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FSA纪实摄影活动的FSA纪实运动的主要摄影家及代表人物
本·沙恩(Ben Shahn)
杰克·德拉诺(Jack Delano)
马恩·波恩特·沃尔科特(Marion Post Waleott)
约翰·瓦尚
约翰·克利尔
戈登·帕克斯
《生活》杂志
《生活》杂志:亨利·鲁滨逊·卢斯于1936年在美国创办,(72年第一次停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道杂志,代表着新闻报道摄影史上的一代辉煌。
《生活》杂志成功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办刊风格上,重视编辑的作用,强调整体概念。而采用组照的报道形式(Photo Essay “摄影文章”)是《生活》的特色,也成为至今摄影报道的主要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对德国新闻报道摄影经验和FSA纪实手法的综合借鉴。
二是《生活》杂志拥有众多最优秀的新闻报道摄影家, 《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天地,他们也以各自的智慧和才华,摄取下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而使《生活》成为举世闻名的摄影杂志。
《生活》杂志的优秀摄影家及代表作品
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 White )
艾尔弗雷德·爱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eadt)
卡尔·迈登斯(Carl Mydans )
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 )
安德列·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 )
玛格利特·伯克·怀特 (Margaret Bourke White )
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 White 1904—1971),30—50年代享誉世界的着名新闻摄影记者,1936年进入《生活》并一直合作到50年代,她作为一名记者,一生中多次对苏联进行采访。41年德国进攻莫斯科时,她是唯一在场的西方摄影记者,1942年在埃及北非战场进行采访,46年对印度采访,记录下印度独立建国,巴基斯坦从印度分离时期的暴乱和48年遇刺前的圣雄甘地,50年采访南北的种族骚乱和劳工暴动以至于南非当局禁止《生活》在国内发售,52年采访朝鲜战争。由此可见这位摄影记者一直辗转与个战场之中。
艾尔弗雷德·爱森斯塔特 (Alfred Eisensteadt)
1898年生于德国的A·艾森斯塔特被称为“新闻摄影之父”,他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促进和推广摄影报道的少数先驱之一,善于使用35毫米小型相机,专门利用现场光抓拍人物自然生动的神态。《胜利之吻》就是他抓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A·艾森斯塔特是美国着名的《生活》周刊最早的四位摄影师之一,在为《生活》供职的40年时间里,他大约完成了两千多次采访任务,有九十多期的杂志封面都用的是他拍摄的照片。
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 )
史密斯以他具有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精湛的拍摄技艺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着名摄影记者。除了《生活》杂志以外许多世界着名的图片组织也留有他的身影,如美国的《新闻周刊》、《大众摄影》、《黑星新闻社》和“玛格南”图片社。他特别擅长使用组照报道的表现形式,也正是现今所时尚的系列专题摄影。
问:
人们把你称为“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你对这个称呼作何感想?
答:
我不晓得那是什么意思。平常老是叫我浪漫派的人,都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嘲讽愤世并受尽挫折,所以才什么也信不过了。而当我坚持信念时,他们就把我称为浪漫主义者。
安德列·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 )
是世界上最多产的摄影家之一,仅在为《生活》供职期间,就提供有350组采访报道。其作品在构图和结构形式上特别考究,同时也是高产的摄影理论家。着有多部摄影书籍。严格的讲,费宁格并非只是一个新闻摄影家,或只有纪实摄影的成就,而是在许多领域诸如城市风光、建筑、人体、显微和望远摄影,都显露出其才华,尤其在长焦望远摄影上,有着出色的精彩表现。其着作还包括在我国翻译出版的《摄影的创造力》。
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
玛格南图片社是国际性的新闻图片社。1946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发起人有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乔治·罗杰等人。由于他的成员的作品质量非常之高,“玛格南”成了一个极出色的图片社。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图片合作社。(注:玛格南也被译为麦格那姆,愿意是大酒瓶)。1936年,当时在巴黎参加某新闻社的招聘而落选的卡帕、布列松、西摩等人,相识在一个酒吧,约定十年后再相聚。1946年,当初的心愿得以实现并成立了新闻组织,就以当年饮酒的酒瓶命名。玛格南图片社就因此而得名了。
玛格南的主要成员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国人,1908- “天下之事莫不各有其决定性瞬间。对我来说,相机就是素描簿,一种直觉和自发的工具,套句术语说--它主宰着怀疑和决定同时并生的瞬间。为了“赋予世界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自己与镜头内所看到的事物息息相关。”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世界上最着名的摄影家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他的“决定性瞬间”——揭示事物本质的一刹那——的美学理论,以及他对“安排的”照片和摆布的环境的厌恶给摄影家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摄影家必须同环境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不影响被摄对象的行为。
他曾经说:“我从一些早期的电影中学会了观察。”
他写到:“首先,我渴望用一张照片去捕捉正展现在我眼前的某种局势的全部本质……拍照意味着纪录——同时何在若干分之一秒内——事实本身和视觉看到的形式的严密组织,而形式将赋予它意义。这是把人们的头、人们的眼睛和人们的心置于同一轴线上。”
罗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匈牙利人,1913-1954 如果你的照片
拍得不够好,
那是因为你离
炮火不够近。
罗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匈牙利人 1913-1954,原名安德列·弗雷德曼(Andre Friedman )1936改名为罗伯特·卡帕,46年成为美国公民,是本世纪最着名的战争报道摄影家。一生中拍过很多次重大战争,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它广泛的记录了人民在前线和在战乱的生活中所表现的英雄主义和所蒙受的苦难。1936年卡帕在西班牙内战时期报道过共和军的活动。1938年他报道了日本的侵华战争。40年代担任《生活》杂志和《柯里尔》双周刊的战地记者,随同美军拍摄过北非和欧洲战争。1947年他与卡蒂埃-布勒松等人创办了玛格南图片社。1951-1954年任社长。1948-1950年,卡帕记录了以色列国的出现。1954年他为《生活》杂志采访时,在印度支那(越南)的太平省地区被地雷炸死。
戴维·西摩(Daivd Saymour)1911—1956 本世纪最着名的战争新闻记者。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1954年在卡帕死于越南在战争后继任社长。56年在苏伊士运河冲突的采访中。身中炮弹不幸死亡,终身未婚,年仅55岁。西摩拍摄过世界许多战事,但最使世人缅怀纪念的,是他有关战争下的儿童的拍摄。正是由于怀有善良的同情心,以深诚的情感和人本的爱去拍摄,而使得他的儿童照片富有机强的感染力。
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chof) 瑞士人 1916-1954 比肖夫,瑞士人,是从绘画转入职业摄影的。他曾在苏黎世艺术学校学习制版,是战前为数不多的,受过正规摄影训练的一名欧洲摄影记者。比肖夫作为自由摄影家,花了3年的时间集中研究光线和形式,贝壳和花的图案以及某些时装摄影。1939年迁至巴黎,试图以绘画位职业。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他应征入伍。正是在战争的年代里,比肖弗对摄影的认识深化了,于是便转入摄影。即使如此,他一生都未停止画素描和速写。比肖负的生命并不算长,其摄影之所以能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原因一是新闻摄影的艺术性,比肖夫的照片,在深刻表现新闻的纪实和实效的特性外,还很注意构图和造型,证明了新闻摄影也应当有艺术性。二是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这反映了作者人格所具有的职业道德、良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贰’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之一的内容提要
1936年,随着《生活》杂志的创刊,新闻摄影作为美国人叙述故事的一种革新方式,开始以迅猛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这里是那些创造图片故事和图像文体的先锋们不容置疑的声音。系列访谈从新闻摄影之父——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开始,他们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胜利,这些因素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摄影传奇,并使《生活》杂志成为美国人的家庭相册。“《生活》杂志对我来说意味着美国国旗,”艾森斯塔特回忆说,“我们感到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我们教育了世界。”
艾森斯塔特和同事们,像卡尔·迈登斯,和其他44个接受访谈的《生活》杂志摄影师事实上在实践新闻摄影,但又使之成为了一门艺术。
在长达100多个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们吐露了自己的抱负、焦虑以及对约翰·洛恩加德——《生活》杂志最伟大的当代专栏作家的祝贺。这些关于摄影师的冒险和不幸——从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至7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和刻画了新闻摄影的黄金时代。“我们所拥有的共性之一,”洛恩加德说,“就是我们都热衷于拍摄周边的世界,尤其是人,而且我们每人都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干得好。”这些伟大摄影师的照片,忠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难忘的历史剪影。
‘叁’ 《季工节母亲》纪实摄影是谁拍的
摘要 流浪的母亲》是一幅着名的纪实摄影作品,它是由FSA成员里谁拍摄的?
‘肆’ 目击者的图书目录
前言
摄影家小传
德米特里·巴尔特曼茨
莱蒂齐亚·巴塔利亚
费利切·贝亚托
伊恩·贝里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雷内·布里
拉里·伯罗斯
罗伯特·卡帕
吉尔斯·卡龙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吕克·德拉艾
阿尔弗雷德·爱森斯塔特
罗杰·芬顿
亚历山大·加德纳
扬·格拉鲁普
卡罗尔·古齐
伯特·哈迪
刘易斯·海因
海因里希·霍夫曼
弗兰克·赫尔利
菲利浦·琼斯·格里菲斯
叶夫根尼·哈尔杰伊
约瑟夫·寇德卡
约阿希姆·拉德福基德
杰里·兰彭
多萝西娅·兰格
格尔德·路德维希
唐·麦卡林
彼得·马古巴尼
亚历克斯·马约里
玛莉·艾伦·玛克
彼得·马洛
苏珊·梅塞拉斯
贝特朗·莫尼耶
大卫·莫德尔
拉尔夫·莫尔斯
卡尔·迈登斯
詹姆斯·纳赫特韦
泽德·尼尔森
马丁·帕尔
朱达·帕索
吉尔斯·佩雷斯
拉古·拉伊
伊利·里德
尤金·理乍得兹
亨里克·罗斯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约翰·斯坦梅尔
汤姆·斯托达特
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