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的嫁衣很漂亮,有哪些关于古代嫁衣的详细描述
不同时期的嫁衣款式不同。
中国古代早期嫁衣的确不是红色的,红色婚服作为主流是明朝才开始发展的,往前还有黑色、白色、青色等不同颜色。
周朝:尊贵黑色
周朝时期,婚服的色彩遵循“玄𫄸(xūn)制度”。玄,黑色;𫄸,浅红色。玄𫄸,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婚礼讲求庄严肃穆,要着玄色衣裳,也就是黑色嫁衣。
《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概取诸干坤。乾为天,其色玄;坤为地,其色黄。但土无正位,托位于南方。火色赤,赤与黄,即是𫄸色。”
人们认为玄、𫄸二色象征着天地并存,最为尊贵。是以婚服通常选用黑色打底,镶以红边,也表现了周朝人对天地玄黄的敬畏之情。
周朝之后,秦汉的婚服延续周礼,也以玄𫄸二色为主基调。
古代各个朝代嫁衣的颜色:
秦朝的嫁衣样式多样,嫁衣以红色为主,搭配黑色。这主要是因为秦朝尚黑,玄色代表尊贵。女子嫁衣红色配上黑色代表了女子情感专一,黑色属阴。秦朝时新娘结婚手里拿的是羽毛扇用来遮住容颜,让人觉得更为端庄。
汉朝时依旧遵循周礼,新娘的嫁衣都是深衣,深衣将上下连在一起,代表了女方徳贵专一。这主要与汉朝时流行儒家文化有关,毕竟儒家思想要求女子恪守妇徳。
在魏晋时期,受玄学风气的影响,人们追求自由风尚,嫁衣也倾向于清淡风雅,甚至出现了白色嫁衣,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很惊讶呢。此外,盖头也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它一开始的出现是为了防范风沙。
到了唐朝时期女子的嫁衣多为深色的青衣,不过由于盛唐国力强盛,也出现了各种具有特色的嫁衣,也同时摆脱了颜色的束缚。
到了宋朝时期嫁衣就比较华丽了,嫁衣的颜色主要是青色,款式也比较复杂,凤冠霞帔看起来也是相当的好看啊。明朝时女子出嫁也可以乘坐平时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乘坐的八抬大轿,女子,民间女子也可以头戴凤冠。
此外,古代新娘们的嫁衣都是自己缝制的,嫁衣做好也就恰好到了出嫁的日子。新娘们将自己未来的幸福对未来的期待缝进嫁衣当中,甚至在有些时期,姑娘们的针线手工活可以决定她在未来家中的地位。
❷ 我国历史上各朝代婚服名称
1、周朝,女性婚服并非今天的大红色,而是端庄的玄色(黑中扬红)礼服。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特点是上衣下裳不分的袍式。
2、汉朝,女性婚服的标准式样是夹裙(即襦裙),体现为上襦下裙的形制,上襦短不过膝,下裙长及地。
3、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女子婚服在一段时间内崇尚白色,注重飘逸,呈交领或直领广袖衫、对襟广袖襦裙。
4、唐朝,唐朝的婚服崇尚绛红和青绿,所以有“男红女绿”的说法,也就是说男子的婚服为红色,女子的则为绿色,配以金银琉璃等钗饰,用“雍容大气”形容最适宜不过。
5、宋朝,与开放大胆的唐朝服饰不同的是,宋朝的服饰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还出现了凤冠霞帔,红盖头。
6、明朝,贵妇多穿大红袖子的红袍,而一般的妇女只能穿浅淡的颜色,裙子虽宽大,但款式很多。嫁衣款式为凤冠霞帔,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
7、清朝,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浓厚的汉民族色彩的衣服被禁止,具有满族旗人特征、长期骑射生活形成的袍服、马褂、坎肩等服饰渐渐取代了传统汉服。
❸ 中国式嫁衣,不同朝代色彩搭配,你认为哪种更潮
在我们印象当中古代女子甚至八九十年代,女人出嫁都是穿着大红嫁衣,有些北方地区还披着大红盖头,那么在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女子出嫁婚服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礼记.郊特牲》中有记载:"说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意思就是说当时也相当重视婚礼,人们办婚礼不奏乐,一切讲究低调,所以新娘出嫁不用红色,原因是因为太抢眼,不用红色那用什么颜色呢?
这之后到了明朝,有趣的是婚服配色来了个对调,由红男绿女变成了红女绿男,新郎穿青绿色状元服,新娘则头戴红盖头、身穿红褙子、红罗裙,直到清朝男女才开始都穿红色婚服,今天的中式婚礼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传承过来的。
无论是黑配红,还是白纱裙,红配绿,亦或是红配红,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对婚姻的期盼,对幸福的渴望。对于婚服色彩的搭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后,大家更钟意哪个朝代当时婚服的潮?
❹ “凤袍霞帔鸳鸯袄”,从古至今嫁衣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纯衣𫄸袡到红男绿女,再到元朝蒙古特色的婚服,然后是我们熟悉的凤袍霞帔,旗袍直到西式婚服。
说起结婚,当然会想到婚服,结婚穿婚服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而且婚服在不同的时代都在不断地改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历程。
周朝:纯衣𫄸袡。这是一种黑色的衣服,黄黑色两种颜色,因为在周朝结婚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像现在很喜庆,所以周朝的婚服采用的颜色是严肃的黑色。
秦汉时期:黑色婚服。秦汉时期和周朝一样,婚服也是黑色的,皇太后、太后等等,当官的夫人穿的婚服都是深衣制,就是像连衣裙一样,衣服和下面是连起来的,汉朝时期用了十二种颜色的丝绸来做婚服的,不同身份的人穿的颜色不同。
清朝:旗袍。清朝也是继承了凤冠霞帔的样式,红色为主要的颜色,旗袍形的婚服。
民国时期:偏西式。闭关锁国之后,西方的婚礼进入我们的视线,所以出现了现在的样式婚纱和头纱和西装。
❺ 中国古代女子婚礼服饰
1、周朝婚服—纯衣𫄸袡
周朝的婚礼端正庄重,不像后世那样吹唢呐打鼓一片喜庆,整个过程都是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周朝的喜服也采用了代表庄重的黑色,让人觉得肃穆起敬,不可儿戏。
【新娘服饰】 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𫄸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2、秦汉朝婚服—遵循周礼
在唐代以前,人们结婚时都是按周制婚礼男女都穿黑色,尤其是秦汉时期,以黑色为尊,因此在成亲这样严肃的日子里也必然是身穿玄黑婚服。
在秦汉时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婚礼服形式采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禅衣内有中衣、深衣,其形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汉代曾采用12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不同身分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
3、唐朝婚服—钗钿礼衣,红男绿女
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红男绿女,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许不同,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圆领衫、两个角往上折而后交叉固定的幞头(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颜色是青色。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们的服饰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射。
相对于“质孙服”,元代的贵族妇女们穿的服饰则显得麻烦许多,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头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饰没有多大差异,仍带有浓厚的蒙古服饰特点。
6、明制婚服—凤冠霞帔、九品官服
明朝的婚服就是我们常见的凤冠霞披和状元服。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按与婿相同的品级佩戴相应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
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
7、清朝婚服—旗袍样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虽然也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
(5)古代婚服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婚嫁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讲究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礼,婚礼的步骤也是由这六礼拓展的,中国古代讲究礼节,在婚礼中也有着许多的繁文缛节,但是每一部都是充满了对新人的祝福。
中国古代的婚礼文化也是中华历史上精彩的一笔,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婚礼当天的每一项礼仪都是为亲朋好友,家人父母满满嘱咐的一天。
❻ 古代皇后嫁衣的都有什么款式
中国古代婚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bian)玄端——纯衣”、“梁冠礼服——钗钿礼衣”和人们较为熟知的“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古代婚服的发现脉络是这样的
周制上衣下裳式婚服→汉制深衣式婚服→唐制红男绿女式婚服→明制婚服。汉制到唐制中的南北朝曾有白色婚服,唐时因为外交,所以日韩婚服是效仿唐制婚服的
下面是周制婚服
婚礼古称“昏礼”,由于举行于黄昏而来,“婚”字乃后所造。透过《仪礼》士昏礼篇等文献记载,一个属于士阶层的婚礼可见一斑,基调庄严肃穆而全无现在的喜庆、热闹和喧闹。《仪礼》所述的整个过程其实包含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昏礼举行之日前,新夫家当以媒拜会新妇父亲。媒着玄端衣。婚礼当日,新夫着爵弁服迎娶新妇,新妇由姆(即教导新妇的年长妇女)陪同,并两名随嫁女子到达夫家,新夫头戴爵弁形似无毓之冕,上衣玄色(青黑)象征天,下裳𫄸色(浅红)象征地,有黑色缘边,喻阴阳调和。蔽膝随裳,棕红色。大带黑色。鞋履为赤舄,即红色复底鞋。姆以黑色丝带和发笄束发,身着生丝所制黑色衣裳。
姆以黑色丝带和发笄束发,身着生丝所制黑色衣裳。蔽膝、鞋履和大带黑
随嫁者亦为黑丝衣裳,披绣(披肩)有黑白相间的黼纹
新妇上车时由姆为其披上由黑色素纱罩衣以防风尘,此衣名“景”
昏礼中使者、侍者均着玄端服,包括玄冠、玄衣、玄色或黄色裳、黑舄
在周代尚无深衣,而以上衣下裳分开的服装类型为宜。红色衣缘应仅施于裳下缘,而非全部衣缘
总的来说
新郎服饰是由爵弁,玄端礼服,缁衤也(我打不出来就分开打了)𫄸裳,白绢单衣,𫄸色的韩,赤色的舄组成的。
新娘的礼服在正婚时穿玄色纯衣𫄸袡礼服,拜见公婆时是宵衣。头戴“次”以“继”束发,有一尺二长的笄
在华夏礼仪中,昏礼祭礼等大礼场合,可以向上越一级,就是说,士正婚礼,可以假越大夫级别,用𫄸色帷裳(一般士级别不用𫄸色)
汉代以前大多是周制婚礼,玄黑色和黄色的婚礼服,象征着天地的神秘色彩
婚礼当日,新妇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同,惟服色有别,上衣下裳均为黑色,取“专一”之意。蔽膝、鞋履、大带随裳色,亦为黑色。另外从阴阳五行思想考虑,由于黑色属阴,故而在裳下缘红色边,以注入阳气而致平衡
看到这里你们应该看出来了,周制礼服就是三大类中的“爵弁玄端——纯衣𫄸袡”————周制礼服到这里就算完了,现在是唐制婚服————
“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唐代是士假绛公服亲迎,因此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公服又称“从省服”,是指在一般场合穿着但又并非燕居家中所着的日常服装。公服具有一定的礼制功能例如在昏礼中穿着,但又不及朝服(又称“具服”)所服用的场合来得正式。公服包括冠、帻和簪导、绛纱中单、白裙衫、革带、方心、袜鞶囊、双佩和乌皮履等
女服“花钗青制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则从其夫之品服)”,头上的配饰为金银饰以琉璃等的钿钗,钿钗有着品级的含义自汉代以来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因上衣下裳属连隐喻女子“德贵专一”,如唐代士女的嫁衣“青质连裳”指的是青色深衣。然而盛唐时襦裙大盛,以沈从文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持“唐代士女嫁衣系分裁制”的观点。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有人认为翟衣系深衣制,既然“制同翟衣”则钿钗礼衣也是深衣制,目前主流观点认同沈从文先生的观点。唐制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现在要讲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明制婚服。明朝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同。其中一项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霞帔也被叫做“霞披”“披帛”,以之艳丽如彩霞而得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一般来说这是贵族所拥有的特权:二品命妇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翟意为长尾山雉);三品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鹊纹;八品九品绣缠校花纹
以下是各个朝代的穿法
在汉朝,姑娘们出嫁之时,身穿红色深衣,足着翘头履,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𫄸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
与开放大胆的唐朝服饰不同的是,宋朝的服饰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唐朝时期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又显得典雅大方。宋代贵妇礼服--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普通妇女不能穿着。穿着这种服装,必须配以华丽精致的首饰,其中包括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等。宋代婚服则是花钗大袖礼服。宋代婚服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人着皂衫衣、折上巾,新妇从风可假凤冠霞帔,婚服大约是青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蒙古人一般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由于蒙古人崇尚骑射,因此他们的服饰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射。
相对于“质孙服”,元代的贵族妇女们穿的服饰则显得麻烦许多,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头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饰没有多大差异,仍带有浓厚的蒙古服饰特点。
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且对颜色方面还有讲究,贵妇多穿大红袖子的红袍,而一般的妇女只能穿浅淡的颜色,裙子虽宽大,但款式很多。嫁衣款式为凤冠霞帔,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此礼服可追溯至清代,皇帝赐梁储贵的女儿丝线绣的龙凤褂裙为礼服。
清朝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朝代了,它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同时,清朝也是在满人进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满服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旗袍的前提。
最原始的旗袍就在清朝出现,满族妇女以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虽然也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了。到了晚清,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倡导下社会掀起了移风易俗思潮,男子反满要求恢复汉装,而辛亥革命以后女子反以穿旗袍为时尚。特别是到晚清末期,婚礼中新娘常常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红鞋绿袜一概不用,在往后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婚礼了。
❼ 古代女人结婚穿的衣服叫啥
古代女人结婚穿的衣服叫凤冠霞帔
古代新娘的传统嫁衣便是凤冠霞帔:头戴凤冠,脸遮红盖头,上身内穿红绢衫,外套绣花红袍,颈套项圈天官锁,胸戴照妖镜,肩披霞帔,肩上挎个子孙袋,手臂缠“定手银”;下身着红裙、红裤、红缎绣花鞋,千娇百媚,一身红色,艳红艳红,喜气洋洋。
1、周朝婚服—纯衣𫄸袡
纯衣𫄸袡:𫄸色衣缘的黑色深衣,为周礼昏礼礼制中新妇的礼服描述。𫄸,拼音:xūn,有浅红色等释义。袡:衣边。也有作蔽膝理解,但先秦女子礼服中没有明确记录关于的蔽膝的配件,作为衣缘理解更为普遍。
2、秦汉朝婚服—遵循周礼
3、唐朝婚服—钗钿礼衣
钿钗礼衣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礼服及发髻上的金翠花钿,是唐代命妇礼服的一种。钿钗礼衣包括礼服及发髻上的金翠花钿,并以钿钗数目明确地位身份。
唐代礼典史书如《通典》、《会要》、《旧唐书·舆服制》等中都有记录。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们的服饰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射。
质孙服,古代服装名,又称"只孙"、"济逊"。汉语译作"一色衣",明代称"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种衣式。元、明时都有服此者。质孙的形制是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且下裳亦较短,在腰间作无数的襞积,并在其衣的肩背间贯以大珠。质孙本为戎服,即便于乘骑等活动,在元代的陶俑及画中都可以见到此种衣式。 "质孙" 是蒙古语"华丽"的音译。
6、明制婚服—凤冠霞帔
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
(1)凤冠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成为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规定服饰。明代凤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冠上除缀有凤凰外,还有龙等装饰。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但习惯上也称为凤冠。明朝皇后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着,按地位等级高低在颜色、花纹、装饰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2)霞帔
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披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时发展成了霞帔——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7、清朝婚服—旗袍样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
(7)古代婚服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秦汉以后,六礼逐步形成定制。这六礼的前五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统称缔约之礼,男女双方家庭通过媒妁进行帖约和相关的
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礼节沟通,经平等议婚,最终双方在礼尚往来中缔约成婚。
❽ 古代结婚穿的是什么衣服这样的衣服有什么寓意
不少女孩的梦想是穿上洁白的婚纱,但是如今复古婚礼渐渐流行起来,中国女孩渐渐又回到了曾经的凤冠霞披的时代,但是古代女孩并不全部都是一袭红衣出嫁,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婚服也有不同的变化,更多的还是一身红色喜气洋洋。
结婚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庄重的事情,其实在我们大部分人眼里婚服就应该以红色为主,不同朝代衣服的服饰都象征着不同的寓意,在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变化着,但是也渗透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女子的嫁衣基本上都是女子亲自缝制,代表了这个女子美好的心愿。
❾ 全套古代成亲时用的服装
“周制婚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很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杂耍般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携手而入洞房——这是具有汉民族性格特质的优美仪式;昏服也不是大红大绿,新郎新娘都穿着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整个仪式宁静安详,没有悲伤。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代表着纯正的、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说一下服制:
1 颜色: 中国人 尤其是婚礼当然离不开红色 因此 无疑 男女婚服 皆应是大红色 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 至于男式的好象唐宋至明也都是红色 但秦汉 有人说是黑色 其实 不必看古代 要是现代婚服的话女着红男着黑也非常搭配 而且显得肃穆正统 不过 按近代中国人的理念 还是男女都采用红色好这样显得喜庆
2 样式: 梁冠礼服基本为直裾 上面附加一些礼服的配件 比如玉佩 彩绦 络穗 蔽膝 绶佩等 这些都是作为礼服不可少的 身再披红花结带即可;女式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 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 很有讲究 对襟本身就是完整的对称感 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 合美的意思 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 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 和乐
全套古代成亲时用的服装图片
http://www.zongheng.net/read.php?tid=28497
❿ 古代女子出嫁除了红色喜服,还能穿什么颜色的喜服
在我们看古代的电视剧时,可以发现古时候人们成亲都是穿红色的婚服,红色代表着喜庆等很多好的寓意。但是古人真的从一开始就穿红色成亲吗?没有别的颜色的婚服吗?答案就是,肯定有别的颜色,而且不止一种,红色的婚服是后来才开始发展下来的,之所以只有红色才传承了下来,可能大家都认为红色代表着很多美好的象征。
后来,绿色逐渐被红色替代,男女都穿红色的婚服,新娘子头戴红色的盖头,这个传统一直沿袭到了现在,后来的人一直穿红色婚服,可能红色看起来更加喜庆,更加好看,这个习惯才一直被人们所用。现代社会,也有很对人喜欢中式婚礼,喜欢古代的凤冠霞帔。婚服大多都是红色,但其实也是有别的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