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都江堰的特点是什么
都江堰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特点。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以此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特点。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
㈡ 都江堰图片
都江堰图片: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㈢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的景点
1、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2、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
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3、卧铁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
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㈣ 都江堰有哪些看点
都江堰市(Dujiangyan Cit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着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 ,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的,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着名的旅游胜地。通常都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等景点。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基本信息
门票:成人票:90元 儿童票:45元
开放时间:8:00 - 17:00
联系信息: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南
最佳旅游时间:11月,10月
自然风光:[山]
人文景观:[宗教场所]
旅游喜好:[登山]
国家认证:[5A] [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建筑∶ ●建福宫 ●天然图画 ●老君阁 ●园明宫 ●上清宫 ●天师洞
青城山景区门票价格
游览门票前山90元∕人,后山20元∕人
前山索道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
后山金骊索道单程30元/人,往返55元/人
后山白云索道:上行35元/人,下行30元/人,往返60元/人
前山月城湖船票5元/人
后山翠映湖船票2元/人
后山白云万佛洞门票5元/人
后山水晶溶洞门票10元/人
青城山前山半票价格:45元/人 半票购买对象:(1、身高1.1-1.4米之间的儿童;2、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3、教师在每年7-8月份和教师节当天凭本人有效证件。4、学生证、军官证)
游览线路
步行游览(前山):景区大门——怡乐窝——天然图画坊——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上清宫——老君阁(青城第一峰)——圆明宫——玉清宫——月城湖(渡湖)——建福宫
索道游览(前山):景区大门——怡乐窝——月城湖(渡湖)——索道——上清宫——老君阁(青城第一峰)——朝阳洞——祖师殿——天师洞——天然图画坊——怡乐窝——景区大门——建福宫
㈤ 都江堰有哪些好玩的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景点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1、秦堰楼:秦堰楼原为观景台,站在秦堰楼上凭栏远眺都江堰全景,鱼嘴分水堤、飞沙堰、离堆、玉垒关、松茂古道、安澜索桥等尽收眼底;
㈥ 都江堰有啥小众好玩的吗
01| 都江堰、青城山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都江堰市最出名的2个景点,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主要是观光、后山主要是登山。
景点地址:都江堰市玉堂镇境内
出行时间:建议2天游玩
㈦ 都江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都江堰好玩和必去的景点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二王庙、伏龙观。
1、鱼嘴分水堤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
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水。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5、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㈧ 求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示意图和动画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示意图: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首先,李冰父子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2、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3、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拓展资料
都江堰水利管理
1、都江堰水利调度中心
都江堰建成后,历代都有主管水利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建国后,都江堰延伸扩建迅速发展,已成为水资源多功能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都江堰的组织建设。
1950年3月成立了川西都江堰管理处;1952年9月,川西都江堰管理处更名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处;1955年又更名为四川省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处;1958年再次更名为都江堰管理处;1978年9月成立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处,同年12月13日,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现管理局内设办公室、人事劳动教育处、供水经营处、工业用水处、工程建设管理处、科技处、财务与经济管理处、水政处、监察审计处、党委办公室、多种经营处、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勘察设计院、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处、工会、渠首管理处等17个处、室。
2、岁修制度
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水经注·江水》)。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
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明代以来使用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位于宝瓶口的左岸边,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
㈨ 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具体构造
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同时,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称为"离堆"。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不少水利专家,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顺山势逐级长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现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在玉垒山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等。二王庙前岷江上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㈩ 成都有哪些着名景点
成都最有名的景点,有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西岭雪山、锦里、大邑刘氏庄园……其中,都江堰是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为大家盘点成都十大着名旅游景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
2青城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距成都市区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景区大门前坐索道上观音阁,再上山是上清宫,老君阁,观音阁下走是景区外有圆明宫(圆明宫道家辟谷养生研修院,白云观,玉清宫景区,但圆明宫、白云观、玉清宫都不是在景区内。
3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4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都武侯祠是西晋末年为纪念诸葛亮而建;初与蜀国先主刘备的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于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1961年,博物馆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是中国唯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5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邑县西部边缘。2010年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景区距县城55公里,距成都100公里,于1985年开始科学考察和可行性开发论证,1986年底正式对外开放。于1989年8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是一个以高山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邛崃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成都平原过渡地带。
6锦里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7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桂街15号,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58年正式筹建大邑地主庄同陈列馆;1997年初,“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正式更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8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国政府实施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教育旅游、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动物园饲养、救治、繁育大熊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
9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
10黄龙溪风景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全镇幅员面积达50.4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人。经过改造的黄龙溪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历来就是重要的军事重镇。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