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帅哥图片 > 飓风级战列巡洋舰图片高清

飓风级战列巡洋舰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2022-05-06 15:00:17

① 求原列克星敦级航母的原方案图片(就是战列巡洋舰)

1917(注:有说1916年)-1919年海军建造计划授权设计建造了这6艘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海军编号CC1-CC6),它们是美国海军中唯一的一级战列巡洋舰。美国人坚持将其任务定义为在主力交战前作为主力舰队的高速前卫侦查力量。

这级战舰的设计过程被严重的拖长了。1916年最初的计划为一级标准排水量34300T并装备356MM舰炮的战巡,它的装甲相对薄弱,但拥有35节的高速(补充,该计划拥有7座烟囱和大量的锅炉,这些锅炉的相当一部分被布置在了装甲甲板之上,1919年的计划修正了这一危险的设计)。在1919年这一计划根据一战的教训作了改动,新的计划更大更重,装备了16英寸舰炮,改进了的防护,不过航速略低。
如果列克星敦级完工,那么它们将像期待的那样拥有异常高的航速以及重型的武装,防护较于超高速的战巡也有略微的优势(注:怀疑此处指1916计划)。该级舰最终计划搭载8门16英寸MK2舰炮,以双联形式装载于4座炮塔之上。但其舷侧主装甲带仅有178MM厚,这样的庄家对巡洋舰的火炮拥有足够的防御力但却无法防御任何一型可能装载于其对S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上的主炮。这种设计思路更像是传统的“超级巡洋舰”概念的终极产物,类似英国的勇敢级,而不是那些拥有重防护的战巡(被称作快速战列舰)如英国的胡德,G3和日本的天城级。

一些人认为即使在装甲上是很小的一点削减都将使其在敌人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的主炮攻击面前变得毫无用处,而如果彻底的把多余的装甲全部削减掉(注:此处“多余的”指的是防御战列舰主炮和巡洋舰主炮的装甲之差)则可以节省大量的重量和造价。但是反对者指出:这种“侦查巡洋舰”的概念毫无实际意义,因其搭载的16英寸主炮对于敌人的巡洋舰或者小型舰只显得过大了,而其缺乏对主力舰火炮的保护意味着它们将无法安全的接近敌人的主力舰并使用自己的武器攻击它们。
不过无论如何,它们33节的高速(设计航速)使得将它们改装为快速灵活的航空母舰时有了较大的余地

附1:1919最终计划
排水量:标准43,500吨,满载44,638吨
长度:全长874英尺(266米)
型宽:104.3英尺(31.8米)
吃水:31英尺(9米)
动力:蒸气轮机-电力传动,四轴四桨推进,16台锅炉,180,000shp:
航速:33.5节(62km/h)
续航力:12,000海里(22,000km)/10节(19km/h)
定员:12972
武备:8×16英寸(406mm)/50舰炮(4×2),16×6英寸(152mm)/53舰炮,4×3英寸(76mm)/50舰炮,8×21英寸(533mm)鱼雷发S器,水下4个
装甲:主装甲带7英寸(178mm),炮座5-9英寸(130-230mm),指挥塔12英寸(305mm),炮塔正面11英寸(280mm),炮塔侧面6英寸(152mm)

附2:1916计划的概况
排水量:34,300吨,尺度:874'(全长),90ཇ"(型宽)
动力系统:180,000马力(注:疑为轴马力)电力传动蒸汽轮机,最大航速35节
武备(主炮):10门14"/50火炮,装备于2座三联炮塔(1&4号炮塔)和两座双联炮塔中(2&3号炮塔)
武备(副炮):18门单装5"/51(舷侧布置,每侧9门)
在一战中,列克星敦级的建造被更多更紧急的任务所取代,直到1920年中期该级舰才陆续开始建造。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于华盛顿召开的限制海军军备会议宣判了他们的死刑,当然,也包括它的英国和日本对S们。由于《华盛顿条约》的通过,所有6艘舰在1922年6月停止建造,根据条约,其中两艘舰被允许改装为航空母舰,它们就是后来的列克星敦号(CV2)和萨拉托加号(CV3)。其他的4艘战巡则在1923年8月正式取消建造,并在船厂解体。

6艘列克星敦级分别在4家船厂建造:
列克星敦(CC1):1921年1月在麻萨诸塞州昆西海军船厂铺设龙骨。后来改建为航空母舰(CV2),1942年在珊瑚海战沉。.
星座(CC2):1920年8月在弗吉尼亚州新港纽斯船厂铺设龙骨。后取消并解体。
萨拉托加(CC3):1920年9月在新泽州卡姆登铺设龙骨。后来改建为航空母舰(CV3);由于其工程进度要高于星座号,因此取代它被改造为航母。
突击者(CC4):1921年6月在弗吉尼亚州新港纽斯船厂铺设龙骨。后取消并解体。
宪法(CC5):1920年9月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船厂铺设龙骨。后取消并解体。

宪法(CC6):1920年9月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船厂铺设龙骨。后取消并解体。

② 俄罗斯最大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有多厉害呢

现在世界上在役最大的核潜艇,是俄罗斯(前苏联)发展的941型核潜艇,即我们所熟知的台风级核潜艇。这种核潜艇的水面排水量为2.32万吨,几乎相当于现役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排水量,而水下排水量则高达4.6万吨,为全球之最。核动力攻击潜艇是建立强大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装备,最早诞生于美国。前苏联海军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大力发展核动力潜艇,至今已发展了四代。改进型“台风”级潜艇属于第四代。



当然,台风级核潜艇建造的数量并不多,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一共只设计生产了6艘同型核潜艇。之所以造得少,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核潜艇太大造起来吃力,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因为经费紧张,没办法造太多。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风级核潜艇就一直缺乏有效维修。现在已经有3艘直接拆解了,剩下的3艘中只有1艘能用。相比之下,美军的18艘俄亥俄级核潜艇目前仍然全部处于活跃状态。

③ 美国17级飓风吹翻航母是哪一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航空母舰被飓风/台风吹翻的实例。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航母受到台风重创的事件是1944年12月8日美国第三舰队在蛮牛的率领下,集结在菲律宾中部的民都洛岛附近,遭遇“眼镜蛇”台风,三艘驱逐舰葬身海底,800多官兵死亡,146架战机被毁坏:但是两艘航母仅仅只是遭受重创。

④ 求英国“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图片及其详细资料

该级舰是英国海军的新锐战舰,共有5艘:乔治五世国王号(King George V)、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Duke of York)、安森号(Anson)、豪号(Howe)。该舰装备十门14英寸大口径舰炮,装甲厚实,但舰炮的威力不及同期的欧洲三小强,甚至连最“渣”的俾斯麦的skc34威力都大于他的14英寸,更何况德国的的火炮很明显还拥有射速和精度的双重优势。 乔治五世级最初设计采用10门14英寸口径主炮(2座四联装主炮塔,1座2连装主炮塔。2座在舰艏、1座在舰艉),新研制的Mark VII型14英寸口径主炮采用四联装主炮塔,在相同装甲防护程度下能节约装甲重量,在火力密度上占有优势。由于设计排水量限制,开工建造时发现原设计的排水量偏小,同时还要再加强防御装甲,所以修改舰体并使前部第2座主炮塔只装两门主炮以节省重量,最终主炮数量减少到10门,在强化防护的同时降低了火力的配备,火力密度优势被削弱,设计变更使该级舰工期延迟了至少一年。结构复杂的四联装主炮塔可靠性存在问题,在服役后的一段时间战斗中频频发生机械故障。 乔治五世级采用平甲板船型,舰体稳定性较好,由于受条约的影响限制排水量使舰体干舷高度较低,这是乔治五世级在恶劣海况时航海性不好的主要原因。乔治五世级很重视防护能力,舷侧垂直布置主装甲带按抵御15英寸口径穿甲弹的标准设计,与当时流行的倾斜布置不同,水线以下采用类似“夹心”结构的多层防鱼雷隔舱。水平防护尤其得到重视,而且覆盖的面积较大。乔治五世级装备了性能先进的雷达。乔治五世级安装了航空设施设计携带4架水上飞机,后因用处不大撤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乔治五世号1940年12月完工,服役后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1941年3月完工服役,在尚未完成测试调试时,就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一起参加了堵截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1941年5月24日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威尔士亲王号三次命中俾斯麦号,造成后者航速下降及燃油流失,胡德号被击沉后,受主炮故障困扰的威尔士亲王号受伤退出战斗。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参加了最后围歼俾斯麦号的战斗。1941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运载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签署了着名的《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威尔士亲王号以及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组成Z舰队被派往新加坡,作为对日本的威慑力量。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同反击号在马来亚海域由于缺乏空中掩护被日本轰炸机击沉,威尔士亲王号被6枚鱼雷命中。 1942年至1943年期间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大多数时间为前往苏联的运输船队护航。1943年12月26日在北极航线的护航作战中,约克公爵号(1941年11月完工)和数艘巡洋舰一起击沉了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 1944年,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陆续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进攻日本的作战。1945年9月2日乔治五世号参加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50年代乔治五世级相继退役,1957年-1958年解体。

⑤ 介绍英国在一战和二战有多少战列舰有明确说明就可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共有32艘战列舰和10艘战列舰巡洋舰,绝对是海洋上无可匹敌的力量。

后来因为日本要求保留接近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英国获得了建造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权力,但是作为补偿,4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必须退役拆卸。

1930年,海军强国又签署了《伦敦海军条约》,根据新的条约,英国又退役了4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

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战列舰有“伊丽莎白女王”级5艘、“复仇”级5艘、“纳尔逊”级2艘,另外还是一艘作为训练舰使用的“铁公爵”号(HMS Iron Duke),共13艘战列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又相继建成了“英王乔治五世”级5艘,使得战列舰装备总数达到了18艘,英国最后的战列舰“前卫”号(HMS Vanguard)直到1946年5月才正式服役,因此不计算在内。另外,在这里我们不将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计算在内。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装备的战列舰,其数量依然很多,但是技术性能上已经落后于美国和日本这些后起的海上强国。当战争结束后,所有战列舰最后艘退役拆解,成为日不落帝国海权的记忆。


不列颠之战武器:

英国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包括 Mk. I 和Mk. II),飓风战斗机(Mk. I),无畏战斗机,英俊战士重型战斗机。

纳粹德国帝国空军梅塞施米特109(包括E型和早期F型)、110战斗机;容克JU-88平俯两用轰炸机、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亨克尔111水平轰炸机,FW-190百舌鸟(伯劳鸟)(只在末期出现过,但迫使英国研制喷火9型与之抗衡)。

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

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不列颠之战

⑥ 战列舰的构造

战列舰是一种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其主要攻击武器是大口径舰炮,其动力形式早期为风帆推进,19世纪中期后改为蒸汽动力。战列舰的主要特点是:吨位大,是个庞然大物,在海上航行时俨然一座钢铁城堡,战列舰吨位最大的是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2500吨;航速快,一般航速可达30~33节,续航力为10000~15000海里;火力猛,战列舰一般装有8~10门主炮,口径356~460毫米,射程20~25海里,此外,还装有12~20门中口径副炮(口径120~152毫米)和100门左右小口径副炮(口径75毫米以下);防护力强,战列舰是一种重装甲战舰,在水线以上的舰舷、甲板、炮塔、指挥塔等部位都装有装甲防护,一般为150~400毫米厚,个别部位达400~500毫米。

战列舰是海军舰队的主力战舰和核心兵力,其主要任务是使用舰炮在海上歼灭敌大型战斗舰艇,也可用来压制和摧毁敌岸基目标。在二次大战以前,战列舰曾作为海军之魂称雄于世长达200多年,主宰着世界海洋。当时,谁的军舰吨位大、舰炮多、口径大、火力猛、装甲厚,谁就能取得海上战斗的决定性胜利,因而作为海上堡垒的战列舰曾名噪一时,各海军大国推崇备至,多次掀起军备竞赛高潮。于是,战列舰越造越大、火炮越装越多、装甲越来越厚,“大舰巨炮”制胜论统治着海军的军备发展。

战列舰是装备多门大口径舰炮,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曾作为舰队主力在远洋作战的一种大型军舰。在海战中,通常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所以称为战列舰。在战列舰中,还有一种速度更快,但火炮威力较小,防护较弱的军舰,称为战列巡洋舰。此外,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装甲舰等。

战列舰的发展按技术进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风帆战列舰阶段和蒸汽战列舰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为风帆战列舰阶段。当时,战船都是木质船体,最大为三桅帆船,通常设2~3层甲板,两舷侧各开有若干小门,带有轮子的火炮置于甲板之上,通过舷侧门进行射击。17世纪,战列舰最大为1750吨,装有80~100 门火炮,舰员600~700人。18世纪,排水量增至2000吨以上,设三层甲板,装120~140门火炮。19世纪中期,排水量已达4000~5000吨,装有120~130门火炮,成为帆船舰队中最大的战舰。当时战列舰上的火炮多为固定炮塔的滑膛炮,需从炮口装填实心炮弹,19世纪初以后才改装从炮尾装填爆炸弹的火炮。由于炮塔不能旋转,所以作战时必须将战列舰一字排开,用舷侧数门舰炮进行射击。

蒸汽战列舰是19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80年代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又逐步发明了船用螺旋桨、旋转炮塔线膛炮和钢铁装甲等,从而取代了装有固定炮塔、采用木质船体和风帆推进的战列舰。184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1859年,法国又造成世界上第一艘木壳装甲舰“光荣”号;1860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铁壳装甲舰“勇士”号;1873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完全去除风帆、采用蒸汽动力的“蹂躏”号铁壳装甲舰;1892年,英国又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钢质装甲舰。至此,战列舰的发展趋于成熟,世界各国开始向大吨位、猛火力、重装甲、高航速方向发展。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以后,战列舰开始采用钢质船体,满载排水量从10000吨增至12000吨,主炮改用线膛炮,口径从200毫米增大到300~350毫米,装甲230~450毫米,航速达16~17节,舰炮威力、装甲防护力、航速和排水量被视为战列舰的四大要素。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后,大口径舰炮成为主要要素。1906年,英国造成当时最好的战列舰“无畏”号,它第一次不装副炮,而全部装10门大口径300毫米主炮,排水量达17900吨,航速第一次突破21节。“无畏”号很快成为各国发展的母型,并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的高潮。当时,主炮口径已达380毫米,航速已达23~26.5节,排水量则达22500吨以上,从而导致“大舰巨炮”主义的出现。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德舰队展开了世界上第一次蒸汽战列舰大海战,双方投入主力舰达68艘。这次战斗使战列舰开始重视加强自身的集中防护问题,普遍加厚舰舷侧及甲板的装甲,同时提高航速。

1921年11月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签订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主力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美英日法意五国所限定发展的主力舰艘数和总吨位分别为:18艘,525850吨;20艘,558950吨;10艘,301320亿吨;10艘,221170吨;10艘,157500吨。在条约的限制下,战列舰的发展冷落了十几年,英国建造的“纳尔逊”号也只有3.5万吨,配3座三联装400毫米前主炮。

华盛顿条约从1922年1月起生效,至1931年底到期,之后,五国又在伦敦举行会议,续约5年,故推至1936年年底。在该条约终止前,各海军大国提前几年进行了大型战列舰的秘密研制,从而为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一个伏笔。条约失效后,意大利首先开工建造了3艘41000吨级的“威内托”级,装3座三联装381毫米主炮,航速30节。随即英美分别建造了38000吨级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和37000吨的“南达科他”级,分别装 2座四联装 356毫米主炮和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航速27节和28节。法国建造了两艘 39000吨级和43000吨级“里舍利厄”号和“让·巴尔”号。德国也建造了两艘42000吨级的“俾斯麦”号和“梯比兹”号。日本的野心最大,它秘密建造了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两艘巨舰“大和”号和“武藏”号,排水量高达72500吨,装3座三联装460毫米主炮,航速27节。1943~1941年间,二次大战即将结束之时,美国建成4艘45000吨级“依阿华”级战列舰,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后一级战列舰,自此之后,战列舰舰种宣告消亡。

二次大战以后,德日意战败,战列舰丧失殆尽;英法国经济危机不再发展;美国大力发展航母,战列舰也停止建造。1949年3月,除“密苏里”号战列舰暂留服役外,其余战列舰均封存起来,朝鲜战争中,由于要进行对岸轰击,又将“依阿华”级全部启封服役,但战后又觉没用,故于1954年又相继退役封存。1968年侵越战争中,“新泽两”号启封参战,但很快又被封存。1979年,里根炮制“600艘海军艇舰艇计划”时,感到除15艘航母外,还缺少核心战舰,遂又将4艘战列舰全部启封服役,并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装了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鱼叉”导弹发射装置,4座近防武器系统,保留了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和6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4艘舰仅改装费就花了17亿美元。“依阿华”级舰是世界上装甲最厚的军舰,其舷部装甲307毫米,主甲板153毫米,炮塔184~440毫米,指挥塔近500毫米,而一般现代大中型舰艇装甲只有14~20毫米,护卫舰以下只有10毫米。目前,“依阿华”级战列舰已开始退役,预计到90年代中后期将全部退役。

2.战列舰在一、二次大战中的作用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战舰,它是随17世纪火炮在风帆战舰上的广泛应用而诞生的。当时,战列舰参加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英国舰队和法—西联合舰队共投入战列舰60艘。使用蒸汽战列舰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海战还是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海域展开的目德兰海战。当时,英国参战舰艇148艘,计84万吨,德国参战舰艇99艘,计48万吨。战争中,英国有3艘战列舰被击沉,1旗舰遭重创;德国5艘战列舰受伤,2艘沉没。这次战争进一步确立了“大舰巨炮”主义理论,使各国海军更加重视发展以战列舰为核心、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突击兵器的海上舰队。

1941年5月24日,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在北大西洋击沉英国战列巡洋舰“胡德”号,重创了另一艘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于是,招致英国40余艘舰艇和舰载机的海空大围歼。“俾斯麦”号终于在5月26日被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攻击机投放的鱼雷命中舵机,次日又遭两艘战列舰围歼,接着又被英巡洋舰分射的3枚鱼雷所击中,沉入海底。“俾斯麦”号的沉没是证明战列舰时代正面临航空母舰挑战的第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出动6艘航母上的354架舰载机偷袭珍珠港,炸毁美40余艘舰艇,几乎全歼太平洋舰队主力——8艘战列舰(5艘沉没,3艘重创)。这次战斗,充分说明“大舰巨炮”主义已经过时,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已成为战列舰的强劲对手。于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大造航母,三年零八个月中就有120艘航母服役。1944年10月24日,日本“武藏”号出航还不到3天,1945年4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旗舰、世界上最大的64000吨级庞大巨舰“大和”号出航还不到1天,就被美军舰载机炸沉,至此,战列舰已彻底丧失了它的霸主地位,失去了昔日的雄风。

1945年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在硫磺岛登陆、冲绳登陆和袭击日本本土作战中,担负过对岸轰击和火力支援任务,并于1945年9月2日在舰上奉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受降仪式。当时,美方参加受降仪式的有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和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陆军上将,日方参加仪式的有外相重光葵等11人,美、中、英、苏等同盟国代表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受降仪式。

战后以来,“依阿华”级战列舰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海湾冲突及海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以2艘战列舰为核心的水面战斗群部署于波斯湾内,对伊科前沿阵地和岸基设施进行了猛烈轰击,同时,还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对1300公里处的内陆目标进行了纵深攻击。

⑦ 天城级战列巡洋舰

“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加贺“级的战列巡洋舰版本,航速由于被安装了更多的锅炉而大为提高,最高航速为30节。火力上“天城级”同先前开工的“加贺级”战列舰是完全相同的,同为五座双联装“40公分”炮塔。两型战列舰的区别在于装甲设计,“天城级”在装甲防护上要明显弱于“加贺级”,不仅没有后者所拥有的主装甲带后直接铺设在轮机舱壁上的3英寸装甲而且水平装甲的最大厚度也仅为4英寸,炮座、炮塔上的防护也比之后者要弱许多。更重要的是在最大厚度装甲带的覆盖面积和装甲总质量上“天城级”也明显逊于“加贺级”,不过日本海军对“天城级”的定位本就是战列巡洋舰,所以这些忽视生存能力的设计也并没有招致太大的非议。1920年12月6日,“天城级”的首舰和二号舰“赤城号”同时在横须贺和吴港海军工厂铺设龙骨;但是三号舰“爱宕”号以及四号舰“高雄”号则拖到次年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初才开工建造。

该级舰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41250吨

满载排水量:47000吨

全长:251.8米

水线长度:234.7米

最大舷宽:30.8米

最大吃水:9.4米

主机最大输出:131200马力

最大设计航速:30节、14节航速下航程8000海里

防护:舷侧主装甲带10英寸、艏艉1.85英寸到3英寸英寸、主水平装甲1.3英寸到3.9英寸、主炮塔正面9英寸四周6英寸、炮座11英寸到9英寸、指挥塔14英寸

武备:主炮:双联装410毫米45倍径主炮五座

副炮:140毫米50倍径舷侧炮廓式副炮二十门

高炮:80毫米40倍径高射炮四门

雷击: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八管

建造情况:

“天城”号:1920年12月16日开工,横须贺造船厂。1922年12月15日按照《华盛顿条约》的许可决定一航空母舰的最终面貌被恢复建造。1923年1月8日开始航母改建。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船体遭到彻底破坏。1924年4月14日,经过堪察证实已无修复价值于是被废弃。1924年解体。

“赤城”号:1920年12月16日开工,吴港海军造船厂。1923年因为《华盛顿条约》的缘故改建成航母。1927年3月25日一一艘航母的面貌完成。1942年6月6日于中途岛海战中被击沉。1942年9月25日除籍。

“高雄”号:1921年11月底开工。1924年4月14日宣布取消建造计划。1925年解体。

“爱宕”号:1921年12月初开工。1924年4月14日宣布取消建造计划。1925年解体。

怎么从外观分辨驱逐舰 战列舰 巡洋舰 它们主要作用是什么 能不能发个图片呢

【战列舰】

战列舰在外观上装备有多联装大口径主炮,到了二战后期服役的战列舰很多都装备有三联装主炮。战列舰一般设计有能够防御自身主炮射击的装甲,在海战中充当主力,在航母出现以前是最强的矛和最厚的盾,而在陆战中也可以凭借射程优势支援陆军行动。目前战列舰已经退役。

由于近代海战是由舰队排成一列用侧舷朝向敌人射击以发挥最大火力,而战列舰也是采用类似的战术,所以由此得名。庞大的身躯和三联装主炮是战列舰的最大特点。

例如下图衣阿华级战列舰:

【驱逐舰】

小型炮舰。吨位较小,抗风浪和独立航行能力差,火力较前者相对较弱。在二战中主要是辅助舰队战术的实施,执行护航反潜任务,在海战中并不担任举足轻重的地位。驱逐舰和巡洋舰在外形上我觉得挺难区分的,尤其是还有轻巡洋舰这类单位。恐怕也就是块头比较小、火炮口径数量更少。

二战时期驱逐舰的地位在当今逐渐被导弹护卫舰所取代。

⑨ eve小米是什么船

eve小米是弥洱米顿级战斗战列巡洋舰。

弥洱米顿级(Myrmidon)是一艘盖伦特联邦的战斗战列巡洋舰,简称小米。能使用无人机,用法多样,PVE可作为狂怒者级和多米尼加国斯级之间的过渡。弥洱米顿级可以装配一个指挥脉冲波装备,指挥脉冲波效果范围加成50%,无人机最大速度加成12.5%。

战斗战列巡洋舰有先知级(Prophecy)、先驱者级(Harbinger)、猛鲑级(Ferox)、幼龙级(Drake)、布鲁提克斯级(Brutix,简称小布)、弥洱米顿级(Myrmidon,简称小米)、暴风级(Hurricane)、飓风级(Cyclone)。

舰船简介:

eve弥洱米顿级是EVE中的中型舰船主要使用中型装备。战斗伤害和防御力都很优秀的舰船。建议用于前线大规模战斗。支援能够在战斗中维修或协助其他船只的舰船。

建议在舰队战中作为辅助手段。无人机可释放的无人驾驶舰载机,具有多种功能和伤害类型。装甲使用低槽的防御系统,不能自我恢复。

阅读全文

与飓风级战列巡洋舰图片高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战龙集团头像高清图片 浏览:52
图片下面带文字如何编辑 浏览:995
小丑发型图片 浏览:660
可爱的平头图片大全 浏览:712
男生深夜适合发朋友圈图片 浏览:780
小光的可爱图片 浏览:903
2016男士潮流发型图片 浏览:575
惜墨如金高清图片 浏览:65
动漫猫图片可爱头像图片大全 浏览:588
如何把图片挂在衣服上 浏览:128
运动衣服搭配女装图片 浏览:890
甘比最新高清图片 浏览:766
简笔画方格图片大全可爱 浏览:360
批量校正word图片亮度 浏览:912
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浏览:33
蜘蛛精怎么画图片 浏览:970
正点男生图片 浏览:490
帅气男生的图片13岁 浏览:248
心灵毒鸡汤图片大全 浏览:444
父亲卡通图片大全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