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洞庭湖的水系河道
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地跨湖南、湖北2省5个地(市)、18个县、15个国营农场。北有荆南四口:松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已堵塞)四口分泄长江洪水,每年汛期分泄长江洪水量50%以上;南有湘、资、沅、澧四水灌注,从城陵矶出流长江,是一典型的吞吐调蓄性湖泊。
洞庭湖水系由面积2691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和入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4条河流和直接入湖的汨罗江、新墙河等中小河流组成。水系来水经湖南省城陵矶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6.28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6%。其中:湖南省境20.48万平方公里,占78%;贵州省境3.04万平方公里,占11.6%;其余10.4%属桂、川、鄂、赣、粤诸省(区)。洞庭湖水系指最终汇入洞庭湖的各水网系统,包括洞庭湖平原各河网水道和湘江、资江、澧水和沅江等长江一级支流。
湘江,为湖南省流入洞庭湖的“四水”之一,发源于广西省临桂县海洋坪龙门界。由长沙市望城县乔口入境内湘阴县沙田乡观音阁,经铁角嘴、窑头山、躲风亭、樟树港、弯河至濠河口,在濠河口分东、西两支。东支绕城西垸东面,经老闸口、三汉河、城关镇、黄猫滩、老鼠夹至芦林潭;西支绕城西垸西面,经东港、刘家坝、新泉寺、魏家湾至临资口与资水汇合,再经沅潭、杨雀潭、万家台、蛇口子至芦林潭,与东支汇合,至增挡进入岳阳县境,入洞庭湖。流经境内长108.8公里,其中濠河口以上干流16.6公里,东支24公里,西支33.7公里,芦林潭以下干流34.5公里。
沅江,又称沅水,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经中国贵州省、湖南省。沅江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河流,干流全长1033公里(一说1133公里 、1022公里 ),流域面积8.916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落差1462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170立方米每秒。流域则跨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四省。属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中的第二大水系 。
澧水,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越湘鄂两省边境,地理位置在北纬29°30′~30°12′,东经109°30′~112°之间。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径流模数居全省之冠,并以洪水涨落迅速而闻名。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三源于桑植县打谷泉与桥子湾的小茅岩汇合后东流。沿途接纳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县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内15736平方公里。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径流总量(三江口站)131.2亿立方米。
资水,湖南“四水”之一。湘阴县境有干流和东支(旧谓“茈水”,1952年整理水道后称“东支”)。于流自益阳市入湘阴县毛角口,沿南湖、洞庭区西面,经泉水村、黄口潭、赛头口、易婆塘至杨柳潭注入南洞庭湖;东支自毛角口向东,沿新泉区西面,经焦潭湾、西林港、南湖洲、关公潭、白马寺、和平闸至临资口注入湘江。湘阴段长57.4公里,其中干流21.4公里,东支36公里。
汨罗江,是洞庭湖水系中仅次于湘、资、沅、澧的第五大水系。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江西省修水3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梨树埚(修水县境),流经修水县、平江县、汨罗市,于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全长253.2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流域总面积554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46%,落差249.8米。汨罗江自新市以下,明代前属洞庭湖湖汊,后淤成大片洲土,沿岸人民逐步围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汨罗江尾闾已围挽大小堤垸33处。原有湖泊被小垸瓜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小支流上二建成水库436座。1958年冬,对尾闾地区的河道进行整治,过去迂回曲折的汨罗江尾闾得以流畅。
新墙河,属洞庭湖水系,古称“微水”,后以南岸下游新墙镇得名。源出平江县板江乡宝贝岭,至筻口与发源于临湘市药姑山的游港汇合,流经岳阳县新墙、荣家湾至君港入洞庭湖。主河道东西长62公里,流域南北宽53公里,流经平江、临湘、岳阳3县(市)50个乡镇、460个村。流域面积2370平方公里,干流长108公里,平均坡降0.718%:常年平均流量为每秒52.6立方米。三港嘴以下,河湖相连,夏涨冬落,变化较大。 下游水系,指洞庭湖与长江连通的吐纳水道,除从城陵矶出流长江外,有松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已堵塞)四口分泄长江洪水,每年汛期分泄长江洪水量50%以上。
华容河,又名调弦河。起于湖北省石首市调弦口(长江流入洞庭湖的“四口”之一),过焦山河后入华容县境,经万庾、华容县城、潘家渡,于钱粮湖农场旗杆嘴(今称六门闸)注入东洞庭湖,河长55公里。华容河在隋唐时期只是一条汇集桃花山南部和西部山洪向北流入大江的小溪。唐宋时期(618~1127),由于云梦泽消亡,荆江两岸筑堤围垸工程迅速发展,“九穴十三口”逐渐淤废、填塞,荆江洪水被约束在两岸堤防之内,水位显着抬高,迫使下荆江洪水从“华容隆起”的垭口(原小溪向北的流路)向南漫流。自此,华容河形成,流向由北注改为南泄。两宋时期,河道形态无定。至元末明初,沿河两岸开始大规模筑堤围垸,引导河水循堤间水道南下,逐渐形成固定河床。据《大清一统志》载,调弦口即为《水经注》中的“生江口”。明万历三十年(1602),陈公堤溃,冲垮安津垸,洪水在万庾铺分西南、东南两股向南倾泄,其下又分多支。此后,华容河正式成为分流江水注入洞庭湖的水道。1958,调弦口堵口建闸。华容河首(调弦口)尾(旗杆嘴)堵坝建闸成内河。全长60.2公里,其中石首市12公里,华容县37.2公里,钱粮湖农场11公里,东西两岸流域面积1679.8平方公里。调弦口进水闸,每年开闸放水70~100天,年均泥沙淤积量25~38万吨,至1986年,华容河已淤积泥沙550~700万立方米,调弦口水闸坝外洪道长610米,比1954年淤高13米,仅余一线低槽。华容河冬春为自排水道,夏秋为储汇机排渍水入洞庭湖的蓄水河床。每年4~6月,沿岸内湖自此自流外排,一般底水27~28.5米。
藕池河,位于湖北省公安、石首2县交界的天心洲附近,系清咸丰年间因江堤决口不塞而成,长江入洞庭湖的“四口”之一。藕池河水系紊乱。江流入口后,主要分为东、中、西三支。流经华容境内的是东支。东支经管家铺、梅田湖入湖南境内,流经华容县,从注滋口入东洞庭湖,长106公里。该支进入华容后,在殷家铺又分东、西两支。(1)西支名梅田湖河,至张家湾另分一支名张家湾小河,于扇子拐合主流,经易家嘴、南岳庙至南县城关,再分东北与西南两流:西南流名三仙湖河,经乌嘴、八百弓、茅草街入南洞庭湖;东北流经扁担河,于九斤麻汇鲇鱼须河。(2)东支名鲇鱼须河,在鲇鱼须分支西南流,破余家垸经下闸口,于易家嘴会梅田湖河。民国9年,清水河之河口、下闸口堵坝,主流于黄洋渡再分支西南流,名西来庵河,亦于易家嘴会西支梅田河。主流再于砚溪渡、挪堤拐又分两支西南流,一名砚溪渡小河,一名留仙窖小河。两水在岳城寺汇流,经马蹄、白莲汇西支梅田湖河。东、西两支主流于九斤麻汇扁担河(梅田湖河)后,经北景港、花兰窖、罗家咀、仙人洞至注滋口,折北曲流吕家糟坊、白家铺、小湾、大湾至插旗入北湖下旗杆嘴。民国21年已基本断流。光绪二十三年(1897)南安老垸土坑被洪水冲开,为注滋口河南支,名隆庆河,下绕新河口、杨林所,南流经北孤儿垸出舵杆洲后,北流东浃出乌龟洲。24年,新开注滋口引河,主流由新开引河经刘家铺北折曲流良心堡、苍梧台入东洞庭湖。1958年冬堵良心堡洪道,新开刘家铺河。由殷家洲奎新洲入东洞庭湖,藕池河华容段全长71.7公里。
松滋河,亦名马峪河,为荆江河段分泄江流的主要河道之一,亦为“荆南四口”之首。其分江流之口,称松滋口,位于松滋市马峪河林场。松滋河自北而南流往湘鄂两省的松滋市、公安县和安乡县、澧县。河口至松滋大口为上游,亦称主流,长24.5公里,左岸有采穴河分泄松滋河水;在大口处分为东、西两支,俗称松东河、松西河。西支为主流,向南经新江口、窑子沟入公安县境,经狮子口、汪家汊、郑公渡、杨家垱至湖南澧县汇入澧水,注入西洞庭目平湖,全长134.79公里;西支于公安县刘家嘴、杨家垱分别有洈水河、瓦窑河汇入,在斑竹垱有苏支河分流入东支,至青龙窑又分为两支:一支称松滋西支或官垸河,另一支称中支或自治局河。东支经新场、沙道观、米积台入公安县境,经孟溪、甘厂、黄四嘴至新渡口入湖南安乡县境,汇入松虎洪道,注入西洞庭目平湖,全长117.35公里;东支在松滋与公安交界处有莲支河分流入西支,于中河口有扁担河与虎渡河相通,在公安县甘厂有瓦窑河与西支相串。松滋河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长江干堤溃决形成的。松滋河自形成以来,每年汛期分泄长江洪水,削峰作用十分显着,洪水期间松滋河分流量约占荆江洪水流量的七分之一。荆江高水位时,松滋河每分流1000立方米/秒洪水,可使沙市水位降低约0.1米。清同治九年(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如若不冲开松滋口分流,荆江大堤乃至江汉平原难免灭顶之灾。新中国成立之初,松滋河在荆江以南的四条分流河道中,分流长江洪水的能力仅次于藕池河。1959年调弦口封堵后,松滋河的分流量逐渐上升至首位。松滋河分流量逐年减小,特别是东支过流能力日渐萎缩,人类活动也是原因之一。松滋河形成初期,入湖口位于今澧松大垸,至1900年前后,由于泥沙淤积,洲滩段沿下延约40公里,到1954年再下延约30公里。从1976年至1988年的12年间,松滋河新河口、沙道观至官垸、自治局、大湖口之间河段共淤积泥沙7367万吨,年均淤积量567万吨,大量的泥沙淤积促使西洞庭湖解体,而且导致南洞庭湖由湖泊型向洪道型过渡,入湖口继续下延至沅江共双茶大垸东端。从1873年至今,松滋河入湖口由澧松大垸下延了130余公里。泥沙淤积使湖泊变为陆洲,围垸农垦不断拓展,客观上也加剧了这种态势。
虎渡河,为荆江南岸的分流河道之一,其分江口称太平口。虎渡河形成之初,经弥陀寺、里甲口、黄金口、中河口、汇洈水后南下,经南平、杨家垱于现今的中合垸附近入湖。1873年松滋河形成,迫使虎渡河从中河口改道顺虎西山岗和黄山东麓南下进入湖南境内。后由于河口三角洲的发育,形成许多支流与松滋河串通,先是在张家渡附近入湖,后因藕池河的影响,虎渡河下延到小河口与松滋河汇合,至肖家湾注入西洞庭湖目平湖,全长137.7公里。虎渡河是条比较稳定的分流水道,南闸以上河道河面最宽达400米,一般宽100-300米,河床平均宽约290米,河床高程一般为29-30米(吴凇冻结),主流分段有中河口、陆家渡、书洲院等汊河与松滋河东支等相串,有的已经成为哑河,有的已经平整成耕地。河道过流能力约2900-3800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0世纪50年代为207—209亿立方米,后逐渐减少。1938年太平口最大流量3280立方米/秒,南闸以下河段最大流量3800立方米/秒(调查分析值)。1954年大洪水的非常情况下,南闸下泄6800立方米/秒,导致大量的溃垸灾害。平均年入湖水量195亿立方米,占宜昌来量的4.3%;年入湖沙量2220万吨,占宜昌年均输沙量的4.2%,由于修建节制闸(南闸)和下荆江裁弯的影响,导致南闸以上河道泥沙淤积增多,下游河道过洪断面减小,太平口进洪口门高程抬高,削弱了虎渡河渲泄荆江洪水的能力,致使虎渡河时常断流,年断流期一般为3-4个月,最长年断流天数为184天,原有汊河大部都已堵塞,给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难。
② 谁有古代 城市的介绍(或图片)
洛阳隋唐两代的东都城遗址。
http://home.olemiss.e/~gg/hstrymap/05810618.jpg
http://www.chinacraft.com/zggy/06wwgys/wwbhdw/yz/stddyz.htm
中国隋唐两代的东都城遗址。在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南望龙门,
北依邙山,西至涧河,洛水横贯其间。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对隋唐洛阳城进行勘查;1959年调查了宫城、皇城及周围诸小城的平
面布局,确定一些门址的位置,并发掘了皇城南墙的右掖门;1960
~1965年继续调查了街道、里坊及市场的位置,同时发掘了宫城。
1969年,河南省博物馆与洛阳市博物馆联合调查、钻探和发掘了含嘉
仓城;其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博物馆和洛阳市文
物工作队又多次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内进行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城营建于隋大业元年
(605),其规模仅次于都城大兴城。唐代略有增建。隋唐洛阳城包括
宫城、皇城、圆壁城、曜仪城、东城、含嘉仓城和外郭城。
外郭城
南宽北窄,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基址宽约15~20米。南
墙长约7290米,东墙长约7312米,北墙长约6138米,西墙南端长约
6776米。稍呈弧形。东西两墙下面发现有石板砌的下水道。外郭城有
8个城门,西墙无门。南墙3门,自东向西为长夏门、定鼎门(隋名建
国门)、厚载门(隋名白虎门)。东墙3门,自南向北为永通门、建春门
(隋名建阳门)、上东门(隋名上春门)。北墙2门,东为安喜门(隋名
喜宁门),西为徽安门。勘察清楚的南墙3门和建春门等都是一门三
道。城内街道横竖相交,形成棋盘式的布局。在洛河以南探出南北竖
街12条,东西横街6条;洛河以北探出南北竖街4条,东西横街3条。
其中最着名的是定鼎门大街,又称天门街、天津街或天街,是南北主
干道,现存长约3公里,宽约90~121米,路土厚达0.6米。城内街道
组成里坊,据《唐六典》及《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钻探的
实际情况可知,总数为109坊3市,即洛河南为81坊2市(西市、南市)
,洛河北为28坊1市(北市)。已勘查出洛河南的55个坊和洛河以北的
9个坊,其余各坊市为今城所压或被洛河冲毁。
宫城
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平面略呈长方形。北墙长1400米,西墙长
1270米,南墙长1710米,东墙长1275米。城墙宽约15~20米,中为
夯筑,内外砌砖。已经勘查出南墙正中的应天门(隋名则天门)、东边
的明德门(隋名兴教门)、西边的长乐门(隋名光政门)和北墙的玄武
门、西墙的嘉豫门。在宫城中轴线上,发现多处大片夯土殿址,西部
已发掘出多处长方形基址和一处石砌圆形基址。应天门内右侧发现了
为营建宫室而设置的窑场,出土大批注明官、匠或官工的印字砖瓦。
勘查探明了宫城东南侧自成一城的东宫以及北部的陶光园、中部偏北
的徽猷殿、西北部的九洲池,特别是宫城内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的发
掘,是迄今洛阳隋唐东都城考古最重要的发现。遗址的方位、形制、
建筑特点,与文献记载的明堂〔开元二十八年(740)改称含元殿〕颇
相符合。在夯土殿基正中,有由4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础外
圈直径4.17米,内圈直径3.87米,它的发现为进一步弄清宫城内宫
殿的布局,逐步复原宫城、皇城内的建筑,确立了准确标志。
皇城
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其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夹城。由
于洛河北移,皇城东南部被冲毁,南墙仅存西段,长约540米,东墙
现存长约1115米,西墙长约1670米。已勘查出东墙的宣耀门、西墙
的宣辉门和南墙西部的右掖门。右掖门已发掘,残高2.15米,进深
17.5米,为一门三道,每个门道宽6米,左右门道外侧各有13根立,
采用上架过梁的形式,其上盖筑门楼,内有宽1.25米的车辙。皇城内
发掘了隋代的子罗仓。
其他诸小城
曜仪城在宫城之北,为狭长形,东西长约2100米,南北宽约120米。
曜仪城以北是圆壁城,东西长2110米,南北宽为460(西端)~590米
(东端)。圆壁城的北墙即外郭城北墙西段。已勘查出这两座小城的断
续城垣以及两城中部相通之门道和圆壁城北墙正中的龙光门。在皇城
东侧发现有东城,城址为纵长方形,南北长约1270米,东西宽约620
米。在宫城东北角和西北角外,还有面积较小的东西隔城。
从考古发现看,诸小城中最重要的是东城北面的含嘉仓城。城平面为
长方形,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有城门4座,即仓东门(东门)
、仓中门或圆壁门(西门)、德猷门(北门)、含嘉门(南门)。德猷门
经发掘为单门道,宽4.9米,进深17米,门道留有车辙。东北部和南
半部,已探出粮窖287座,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先后发掘了12座粮
窖,其中9座出有铭砖,有唐代调露、长寿、天授、万岁通天、圣历
等年号,记载着粮窖在仓城中的方位,储粮的品种、数量,粮食来
源、入窖年月、运输和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第160号窖还保存有
约25万千克的炭化谷物。含嘉仓城的发掘,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
仓的仓储和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遗址的保护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重点保护区和
一般保护区,建立文物保护小组。1982年以后,洛阳市政府规定在保
护区进行建设,要履行报批手续,并由文物部门进行钻探和发掘,重
点文物保护区一般不许进行基建。对发掘出土的重要遗迹,如石砌圆
形建筑基址、大型石柱础等,修建了保护房或围栏加以保护。1989年
又重新明确保护范围,并建立多处石质保护标志碑。
长安
http://home.olemiss.e/~gg/hstrymap/06170907.jpg
http://www.zjsz.net/kz/lishi/shihua/suitang/tang21.htm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C%C6%
B3%A4%B0%B2%B3%C7&in=4&cl=2&cm=1&sc=0&lm=-1&pn=3&rn=1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C%C6%B3%A4%B0%B2%B3%C7&z=0
这里有更多
http://jjmking.blog.hexun.com/5184538_d.html
北京
http://home.olemiss.e/~gg/hstrymap/14201644.jpg
③ 宜州市历史有什么名人
一、状元冯京
宜州城西龙江北岸的天门山下有一个村落,名叫冯村,也叫冯家湾,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冯京出生于此。冯京自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庆历八年(1048年),冯京参加州试,中解元,次年,冯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接着,他参加殿试,中状元,冯京连中三元,人们称他为冯三元。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其中之一。
冯京及第后,先是被任命为监丞。黄佑三年(1051年),冯京被派任荆南府任通判,黄佑四、五年间(1052-1053年)冯京先后在朝中的集贤院、登闻鼓院、磨勘司和吏部南曹三司任中高级官员,后来冯京外调知扬州、转调知庐州,后调江宁府等地,冯京回朝后,先后任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和昭文馆的主官。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皇帝命冯京继任翰林学士知制造,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冯京为陕西安抚使,治平三年,冯京奉调回朝充群牧使兼昭文馆的主官。熙宁七年冯京回朝后,先后被任命为给事中、正议大夫等职位,元丰四年(1081年),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出知河阳府。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冯京被授青光禄大夫,次年被任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元佑五年,被授检校司空,改任彰德军节度使,此后,冯京改知陈州、改授宣徽使等。元佑九年,冯京病逝。
冯京为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均多业绩,冯京一生多次外调内迁,饱经宦海风浪,其身不倒,确有过人之处,着作有奏议十三卷、《潜山文集》一部,其诗词、书法散见其他书籍,原着多已散失。
宜州天门山上有冯京祖墓。山麓旧有冯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旧有崇祀冯京的三元祠、乡贤祠、三贤祠,均先后圮毁。今宜州城西龙江北岸建有冯京公园。
二、冯俊
冯俊,字士彦,宜山(今宜州)人,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都在宜州以外的地方度过。
1460年,冯俊中进士,被授予刑部浙江司主事、任员外郎中的官职,1472年,被提拔为福建按察副使,此后,他被授予湖广辰沅兵备道一职。又先后担任过广东按察使、山西左使政使、广东左使政使等官职。1492年,冯俊又被提拔为右副都御使,1496年,67岁的冯俊死在四川巡抚的任上。
冯俊天性刚毅,不畏权势,碰上事情敢作敢当,绝不推诿责任,顾恤民情,深得民心。他为官一任、造福四方、冯俊在各地都留下了勤政爱民、两袖清风的好名声。他墓志上有两句这样的评价:"都宪丰功大业,可谓当世之伟人。参议君老不忘亲,可谓当时之孝子矣。"这可作为冯俊一生的写照。
三、学人余心孺
余心孺生性聪慧,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在琴棋书画上深有造诣,且工于诗词古文。
康熙二十一年,满腹才学的余心孺被授延津知县一职。余心孺为官清正廉洁,深得人民的敬仰、拥戴。他所着的书目有:《道学渊源》、《天笑集》、《詅痴梦草》。《道学渊源》一书是余心孺侯选京华三年间所写的,其自志之:"余侯选京华,滞迹三载,穷愁着书,谬注河图洛书、洪范周易oooooo统名之曰《道学渊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心孺对道家亦有深刻钻研。《詅痴梦草》一书,收集了他的古文杂着,共十二卷,这部书在他死后百余年的道光末年还有人争相抄阅,永葆青春。但此书后遭兵火焚毁,现已不复存在。余心孺在《天笑集》自序中有"天笑集世诚笑孺,毋孺自笑,孺自笑,终身付之一笑"句,这何尝不表现出余心孺能够对天而笑的勇气和洒脱!
四、空军抗日英雄--黄莺
黄莺原名黄廓,生于1912年,宜州市龙头乡九磨村人。1932年,志存高远的黄莺考入柳州航空学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柳州航校奉命编为空军第三大队,黄莺任第八中队飞行员。1938年7月18日,日寇出动大批飞机袭击南昌,苏联空军志愿队联合黄莺所在大队对日展开激烈空战,战斗中黄莺之机为营救苏联战友志愿队领队巴比洛夫上校之机得以脱险,不幸自己机尾被击中坠落,机毁人亡。黄莺的壮烈牺牲,军事委员会极为重视,题赠"求仁得仁"表彰英烈。如今,宜州市文物管理所还保存着一块蒋介石所题"碧血忠魂"的半截石碑。黄莺还受到李宗仁、白崇禧和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等高级人物的题词表彰。
在黄莺灵柩由武汉回宜山过程中,各地党、政、军、学、商及群众前往车站设灵祭奠,以慰烈士英灵。宜山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亭设灵堂公祭,极为隆重。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黄莺为抗日烈士。
五、壮烈殉国的谢骙
谢骙,原名谢家骙,宜山县(今宜州市)庆远镇管家巷人,其父谢廷辉,一度担任宜山(今宜州)劝学所所长。谢骙15岁应募入广西军队当兵,1932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毕业后分派部队任职。1936年升任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桂系第七军参战,1937年8月在淞沪战役中右手负伤,被送往杭州治疗。随后,升任第七军一三八师四一四团团附兼二营营长。1939年11月,谢骙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4月,由于武装暴动未遂,谢骙被迫离开安徽到达淮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抗大四分校学习并担任大队长,1940年9月,调任淮上行政公署二科(民政)科长。1941年2月,谢骙调任蒙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至1942年冬,谢骙先后担任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淮上行署民政处处长等职。1943年1月,谢骙出任泗阳县县长,他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武装斗争上外,还重视加强政权建设,他在《保政权中的三三制》、《对行政公署领导上的意见》中,对整个淮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受到根据地领导重视。谢骙性格刚毅、待人爽直诚挚,遇事不避艰险。但每流于固执,因才自负,易激切偏颇,在泗阳反特案件中处理不当,造成牵连人数众多的错案,被撤销县长职务。
1944年3月27日,谢骙在率泗阳七大队一部与日寇的激战中壮烈殉国。
六、旅行家徐霞客
1637年,52岁的徐霞客首次进入广西来到宜州。1638年,他从宾阳、上林、忻城等县境内于二月二十六日到达当时的永定土司长官署所在地(即今天的石别镇三寨村),从此开始了他在县境30天的旅游。其中入境到三寨村一天;在县城及郊区各地19天;游多灵山往返3天;在怀远镇、德胜镇各地7天。
在县境,他到过北山、南山、九龙山、料高山、石山村后山等10多个大小山岭,经过龙江、小环江、五拱桥水、九龙潭等10多条江流、小溪和几处水潭。游览过龙隐岩、双门洞、卢僧洞、蚺蛇洞、九龙洞、白龙洞等10多处岩洞和香山寺、南山寺、西竺寺、雪花寺、黄山谷祠、龙隐庵、观音阁、玄帝殿,德胜镇的玉皇阁、莲花庵、福山寺等20多座寺庙庵。在他所着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关于在宜山县(今宜州市)境旅游考察的记述占41页,计2万多字。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病逝,时年56岁。1985年宜州市在白龙公园建一霞客亭来纪念这位中外闻名的旅行家。
七、文学家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6月12日,23岁登进士第,即步入官场,宦海沉浮,59岁那年,黄庭坚在一再遭贬后,被朝廷除名,羁管宜州。
1104年夏天,黄庭坚只身一人来到宜州,从此,宜州和这位文化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庭坚虽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艺术领域里却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如《虞美人o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地以人名,黄庭坚在宜州的许多诗作,迅速飞出岭南,传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渐变大。文化人的力量还在于可以教化一个地方,黄庭坚来宜州后,他开馆讲学,开了宜州读书之风气,使宜州之名在岭南显扬开来。
黄庭坚殁后数十年,宜州太守韩璧始建山谷祠来纪念他,祭祀他,许多文人墨客从各地来到宜州凭吊他,追寻他的足迹。至今黄庭坚的许多嘉言懿行在宜州还是有口皆碑,为人民津津乐道。
八、郑献甫
郑献甫(1801-1872),象州人,原名郑成。他是晚清一位着名的学者、诗人和词家。史载他天赋优异,嗜学成癖,博闻强记,智力超群。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旋即被授任刑部主事,他目睹官场昏暗,宦海险恶,渐生倦意,在做了14个月的官后,辞职归里。以后"浮现乡里,教授诸生"。其中除了咸丰八年至十年曾在湖北巡抚伍长华幕府中读书、写作外,其余时间都在为教学工作奔波忙碌。他先后在象州、宜山(今宜州)、柳江等书院任讲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在宜山(今宜州)庆江书院,德胜书院,长达八年,为培养宜山(今宜州)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 禅茶一味#中国寺庙对联,真正的大智慧
✦杭州城隍庙:
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下联: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乐山凌云寺: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应县净土寺:
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枣庄龙泉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干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杭州灵隐寺: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大雄宝殿、台湾台中慈善寺: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观音阁: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广东南华寺: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
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此联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嵌入联中。
✦城隍庙:
上联: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下联: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贵阳城隍庙:
上联: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下联: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土地庙: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神仙庙:
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下联:名场利场无非战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财神庙: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
✦斋堂联:
上联:一粒米中藏世界。
下联:半边锅内煮干坤。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上联: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
下联: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安徽九华山华严洞:
上联:清华真佛地
下联:庄严古洞天
✦福建安溪龙门镇金沙岩:
金山挂月窥禅径
沙鸟听经恋法门
✦台湾彰化修水岩:
修德种因法身圆妙
水清月现玉盖尊严
✦河北承德水月庵: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台湾台中龙泉岩:
龙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岩生翠竹,普荫慈云。
✦台湾台中紫云岩:
紫气东来,海上犹传天乐近。
云霞西涌,人间长见法轮新。
✦台湾云林湖山岩:
湖畔显灵,大士婆心,济拔三途苦。
山前圣景,莲瓣九品,广渡诸有情。
✦天王殿: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甘肃天水罗汉堂: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
✦湖北房县凤凰山观音洞:
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
✦福州西禅寺: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河南少林寺西坊: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
⑤ 30副寺庙对联,领悟后胜过喝了100碗鸡汤
杭州城隍庙:
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下联: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乐山凌云寺: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应县净土寺:
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枣庄龙泉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干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大雄宝殿、慈善寺: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观音阁: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潭柘寺弥勒殿: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凤阳龙兴寺、宝觉寺: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广东南华寺: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
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贵阳城隍庙:
上联: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下联: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土地庙: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神仙庙:
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下联:名场利场无非战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财神庙: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
斋堂联:
上联:一粒米中藏世界。
下联:半边锅内煮干坤。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上联: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
下联: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福建安溪龙门镇金沙岩:
金山挂月窥禅径
沙鸟听经恋法门
彰化修水岩:
修德种因法身圆妙
水清月现玉盖尊严
河北承德水月庵: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台湾台中龙泉岩:
龙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岩生翠竹,普荫慈云。
紫云岩:
紫气东来,海上犹传天乐近。
云霞西涌,人间长见法轮新。
云林湖山岩:
湖畔显灵,大士婆心,济拔三途苦。
山前圣景,莲瓣九品,广渡诸有情。
天王殿: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甘肃天水罗汉堂: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
湖北房县凤凰山观音洞:
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
福州西禅寺: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⑥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战役准备
中方
第九战区自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秋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继续在横跨湘、鄂、赣三省的长江以南地区与日军第11军形成宽正面对峙。
1940年7月重设第六战区后,第九战区向西、向北与第六、第五战区的分界是石门桥(常德南约15公里)、连山湖南岸、大通湖北岸、洞庭湖北岸沿长江至武汉下游迄九江之线;向东与第三战区的分界为抚河、鄱阳湖口之线。这几个战区共同构成对武汉日军第11军的包围态势,正处于日军所谓“作战地区”的当面,故作战行动较为频繁。
第九战区根据本战区地形和日军部署,并总结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等作战经验,判断日军的进攻方向:在赣北方面,一是由德安、安义指向武宁、修水、铜鼓,一是由南昌指向高安、上高、万载,或由南昌指向新淦、吉安;在鄂南方面,可能由崇阳、通山、通城向南指向平江、浏阳;在湘北方面,则由沿粤汉铁路两侧地区向南直趋长沙。以上各方向中,湘北当为主要方向,其他则为策应方向或牵制方向。据此,第九战区乃将主力部署于湘北方面,并利用横亘于此方向纵深内的新墙河、汨罗江(汨水)、捞刀河、浏阳河等构筑多层阵地,加强防御的韧性,将机动部队控制于东侧幕阜山、连云山山地,以便侧击进攻日军。
1941年3月17日,第九战区制定了反击作战计划。其方针是:在赣北、鄂南方面,对非主攻方面之敌,力求将其夹击于崇仁、新淦以北,宜春、万载、铜鼓、修水以东及修水、长寿街、梅仙以北地区,予以各个击破;在湘北方面,“敌如以主力由杨林街、长乐街、福临铺道及粤汉铁路两侧地区向长沙进犯时,则诱敌于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地区,反击而歼灭之”。其指导要领主要是应用诱敌深入、反击歼敌的战法。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位于长沙。该次会战前,第九战区所辖正规部队为3个集团军12个军33个师,另有若干游击纵队。
其部署为:第99军、第54军(战区直辖)担任汉寿、沅江、青山一带洞庭湖湖防及湘阴、营田、归义间湘江、汨罗江守备。
第27集团军总司令部位于平江。其所属:第4军担任磊石山、鹿角、至公田间新墙河南岸守备,并以一部占领新墙河以北筻口、大云山前进阵地;第58军担任黄岸市、九岭、北港、赛公桥一线守备;第20军担任通城、铁柱港、斗米山、杨芳林各线守备。
第30集团军总司令部位于修水。其所属:第78军担任观音阁、潭端口之线守备;第72军以一部守备东坑岭、留咀桥之线,主力集结于三都南北地区。
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位于上高。其所属:新编第3军担任靖安、奉新一线守备;第74军集结于新余、分宜地区整训;预备第5师担任市汊街、温圳一线守备;江西保安纵队担任锦江南岸守备。第37军(战区直辖):集结于长乐街、瓮江、福临铺间地区整训。第26军(军事委员会直辖)集结于金井、浏阳、永安市一线整训;第10军(军事委员会直辖)集结于衡山、渌口(株洲)地区整训。
湘鄂赣边区挺进军(辖7个纵队):主力部署于咸宁、瑞昌间地区担任游击。
攻击汨水左岸地区中国军队的开始时间预定在9月23日,9日底前达到作战目的。
日本
自8月中下旬起,日军第11军开始向湘北集结作战兵力。主要部队及集结位置是:第3师团:配属4个山炮大队,8月下旬由湖北应山附近出发,9月16日前后集结于岳阳东南的小桥圳;第4师团:配属山炮、迫击炮各1个大队,8月下旬由湖北应城、安陆地区出发,9月10日前后集结于岳阳东南的新开塘附近;
第6师团:配属2个山炮大队、1个迫击炮大队,原在岳阳、崇阳担任守备,9月中旬集结于岳阳以南的草鞋岭附近;
第40师团:配属1个山炮大队,9月上旬由湖北大冶、咸宁地区西移至桃林附近集结;
早渊支队:以第13师团4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组成,8月18日由宜昌以南的紫金岭出发,9月15日集结于岳阳以东的冷水铺附近;
荒木支队:以第33师团3个步兵大队、1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组成,由江西安义地区出发,9月上旬集结于桃林附近;
平野支队:以独立混成第14旅团1个步兵大队、1个山炮中队为基干组成,9月中旬由江西瑞昌移至岳阳城陵矶附近集结;
江藤支队:以独立混成第14旅团1个步兵大队为基干组成,9月中旬由江西瑞昌移至临湘附近集结;
战车第13联队:配属2个轻装甲车中队,9月中旬由武汉向岳阳集结;
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9月中旬由武汉向岳阳附近集结;
第11军工兵队:以3个独立工兵联队、8个架桥材料中队为基干组成,9月上中旬由武汉向岳阳、临湘地区集结。
第11军在集中后期,以一部兵力协同海军向洞庭湖西岸的常德佯攻。为牵制中国第九战区军队,令警备在南浔沿线(南昌方面)的兵团适时发动攻击;
第11军用于长沙方面进攻作战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步兵45个大队,炮兵26个大队,另有若干海军及航空兵协同部队。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9月上旬,日军第6师团为掩护主力集结,解除渡河地带的侧后威胁,向第4军新墙河北岸前进据点进行扫荡作战,随后发起全面进攻。战役打响后,军事委员会除将第26军、第10军拨归第九战区指挥外,又从第六战区调第79军、从第七战区调暂编第2军向第九战区增援。
9月15日第11军在岳阳设立司令部战斗指挥所,并召集各部队参谋长会议,检查发动攻势的准备情况。该军9月上旬最后确定的作战计划要点是:①作战目的:摧毁中国军队的抗战企图,给西部第九战区军队一大打击。②作战方针:军决定9月18日开始攻势,击败新墙河、汨水之间的中国军队;接着准备自长乐街附近进入汨水下游一线发动进攻,攻击该河左岸之中国第4军及第99军。在新市—栗桥(新市南约25公里)公路一线突破敌人阵地,以军的主力将敌包围在该公路以西湘江一带歼灭之;另以一部(第6、第40师团)击败蒲塘(平江正西偏南约10公里)方面山地内之敌。 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9月)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杨森、王陵基
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兼)、新编第3军杨宏光、第183师李文彬、新编第12师张兴仁、第74军王耀武、第51师李天霞、第57师余程万、第58师廖龄奇、预备第5师曾戛初、江西保安纵队熊滨、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兼)、第4军欧震、第59师张德能、第90师陈侃、第102师柏辉章、第20军杨汉域、第133师夏炯、第134师杨干才、暂编第54师孔荷宠、第58军孙渡、新编第10师鲁道源、新编第11师梁德奎、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兼)、第72军韩全朴、新编第14师陈良基、新编第15师傅翼、第78军夏首勋、新编第13师刘若弼、、新编第16师吴守权、第10军李玉堂、第3师周庆祥、预备第10师方先觉、第190师朱岳、第26军萧之楚、第32师王修身、第41师丁治磐、第44师陈永、第37军陈沛、第60师董煜、第95师罗奇、第140师李棠、第99军傅仲芳、第92师梁汉民、第99师高魁元、第197师万倚吾、第79军夏楚中、第82师欧百川、第98师王甲本、暂编第6师赵季平、暂编第2军邹洪、暂编第7师王作华、暂编第8师张君嵩、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指挥李默庵、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工兵指挥官朱焕庭。计12个军33个师10余万军队。
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9月)
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
第3师团丰田房太郎、步兵第5旅团(第6、第68联队);步兵第29旅团(第18、第34联队);骑兵第3、野炮兵第3、工兵第3、辎重兵第3联队;第4师团北野宪造;第4步兵团(第8、第37、第61联队);第4联队(骑兵第4、野炮兵第4、工兵第4、辎重兵);第6师团神田正种;步兵第11旅团(第13、第47联队)步兵第36旅团(第23、第45联队);骑兵第6、野炮兵第6、工兵第6、辎重兵第6联队;第40师团天谷直次郎;第40步兵团(第234、第235、第236联队);骑兵第40、野炮兵第40、工兵第40、辎重兵第40联队;第13师团内山英太郎;步兵第103旅团(第104、第65联队);步兵第26旅团(第116、第58联队);骑兵第17大队,山炮兵第19、工兵第13、辎重兵第13联队;早渊支队支队长为第26旅团长早渊四郎;步兵第11联队、步兵第58联队第1大队、山炮兵第19联队;荒木支队支队长为第33步兵团长荒木正二;步兵第215联队、山炮兵第33联队第3大队;江藤支队支队长为独立混成14旅团步兵第62大队(大队长江藤大八);独立步兵第62大队;平野支队支队长为独立混成第14旅团步兵第63大队(大队长平野仪一);独立步兵第63大队;战车第13联队;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配属第6师团);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配属第3师团);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105毫米榴弹炮);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100毫米加农炮);高射炮第22联队;独立山炮兵第51、第52大队;迫击炮第1、第3大队;独立工兵第1、第2、第3联队;第1飞行团(侦察3个中队,直协1个战队);第3飞行团(侦察1个中队,战斗1个战队);海军第1遣华舰队。海军第105水上运输司令部。总兵力达12万左右。
⑦ 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如下:
安徽省 230000
北京市 100000
重庆市 400000
福建省 350000
广东省 510000
甘肃省 730000
广西区 530000
河南省 450000
黑龙江 150000
湖南省 410000
吉林省 130000
江苏省 210000
辽宁省 110000
宁夏省 750000
青海省 810000
山东省 250000
山西省 030000
陕西省 710000
天津市 300000
新疆维 830000
云南省 650000
浙江省 310000
上海市 200000
西藏省 850000
江西省 330000
四川省 610000
海南省 570200
河北省 050000
湖北省 430000
贵州省 550000
内蒙古 010000
邮政编码是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阿拉伯数字代表了邮局传递邮件的特殊代码。它是邮件分拣机的邮政通信专用代码,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要工具。最终的目标是提高你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投递过程中有必要寄出信件和包裹。包装时,请务必指定邮政编码。
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投递速度,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相继实施了邮政编码系统。它是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
不同国家的邮政编码规则并不统一。邮政编码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使用,只有少数例外。爱尔兰、巴拿马、牙买加和香港不使用邮政编码,而新西兰在发送大量邮件时只使用邮政编码。
(7)修水观音阁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政编码按照国家地区编码。(时间不确定,但原理大致相同。)。
先是直辖市,后5个政府居住编码分别是0、北京100000、上海2000000、天津300000、重庆400000,这5个编码最初从63开始,后来改为直辖市。
然后各省、区根据地理区域,具体到所辖县、市的个数,分配前两个数字,再分配两个数字。三个密码。如果河北从05、06和07开始,辽宁从11和12开始。
例如,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辽宁省抚顺市、吉林省桦甸县11.3万的邮政编码是1.5万。
对下乡、街道办事处等行政单位,按照本规范进行设置,但具体认定办法仍为从左至右。前两个可以确定省区,前四个可以确定县市。
⑧ 千古对联,终于集齐了
大家好,我是真游泳的猫。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关注小编,一起来欣赏堪称千古绝对的10副对联,千百年让人拍案叫绝,赞不绝口。如果你喜欢对联,赶紧用心记下来吧。
第1副对联: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憾月常圆。
这副对联上联其实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一个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据说李贺曾经反复念叨“天若有情天亦老”,想要给这句话找一个对仗的句子,但是一直找不到意境绝妙的对句。
后来才有人对出了这个下联,可谓是对仗工整,旗鼓相当,堪称千古绝对了。
第2副对联:细雨密如丝,何机可织;明霞红似锦,无剪堪裁。
这副对联巧妙之处在于独特的比喻。上联把雨当成织布的丝,而下联把红霞比喻成锦缎,而且两者都是天气的情况,正是上联的好对手,对得漂亮。
第3副对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这副对联既是地理对,又是数字对。7里的一半是3里半,而9的一半是4.5,所以经过一半的中洞时,已经是在第5个溪的中间了。这个对联构思巧妙,真是绝对,让人拍案叫绝。
第4副对联:鹦鹉能言争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这副对联还有一个故事。宋代大诗人王禹偁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擅长对对子。在他的七岁的时候,当时的太守在宴席上出了一个上联,但是大家对来对去,下联都不太工整。而王禹偁就对出了“蜘蛛虽巧不如蚕”的下联。
这个下联最巧妙的不仅仅是对仗的工整,更主要的是表达了一种价值判断,表达了王禹偁心中的一种信念,一种要像蚕一样有益于家国社稷的信念,因此让大家拍案叫绝,千年来赞不绝口,传为美谈。
第5副对联:枝头睨皖黄鹂,唤回午梦;梁上呢喃紫燕;说尽春愁。
这副对联用鸟声为唤午梦,用燕语为说春愁,可谓想象独特,有一种发现生活美的“诗人之眼”,让人油然而生出共鸣,十分惊艳。
第6副对联: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
这副对联是花草景物联,但却巧妙的从花草的名字上大做文章。铃儿草却不响铃,鼓子花却不响鼓,可谓是运用得到,上下联功力匹敌。
第7副对联:二月莺花,声色动人耳目;九秋蟾桂,影香惹我身心。
据说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明代王宠所出,下联是明代大画家文征明的对句。上联是颜色,下联是香味,对得十分巧妙。同时这又不仅仅是景物联,因为上下联都点出了人的存在,可谓是物中有情了。
第8副对联:草号相思,思岸柳眉弯腰细;花名含笑,笑石榴齿露皮班。
这副对联同样构思巧妙,利用相思草和含笑花的名字大做文章。如果你喜欢吃石榴的话,应该对下句的“齿露皮班”不会陌生。
第9副对联:一枝烛尽,烧残举子之心;三幅文成,惊破 试官之胆。
这副对联是考场上的妙对。相传永乐年间科举考试,考场用蜡烛来计时。在最后的廷试环节,永乐皇帝出了这个上联考林环,而林环就这么对出了下联,不但让考官刮目相看,更是让皇帝十分开心。于是林环无悬念中了状元。
第10副对联: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这副对联上联用春夏秋冬,下联用东西南北,可谓是千古绝对了。春秋传大家都知道,但是“北西厢”可能有人会疑惑。其实古代戏曲名作西厢记在古代就是被称为“北西厢”的。而这个对联千百年来都让人赞不绝口了。
⑨ 庙宇对联大全,不同庙宇的对联大全
6张图片连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