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普一下抗日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冲锋枪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装备可以用“万国造”来形容。
德械师使用的冲锋枪很少,曾经少量装备过MP18式冲锋枪,但是由于数量少,而且德械师的机枪数量较多,于是将几乎所有的冲锋枪淘汰而换成了Kar98K步枪或者轻机枪。部分坦克乘员使用冲锋枪。
至于“国军”和其他杂牌军,冲锋枪的数量就少的可怜,型号也无法查证。
1941年开始,中国军队开始得到苏联的援助,于是就开始向苏联大量采购武器,其中就包括“波波沙”冲锋枪。
中国驻印远征军在印度受训时,换装了全套美式装备,部队大量装备了“汤姆森”M1A1式冲锋枪。
在1942年后,国民党军队陆续开始接受欧美提供装备,于是国内的国民党军队也开始装备“汤姆森”冲锋枪和“斯登”式冲锋枪等型号的冲锋枪。
至于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和国际的援助,所以武器装备奇缺,至于装备的冲锋枪也无从考证,也许能够从鬼子手里缴获一些100式冲锋枪,但是100式冲锋枪本来产量就少,因此中国军队中的日军冲锋枪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Ⅱ 抗战时期国军用什么冲锋枪
抗战时期国军主要的冲锋枪:
1、德制 MP-18 / 34 伯格曼 冲锋枪(即俗称的“花机关”)
Ⅲ 与战争有关的图片。附解说。3张就好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2])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主动发起的一场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使用“事变”一词则严重低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国府军战术作为可以分为“攻、堵、守、退”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13日到9月11日,国民革命军以87师、88师、36师率先进攻日本租界意图歼灭租界日军,但因无力切割日军导致日军增援反攻,双方持续增兵因此战线陷入僵持状态;第二阶段从9月12日到11月4日,两军卷入血腥的巷战,争夺对城市的控制;最后的阶段,从11月5日到月底,国民革命军遭到日本的侧翼攻击,向后撤退。上海于11月12日陷落。
图片是送沪会战国民革命军的一个机枪阵地
Ⅳ 抗战时国民党部队装备的冲锋枪是什么枪
主要有以下三种枪:
“偏插梭”冲锋枪,是英国“斯登”式冲锋枪;
“加拿大式”冲锋枪:英国在加拿大的朗布奇兵工厂为中国军队生产了一批司登冲锋枪,其型号是MKⅡ式;
“汤姆枪”是国人对美制“汤姆森”冲锋枪的俗称。
Ⅳ 二战时,大规模的冲锋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有很多大规模冲锋,但是影视作品中的画面往往并不真实。首先冲锋时,人与人的间距很重要,影视作品中这方面往往很不注意。而且冲锋路线往往和掩护路线是有夹角的,电视剧兄弟连就很好的表现出这个战术要点,而国内很多电视剧则很不注意,自己人往前冲,机枪留下来扫,这样扫基本是扫自己人。。
正确的冲锋方式应该是机枪和其他掩护火力架在自己冲锋路线斜侧的位置,火力压制的同时,大部队冲锋并且迅速散开。。当然二战时的冲锋损失还是很大的,不过二战时除了美军,自动武器还不普及,一个阵地也就1,2挺机枪,冲锋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而现代战争的冲锋通常需要靠炮火的掩护,比如朝鲜战争和对越反击战则表现的很明显,掩护炮火先沿着冲锋的路线砸出弹坑。在覆盖对方阵地,这样对方阵地的人员必须进入工事和散兵坑掩护,与此同时,大部队冲锋,在接近对方阵地时炮火停止,对方从坑里钻出来时,冲锋部队已经在眼前了。所以现代大规模野战,打的其实是炮战。
Ⅵ 抗战英雄资料
抗战英雄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
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民族英雄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围住,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害怕,坚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
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杨靖宇献身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轰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平和之花,用生命保卫了人类的公理。
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6)抗日战争冲锋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8年抗战一般指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Ⅶ 抗日战场上出现过哪些型号的冲锋枪呢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的轻武器基本可以拿来开万国枪展了...因为自身工业能力的缺乏,晚清时候的大量外购,军阀时期各家自顾自的买,以及全世界的援助,所以基本上全世界但凡是个有点名气的武器基本都能找到。拿冲锋枪来说(其实当时将其称之为手提机枪)
德国一战时期的MP18,以及它的衍生品MP/I伯格曼、MP28在早期非常普遍,除了进口之外,巩县、大沽、金陵、汉阳、晋、辽等兵工厂也都有仿制。民间也被称为花机关,也有一些地方叫虼蚤笼(因为枪管护套补满散热孔)
早期的还有汤普森,这除了购自美国之外,阎锡山也有仿制的晋造汤普森,使用.45ACP弹。
以上大致是能找到来源的冲锋枪,但我相信也有早期军阀也有购买诸如意大利M1918这类冲锋枪来尝尝鲜。但民国的军工资料...
Ⅷ 抗日英雄的图片与故事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huntian1669&_dir=%2F16096784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zhangyaodongzx&_dir=%2F1575467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ingyankanyiqie&_dir=%2F15653593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yi1980&_dir=%2F15588917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pmmilkyway&_dir=%2F15541115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损失是空前的。同时,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华民族焕发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是空前的。
英勇无畏、不畏强敌、敢打敢拼、以劣胜优的精神
当东方头号帝国主义强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其势汹汹,不可一世,扬言要几个月灭亡中国。特别像板垣征四郎的所谓精锐师团,更是骄横异常。但是,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一战,却被武器装备简陋的八路军115师将其主力一部包围于平型关以东10余公里长的峡谷中,被打得乱作一团,初则顽抗待援,继则拼命突围,最后是抱头鼠窜。日军被歼1000余人。平型关的胜利极大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八路军英勇无畏、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敢打硬拼精神,在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的作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937年10月上旬,日军突破山西省北部国民党军防线,侵占原平县崞阳镇后,继续南犯。国民党军退守忻口一带,阻止日军进攻太原。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奉命在原平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发现日军飞机不断由阳明堡前线机场起飞,轰炸忻州国民党军阵地。该团是步兵团,既无对空中防御的武器,也无对空作战的任务,但是英勇无畏、敢打敢拼的精神使他们担起了在地面打飞机这一光荣而艰巨的重担。该团经周密侦察后,组织1个营的突击队,于19日凌晨打响了袭击日军阳明堡前线机场的战斗。经1小时激战,该团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飞机24架,使日军在忻口方向的航空兵受到沉重打击。
英勇顽强、决战决胜,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1939年8月,115师特务营等部在鲁西梁山的歼灭战,是有我无敌、刺刀见红、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的范例。当八路军115师获悉驻军兖州汶上日军第32师400余人携带新装备之野炮、重炮,向梁山地区进犯,即以师特务营、骑兵连和独立旅第1团第3营攻歼该敌。日军突围退守梁山西南麓的独山庄及独山高地。115师部队切断日军退路,向其猛攻。经7次激烈的肉搏战,终将敌全歼。
日军认为平原地区既有利其机械化部队快速机动,又无八路军可依托的有利地形,是他们能占上风的地方。然而,八路军英勇顽强、决战决胜、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使他们在平原也遭到惨败。1939年4月20日,日军800余人向冀中河间县齐会村进攻,第120师第716团第3营指战员英勇奋战。日军进攻受挫,以炮火袭击齐会,并向其北面的大朱村发射毒气弹。师长贺龙及20余人中毒,但仍坚持指挥,并及时作出阻击援敌,实施反围攻作战的部署,使进攻齐会的日军完全陷入孤立。当夜,我军官兵向侵入齐会的日军实施夹击。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700余人,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发动空前规模的“扫荡”。9月25日,2000多名日军包围河北省易县西北部的狼牙山,妄图消灭在这一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和党政机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指挥机关和群众转移,当晚,7连6班奉命坚守山脚的东口到棋盘陀的阵地,掩护我方转移。他们打退敌人多次猛烈的进攻,毙伤90余人,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不让日军发现转移的方向,他们毅然向棋盘陀顶峰撤退,把日军引向悬崖绝路,子弹、手榴弹打完后,就用石块砸击。最后,班长马宝玉等5人砸烂武器,纵身跳下23丈高的悬崖。
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把抗日军民困死。为克服困难,抗日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胜利地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物质保证。物质困难的克服,最艰苦阶段的度过,证明了一条真理,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永远是不可战胜的。
参考资料:http://www.gpcc.com.cn/printpage.asp?BoardID=28&ID=4731
Ⅸ 抗日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冲锋枪
德国MP-18I伯格曼冲锋枪;英国制造的MKⅠ式、MKⅡ式、MKⅢ式和MKⅤ式“司登”冲锋枪,至于,汤姆森冲锋枪,大约是在解放战争才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