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玉璧、玉环、玉瑗、玉珏有什么区别
1、从外形上来看
玉璧、玉环和玉瑗主要是根据其中央孔径的大小来区分
玉珏则是有一缺口的环形玉器。
2、从作用上来看
玉璧主要有四种用途,一为祭器,二为礼器,三为配饰,四作珐码用的衡。
玉环古时一般用作佩饰,因“环”与“还”同音,古人可能还把它作为一种信物。
玉瑗古时通常做臂饰用, 瑗同援义,其孔大,便于二人抓握相援。说明佩戴者当过皇帝或侍奉过皇帝。
玉珏用途,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3、从盛行时期上来看
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
玉环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新石器时代玉环的基本造型为扁平的圆环状,多用白玉、黄玉制作。
玉瑗是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战国时期得到发展。
玉珏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在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都有流行。
② 清朝贵妃手上戴的指甲套,除了美观,还有什么作用
近几年网友开始爱看上宫斗剧所以清宫剧变得越来越多,在很多清宫剧中我们都能看到嫔妃戴着指甲套其实不仅因为好看还因为它能很好的保护嫔妃的长指甲,而且在指甲套的外面还有镶嵌的宝石能够彰显佩戴者的身份,所以基于以上好处清朝嫔妃才会人人佩戴。
三、在后宫嫔妃争斗期间指甲套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其实这种指甲套还有一个比较残忍的用处,那就是用来调教不听话的嫔妃或者宫婢,这种指甲套一般都是用金属打造而成如果打在脸上肯定会产生很深的印记,轻则划伤重则就是毁容。如果高位分的嫔妃看到哪个妃子抢自己的恩宠或者身边的人服侍的不周到,妃嫔就会用戴着指甲套的手来摧残别人,所以这种东西不仅能美化佩戴者还能帮助佩戴者惩罚别人。
③ 如何佩戴翡翠挂坠
翡翠挂件,最常见的说法就是辟邪保平安。佩戴玉,一是美观,二是很多宝玉石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通过人体的皮肤,穴位进入人体,由经络及血液循环而遍布人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充人体欠缺,平衡生理机能,有保健延年的作用(但这是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古人甚至用玉做枕头,宋朝李清照有词云“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当然,由于玉的昂贵,才有后来用瓷枕如玉的说法。玉佩于脖子,主要概念来源于玉的滋养,其次是距离心脏最近,古人以心为人的第一大脑,所以用玉石雕刻成各种庇佑物外形以贴近心脏来保护自己。脖子上辟邪护身的玉饰常见的有十字架,佛像,观音像,玉环,貔貅,生肖等。无论佩戴什么题材的玉,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注意1、不要被玄学幻术影响
不少所谓的风水大师,星座专家常常建议今年带这明年带那,如果买的玉饰确定是正品,希望是持续的辟邪护身,除非能获得真正的佛门大师或者道家大师对玉饰加持,否则,经常改变玉饰是一种极度愚蠢的方法,特别是戴着佛像观音像和生肖像的人士。因为玉饰戴得越久,灵性会越多。朝三暮四的人虽然有追求,但却进入了不诚的范畴,人生观也是属于不坚定之列。
注意2、对寓意可以认真也可以随心
真正的好玉对人体都有裨益,并且佩玉的好处也是不分人的。但追求辟邪护身或开运却很有讲究。如貔貅,如果不是军人,不是屠夫,不是黑道人士,不是凶猛之人,就不应该戴在身上,而要摆在家中或者办公室内。如果戴的是生肖,那么一定要戴的是本身的生肖,记属什么就戴什么,一辈子都一样。玉环则无所谓男女老少都皆宜。
注意3、佩戴假冒伪劣的玉货
玉饰市场良莠不齐,太多的店以次充好,用B货C货(即酸洗、注胶、染色)假冒的玉饰。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此种玉对身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而出卖这种假玉的商家,只图一时利用,不顾他人安危。
注意 4、太过随意,戴一天丢一天
玉戴脖子的目的,就是在于日夜守护,因为是贴身佩戴,建议是随时佩戴于身,哪怕是洗澡上厕所,只要不在沾秽物或者让玉与秽物包围的情形之下,皆需随身携带。缺乏尊重,则无需佩戴十字架、观音等 。
注意5、玉破碎了还在戴
玉碎了之后,不要丢掉,虽然不完整了,不漂亮了,但还是可以加工成完整的玉饰,虽然会小点,但依然是“全”的。并且,玉破碎后的棱角也容易划伤人体。
④ 请问悬玉环是什么
历史渊源
“悬玉环”的由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悬玉环”最早见于《金瓶梅》小说第三十八回 王六儿棒槌打捣鬼 潘金莲雪夜弄琵琶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西门庆见妇人好风月,一径要打动他。家中袖了一个锦包儿来,打开,里面银托子、相思套、硫黄圈、药煮的白绫带子、悬玉环、封脐膏、勉铃,一弄儿淫器。那妇人仰卧枕上,玉腿高跷,囗舌内吐…说话之间,两个干够一顿饭时。”,《金瓶梅》中也只是提到“悬玉环”,并没有描述其性状和使用方法。在明清时期的春宫画中也只是偶尔出现过它的身影,足见其弥足珍贵,非常人所能拥有。
“悬玉环”制造原理来自古代“房中术”(是中国古代医家和道家关于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获得乐趣、保健、胎教、优生、延年益寿的学问。)名着——《既济真经》。《既济真经》用很长的篇幅讲述男人如何使自己的生殖器强壮,即应采用一种复杂的按摩法。而这一段最后说:“若行采战,先用绢带束固茎根”,《金瓶梅》中“药煮的白绫带子”就是这样的东西。性生活实践表明,“绢带”容易松缓,只能在行房时使用,还达不到应有的生殖器强壮效果。于是贵族阶层便用中国最为神秘的古玉,凭借古玉特有的品性和保健作用,制作出来了“悬玉环”. 达官贵族平时将“悬玉环”套在阴茎根部,用一条白绸带绑在腰上来固定它。玉环前面饰有浮雕的双龙,龙的舌头相互盘绕,形成一个凸起的螺旋。一方面,这个螺旋代表的是二龙正在戏耍的“夜明珠’(通常被认为是太阳、生育力和魔力的象征),但另一方面,这个螺旋当其进退移动之际,无疑又有刺激女子阴蒂的实际功用。使用时,可减缓血液回流,延长阴茎勃起时间,提高阴茎勃起硬度,使阴茎强壮粗大,提高性交质量。一般佩戴“悬玉环”百日再配合“玉环功法”即可达到生殖器强壮的目的。
《金瓶梅》和《水浒传》记载的西门庆有“驴大的行货”其实就是“养”出来的。和他佩戴“悬玉环”经常锻炼,最后功成身就有关。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戴环的男人”。因为当时“悬玉环”只是在贵族阶层密传,讳莫如深、奇货可居、密不外宣没能流传到平民百姓手中,所以最终失传绝迹。后代男子因为无缘得此宝物,无法享受“戴环”的乐趣,也就只能惊叹古人的“雄伟”而遗憾自己的“小小鸟”了。
⑤ 悬玉环是个什么东西多少钱
悬玉环最早见于明代《金瓶梅》第三十八回。相传“悬玉环”是一种特制的玉环,当时达官贵人使用它来延长勃起时间,提高男性功能,使男根强壮粗大,史学家称:这是贵族三妻四妾下催生的产物。悬玉环分两种普通型和豪华型、普通型660元/套、豪华型990元/套。
悬玉环:每套两枚,锻炼环和至尊环,至尊环大于锻炼环,初期一定要使用锻炼环,达到一定程度后再佩戴至尊环。黑磁石腰链:纯手工编制的腰链,左右各三颗相连的黑磁珠。
悬玉环:
包括“锻炼环”和“至尊环”两个环。豪华版是有两个锻炼环,一个至尊环。采用韩国进口江原道玉石(最具安全性硬度)。
悬玉环采用天然玉石雕琢而成,常言道“十玉九纹”,难免有些天然的瑕疵。这不同于一些用玉石粉溶塑而成的手镯、玉坠等饰品,虽然漂亮但对人体没有益处,也起不到应有的保健作用。
平时佩戴“锻炼环”进行有效的阴茎锻炼,锻炼环会稍紧些,这样有利于阴茎充分勃起,促使海绵体充血达到理想状态,通过长时间的阴茎粗大训练可以使阴茎变粗变大。阴茎在锻炼过程中变大出现“锻炼环”变紧,有些难受的时候。
就可以用盒中赠送的细砂布打磨玉环内径(从缺口处开始打磨),每次打磨时要一点点徐徐渐进,不要打磨太多,否则太大就无法佩戴了。
⑥ 清代的玉璧有哪几种形式
清代的玉璧有如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素璧,也称为苍璧,以北京故宫养心殿前玉璧最为典型。第二种是带有兽面纹和谷纹的璧,璧表面琢凸线组成的兽面纹和谷纹。这种兽面纹的鼻、嘴、眼的形状极具特色,是识别作品年代的标志。第三种是仿古玉璧,或仿汉代,或仿战国。第四种是琢有龙、凤等纹饰的玉璧,这种玉璧可以通过龙、凤的纹饰特征加以辨认。
玉璧是一种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在古代,璧是一种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玉璧的纹饰随着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璧多饰弦纹。春秋战国至汉代,玉璧为云纹、谷纹、蒲纹,间或有螭纹。唐、宋、元以后出现了凹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
⑦ 古人为什么腰白玉环
白玉环装饰品
【年代】:宋(960年-1279年)
【尺寸】:外径7.6×6.3厘米,内径3.1×2.3厘米
【玉色】:玉为象牙白色,玉质滋润
【特征】:器呈扁平椭圆环形,通体光素平滑。
1970年于陕西西安市何家村窑藏出土 刻花白玉杯呈八曲椭圆形,每曲似一莲花瓣,组成一朵冰肌玉洁的莲花。唐人爱饮酒,又喜欢莲花,用玉器雕成饮酒器具,美酒入杯,可增雅兴。刻花白玉杯纹饰素雅,雕工精巧,器壁很薄,曲线流畅。它那种似凸实凹的表现手法,为唐代雕工的一个重要特征。此杯是唐代风格玉器中的上乘之作。
【简介】
羊脂白玉又称“白玉”、“羊脂玉”,为软玉中之上品,极为珍贵。羊脂白玉是一种角闪玉,白玉之最。顾名思义,羊脂白玉,应首先肯定是白色的。好似白色的羊脂(俗称羊油),如果带有别色,那就不是羊脂白玉了。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羊脂玉”这一点并没有取得玉器专家、学者的共识。有的称为“粉玉”。羊脂白玉中主要含有透闪石(95%)、阳起石和绿帘石。非常洁白,质地细腻,光泽滋润,状如凝脂。古传“白璧无瑕”即指白玉。
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宝石级材料,是白玉中质纯色白的极品,具备最佳光泽和质地,表现为:温润坚密、莹透纯净、洁白无瑕、如同凝脂,故名。对于此玉和普通白玉,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在白色的日光灯下观看。羊脂白玉对着日光灯,所呈现的是纯白半透明状,而且带有粉粉的雾感。而一般的白玉,对着日光灯虽也呈半透明状,但没有粉雾感。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白玉无论档次等级的高低,以肉眼看均很白,但在白色日光灯下必定带有深浅不一的微黄色,因此在日光灯下若有一丝丝微黄色,就不能称之为羊脂白玉了。符合苛刻标准的珍稀名贵的羊脂玉,是绝对容不下丝毫杂质的。
【历史】
据考古发现的材料介绍,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昆仑山出产的玉石已经传入中原。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使用的主要玉料,多数为采集的子料。到元代开始采取山料,到清代以后山料的产量就已经大大超过了子料。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是玉中极品,非常珍贵。它不但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着“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在古代,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实已经证实,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玺是专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馆的馆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历代文物奉为“国宝”,例如出土的西汉“皇后之玺”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已故全国着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曾在文章中称:“汉代玉器材料……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实物证明就是指汉代水产羊脂白子玉而言。这就从理论到实践充分证明了羊脂白玉,就是晶莹洁白而无瑕。其特点就是,特别洁白、光亮、温润、细密、油脂等。上佳的白玉无瑕,最好的“白如截肪”,即好似刚刚割开的肥羊肉脂肪。其硬度为6至6.5,仅次于翡翠。因硬度高,入土2000多年,不全沁,但也不是不沁。质软的有鸡骨白,质硬的局部有瓷白,受沁和开窗部位,全呈“老化”现象。并不像原来那么白了,这不是一种毛病,而是出土古玉的特征。羊脂白玉浸泡在水土中2000余年,其质地硬密,温润如初,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它贵重价值所在。此羊脂白玉,汉代水产的白仔玉,肌里有“饭渗”,后代很难仿制,只能天然浑成。明清时期的青白玉,皆无“饭渗”。
【分类】
羊脂白玉又分“仔玉”与“山料”。
所谓“仔玉”是从昆仑山下玉河中捞取的。这种“仔玉”细密、温润、光泽如脂肪。有的“仔玉”肌里内含“饭渗”,呈欲化未化的白饭状,这是水产白玉的肌理特征之一;还有的因长期浸泡在水沙中带有各色的皮子。此种“仔玉”优于山料,极为珍罕。山料,纯白如脂肪者少。据有关材料介绍,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料,均为采集仔料。到清代始采取山料。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但存世极罕,是玉中极品,价格非常珍贵。白玉不但象征纯洁、高尚、温润,而且象征吉祥、安谧。古人所谓:“温润,仁也!”在古代,帝后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事实已经证实,西汉皇帝有的玉玺是专用汉代水产羊脂白仔玉料。如已被国家定为“国宝”的西汉“皇后之玺”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仔玉料雕琢而成的。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是玉中极品,非常珍贵。它不但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着“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在古代,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实已经证实,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玺是专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馆的馆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历代文物奉为“国宝”,例如出土的西汉“皇后之玺”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鉴别】
羊脂玉的鉴别要点必须满足五个方面,即质地纯、结构细、水头足、颜色羊脂白、油性重。
1、质地纯——羊脂玉中透闪石矿物含量达到99%。
羊脂玉存在于围岩蚀变最完美的地段。当花岗闪长岩体与白云岩接触产生一系列接触变质岩系,白云岩变为白云石大理岩,岩浆晚期热液沿白云石大理岩构造裂隙通道,发生交代作用形成透闪石岩。
围岩蚀变形成了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石化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石岩三种岩相,羊脂玉就赋存于透闪石岩岩相中。
羊脂白玉硬度为6~6.5,仅次于翡翠,韧性和耐磨性确是玉石中最强的,质地致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
2、结构细——羊脂玉中透闪石呈显微纤状变晶结晶及成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可对透闪石结晶粒度进行测定,羊脂玉中透闪石纤维状长度(纵向)0.033-0.01mm,宽度(横向)0.0006-0.001mm,这些显微纤状、绒毛状、毡状透闪石晶体互相交织在一起,组成绒毛状结构、毡状结构、交织结构。
显微纤状、绒毛状、毡状透闪石晶体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的特点就是在相同角度内,不显示均一的消光现象。
3、水头足——水头、灵地都是玉石透明度的称谓,在透闪石玉中常从厚度2mm为标准,白玉在这准则中呈现半透明—不透明,羊脂玉的水头足说明呈现半透明状。
4、颜色为羊脂白——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
5、油性重——羊脂玉在人们手掌中不断的触摸过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面产生一种"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细白玉中也有此现象,当羊脂玉坠于水中,提起玉体,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绵性也特好,所谓绵性,也就是韧性。
⑧ 清朝贵妃头上带的东西是什么
在载涛、郓宝惠两人合写的《清末贵族之生活》一文中,曾讲道:“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横插于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宽四厘米左右,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如一变相横簪,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