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泰和通宝图片大全

泰和通宝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2-05-19 19:40:30

‘壹’ 古币泰和通宝

泰和通宝: 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始铸,钱文楷书,含瘦金体风韵,制作精美,直读光背。小平径2.5--2.6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2.9厘米,折三径3.0-3.3厘米‘;早期折拾型钱直径4.6厘米,重38克,真实等于10枚小平钱的重量,后期折拾钱径4.4厘米,重15克,减重厉害,实为虚值大钱。当拾型大钱钱文有粗字版与细字版之别。泰和通宝钱不分何种均不多见,然早期厚重型折拾大钱为最罕见者。

‘贰’ 家里有一个古铜币和铜杯,好像是一套的,上面写有“当朝状元及第一品”背面有鹤登梅的图案。

这种钱币严格来说属于收藏品中的“花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到了明清,花钱发展达了鼎盛,皇宫内也开始铸造花钱,而民间花钱也开始用上等的黄铜做材质。
花钱,以其形制类古钱,性质非流通币而得名。历来花钱是作为古钱币的一个分支。按其用途大致可以为古钱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五大类,可作为厌胜(厌伏其人,咒诅取胜),佩饰,玩赏,游戏,撒帐,洗儿,吉庆,卜卦,殉葬,赏赐,凭信,镇库,纪念,祝寿,挂灯,上梁,系包裹,镇水,性教育等方面之用途。从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花钱收藏的普及,人们对花钱开始重新认识。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版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吉祥的内涵,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和古钱的联系,不但体现在它们形制的相似,而且体现在它们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正因为花钱有多种亮点,花钱收藏队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钱收藏者,而且也包括了古文化爱好者,艺术品爱好者等等。 在中外众多货币之中,中国花钱是独特的一族。从用途上看,它们不具备任何货币的功能;从外观上看,它们却都被铸成钱币的形状。眼下,花钱收藏相当热门,部分品种的价格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档次收藏钱币,真可谓不是钱币胜似钱币!
镇库钱
这是一种官钱局在开铸流通钱币之前,为镇钱库之邪,特意铸造的特大型超重钱币。有的在钱币上特地铸上“镇库”字样。存世最早的镇库钱当属南唐的大唐镇库。此后,历朝历代都有铸造,也有不铸“镇库”二字的镇库钱。
挂灯钱
宫廷用钱一种,用作宫灯的下坠,多见于清代。史载:“钱局岁十二月例精制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凡是见到清代年号钱中厚重、大型、铜质、精良的,即可能是挂灯钱。
清代宫廷每逢春节、元宵节,有把钱币挂在宫灯上做配饰的习俗,称挂灯钱。每逢十二月,铸局要特铸一批精致的花钱。干隆以前的挂灯钱上多饰有龙凤图案,后来又改用文字替代。
祝寿钱
为庆祝寿诞而铸造的吉语钱。钱文通常有龟鹤齐寿、龟龄鹤寿、福德长寿、福寿延长等,背面多为神仙、灵龟、仙鹤、瑞云等图案。
配饰钱
指古人佩带于身上作装饰或辟邪的钱形铸品,亦称“配钱”。配钱起源于汉代,原为钱形带扣,后来在其上增添各种图案或吉语,诸如“日入千金,长相勿忘”等,近代清末民初民间大量的锁片往往也被归入配饰钱一类。
春钱
古代民间作首饰的小钱,多为私铸,质地多为金银。此钱在元代已经有了记载,当时妇女首饰多为金银小钱状,此即春钱。另有一种“新春大吉”、背面“人口平安”的小铜钱也属春钱一类。
撒账钱
古时在婚嫁仪式上使用的钱形铸品。撒账钱上多系吉语祝词,如长命富贵、夫妻偕老、金玉满堂、宜尔子孙、早生贵子等,也有在流通钱表面鎏金、鎏银的品种。
象棋钱
为古代钱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为今天的样子。存世最早的象棋钱也出现在宋代,通常图文并茂,极为精美,亦有后世仿制。
门神钱
春节时农村一般都贴门神。古代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唐朝时,门神像由武将秦叔宝、尉迟敬德代替了。明清时候,两位门神“站”在钱币上了。
贺年钱
专门用来祝新春的。这种钱体形小,也不怎么精良,是民间私人铸造的。因为专门用来恭贺新春,故又称新春钱。
吉语钱
即在钱币上铸有吉祥语句,这种钱币种类很多,盛行于唐宋。如“岁岁平安”、“四季平安”钱。
压岁钱
每逢除夕或新春岁首,长辈往往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史料记载:“以彩绳穿钱,编做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那时给压岁钱有一种镇岁、除邪、祈福、迎福的意义。民间还有用红绳穿百枚铜钱做压岁钱,寓长命百岁之意。
花钱拍卖价格表:
名称 成交价 机构 拍卖会
太平天国双龙戏珠小花钱 RMB 192,5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3春季拍卖会
人物鹤龟大型花钱(直径59mm),极为少见,极美品 RMB 44,8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8春季拍卖会
礼佛图大型花钱 RMB 27,5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6春季拍卖会
天寿永吉背星月花钱 RMB 24,2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4秋季拍卖会
南宋王莽十布钟型花钱 RMB 13,2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5秋季拍卖会
辽代皇帝万岁重轮背杂技人物花钱 RMB 12,1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5春季拍卖会
重臣千秋背福德吉利大型花钱 RMB 11,0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5春季拍卖会
铜质象棋棋子花钱三十二枚全 RMB 9,68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6春季拍卖会
存心忠孝背行事仁义大型花钱 RMB 8,8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6春季拍卖会
泰和通宝背龟鹤齐寿花钱二枚不同 RMB 8,58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5秋季拍卖会

‘叁’ 泰和通宝小平

泰和通宝

金代时期铜钱

小平存世稀罕

通过于真品比较可知

字口软弱无力

人为做包浆

为现代仿古工艺品

没有收藏价值

真品这个薄锈包浆

价值在万元以上

‘肆’ 请大家帮忙看看这块泰和通宝,小时候玩捡到的,大概有10几块,现在还有几块了

既然是玩的时候捡到的东西,肯定不会太值钱的

‘伍’ 泰和通宝折十楷书

泰和通宝,金代,泰和年间(1201---1206年)铸,传世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四等,均极稀罕,面文"泰和通宝"四字楷书..

‘陆’ 这枚泰和通宝值钱吗

这枚泰和通宝是古币铜钱能值几十元放起来留做记念

‘柒’ 关于古币

秦朝:(前221~206)

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西汉:(前221~23)

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
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
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
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 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 上林三官五铢
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
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帝五铢、小五铢
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新(8~23)

帝王:王莽(莽 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 国宝金匮直万 一刀平五千 六泉·十布
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 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
东汉:(25~220)
帝王:光武帝(刘秀)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武五铢
帝王:灵帝(刘宏) 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帝王:废帝(刘弁)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减边五铢、延环五铢
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三国

魏(220~265)

帝王:文帝(曹丕) 年号:黄初 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
帝王:明帝(曹睿) 年号:太和、青龙、景初 发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

吴(222~280)

帝王:大帝(孙权) 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蜀(汉)(221~363)

帝王:昭烈帝(刘备)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蜀五铢 直百五铢 直百 直一· 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西晋、东晋、十六国

西晋(265~316)

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旧钱
帝王:惠帝(司马衷) 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

东晋(317~420)

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赵王石勒造“丰货”
帝王:明帝(司马绍) 年号:永昌、太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沈充造“沈郎五铢”
帝王:成帝(司马衍) 年号:太宁、咸和、咸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成汉李寿造“汉兴”钱
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北凉造“凉造新泉”
帝王:恭帝(司马德文) 年号:元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夏造“大夏真兴”

南北朝 (420~581)

南朝:宋(420~479)

帝王:文帝(刘义隆) 年号:元嘉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
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 发行钱币及备注: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帝王:前废帝(刘子业) 年号:永光、景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

南朝:齐(479~502)

帝王:武帝(萧赜) 年号:永明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南朝:梁(502~557)

帝王:武帝(萧衍) 在位时间:502~549 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帝王:敬帝(萧方智) 在位时间:555~557 年号:绍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南朝:陈(557~589)

帝王:文帝(陈倩) 在位时间:560~566 年号:天嘉、天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嘉五铢
帝王:宣帝(陈顼) 在位时间:569~582 年号:太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货六铢

北朝:北魏(386~534)

帝王:太武帝(拓跋寿) 在位时间:423~452 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和五铢

(北魏)495年

帝王:宣武帝(元恪) 在位时间:500~515 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平五铢
帝王:孝庄帝(元子攸) 在位时间:527~530 年号:建义、永安 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安五铢(北魏)529年

北朝:东魏(534~550)

帝王:孝静帝(元善见) 在位时间:534~550 年号:天平、元象 发行钱币及备注:小样永安五铢

北朝:西魏(535~557)
北朝:北齐(550~577)

帝王:文宣帝(高洋) 在位时间:549~559 年号:天保 发行钱币及备注:常平五铢(齐)553年

北朝:北周(557~581)

帝王:孝闵帝(宇文觉) 在位时间:557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行大布(北周)547年
帝王:武帝(宇文邕) 在位时间:560~578 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发行钱币及备注:布泉(北周)561年
帝王:静帝(宇文衍) 在位时间:579~581 年号:大象、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通万国(北周)579年

隋:(581~618)

帝王:文帝(杨坚) 在位时间:581~604 年号:开皇、仁寿 发行钱币及备注:置样五铢、五铢白钱

唐(618~907)

帝王:高祖(李渊) 在位时间:618~626 年号:武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元通宝
帝王:高宗(李治) 在位时间:649~683 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封泉宝
帝王:肃宗(李亨) 在位时间:756~762 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 顺天元宝
帝王:代宗(李豫) 在位时间:762~779 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历通宝
帝王:德宗(李适) 在位时间:779~805 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中通宝(新疆铸)
帝王:顺宗(李诵) 在位时间:805 年号:永贞 发行钱币及备注:有“大”、“中”、“元”字钱
帝王:武宗(李炎) 在位时间:840~846 年号:会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

五代 十国

后梁(907~923)

帝王:太祖(朱全忠) 在位时间:907~910 年号:开平、乾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平元宝 附刘仁恭铸: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帝王:末帝(朱友贞) 在位时间:911~923 年号:乾化、贞明、龙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徐知诰铸: 大齐通宝

后唐(923~936)

帝王:庄宗(李存勗) 在位时间:923~926 年号:同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帝王:明宗(李嗣源) 在位时间:926~934 年号:天成、长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成元宝
帝王:闵帝(李从厚) 在位时间:934~935 年号:应顺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晋(936~946)

帝王:高祖(石敬塘) 在位时间:936~944 年号:天福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福元宝
帝王:出帝(石重贵) 在位时间:944~947 年号:天福、开运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后汉(947~950)

帝王:高祖(刘知远) 在位时间:947~948 年号:天福、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汉元通宝
帝王:隐帝(刘承佑 在位时间:948~951 年号: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帝王:太祖(郭威) 在位时间:951~954 年号:显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周元通宝

北宋(960~1127)

帝王:太祖(赵匡胤) 在位时间:960~976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
帝王:太宗(赵光义) 在位时间:976-997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李顺)应运元宝
帝王:真宗(赵恒) 在位时间:998~1022 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
帝王:仁宗(赵祯) 在位时间:1022~1063 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帝王:神宗(赵顼) 在位时间:1068~1085 年号:熙宁、元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帝王:哲宗(赵煦) 在位时间:1086~1101 年号:元佑、绍圣、元符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帝王:徽宗(赵佶)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帝王:钦宗(赵桓) 在位时间:1126~· 年号:靖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南宋(1127~1279)

帝王:高宗(赵构) 在位时间:1127~1162 年号:建炎、绍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帝王:孝宗(赵shen) 在位时间:1163~1190 年号:隆兴、乾道、淳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帝王:光宗(赵敦) 在位时间:1190~1194 年号: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帝王:宁宗(赵扩) 在位时间:1195~1224 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
帝王:理宗(赵昀) 在位时间:1225~1264 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 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 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帝王:度宗 在位时间:1265~1274 年号:咸淳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
帝王:恭宗(赵显) 在位时间:1275 年号:德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端宗 在位时间:1276~1278 年号:景炎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帝丙(赵丙) 在位时间:1278~1279 年号:祥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

辽(907~1125)

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 在位时间:907~926 年号:神册、天赞、天显、 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帝王:太宗(耶律徳光) 在位时间:926~947 年号:天显、会同、大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
帝王:世宗(耶律阮) 在位时间:947~951 年号:天禄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通宝
帝王:穆宗(耶律璟) 在位时间:951~969 年号:应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通宝
帝王:景宗(耶律贤) 在位时间:969~982 年号:宝宁、乾亨 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
帝王:圣宗(耶律隆绪) 在位时间:982~1031 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
帝王:兴宗(耶律宗真) 在位时间:1031~1054 年号:景福、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帝王:道宗(耶律洪基) 在位时间:1054~1101 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乾统、天庆、保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1038~1227)

帝王:毅宗(李谅祚) 在位时间:1048~1067 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
帝王:惠宗(李秉常) 在位时间:1067~1086 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帝王:崇宗(李乾顺) 在位时间:1086~1139 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帝王:仁宗(李仁孝) 在位时间:1139~1193 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帝王:桓宗(李纯佑) 在位时间:1193~1206 年号:天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帝王:襄宗(李安全) 在位时间:1206~1211 年号:应天、皇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
帝王:神宗(李顺顼) 在位时间:1211~1223 年号: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

金(1115~1234)

帝王:太宗(完颜晟) 在位时间:1123~1135 年号:天会 发行钱币及备注: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帝王:海陵王(完颜亮) 在位时间:1149~1161 年号:天德、贞元、正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帝王:世宗(完颜雍) 在位时间:1161~1189 年号: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
帝王:章宗(完颜景) 在位时间:1189~1208 年号:明昌、承安、泰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 在位时间:1208~1213 年号:大安、崇庆、至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帝王:宣宗 在位时间:1213~1223 年号:贞佑、兴定、元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贞佑元宝、通宝

元(1279~1368)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帝王: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
帝王:仁宗 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
帝王:英宗(硕德八剌) 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宝、通宝
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 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 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
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 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明(1368~1644)

帝王:太祖(朱元璋) 在位时间:1368~1398 年号:洪武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武通宝
帝王:成祖(朱棣) 在位时间:1403~1424 年号:永乐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
帝王:仁宗(朱高炽) 在位时间:1425 年号: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
帝王: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间:1426~1435 年号:宣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
帝王:考宗 在位时间:1488~1505 年号:弘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治通宝
帝王:世宗(朱厚璁) 在位时间:1522~1567 年号:嘉靖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
帝王:穆宗(朱载厚) 在位时间:1567~1572 年号:隆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
帝王:神宗(朱翊钧) 在位时间:1573~1620 年号:万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
帝王:光宗(朱常洛) 在位时间:1620 年号:泰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
帝王:熹宗(朱由校) 在位时间:1621~1627 年号:天启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
帝王:毅宗(朱由检) 在位时间:1628~1644 年号:崇祯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
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帝王:南明 在位时间:1644~1662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帝王:三藩 在位时间:1673~1680 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1616~1626 年号:天命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帝王:太宗(皇太极) 在位时间:1626~1643 年号:天聪、崇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
帝王:世祖(福临) 在位时间:1644~1661 年号:顺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
帝王: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1661~1722 年号:康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1723~1735 年号:雍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
帝王: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1736~1795 年号:干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干隆通宝
帝王:仁宗(颙琰) 在位时间:1796~1820 年号:嘉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
帝王: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1821~1850 年号:道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
帝王:文宗 在位时间:1851~1861 年号:咸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帝王: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1862~1874 年号:同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
帝王:德宗(载湉) 在位时间:1875~1908 年号:光绪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
帝王:(溥仪) 在位时间:1909~1911 年号:宣统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帝王:洪秀全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捌’ 咸丰重宝当十价格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一月,爱新觉罗·旻宁驾崩,奕伫即位,次年改元咸丰。作为福建钱局的宝福局,势必要开铸咸丰纪元钱。但福建不是铸钱原料所在地,所需材料需到云南、广东、汉口等地采购,成本很高,铸钱亏损无利。户部恐钱法废弃,发文催促。宝福局在户部督促下,才于咸丰三年开铸咸丰大钱。据福建巡抚、代理闽浙总督王懿德在《奏折》中称有“一当十、一当二十、一当五十、一当一百四种”。当十者每枚重五钱,当二十者每枚重一两,当五十者每枚重二两五钱,当百者每枚重五两。

对于一般的文玩收藏来说,都是年代越久,价值越高,但是,如果具体到古钱币收藏,其实这个法则就难以适用。诸君请思,所谓古玩,为何有价值,又为何会升值?其理在于一个“稀”字,在这个朝代大量廉价的东西,到了另一个朝代,就变的稀少昂贵,是多少变化的结果。

‘玖’ 求唐代 金 开元通宝 图 和详细说明注解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30元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2.4--2.5厘米,重3.8--4.2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2元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皇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无定价熙宁皇统年间(1141--1148)始铸行。面文篆书,旋读光背,径2.3厘米,字体简洁,传世已知仅一枚。

正隆元宝楷书小平光背2元海陵王正隆年间(1156--1160)铸,面文楷书,旋读光背,有北宋大观钱风韵,质地精良,文字俊秀,径2.5厘米,重3.4克。有一种正字末笔出头,称出头正隆,俗称出头正隆不在正,而看隆下生。存世以合背钱为少见。

正隆元宝楷书小平正字五笔600元

大定通宝楷书小平背“申”15元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铸,钱文楷书含瘦金体,内外郭精整,为金钱中佼佼者,有光背、背穿上,申、酉、背穿下申、酉大样、小样、宽缘、窄缘、合背多种。小平径2.5厘米,重3.5克,折二径3厘米,重9克。存世折二,小平合背为罕。

大定通宝楷书小平背下“酉”35元

大定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酉”15元

大定通宝楷书折二光背7元

大定通宝楷书折二白铜质1000元

大定通宝楷书小平青铜质850元

大定通宝楷书小平铁质70元

大定通宝楷书小平铁范铜800元

泰和通宝楷书小平光背4000元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铸,钱文楷书,含瘦金体风韵,制作精美,旋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7厘米,折三径3.27厘米,当十径4.4厘米,重15克。泰和通宝钱不分何种均极稀少。

泰和通宝楷书折二光背1500元

泰和通宝楷书折三光背18000元

泰和通宝楷书折五光背4000元

泰和通宝楷书折五元代背巨星700元

泰和通宝楷书折十光背80000元

泰和重宝篆书折十光背200元

泰和重宝篆书折十合背700元

泰和重宝篆书折三光背1400元

泰和重宝篆书特大型光背2800元

崇庆通宝楷书小平光背60000元卫绍王崇庆年间(1212)铸。文字与形制近似泰和重宝,大如折五,径3.45厘米左右,只此一枚。建国以来未见新品。通宝楷书直读仿瘦金体,小平径2.4厘米,重3.6克,折二径2.7厘米,重6.4克,现又见一新品,钱文瘦金体,径2.51厘米,重4克,红斑绿绣与北宋钱同出一坑。

崇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60000元

崇庆元宝篆书折五光背无定价

崇庆元宝篆书折二光背无定价

至宁元宝楷书小平光背25000元卫绍王至宁年间(1213)铸,折五钱,面文有瘦金体风,制作精好,径3.4厘米左右,存世仅此一枚。

贞佑通宝楷书小平大样光背35000元宣宗祯佑年间(1214--1216)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约3厘米,制作已不能与前期相比,贞佑通宝为金之未代钱币。

贞佑通宝楷书折二光背60000元

佑通宝楷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阜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2500元刘豫(枕头降金叛将)阜昌年间(1130--1137)铸。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元宝为小平对钱,径2.6厘米,重3.4克。通宝为折二钱,真篆二体对钱,直读光背,径3厘米,重3.8克。重宝为折三对钱,钱文真篆二体,径3.4厘米,重11.5克。阜昌钱以精美传世,然刘豫的民族气节却非常低下,此三钱以折二最难得。

阜昌元宝楷书小平光背3000元

阜昌元宝楷书折二光背2600元

阜昌元宝篆书折二光背3200元

阜昌重宝楷书折十光背1600元

阜昌重宝篆书折十光背2000元

‘拾’ 古币泰和通宝小平的价钱

泰和通宝小平制作精美,存世非常稀少,堪称古泉大珍。华光普在中国古钱大集里将泰和通宝小平定为古泉三级,定价8000元。2010年出版的华夏古泉价格图录将此泉定价8万元。2014年此泉定价30万元以上。

阅读全文

与泰和通宝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侧脸图片头像女生冷酷霸气 浏览:121
长一样的金貔貅如何分公母图片 浏览:552
女生送男生草莓图片 浏览:363
鳄鱼龟图片大全大图 浏览:120
可爱猫咪脸红图片 浏览:418
左岸上新女装高清图片 浏览:560
晴天娃娃图片大全 浏览:225
动漫星空的图片 浏览:473
现在人穿衣服的图片 浏览:275
word设置图片边框为虚线方点 浏览:966
可爱的主人图片 浏览:472
动漫男生被踢档图片 浏览:508
铅笔手绘女孩失去心情的图片好看 浏览:14
word图片显示不完整下一页也没有 浏览:881
帅哥同性恋动漫图片 浏览:26
鱼杆支架图片价格 浏览:435
身份证图片大小word 浏览:468
长发盘发发型图片图解 浏览:535
男生不见面的图片 浏览:122
动漫女生图片马尾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