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佛说如何修今世缘图片

佛说如何修今世缘图片

发布时间:2022-06-14 23:45:14

⑴ 佛是怎样渡有缘人的

净空法师---佛不度众生,因为是你自悟、自修、自证,自度的。佛在《金刚经》上很坦率地告诉我们,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度的?自己度自己。

佛对众生的帮助,只是教化而已——佛把你过去今生种种业因果报说清楚,让你自己觉悟。

1 佛不度众生,因为是你自悟、自修、自证,自度的。佛在《金刚经》上很坦率地告诉我们,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度的?自己度自己。

2 佛对众生的帮助,只是教化而已——佛把你过去今生种种业因果报说清楚,让你自己觉悟。

3 佛看我们迷惑颠倒,他以种种方便来诱导我们、开启我们,希望我们豁然觉悟,又恢复到本觉,这就是佛度众生。

4 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以度众生为本怀,诸佛实实在在巴不得你立刻成佛,这是佛度众生的本愿。

5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佛教。“慈悲”是指无条件的爱,“方便”是指用最合适、最便利的方法去教化众生。

6 佛度众生,最终的目标是教你成佛,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当中,念佛法门是至高无上!实在讲,念佛这个法门,在末法时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

7 众生业障深重,不用念佛法门,没有法子度众生;不用这个法门,众生不能在一生圆成佛道。佛度众生,如果没有方便法门,就度不了众生,所谓“大开方便之门”。

8 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的方便——第一方便门,无论什么人,如果依念佛法门,决定得度,决定觉悟,决定成佛。

⑵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

貌似原文是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改成十年修来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都是出自《昔时贤文》{相传由明中叶一儒生编纂,后经明末清初士人增补而成},都不是什么所谓的佛所说~

⑶ 佛学解说:十二因缘图解是怎样的

(1)无明:就是覆盖了清净本心的“东西”,基本等于“业”
(2)行:造作,清净本性一旦被无明遮盖,就开始“乱动造业”;
(3)识:业识,神识,基本等于“灵魂”,,投胎的主体;
(4)名色:“名称和形貌”。有神识,即有中阴身,“灵魂的身体”(未投胎、未入六道时)。
(5)六入:即“六根”。”灵魂的眼耳鼻舌“,神识入体,六根启用,故称六入;
(6)触:即接触。中阴身见父母,此”见“即接触;
(7)受:感受,与父母接触,则有感受;
(8)爱:即贪爱。对父母起贪爱;
(9)取:即妄取,追取。贪爱则生”占有欲“。
(10)有:投胎,入六道轮回;(投胎后,中阴身“废弃”换新身体,,死亡后再次获得“中阴身”)
(11)生:出生;
(12)老死:死亡。
==》
上一辈子乃至久远以前之业障“转存”到下一辈子的起始——无明
(1)无明:过去世业障
(2)行:由业障牵引,进入六道轮回“序列”,
(3)识:神识
…………………………

第一个1、2、3,
是起始轮回
第二个1、2、3,
是无始轮回(即,从此时开始,一直这么轮回下去,前世的东西,一直带着轮回下辈子)这个情况,就是我们正在一直经历的十二因缘

有一种说法,即从(3)识、就开始投胎,(6)触、就出生,(11)生、是下辈子(或总结性)生
此说法,不符合“十二因缘是一生轮回的过程”的定义
在《华严经》中,2种说法,都有出现,“(3)识、就开始投胎”在前,,而我所说“(10)有:投胎”的说法在后
绝大多数人,都只看前面,不看后面

而我选择更符合逻辑的“(10)有:投胎”的说法
为您解答

⑷ 佛教讲如何修来世为福贵的人生

持一天一夜那种八关斋戒
建议多次受持
《佛说普达王经》云:一个国王的随从,曾随国王斋戒一天,死后便转生为王子。若有想求来世贵尊的,则必须受持斋戒。
《键陀国王经》: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时。王与牛为兄弟。作优婆塞。俱持斋一日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懈怠。寿终升天上。寿尽下为国王。牛时犯斋夜食。后受其罪。罪毕复作牛。
《百喻经》云:“佛言,迦叶佛时,有二婆罗门,共受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还,诸婆罗门,劝与共食,求生天者,以破斋故,不果所愿,其不食者得为国王。”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梵行品第八之五》: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佛十大弟子之一) ,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
造佛像(在淘宝买模具,石膏之类做)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弥勒!若有人以众杂彩而为缋饰,或复镕铸金、银、铜、铁、铅、锡等物,或有雕刻栴檀香等,或复杂以真珠、螺具、绵绣织成,丹土、白灰、若泥、若木如是等物,随其力分而作佛像,乃至极小如一指大,能令见者知是尊容,其人福报,我今当说。
弥勒!如是之人于生死中虽复流转,终不生在贫穷之家,亦不生于边小国土、下劣种姓、孤独之家,又亦不生迷戾车等商估、贩赁、屠脍等家,乃至不生卑贱伎巧、不净种族、外道苦行邪见等家,除因愿力并不生彼。是人常生转轮圣王,有大势力种姓之家,或生净行婆罗门,富贵自在、无过失家。所生之处,常遇诸佛,承事供养。或得为王,能持正法,以法教化,不行非道。或作转轮圣王,七宝成就,千子具足,腾空而行,化四天下,尽其寿命,自在丰乐。或作帝释、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人、天快乐靡不皆受,如是福报相续不绝。所生之处,常作丈夫,不受女身,亦复不受黄门、二形卑贱之身。所受之身,无诸丑恶,目不盲眇,耳不聋聩,鼻不曲戾,口不㖞斜,唇不下垂,亦不皱涩,齿不疏缺,不黑不黄,舌不短急,项无瘤瘿,形不伛偻,色不斑驳,臂不短促,足不癵跛,不甚瘦,不甚肥,亦不太长,亦不太短,如是一切不可喜相悉皆无有。其身端正,面貌圆满,发绀青色,软泽光净,唇如丹果,目若青莲,舌相广长,齿白齐密,发言巧妙,能令闻者无不喜悦。臂肘佣长,掌平且厚,腰髀充实,胸臆广大,手足柔软如兜罗绵,诸相具足无所缺减,如那罗延天有大筋力。
若能或受持,或流通《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就能在尔许微尘数劫作他化自在天王,尔许劫数作化乐天王,尔许劫数作兜率陀天王,尔许数劫作夜摩天王,尔许数劫作天帝释,况复转轮圣王!回向萨婆若故,能得成就般若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闻即往生佛土
《大 方 广 佛 华 严 经 如 来 随 好 光 明 功德 品 第 三 十 五》
佛 子。譬 如 明 镜 世界 月 智 如 来。常 有 无 量 诸 世 界 中。比 丘 比 丘 尼。优 婆 塞 优 婆 夷 等。化现 其 身。而 来 听 法。广 为 演 说 本 生之 事。未曾一念。而 有 间 断 。
若 有众 生。闻 其 佛 名。必 得 往 生 彼 佛 国 土(明 镜 世 界)
《佛说太子和休经》:人闻是经,皆当生阿弥陀佛国作菩萨,如文殊师利菩萨、三摩提钵菩萨,后世作佛者当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僧伽咤经》里面说凡是听闻到《僧伽咤经》的人都将往生到这个华上世界里的七宝宝座之上,而没有听闻过《僧伽咤经》的人则不能见此佛国!(莲华藏世界)
《佛说第一义法胜经》:如是法门,一迳耳者,舍人身已,则生清净佛之世界。
抄经往生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若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临命终时。有九十九俱胝佛。面现其前来迎是人。往生于彼佛国土中。(无量功德藏世界)
并且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此陀罗尼经。若复有人。若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于后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阎罗王界业道冥官。永不于是诸恶道中受其恶报。

⑸ 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换得今生擦肩而过的后面一句是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用一千次回眸换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驻足停留

问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进你的心中

佛无语,我只有频频回首

像飞蛾扑向火

可以不计后果 可以不要理由

回眸 再回眸

千次万次你在我眼中也在我心中

我频频回顾着 期待你的温柔

出处《佛说缘》

(5)佛说如何修今世缘图片扩展阅读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与你无缘的人,你就算费多少周折也没有用处,若是与你有缘的人,即便沉默寡言,却只要一个眼神便知对方想什么,十分默契。也许就算一个偶然的相遇,一个天注定的缘分,在慕然回首间,便也是注定了彼此之间的永恒。一切都是缘分注定。缘起缘灭,缘聚缘散,都是天意。

⑹ 佛教是如何看待前生今世的姻缘

净空法师---夫妻的关系,离不开这四种缘.佛把缘归纳为四大类,所谓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1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有情众生这个相聚,都是缘聚缘散,都在一个缘上。

2 如果这个缘很重,这就变成一家,家亲眷属;如果疏远一点,就变成朋友这一类的,关系就比较疏淡了。

3 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他跟我们点头笑笑也是缘;遇到一个陌生人,他看你不顺眼而瞪你一眼,那也是缘,那是很疏、很淡的缘。

4 人与人之间,没有缘不会聚在一起。这个缘,佛告诉我们,它有四大类,这不能细说,细说非常非常地复杂。佛把缘归纳为四大类,所谓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5 没有这四种缘分,人不会聚集在一起,只要跟你有往来,一定是有这四种缘分。纵然相遇不相识,所谓陌生人,在这一生当中,只要与自己发生关系,必定是过去生中有这四种业缘。

6 夫妻的关系,也总离不开这四种缘。夫妻是缘,有报恩的,恩爱夫妻;有报怨的,结婚之后永远不会和睦,会给你带来家庭纠纷;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总是四种缘。

7 俗话常讲,“恩爱夫妻不到头”,没有到头的,终要别离,无论怎样恩爱的夫妻,命终的时候,再也不认识了,再也不会见面了。生生世世作夫妻的,那是小说家的幻想,不是事实!

8 小说里面写的“七世夫妻”,那是小说家胡造 ,他不负FA律责任,也不负因果责任。佛法说“缘聚缘散”,既有聚,哪有不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觉悟。

⑺ 佛教的缘覚是怎样修成的

缘觉可以理解为“自学成才”,亦即在没有佛的年代或接触不到佛法的地区,通过观察世间万物的规律(譬如:生命的十二因缘等)而领悟佛法,故称为“缘觉”

⑻ 佛怎么看缘分如何修缘分

佛怎么看缘分?如何修缘分?如何修得上好的缘分呢?
如果您说的是缘起的话,那是佛陀教化中的基本观念,是无常性的表现。
如果您说的是两个人、人和事之间微妙的联系,那是因为彼此之间一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因此被感召到一起的。如果你珍惜这样的缘分的话,可以在这些共同的地方精进,并向善的方向努力。

还有缘分为什么会有尽的时候?
佛家认为,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暂时合和而产生的,因此必然是无常的,所以不能期望其恒久不变。

两个人缘分是会越来越深?还是会像消耗品一样用尽?
是可以越来越深的,但终究会随着各种因缘的结束而坏灭,所以有缘在一起时多珍惜!

⑼ 佛说缘,缘字从何而来,怎么来的

<辞海>“缘分”是因缘、机缘,指出“缘”为梵语,经典解释为“原因”,它常常和“因”一起合称为“因缘”。下面整理四种对缘的不同解释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缘分?有人问隐士。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此人听的糊涂,去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自己的前生如何,就问佛祖。佛不语,用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于是顿悟:缘不可求的,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感情也如云,万千变化,云起时汹涌澎湃,云落时落寞舒缓。感情的事如云聚云散,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风。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缘分难求。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真正能寻觅到自己最完美的归属,又有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失了最好的机缘。或者又有多少人有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缘即如风,来也是缘,去也是缘。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彼此惜缘。
二:世上有了咖啡,也就有了咖啡伴侣。没冲的咖啡,特别的苦;咖啡伴侣,也没什么味道,远不如它那白花花的样子诱人。可把咖啡和咖啡伴侣掺和在一起,用水轻轻地勾兑居然是那么的香醇。男人原来就是咖啡,男人也可以是咖啡伴侣,两个人搅和在一起就有了故事。冲得好了,完全融合在一起,就会散发出香味;搭配得出了问题,总有些东西漂在上面,不好看,喝起来也略带着点儿苦味。爱情就是个杯子,能让两个男人重新活一回。不过这个杯子也没配小勺,谁都不可能非把两个人搅和在一起,别人看着着急也没有办法。只能靠相互的融合力,让这本来平淡的生活散出香味来。一首诗曾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把两个人放进爱情的杯子要靠缘分的话,那能够让两个人融合到一起的水,就叫“宽容”。对于没有勺子搅拌的咖啡来说,这似乎决定了最后的味道。愿你我的融合,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佛早就说过: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所有的一切都有它的理由,不必为此感到惊讶!
三:缘分是世间男女情爱的开端,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让人觉得象是冥冥中的注定,美好而直扣心扉。因一个缘字,让世间多少男女为之癫狂。但也有时有缘却没份,这种情况最让人心伤。还有有份无缘的,无缘无份的。当然,有缘有分是最好的结局,诸君该珍惜。茫茫人海中两人从相遇,相识,相知,或是相亲相爱,这就是缘分,缘分无需等待,缘分是人争取的,是人创造的,只有懂得努力创造缘分的人,才是最理智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缘分来的时候,抓得住它,珍惜它呢!缘分是美丽的,缘分和爱情一样,是个古老的话题,同时缘分也需要精心呵护的,缘分不是诗,但它比诗更美丽,缘分不是酒,但它比酒更香浓。爱是不分距离不分地域的,在缘分的天空里,缘分并不是永远都不会远逝的,珍惜你的缘分,善待你的爱情。莫等失去空遗恨。其实缘分有着两个定义,如果你觉得缘分是天注定的,那么你的一生只是命运的安排!另一种缘分就是你自己的安排了,如果你只等着缘分的到来的话,不去追求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的,知道自己喜欢那就是你的缘分,如果你不去追求那你会可能得到吗?所以缘分是要靠自己的,30%是天注定,70%是自己追求得来的!
四:缘分是人平等精神的体现,它要求有缘人地撇开地位、等级、学历、财富等世俗观念,超然物外地共同创造美好的精神境界。伯牙当时是声名显赫的在朝官员,子期则是砍柴为生的樵夫,两人地位差别悬殊,但他们以音乐为媒,情投意合,挚友终身,成为千古佳话。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早年与一位钟表匠很投缘,他无论是做职员还是当议员,直到高居总统宝座,都没有中断与这位挚友的联系,其缘分在他执政中成为体恤民情,关注社会,关爱民众的感情资源。 因缘而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诗化的缘分,尤其值得珍惜。缘分是属于精神领域的,它总是想超脱凡尘,维系自己情有独钟的精神境界,但它又不得不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世俗偏见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有时是很剧烈的,有的人甚至因此而遭到毁灭性的精神打击。梅克夫人因资助柴珂夫斯基遭到家人的围攻和折磨,最后死在了精神病院;柴珂夫斯基在临终前不停喊着梅克夫人的名字,在一声“冤家”的最后悲叹中结束了自己生命。陆游和唐婉情缘相投,是举世公认的,但旧婚姻道德观使他们不能终身相依,唐婉在年轻美貌时就悲苦离开了人间,陆游人生七十六年,写了许多怀念唐婉的诗篇,临终之际也梦留沈园,遗恨人寰。由此,我想呵护来之不易的缘分,对我们的情感生活很重要。我们可以穷困潦倒,但我们有了遮蔽苦寒风雨的情缘,我们一样能获得生活的勇气,一样能有精神的乐土。
佛教对“缘”的说法也有许多种类,在佛经里面把缘分为: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与缘相关的教理还有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佛学中最为常见简单的说法是指事物的相涉关系就是缘,常与因并称“因缘”。前不久参加活动一位网友问道什么是缘?我当下即兴发挥说:“缘就是交际”,虽然没有和佛教学术高僧大德进行交流是否正确,但是根据我对佛学的理解和生活中的经历来看,交际就是缘最本质的东西,而交际是离不开缘作为桥梁,所谓广结善缘,众缘和合。大量的佛学资料并没有明确给缘下定义,因为缘是在交际过程中,不断的变化,好的则是善缘,坏的则是恶缘,不离不弃则是增上缘。

⑽ 如何修随缘

谛深大师开示:如何修随缘!
坐下弟子,佛说随缘修法,并非佛教庸僧教传!关于皈依、随缘等法,师父已开示多次!今者因有弟子依然不能解我所说意故,为汝等再说随缘法要!
善知识,随缘本于修行遇搅闹避之,我们称之为“由他去”、“离他去”等!是意乃说:若遇搅闹不能脱离即不理他、能脱离则离他而去,称随他的缘分、于我无关!是称佛说凡夫随缘!并非随他一起听他指令称凡夫随缘!
善知识,释迦佛法末世,因罪众错解、错传、错用或盗解、盗传、盗用故,令佛所说法失却本意变成魔所说法故,佛法灭度!
善知识,修行圣人随缘,只随自己的缘分中诸因、成就诸道因,因道因成就故,成就佛法妙果!是称佛说圣人随缘!
善知识,入我坐下当如是入随缘法!
谛深2016,12,5日示!
https://www.dishendashi.org/text/58da68534b7c29104eee0076?from=singlemessage

阅读全文

与佛说如何修今世缘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术花盆和花的图片简单 浏览:149
水果怎么摆好看图片 浏览:540
千与千寻人物图片大全 浏览:245
委屈漫画图片女孩 浏览:403
背景图片简约可爱清新 浏览:928
图片狼抱着一个女孩 浏览:172
文档中图片如何快捷设置大小 浏览:259
貂蝉去衣服图片大全 浏览:94
美女背影高清壁纸图片全屏 浏览:64
图片如何设置标题 浏览:810
漂亮文字动态图片大全 浏览:66
七天打卡表可爱图片 浏览:39
波波头发型效果图片 浏览:660
图片插入word中无法选中怎么办 浏览:225
大叔洗衣服的图片 浏览:450
Word里图片置顶如何加空格 浏览:206
蒋丞图片高清动漫 浏览:307
放美女和平精英图片 浏览:389
黑鼻子可爱图片 浏览:856
word转换pdf时图片丢失 浏览: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