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鉴别真假白芷粉
一看,二闻,三上手
颜色不能太白,有些是加了色的,看上去很好,却是掺了假的.
闻上去有药香的,不要过于浓郁,太弄可能是加香料的,不过没味道的或者味道太淡的,纯度就没那么高了.
拿少量在手上碾一下,不要过于粗糙.毕竟你买的白芷粉本身就是粉了.
最后建议你如果需要药材粉,可以去中药店自己买了回来磨,要保险点,自己亲手做的总是保险啊.
‘贰’ 想问下这白色圆圈的中药是白芷还是白术
从图片上看,既不像白芷也不像白术,更像是牡丹皮。白芷和白术中间都不会是空心的,像牡丹皮、白鲜皮以及桑白皮这几种根皮类的药材中间才会空心,而你这个看上去更像牡丹皮。
‘叁’ 这个是白芷吗怎么是黄色的,网上图片都是白色的
川白芷,较浙白芷粗,但四棱不及断白芷明显,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皱纹较明显。
‘肆’ 请问这是白芷吗(图片)
不是白芷,如果爵之味苦涩,粘液多就是白芨。
‘伍’ 白芷什么样及图片
白芷- 植物
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陆’ 野生白芷和种植白芷怎样识别
野生白芷和种植白芷在营养方便是没有区别的。请不要被商家误导。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
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国内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药用。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柒’ 白芷长什么样子。谁有图片告诉我下
‘捌’ 中药里白芷和 黄芷如何区分
黄芷又叫黄芪是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药材鉴别
黄芪-中药材(图3)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白芷禹白芷、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产于南方
【性状】: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在网络中搜索有比较详实的图片和资料!
‘玖’ “山奈”和“白芷”怎么区分
白芷中心有一圈年轮,而三奈没有。白芷的表皮颜色比较浅,而三奈的表皮颜色比较深。白芷表皮的纹路是大致沿着茎的方向从上往下的,而三奈表皮的纹路是杂乱无章的。白芷的形状是圆柱形的,三奈没有固定的形状。另外白芷和三奈的味道也不同。
拓展:
1、山柰
山柰(学名:Kaempferia rotunda L. )是姜科,山柰属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根茎块状,单生或数枚连接,芳香。叶通常贴近地面生长,近圆形,无毛或于叶背被稀疏的长柔毛,无柄;花顶生,半藏于叶鞘中;苞片披针形,花白色,有香味,易凋谢;花萼约与苞片等长;唇瓣白色,雄蕊无花丝,药隔附属体正方形,果为蒴果。8-9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南亚至东南亚地区亦有,常栽培供药用或调味用。根茎为芳香健胃剂,有散寒,去湿,温脾胃,辟恶气的功用;亦可作调味香料。从根茎中提取出来的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定香力强。
2、白芷
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拾’ 中药里白芷是什么样子的
中药里的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性味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有散寒解表,祛风燥湿,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进而达到美容的作用,临床常用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眉棱骨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等。
《本草纲目》记载:“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阳肺经。主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主漏、带、痈疽诸病,三经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查了几个地方,没发现有关副作用的描述哈.
下面是白芷的图片,您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