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PK究竟是什么英文字母的缩写
是PlayerKilling的缩写形式,这是游戏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意思是游戏中玩家相互战斗的模式
Ⅱ PK是什么意思/
pk
我们知道,术语是某一专门领域或学科中所使用的专门用语,语义上有严格的限定,要求精确和明晰,因而具有单一性的特点,适用范围因受领域或学科的限制往往具有局限性。但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我们经常将它们掷用于非专业语境,那么它们的语义就会发生变异,从而出现专业意义外的新意义,一旦这新意义和新用法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那么此时专业词语就扩大了原有的使用范围,形成新义项。“PK”作为一个网络游戏的专门术语,开始一直“默默无闻”,经过《超级女声》强有力的“宣传”和“激活”,迅速突破其专业语境的限制,广泛运用于非专业语境,在这个引申式泛化过程中,“PK”直接衍生出各种新意义,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对决、对打、对抗、单挑。例如:
(8)这场PK,胜数将由懂得自我营销善于自我策划的一方取得,因为在PK台上,同样的姿色,人们总是被歌声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报》2005年9月5日)
(9)可见,种种解释,也互相“PK”着。(《都市快报》2005年8月31日)
(10)今天你PK了吗?(《新京报》2005年9月30日)
例(8)是名词性的“对决”“对抗”,而例(9)和例(10)则是动词性的“对抗”、“单挑”,名词性的和动词性的往往依据句法位置可以作出准确的判定。
(2)击败、干掉、淘汰。例如:
(11)李宇春做代言PK(掉徐静蕾(《扬子晚报》2005年9月12日)
(12)有时候你PK了别人,有时候别人PK了你。(《浙江在线》2005年9月26日)
(3)搞定、决胜。例如:
(13)成功PK(错误身姿升学就业有保障(《生活新报》9 2005年10月4日)
(2)和(3)意义的“PK”为动词性的。“PK”的词义主要就是上述3种,但要对其词义准确界定,比较困难,主要是由于其词义本身还不稳定和它的内涵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PK”强调过程,有的则强调结果。特别是动词性的和名词性的“PK”并存,因此我们在理解“PK”的时候非要在掌握“PK”上述几种主要的含义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具体的语境(语句)中具体分析不可。
“PK”的广泛流行和使用,除了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媒介影响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词本身特有的语用价值所决定的,其语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迎合趋新求变趋洋的公众心态。以前说“单挑”“对打”等,现在用“PK'’显得时尚有紧跟时代潮流之感,特别是“PK”还带有异域情调,有人说这个词语在英语中本来就没有,是我们自己造的(2005年8月31日《都市快报》对“PK”有如下一段文字:不过,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说,他们那儿根本没有就没有这一缩略语,从来没有听说过“PK”的。)不管它在英语中有无这个词,还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汉语是语素文字而英语则是拼音文字,因此洋味还是褪不去的。
“PK”可以简单生动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汉语语义,表义功能较高,基于它更加凝练简练的风格,代表着新的发展趋向,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PK”为同义格式提供了一种表义手段,比如体育比赛预告中说“中国队对美国队”,可以表示为“中国队VS美国队”,现在还可以用“中国队PK美国队”来表示。
字母词“PK”使用快捷方便,便于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视觉上具有醒目凸显的效果,字母词在形式上不同于用汉字记录的词语,特别是夹杂在一堆汉字中可以起到凸显的作用,给人视觉冲击。
特定的语用价值决定了“PK”的存在和流行,但是它毕竟属于一个字母词,有其致命的弱点,“PK”作为一个首字母缩略拼写词(指一组词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缩合而成)同形形式较多,也即是具有多指性,看下面一个例句:
(14)根巴联社报道,20日上午,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飞往纽约的PK——717航班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中转后准备起飞时出现故障,飞机起落架16个轮胎全部爆裂。(《人民日报》2003年7月22日)
这例中的“PK”究竟指什么呢,是生产飞机的公司名称还是巴基斯坦国名的英语缩略呢?我们认为两种都有可能性,不过指国家名称的可能性更大。
“PK”另外一个致命的弱点是:“PK”毕竟是一个网络游戏的专业词语,现在开始流行起来,适用人群有一些限制。据《法制日报》2005年9月16日的调查显示,18——35岁的人全都知道“PK(对决)”的意思,36~50岁的接触网络程度不同,情况有所不同。50岁以上的人接触网络很少,知道的更少。由此可见,“PK”这样的时尚词往往一头雾水。这两个弱点决定了“PK”必须进行规范。关于字母词的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有明确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如下例就做到了这一点:
(15)玩网络游戏上瘾是当前最令家长和社会各界头疼的问题之一,而玩家之所以会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网络游戏要求玩家必须练级或PK(玩家之间相互攻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地位和能力。(《人民日报》,2005年8月12日)
严格来说,只有象上述这例在字母词“PK”后用汉字作注才是规范的用法,但是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以“PK”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现在的大众传媒受版面的制约,往往不注明它的中文含义。这种情况下虽然不规范但是不影响表达和理解,“PK”由于受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影响,收视率极高,这就使得“PK”成了一个极为常见的普遍性相当高的流行字母词,但是也要注意区分场合。
“PK”这个流行词语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因此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辨证的思想认识去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而不能一味指责,一棍子打死。“规范就是服务”,在汉语规范中进行观察、研究和语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远,我们不如先“冷处理”,让语言的使用者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大浪淘沙”。
[email protected]整理
(刘合柱,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Ⅲ “PK”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全写是什么
现在,中国大陆、台湾常用的 pk, 在用英文的国家中,几乎是没有人使用。一般英文日常用语中,也根本就不会出现这个缩写。而且完全也不可能出现在正规的报纸,杂志及网页上。在英文版的谷歌上查询,根本就查不到相关网页。英文字典里面也没有这个解释。因此,对于很多讲英文的人来说,中国这个 pk 词完全是一头雾水。 这个缩写可以说是又一个典型的中式英语(英文:Chinglish),完全就是中国人创造发明的。(例如:vs,ml)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词汇,到处泛滥,连中央电视台等国家机构的主持人,报纸,杂志,网页都在乱用。让很多海外华人、华侨听了,看了,不知所云。儿童游戏用的词汇,居然全国通用,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堕落。在中国,请不要用英文缩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何况很多人连中文都没有学好。 堂堂中华,号称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没有这个 pk,是一样的灿烂辉煌!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文的确吸收了很多外来词,想当年,中国的翻译家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始终以中文为大。因此,有很多外来词已经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和使用。例如:幽默,罗曼蒂克,等等。 曾几何时,在当代中国,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字缺乏兴趣,却喜欢引用英文单词。(例如:vs,ml等。)这其实是对自己文字的一种糟蹋。如此下去,中文是否很快就会象日文一样,变得乱七八糟了呢?是否,以后的中文字典里,还要加入外文单词的解释呢?更何况,pk 在英文国家完全不通用。正如同韩国人的端午节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如果中国人继续糟蹋自己的文字,有朝一日,中文恐怕也会被韩国人申请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了。 因此,强烈建议大家为了珍惜自己国家的文化,捍卫中华文化,保卫中国字的完美无缺! 爱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写中文的时候只用汉字。 PK的渊源 PK有两个渊源:一个是指网络游戏中的玩家之间彼此对打,源于英文Players Killing或者Player Killer的缩写,意思是玩家杀手,指玩家与玩家间的较量,以一方生命(游戏中)的终结为直接目的所进行的对抗。国内外的网游玩家普遍达成共识,中国玩家喜欢PK,可能与中国渊源久远的历史背景有关,在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诞生出的英雄故事,总能流传百世,让后人回味无穷。网络游戏中恰恰能够提供一个相似的群雄崛起的大环境,让那些身在和平年代的玩家们过一把或英雄或枭雄瘾。 至于PK所起源的网络游戏,比较多的说法是来自1990年代初的文字网络游戏MUD。也有一个说法是,这一词出于着名的网络游戏《UO》(国内译为“网络创世纪”),PK这个词从MUD时代就广为流传,玩网游的人不知道PK是什么意思,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另一个“渊源”是指足球里的罚点球,也就是Penalty Kick的缩写,引意为一对一单挑,只有一方能赢。 也有一个说法是,PK其实是punch and kick的缩写,源于TV game的格斗游戏,直译为拳打脚踢,引申为格斗和对战。 PK这个词虽跳脱出游戏和体育的范畴不久,但很多的时尚事件让PK的使用率火速上升,如火如荼的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更是把PK这个词汇推向千家万户,《超级女声终极PK》专辑热卖就是明证。正确的中文说法,应该是终极比赛,或者决赛。《超级女声》的节目中一个叫“PK”的环节使这个词家喻户晓。“PK”就是两名实力相当的歌唱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例如对超级女声的报道中,有这样的文字:“随着《超级女声》比赛的日益白热化,每次比赛中的PK环节都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能不能不PK”成了观众中的一种声音,且越来越响亮。” PK成为名词 玩家杀手/专职杀害其他玩家,Player/Killer PK成为动词 PK这个词流行起来的原因和口语使用有关,劈!劈!!劈!!劈K!!多过瘾!!,而且众多玩家在玩MUD的时候,看到“本MUD禁止/不提倡PK”的时候,就已经以为这是一个动词了,于是就有了,“我把你PK了”,“我今天被PK了多少多少次”,“明天的演讲比赛我必须PK掉对手”等等这些表达。 现在,“PK”一词的使用率急剧上升,甚至出现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 PK的衍生解释 术语是某一专门领域或学科中所使用的专门用语,语义上有严格的限定,要求精确和明晰,因而具有单一性的特点,适用范围因受领域或学科的限制往有局限性。但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我们经常将它们掷用于非专业语境,那么它们的语义就会发生变异,从而出现专外的新和新用法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那么此时专业词语就扩大了原有的使用范围,形成新义项。“PK”作为一个网络游戏的,开始一直“默默无闻”,经过《超级女声》强有力的“宣传”和“激活”,迅速突破其专业语境的限制,广泛运于非专业语境,在这个引申式泛化过程中,“PK”直接衍生出各种新意义,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对决、对打、对抗、单挑。正确的中文应该是决赛,例如: 这场PK,胜数将由懂得自我营销善于自我策划的一方取得,因为在PK台上,同样的姿色,人们总是被歌声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报》2005年9月5日) 二,击败、干掉、淘汰。例如: 可见,种种解释,也互相“PK”着。(《都市快报》) 三,打架、斗殴 四,泛指两件对等事物的比较,对比。目前有网页浏览器比较、媒体播放器比较、笑话比较、电子邮件客户端比较等 PK的语用价值 PK的广泛流行和使用,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媒介影响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词本身特有的语用价值所决定的,其语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迎合趋新求变趋洋的公众心态。以前说“单挑”“对打”等,现在用“PK'’,对于某些人来说显得时尚有紧跟时代潮流之感,特别是“PK”似乎还带有异域情调。 其实就是崇洋媚外,糟蹋中文。 PK毕竟属于一个字母词,有其致命的弱点,“PK”作为一个首字母缩略拼写词(指一组词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缩合际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飞往纽约的PK—717航班样的时尚词往往一头雾水。这两个弱点决定了“PK”必须进行规范。例如,2005年8月12日,《人民日报》上曾有这样的报道文字:“玩网络游戏上瘾是当前最令家长和社会各界头疼的问题之一,而玩家之所以会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网络游戏要求玩家必须练级或PK(玩家之间相互攻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地位和能力。” 严格来说,只有象上述这例在字母词“PK”后用汉字作注才是规范的用法,直接以“PK”的形式出现而没有汉字诠释则都是不规范的。 早期 也就online game还没盛行时 PK 应该是泛指 Penalty Kick 的意思 也就足球场上的12码罚球 "Penalty" 犯规处罚的意思 后来 在正规时间内分不出胜负 而必须利用点球来决胜负时 点球也被称为"Penalty"了 然而"点球"应该是没有带"犯规处罚"的意思 由于 点球是守门员和踢球员的一对一 因此PK后来也被引用为"单挑"的意思 近十年 Online Game 的盛行 网路用语也因此不停的产生 PK (Player kill 杀玩家) 于是产生 然而 常玩OG的玩家应该了解 我们常用的PK应该是泛指"单挑" 而非"杀玩家" 所以个人觉得 在网路上常见的PK 应该是"Penalty kick" 而非 "Player kill" 事实上 大家应该都有共识 Pk 所指的用意是什么 而且 在使用上也没什么代沟 例如:来pk啦 你也知道他是找你单挑的意思 PK 应该是泛指 Penalty Kick 的意思 据国际足协规定,在足球决赛(淘汰赛)的赛制中, 两方球队历经上下半场各四十五分钟的赛事后, 若双方仍是平手的状况,则再延长上下半场各十五分钟, 这三十分钟称之为骤死赛(Golden Goal),先进球的一方获胜。 若是在骤死赛中,两队仍无人进球,延长赛时间终了, 则进入第二阶段的PK大战(Penalty Kick)。 PK战中,两队各选出五名队员,轮流踢十二码罚球, 哪一方的进球数多,就是最后赢家。 有人说,“PK”这个流行词语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但也有致命的弱务”,在汉语规范中进行观察、研究和语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远,不如先“冷处理”,让语言的使用者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大浪淘沙”。 现在PK已更多的被K.O.代替,随着强调个性的发展,PK已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而要求个性解放的人觉得PK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的K.O其实也是网络游戏的用语Knock Out。
Ⅳ PK是什么意思
1.有两种解释:
传统游戏和网络游戏中的:
Player Kill: 去杀电脑或者其他的玩家。
运动中的
Point Kick: 足球中的点球。
超女中她们用的是Point Kick,听起来好听一些。
2.
PK一词最早流行于文字MUD(又称为泥巴)游戏
PK 含义等同于“谋杀”,唯一不同的是,谋杀是一种罪,而PK没有褒贬色彩。在MUD游戏中,PK仅仅就是指不需要理由的杀人行为
=Player Kill
3.
问:“超级女声”火了,“PK”一词也火了。请问“PK”来源于哪句英文?作何解释?如何使用?(网友:一曲难忘)
答:“PK”是英文“Play Kill”的简称,来源于网络游戏中“杀人”的玩法,在游戏玩家中使用较多,是“两人对决,杀个你死我活”的意思。
随着“超级女声”的热播,该节目中一个叫“PK”的环节使这个词也家喻户晓了。“PK”就是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例如:
随着《超级女声》比赛的日益白热化,每次比赛中的PK环节都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能不能不PK”成了观众中的一种声音,且越来越响亮。
现在,“PK”一词的使用率急剧上升,甚至出现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
Ⅳ pk大小写。
VS:versus “X对X”的意思
PK:penalty kick “对决”的意思
Ⅵ "PK"是什么意思
本意
PK(Player Killer),“玩家杀手”,这一词最早出于着名网络游戏《UO》(国内译为“网络创世纪”),意为玩家杀手,后来逐渐由一个名字演变为动词,用于指代在游戏中玩家间的互相砍杀和竞技;近两年来随着国内网络游戏市场的兴起该词条被引入国内,多被滥用。
衍生解释
我们知道,术语是某一专门领域或学科中所使用的专门用语,语义上有严格的限定,要求精确和明晰,因而具有单一性的特点,适用范围因受领域或学科的限制往往具有局限性。但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我们经常将它们掷用于非专业语境,那么它们的语义就会发生变异,从而出现专业意义外的新意义,一旦这新意义和新用法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那么此时专业词语就扩大了原有的使用范围,形成新义项。“PK”作为一个网络游戏的专门术语,开始一直“默默无闻”,经过《超级女声》强有力的“宣传”和“激活”,迅速突破其专业语境的限制,广泛运用于非专业语境,在这个引申式泛化过程中,“PK”直接衍生出各种新意义,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对决、对打、对抗、单挑。例如:
(8)这场PK,胜数将由懂得自我营销善于自我策划的一方取得,因为在PK台上,同样的姿色,人们总是被歌声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报》2005年9月5日)
(9)可见,种种解释,也互相“PK”着。(《都市快报》2005年8月31日)
(10)今天你PK了吗?(《新京报》2005年9月30日)
例(8)是名词性的“对决”“对抗”,而例(9)和例(10)则是动词性的“对抗”、“单挑”,名词性的和动词性的往往依据句法位置可以作出准确的判定。
(2)击败、干掉、淘汰。例如:
(11)李宇春做代言PK(掉徐静蕾(《扬子晚报》2005年9月12日)
(12)有时候你PK了别人,有时候别人PK了你。(《浙江在线》2005年9月26日)
(3)搞定、决胜。例如:
(13)成功PK(错误身姿升学就业有保障(《生活新报》9 2005年10月4日)
(2)和(3)意义的“PK”为动词性的。“PK”的词义主要就是上述3种,但要对其词义准确界定,比较困难,主要是由于其词义本身还不稳定和它的内涵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PK”强调过程,有的则强调结果。特别是动词性的和名词性的“PK”并存,因此我们在理解“PK”的时候非要在掌握“PK”上述几种主要的含义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具体的语境(语句)中具体分析不可。
“PK”的广泛流行和使用,除了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媒介影响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词本身特有的语用价值所决定的,其语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迎合趋新求变趋洋的公众心态。以前说“单挑”“对打”等,现在用“PK'’显得时尚有紧跟时代潮流之感,特别是“PK”还带有异域情调,有人说这个词语在英语中本来就没有,是我们自己造的(2005年8月31日《都市快报》对“PK”有如下一段文字:不过,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说,他们那儿根本没有就没有这一缩略语,从来没有听说过“PK”的。)不管它在英语中有无这个词,还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汉语是语素文字而英语则是拼音文字,因此洋味还是褪不去的。
“PK”可以简单生动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汉语语义,表义功能较高,基于它更加凝练简练的风格,代表着新的发展趋向,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PK”为同义格式提供了一种表义手段,比如体育比赛预告中说“中国队对美国队”,可以表示为“中国队VS美国队”,现在还可以用“中国队PK美国队”来表示。
字母词“PK”使用快捷方便,便于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视觉上具有醒目凸显的效果,字母词在形式上不同于用汉字记录的词语,特别是夹杂在一堆汉字中可以起到凸显的作用,给人视觉冲击。
特定的语用价值决定了“PK”的存在和流行,但是它毕竟属于一个字母词,有其致命的弱点,“PK”作为一个首字母缩略拼写词(指一组词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缩合而成)同形形式较多,也即是具有多指性,看下面一个例句:
(14)根巴联社报道,20日上午,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飞往纽约的PK——717航班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中转后准备起飞时出现故障,飞机起落架16个轮胎全部爆裂。(《人民日报》2003年7月22日)
这例中的“PK”究竟指什么呢,是生产飞机的公司名称还是巴基斯坦国名的英语缩略呢?我们认为两种都有可能性,不过指国家名称的可能性更大。
“PK”另外一个致命的弱点是:“PK”毕竟是一个网络游戏的专业词语,现在开始流行起来,适用人群有一些限制。据《法制日报》2005年9月16日的调查显示,18——35岁的人全都知道“PK(对决)”的意思,36~50岁的接触网络程度不同,情况有所不同。50岁以上的人接触网络很少,知道的更少。由此可见,“PK”这样的时尚词往往一头雾水。这两个弱点决定了“PK”必须进行规范。关于字母词的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有明确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如下例就做到了这一点:
(15)玩网络游戏上瘾是当前最令家长和社会各界头疼的问题之一,而玩家之所以会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网络游戏要求玩家必须练级或PK(玩家之间相互攻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地位和能力。(《人民日报》,2005年8月12日)
严格来说,只有象上述这例在字母词“PK”后用汉字作注才是规范的用法,但是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以“PK”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现在的大众传媒受版面的制约,往往不注明它的中文含义。这种情况下虽然不规范但是不影响表达和理解,“PK”由于受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影响,收视率极高,这就使得“PK”成了一个极为常见的普遍性相当高的流行字母词,但是也要注意区分场合。
“PK”这个流行词语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因此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辨证的思想认识去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而不能一味指责,一棍子打死。“规范就是服务”,在汉语规范中进行观察、研究和语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远,我们不如先“冷处理”,让语言的使用者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大浪淘沙”。
Ⅶ 急求字母pk的个性写法
GK.vNx-)0(
Ⅷ 跪求-PK是英语中那两个的首写字母
PK(Player Killer),“玩家杀手”,这一词最早出于着名网络游戏《UO》(国内译为“网络创世纪”),意为玩家杀手,后来逐渐由一个名字演变为动词,用于指代在游戏中玩家间的互相砍杀和竞技;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的兴起该词条被引入到中国,多被滥用。
衍生解释
(1)对决、对打、对抗、单挑。例如:
(8)这场PK,胜数将由懂得自我营销善于自我策划的一方取得,因为在PK台上,同样的姿色,人们总是被歌声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报》2005年9月5日)
(9)可见,种种解释,也互相“PK”着。(《都市快报》2005年8月31日)
(10)今天你PK了吗?(《新京报》2005年9月30日)
例(8)是名词性的“对决”“对抗”,而例(9)和例(10)则是动词性的“对抗”、“单挑”,名词性的和动词性的往往依据句法位置可以作出准确的判定。
(2)击败、干掉、淘汰。例如:
(11)李宇春做代言PK(掉徐静蕾(《扬子晚报》2005年9月12日)
(12)有时候你PK了别人,有时候别人PK了你。(《浙江在线》2005年9月26日)
(3)搞定、决胜。例如:
(13)成功PK(错误身姿升学就业有保障(《生活新报》9 2005年10月4日)
(2)和(3)意义的“PK”为动词性的。“PK”的词义主要就是上述3种,但要对其词义准确界定,比较困难,主要是由于其词义本身还不稳定和它的内涵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PK”强调过程,有的则强调结果。特别是动词性的和名词性的“PK”并存,因此我们在理解“PK”的时候非要在掌握“PK”上述几种主要的含义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具体的语境(语句)中具体分析不可。
“PK”的广泛流行和使用,除了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媒介影响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词本身特有的语用价值所决定的,其语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迎合趋新求变趋洋的公众心态。以前说“单挑”“对打”等,现在用“PK'’显得时尚有紧跟时代潮流之感,特别是“PK”还带有异域情调,有人说这个词语在英语中本来就没有,是我们自己造的(2005年8月31日《都市快报》对“PK”有如下一段文字:不过,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说,他们那儿根本没有就没有这一缩略语,从来没有听说过“PK”的。)不管它在英语中有无这个词,还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汉语是语素文字而英语则是拼音文字,因此洋味还是褪不去的。
“PK”可以简单生动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汉语语义,表义功能较高,基于它更加凝练简练的风格,代表着新的发展趋向,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PK”为同义格式提供了一种表义手段,比如体育比赛预告中说“中国队对美国队”,可以表示为“中国队VS美国队”,现在还可以用“中国队PK美国队”来表示。
字母词“PK”使用快捷方便,便于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视觉上具有醒目凸显的效果,字母词在形式上不同于用汉字记录的词语,特别是夹杂在一堆汉字中可以起到凸显的作用,给人视觉冲击。
特定的语用价值决定了“PK”的存在和流行,但是它毕竟属于一个字母词,有其致命的弱点,“PK”作为一个首字母缩略拼写词(指一组词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缩合而成)同形形式较多,也即是具有多指性,看下面一个例句:
(14)根巴联社报道,20日上午,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飞往纽约的PK——717航班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中转后准备起飞时出现故障,飞机起落架16个轮胎全部爆裂。(《人民日报》2003年7月22日)
这例中的“PK”究竟指什么呢,是生产飞机的公司名称还是巴基斯坦国名的英语缩略呢?我们认为两种都有可能性,不过指国家名称的可能性更大。
“PK”另外一个致命的弱点是:“PK”毕竟是一个网络游戏的专业词语,现在开始流行起来,适用人群有一些限制。据《法制日报》2005年9月16日的调查显示,18——35岁的人全都知道“PK(对决)”的意思,36~50岁的接触网络程度不同,情况有所不同。50岁以上的人接触网络很少,知道的更少。由此可见,“PK”这样的时尚词往往一头雾水。这两个弱点决定了“PK”必须进行规范。关于字母词的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有明确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如下例就做到了这一点:
(15)玩网络游戏上瘾是当前最令家长和社会各界头疼的问题之一,而玩家之所以会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网络游戏要求玩家必须练级或PK(玩家之间相互攻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地位和能力。(《人民日报》,2005年8月12日)
严格来说,只有象上述这例在字母词“PK”后用汉字作注才是规范的用法,但是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以“PK”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现在的大众传媒受版面的制约,往往不注明它的中文含义。这种情况下虽然不规范但是不影响表达和理解,“PK”由于受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影响,收视率极高,这就使得“PK”成了一个极为常见的普遍性相当高的流行字母词,但是也要注意区分场合。
“PK”这个流行词语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因此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辨证的思想认识去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而不能一味指责,一棍子打死。“规范就是服务”,在汉语规范中进行观察、研究和语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远,我们不如先“冷处理”,让语言的使用者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大浪淘沙”。
Ⅸ 请问电视上、网络上经常会出现pk这字母,pk表示什么
单挑,1 VS 1的意思.
也有某些地方说起来含有"扑街"的意思(骂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