕等不同表现形式之外,还引申出留青、贴黄、镶嵌等工艺。竹雕作品依据品种和产地的不同,在工艺上又各有所长。建筑多浮雕,摆件多圆雕,糕板雕则都是阴刻;宁波工以骨嵌着称,潮洲工则以透雕见长。
雕刻手法主要有:圆雕,浮雕,留青,透雕,贴黄,镶嵌。

‘叁’ 盆栽竹子都有什么品种及图片

适合盆栽的竹子主要有下面5个品种:

1、文竹,常年翠绿,骨节似竹,又拥有竹子的傲骨姿态,也被人们称为“竹”。

‘肆’ 秋人的竹雕作品

秋人老师创作了很多的核雕作品,现在也开始创作竹雕作品,竹雕作品在核雕的基础上更加精湛绝美。
创事
“我是在用核当纸,刻刀当笔,在心底最宁静的那片天地里,用一生的时间去书写我的人生感情!”这是邹丽青给自己的“核雕人生”写的注脚。
说起与核雕的结缘,是13岁那年的某一天。酷爱美术的邹丽青在屋前发现了一个桃核,上面的自然纹理很像画里的羊,他便用铅笔刀刻了起来,之后把那只“桃核羊”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看见同学如获至宝的样子,小小的秋人隐隐约约地感到:“这就是我的事业。”渐渐地,他手里的铅笔刀换成了刻刀,这刻刀一握便是20年。
为了学雕刻,高三的时候,邹丽青打消了考大学的念头,去了烹饪学校上了厨师班。他上厨师班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为了学烧菜,而是因为厨师班有食品雕刻这一课,这对他来说非常有用。
果然,在烹饪学校,他学到了雕刻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技艺也长进得很快。因为美术功底好,加上学习刻苦,原本三年的学业,他只用了一个学期就去实习了。但随即在工作中他发现,食品雕刻的艺术价值不大,不管雕得多好,花多大精力,都保存不了多长时间。他还是想回到核雕的路子上来。
经同学介绍,邹丽青到油竹专门学石雕。后来因为老师出国了,邹丽青学石雕的生涯2年就结束了。
回到家的邹丽青刚好又碰上了征兵,他便应征入伍。
1998年,邹丽青背着行囊去了沈阳军区,开始了军旅生活。在部队里,一有时间,邹丽青便拿起刻刀,对着桃核慢雕细刻。雕刻之余,邹丽青还跟当地的一个根雕师父学习根雕艺术。在他看来,无论是什么雕,艺术都是相通的,他可以从根雕中找到很多灵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核雕水平。
2002年,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邹丽青向部队提出申请,要求提前退役,被批准了。从部队回来后,邹丽青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核雕事业中来。
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为了核雕,邹丽青曾两度患了抑郁症。第一次是在1998年的时候,那是他刚刚学完石雕回来,由于石雕原材料贵,雕刻时间很长,而且作品雕好了也不一定卖得出去,这对于家境贫寒的邹丽青来讲,生活的压力使得他透不过气来,最后得了抑郁症。第二次是当兵回来后,当时他的雕刻风格受到很大争议,褒贬不一,夹在赞扬和批评的中间,再一次地让他患上了抑郁症。
“学雕刻的人心一定要很静,少和外人接触,如果压力无处释放,就很容易得病。”想起当时的情境,此时的邹丽青已经云淡风清。
有经历才能成长。苦过心志,劳过筋骨,饿过体肤,这位年轻的“80后”已然在核雕界拥有了很高的荣誉:2003年,他的核雕镶嵌艺术获得中国电视吉尼斯之最;2007年,应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之邀,参加毫芒微雕艺术展;2010年,获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奖,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性传承人。他是核雕高镂空创始人,创新了异形核和白点核雕艺术,同时还独创了合核雕刻艺术。
问他是否考虑收徒弟时,他说暂时不带徒弟,因为核雕是一种微雕,靠的是良好的视力,视力一旦下降,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正是自己创作的顶峰时期,如果带徒弟的话会分散精力。同时,他也表示,四十五岁以后,会考虑收徒,把核雕艺术发扬光大。

‘伍’ 如何用竹片雕刻项坠 要雕刻出图案 只是简单的小动物那种

你需要先在竹片上画出图案,再用刻刀进行雕刻。

竹子的生长是纤维状,刻刀要求最好是很锋利。

建议你先在竹片上练习,如果是实在雕不了。你可以委托竹雕师傅帮你雕。

‘陆’ 竹雕的主要流派

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形成流派。中国竹雕艺术于明末清初成熟后,流派也逐渐形成并展示出来。中国民间收藏的竹雕器件,也不乏明清时期的流派名家作品。 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后,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流派,于是出现了嘉定派。嘉定派生产中心主要是在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以“深刀刻法,即奏刀深峻,洼隆浅深,可五六层”为主要特征,作品能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及立体效果,因此在中国竹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嘉定派最早的创始人是朱鹤,在嘉定竹刻艺术中,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着名,被誉为“嘉定三朱”。“嘉定三朱”的基本风格,在明代就有评价,称其“花鸟规抚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在马、夏之间,画道以南宋正法,刻竹则多崇尚北宋。盖以刀代笔,为简老朴茂,逸趣横生”。这就是说:“嘉定三朱”的竹雕花鸟画,与五代时期着名画家徐熙的文人画一脉相承,注重“水墨”,而且多为粗笔写意,计有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等技法,颇能传达文人的高雅、“野逸”之气;“嘉定三朱”的竹雕山水画,与南宋时期着名画家马远、夏圭为代表的画风相仿。马远的山水画一反北宋山水画全景式构图方法,画面重心偏于边角,“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近景突出”,属于截取扼要部分的章法安排。夏圭的画作亦爱取一边一角,作“截景式”山水。所以,画史上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嘉定三朱竹雕的山水画面,也是“截景式”,所以逸趣横生。
继竹刻大家朱鹤之后,其子朱婴、其孙朱稚征在嘉定竹刻中也颇负盛名。“嘉定三朱”的传人甚众,据《嘉定县志》、《竹人录》记载,嘉定派麾下的名手大家不下二三十人,其中,秦一爵、沈兼、吴之瑶、封赐禄、周灏、施天章、顾珏、蔡时敏等,尤为世人所重。嘉定派竹雕得到了清代康雍乾嘉时期(1662-1820),达到了黄金盛世,嘉定由此被称为“竹刻之乡”,嘉定派成为名闻遐迩、光耀千秋的竹雕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嘉定派竹雕当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各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又不一样,所以名家作品都有他们各自的个性特性。 明中叶至清道光年间,在竹雕艺术上能与嘉定派齐驱并驾的,是濮澄开创的金陵派。金陵派竹雕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却古朴有味,虽看似了了几笔,却意境深远。
金陵派对圆雕运用颇为讲究,对材质选择很严,雕刻时善于因形取势,不多作人工修饰。金陵派还擅长于竹雕书法,使中国的传统竹雕平添了浓郁的文人气息。这都是金陵派竹雕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主要特征的具体表现。然而,金陵派竹雕自濮澄创立后,得其亲授或直接受其影响者寥若晨星。濮澄之后,仅潘西风、方 的成就最为卓着,名声日隆,因此被后人视作金陵派艺术承传的两大支柱。此后,因嘉定派竹雕在各地盛行而受到一定的冲击,最终,影响式微,几近失传。 徽州竹雕
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建筑多为砖木石结构,竹楼极少,故竹雕用于建筑物的装饰较为少见。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这些作品,有名人的书法墨迹;有名胜古迹的山川风貌;有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有珍禽异兽的千姿百态,题材极其广泛。竹雕主要用于摆设装饰,如常见的工艺品,包括屏风、告屏、挂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签盒、烟灰盒、茶叶简、帽商、笔筒、筷筒、楹联、腕枕、餐具等。都饰以竹雕。 将竹子从中剖开,形成两块半弧形竹片可以用来制作包柱的雕刻楹联,一般将字雕成阴文,填以石绿色料,悬于厅内,古色古香。有的还在半弧形竹片上雕成画面,用作建筑物的装饰部件,但多数是独立成画、雕刻较为精细。竹雕有的用漆,有的保持竹质本色;即使用漆,一般也都用浅色,或用桐油涂于表面,既有光泽,又能透出竹质纤维的脉理,以达清新淡雅的审美效果。
徽州古称“新安”,地处皖南。明清时期,那里文风日盛,逐步形成业儒传统,并诞生了着名的“新安文化”。历史上,徽州不仅以产纸、墨、砚着名,砖雕、木雕、石雕并称“徽州三雕”,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而且竹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骄人业绩。因此,随着嘉定、金陵、浙江三个艺术流派的兴起,“徽派竹雕”也很快显明于世。
“徽派竹雕”的代表人物有吴元满、李希乔、张立夫和程文在等。吴元满是明末安徽人,精通书法,擅长篆刻,尤喜“六书”研习。因此,竹雕独显文字风采,并以金石碑体为主,运刀时都能和运笔一样得心应手。形成了浑如三代鼎彝的独特艺术风格。李希乔是清初着名的竹雕大师,号“石鹿山人”,他的竹雕既有吴元满书法入竹的风绪,又有新创,简笔刻画如竹石、人物山水臂搁、笔筒,线条简洁、流畅,画面清丽而富有意韵。张立夫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成名的竹雕大师,以多才多艺饮誉江南。以雕版、刻漆为业,多有建树,竹雕作品也独具一格。
如今徽州传统四雕的发展也融入了高新技术,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华和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助推徽州四雕发展步入一个崭新起点。
典型的代表有: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文化有限公司 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其董事长朱弘先生为朱熹第二十九代传人,其代表作品《兰亭雅集图》竹雕香筒的入选北京国家博物馆。如今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正加快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形成集雕刻文化展览、现代雕刻科技实验、徽州雕刻手工技艺展示、雕刻文化研究、朱氏家族文化研究、精雕艺术品生产、徽派古建筑雕饰艺术创作、文化产品包装、雕刻雕塑文化创意爱好者俱乐部、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并在全国成立1200家竹艺轩连锁加盟店,打造黄山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产业。 明清两代的竹雕,除了地区形成的流派艺术之外,还有一些雕刻家在继承前人、推陈出新方面做出了贡献,发明了有别于地区流派之外的新技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耀、张步清、马根仙、邓孚嘉、尚勋、时学庭和时钰两兄弟等人。

‘柒’ 中国古代人民把竹子做成哪些工具

1、竹筒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

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

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2、竹根雕

竹根雕是以竹根为材料雕刻而成的传统工艺品,主要产地是江苏南京以及上海嘉定,曾有“嘉定派”与“金陵派”之分。

中国用竹子做的艺术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搁等。在南方地区,生长着茂密的竹林。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虽是宋代文豪苏东坡用来表达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同时也映衬出这位大诗人对竹的喜爱。

历代喜爱竹的文人墨客并非只有苏东坡一位,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等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七人共以竹自喻,世称“竹林七贤”。

3、竹椅

在农业时代,因竹材取得容易,可塑性大,原料充足、低廉,且生长周期短,于是先人便利用竹来编制成竹椅,竹椅较现代的沙发更凉快且通风,为崇尚环保的人们视为时尚家居的新选择。

竹椅就是竹材制成的椅子,一般挑选较为成熟的原竹为材,主要架构为不同粗细的竹管,应用竹家具制作的烘弯、钻孔、榫接、打竹钉等制作方法组合而成,其形式有方形、六角形、扶手靠背形等竹椅。常见的竹椅有餐椅、学士椅、太师椅及乳母椅等。

4、爆竹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在现代的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爆竹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5、竹帘

竹做的帘子,尤指挂在门口或窗户的帘子,是汉族竹编工艺的一种。古代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竹帘遮隔,则称为垂帘听政。

竹帘采用慈竹为原料,以手工技术为主,借助简单而巧妙的木结构机械,抽成细如毫发的竹丝,经过20多道工序手工制作,织成薄如蝉翼、形似锦帛的独特竹帘工艺品,给人古朴典雅的感觉,让空间充满书香气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竹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竹根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竹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爆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竹帘

‘捌’ 我国最早的“竹雕”作品出现在什么时期

它是百雕之祖,始于六朝时期,但其历史要远比六朝悠久。据商周以前的文献记载,竹雕在我国的历史甚至要比殷商时期的甲骨刻画出现的还要早。综合考证,考古学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说起刻记、雕琢这种技艺,我们要从笔墨纸砚发明之前说起,人类最初对事物的记载都是运用结绳记事,或者用自然界有颜色的矿物质画在岩壁上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人类已经掌握了很多工具的使用,诸如打制、磨制石器,运用木棍、竹棍等自然界原有的在长度或者硬度上占优势的,可以方便取材灵活使用的东西。

竹雕蟠松杯 明代

及至晋朝,便出现了竹制的笔筒,据史书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所用的笔筒就是由斑竹雕刻而成十分精致。至唐代后竹雕渐渐被文人雅士们熟识并开始追捧,再到明清竹刻、竹雕器物大盛,其雕刻技艺要远比前代高超,其工艺上乘之物成为皇室、官府大员们身份的象征,有些名家的竹雕作品甚至到了千金难求的地步,正因为如此竹雕作品成为了中国美术史和中国文物品类中的一大类,其所蕴含的文化内容仍需现代的文化学者们去钻研和学习~

‘玖’ 宋代的竹刻的变化是什么样的

到宋代时,竹雕艺术出现了一些较重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宋代是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已经形成一支庞大而又有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艺术审美思想与要求,带动了包括玉雕、竹雕在内的整个雕刻工艺领域的发展。

这时,竹被文人们视为纯洁、正直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诗书文学作品中,最着名的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诗人田园的“心虚异众草,节尽愈凡木”就更将竹拟人化了,正因为竹在文人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竹雕工艺备受重视。

竹子岁寒而不凋,文人喻为坚忍不拔;竹子身姿挺拔,文人喻为刚正不阿;竹子通身有节,文人喻为气节贞操坚毅;竹子中空,文人喻为虚怀若谷;竹子枝叶婆娑,迎风摇曳,文人喻为清雅潇洒,君子之风;竹子节节向上,文人喻为壮志凌云;竹子剖开后,条分缕析,编成各种用具,文人喻为无私献身……这些都是当时文人不遗余力咏竹的渊源所在。

同时,宋元时期竹雕出现艺术化倾向,竹雕精品和竹雕艺人被广为颂扬。

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南宋时期有艺人詹成,他所雕刻的竹鸟笼“四面皆花版,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毫具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可见其竹雕技艺之高,作品之精美。

所以,陶宗仪情不自禁地赞扬詹成:“求之二百余年,无复此一人。”其雕艺之高、做工之细、构思之妙,堪称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影响深远。

宋代的竹刻,实物中的代表作是宁夏“西夏八号陵”发现的《人物花园景》竹雕残片,用浮雕法刻人物,后面衬有用阴刻法雕刻的花园景物。

‘拾’ 无锡留青竹刻的雕刻方法

竹子经处理晾晒变成淡黄色,表皮与下面的基底颜色相近,反差不明显。但是“人养玉、玉养人”的道理对竹子一样通用,留青刻品愈经把玩摩挲,基底部分变色越快。那些峰峦枯石、溪流云霭、梅兰竹菊等元素所建构的画韵诗意,便会渐次显现在观者面前,这往往需要一个人的大半生时间去把玩亲近,方可造就它达到圆熟莹润的境界。
三步完成竹刻,一件留青竹刻的完整制作过程包括采竹、煮青、雕刻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采伐竹材。无锡留青竹刻的传统选材地,是在浙江省东部的嵊州市,竹子品种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常见的毛竹,采伐时间在冬季最冷的春节前后。所选竹株,又以三年龄的毛竹为宜。嵊州数十万亩毛竹,主要用于建筑、造纸或制作竹炭、竹醋、制药原料。乔先生每两年进一次山,每次采伐几根便足以敷用。而最终精选每根竹子合用的部分,也仅能选出三四节而已剖开后的竹片,要进行第二个步骤,煮青。将竹片层层叠放在柴锅里,旺火煮开。水煮可去除竹肌里面的糖分,加入明矾可以促进这个过程,并杀除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和虫卵。沸水煮开持续半个小时左右,青绿的竹皮变成暗淡的黄绿色,此时需要进行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擦净竹皮表面附着的油脂。水煮处理后的竹片,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晾晒阴干,细细拣选筛除其中有裂有残疵者,方可进入下一步创作阶段。色彩单一的竹材,在竹刻家看来,并不简单。竹材截面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竹皮、竹肌、竹黄。表皮竹筠质地最为坚密细腻,没有明显的筋络纤维,水煮晾晒后颜色变浅变白。下面竹肌,靠近竹皮部分纤维紧密细腻,年代越久远,色泽会越来越深,呈现琥珀般棕红色,宝光流溢,滋润晶莹。因此也被称作竹玉。竹肌越向内层纤维越少,质感越粗。最内一层称作竹黄,质地最软。留青雕刻包含五个步骤,依据竹材使用情形,通常竹刻艺术品可分为三类:竹雕器、翻黄器和留青竹刻。而留青竹刻,是运用竹皮与竹肌的质地、颜色对比来创作。通常画面实体部分留青,去除竹皮现出竹肌部分作为背景。无锡双契轩针对不同阶段,配合不同的刀具。所用刻刀有圈边刀,起地刀,圆口刀。每一刀型又各分大小尺寸,总计十余支。留青雕刻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画稿,圈边,起地,分筠,平地。第一步,画稿。无锡留青竹刻,以花鸟、山水、金石书法题材为多。因留青之故,需要画面元素的边缘勾勒清晰,因此工笔画最适宜。第二步,是圈边,用圈边刀圈出保留竹皮的边缘。这一步很关键,因为竹皮剥去不可复原,过程是不可逆的。所用圈边刀,是单面刃平口或斜口窄刃。运刀时刃口朝向去青的一面,以免破坏留青边缘轮廓,用刀的锋尖向前运行。圈边很像是工笔画里面的线描,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达到不生不涩、流畅自如、行刀如运笔,一气呵成的境界。第三步,起地,是指去除竹皮,露出竹肌。这一阶段使用平口起地刀,刀刃斜面向下紧贴竹面,向前推铲。行刀时注意用力均匀,尤其是不能下刀过重。因为通常竹皮层不足半个毫米,仅相当于七八根头发相叠的厚度。下面就是被称作竹玉的竹肌表层,是竹材最漂亮的部分。这一层一旦破坏,无法补救。第四步,分筠。筠,是竹皮,所谓分筠,是用刻刀在竹皮上刮出深浅层次,相当于工笔画里的渲染着色。分筠是留青竹刻最具特色的核心技术,因为要在几根头发厚度的竹皮上分出层次,以表现笔墨浓淡。如此细微且不容差错,这无疑需要付出极大的专注与细致。分筠所用刀具为斜口圈边刀或圆口刀,运用刀锋在竹皮上刮刻。复杂的分筠之后,是更为细致耗时的第五步工艺,修整竹玉层,使之平整光滑,称为平地。用平口起地刀细细刮磨,并随时修整瑕疵,平地工序通常需要往复五六次,才能最终完成。一件留青作品大功告成,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乃至数年。刀法技巧之外,还需要竹刻家具备较高的书画造诣,这也是留青竹 刻至今仍属于小众艺术品,而且传世品不多的原因。

阅读全文

与竹片雕刻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开奔驰车的图片大全 浏览:30
mk官网价格图片 浏览:312
男生阳光霸气图片动画 浏览:552
柴犬图片动漫高清 浏览:534
qq动漫男生头像带字图片 浏览:430
解放军短衣服图片 浏览:145
淑女半披半扎发型图片 浏览:884
男生圆脸脸大剪什么发型图片 浏览:601
oppor9s怎么压缩图片 浏览:105
快手直播图片怎么弄得 浏览:63
素描几何体图片简单的 浏览:38
非人哉中集体可爱图片 浏览:209
男生生日蛋糕图片12岁 浏览:47
街拍天真可爱人物图片 浏览:68
女孩发育后月经图片 浏览:187
霸气女生图片伤感头像带字图片大全 浏览:624
酷短发女孩动漫图片 浏览:83
男生一起前后图片 浏览:620
头发刻痕图案大全图片女生 浏览:701
亚麻服装图片及价格 浏览: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