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帅哥图片 > 宋襄图片大全高清

宋襄图片大全高清

发布时间:2022-04-27 01:40:37

㈠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带图片)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㈡ 春秋五霸,是指哪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

㈢ 梳理春秋五霸人物关系图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 但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的都是《史记》或《荀子》的版本: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郑庄公、秦穆公、宋襄公——南怀瑾 《论语别裁》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在评价五霸的时候需要重视三个客观现实:
是否被华夏核心文化所认可(中原诸侯承认或周天子承认)
实力是否够资格(至少是区域性大国)
是否对其他诸侯国施加了军政影响力(扣押别国储君做人质、号令诸侯、扶持别国君主等)
如果仅仅是实力够强,而不论文化认同问题。那么匈奴、戎狄是否也能入围五霸?所以在评价五霸的时候,只看会盟诸侯、和军事实力是不够的。齐桓晋文之所以成为后世对“霸主”的代称,这其中不仅仅是武功问题,还包含对于文化正统的认可。
所以,按照正史标准评价,孟子所提、司马迁所载的五霸是最为标准、规范的: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春秋争者虽多,可五霸名额有限,这样争议就颇多。争议的真正源头实则就是对五霸评价的标准有所区别。纵观各类史籍,唯有《史记》最为公正,原因如下:
其一,若以会盟诸侯为标准评价五霸
且不论会盟过诸侯的君主极多,夫差就是最大的问题;是否要将夫差这种亡国之君也算做是五霸之一?更何况会盟诸侯的标准也未定一是,有的会盟仅仅两三个诸侯参加,这种程度的会盟能否作数;有的会盟,参加者虽多,但都是些对天下无足轻重的袖珍型小国,是否也能作数。
故而,会盟诸侯这种古代的政治仪式已然不能简单的作为今天客观评判一个诸侯作为霸主的标志
其二,若以对天下的影响力评价五霸只有齐、晋、楚三国能入围其中,其余诸侯只能算是区域霸权。尤其在齐桓公之后,基本上就是晋国、楚国拉锯式争霸对峙。如此情况根本就谈不上五霸,至多三霸,甚至两霸。而在司马迁之前早已有五霸之说,司马迁为正史的修筑者,若不能匡正五霸之说,标新立异的只述三霸;既不能良好体现春秋群雄争霸的局面,也无法使各个地方政治势力心服,更不能平天下文人之口舌。

其三,后世的继任君主、或功绩一般之人是否也能入围五霸
如晋悼公,晋悼公确实优秀,这也无可厚非。只是晋悼公仅仅是恢复祖业、而非开拓者,若他也能算是五霸之一,那入围五霸的人就太多了;晋襄公的垂拱而治更是典型的例子,晋襄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是晋文公的儿子,典型的官二代。老子开拓出霸主地位,晋襄公什么不做也能当霸主。
楚成王也不赖,可在城濮之战败于晋国,奠定晋国霸主地位的也正是楚成王。所以五霸的入围者也就缩小为该国史上贡献最大的君主。
其四,泛华夏地区的诸侯国是否能参与五霸评选
秦国先祖为养马出身,虽说与戎狄为伍,但起码还算是周王室正统的分封国。
楚国本身也算是周王室的分封国,不过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逐渐和周天子为敌。周天子数次率诸侯联军征讨楚国,周夷王之时(公元前879年前后)楚国就开始称王。公元前704年,楚国第二次称王。楚君熊通打败随国,让随国在周桓王面前说情,让楚国称王。周桓王不同意。熊通就自立为“楚武王”。楚国称王之后,理论上就与周王室的封国体系脱节,不再是周王室分封的合法诸侯国,也谈不上什么所谓的春秋争霸。
故而,部分为学严谨的史学家不把楚蛮算做五霸之一(传统华夏区域的中原各国对楚国的蔑称),也是有其严格道理的。这其中不光涉及是否被周天子承认的问题,还包含文化认同问题。
不过毕竟楚国在整个春秋战国历史上和各个诸侯国纠葛太多;再加上秦始皇一统天下,楚国、吴国、越国也不再是域外文明。司马迁作为汉朝官员,不可能把楚、吴、越当作外国或外国人;所以作为后世史学家,对于楚、吴、越也并非一味的排斥。
其五,需获得周天子承认
所谓霸主,是在周天子的名义之下号令诸侯,即“挟天子以令诸侯”。周天子虽然大权旁落,但仍是华夏共主,是所有臣民的精神领袖,不可以公然对抗;否则就不是争霸,而是反整个中原政治体系。
所以像郑庄公这类公然反抗周天子的一时枭雄,是不可能被定义为霸主的;楚国君主也如第四点提到的,通常是不能算作争霸诸侯,不过楚庄王时期毕竟迫使中原部分诸侯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在通常定义的五霸之中被周天子正式承认的只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践。
齐桓晋文自然不必说,这二人属于正统的华夏文明。齐国先祖为姜子牙,建国初始地位就是侯爵地位,后进位为公爵。而晋国不但初始为侯爵诸侯国,还是姬姓诸侯国,地位自然也不必说。
秦国是在烽火戏诸侯之后方为诸侯,建国历史较短;虽然初始仅为伯爵,但毕竟填补了周王室迁都洛邑后关中地区的权利真空。在周王室西边可以肆意征伐。而在秦穆公时期,周王室也正式承认了秦国在西方的霸主地位。
吴、楚两国皆是子爵,地位极低,芈姓楚国更是与姬姓没有半点关系。而周王室的主要外部威胁来自西北地区,对于秦国的倚重程度远超楚国。所以楚国非但不会获得周王室的敬重,反而被视为威胁。这也是楚、吴、越这几个半蛮族诸侯称王的主因。
越王勾践已经属于春秋最末期的人物;此时的周王室为了维持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已经不顾任何脸面问题,而是互相利用。更何况春秋末期诸侯蜂起,周王室的认可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
其六,对争霸行为的严谨定义
例如阖闾、勾践,这二人都只能算是泛华夏地区,连个正经的谥号都没有,这倒也在其次。重要的是,吴、越两国成为区域霸权之时,已经到了诸侯兼并时期。勾践的卧薪尝胆直接把吴国灭了,这已然和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明显的本质区别,所以吴、越两国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而非春秋。

㈣ 历史手抄报啊!!~~~请你们帮我设计一下,题目: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最好配图!!急要!!!!~~~~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候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华。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出身,老的更有我们的百里奚,少有天才甘罗十二岁拜相。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历史人物、典故的过程中,以史为鉴。感受、形成奋发图强、竞争向上、自强不息、沉着机智的良好精神和品质。

㈤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最好带图)

第十位――弥子瑕

曹先生非常地有姿色,魏明帝十分宠爱他,睡觉休息都与他在一起。曹先生曾经与魏明帝打赌玩游戏,赢了的可以得到新衣物,魏明帝输了,但曹先生没有得到新衣物,曹先生就自己进入魏明帝的寝宫穿上魏明帝的衣服直接出门,可见其宠爱程度不同一般了。

评价:呜呼!此君在帝王面前已经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其娇纵程度比起弥子瑕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绝代美少年,纵是杨玉环与其争宠,恐怕也要落在下风。

㈥ 春秋五霸分别是谁最先称霸是谁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最先称霸是:齐桓公。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春秋五霸”并不是势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例如:

1、整个春秋时期基本都是姬姓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晋国在整个春秋历史上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

在晋文公称霸之后还经历晋襄公接霸、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复霸中原。尤其是晋文公玄孙晋悼公政治韬略过于出众,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算是晋国霸业的最高巅峰。

2、郑、宋、秦、吴、越构建的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晋文、晋悼、楚庄相提并论。

3、完成诸侯会盟这一重大称霸标志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远远超过五霸的名额。其中仅晋国就称霸百年,会盟多次,几乎独占五霸名额;而夫差最终还被勾践灭国。

(6)宋襄图片大全高清扩展阅读

春秋时期名称起源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

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㈦ 求图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史部分上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弊、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浚等伐吴,吴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到达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失败。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冲之创大明历。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南齐亡。
公元523年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乱。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公元605年隋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开始。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征高丽失败。杨玄感反隋。
公元617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李渊太原起兵。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30年唐灭东突厥。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颜真卿发兵抵抗。
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唐肃宗即位。
公元757年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2年诗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诗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乱。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学家韩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
公元880年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
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公元954年高平之战,周世宗大败北汉。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结束。
公元986年北宋征辽失败,杨业战死。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1004年寇准保宋真宗亲征,宋辽澶渊之盟。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实行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公元1084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即位,南宋开始。
公元1130年钟相起义。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战,岳飞大破金军。
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次年,岳飞被杀害。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战,虞允文大败金军。
公元1162年辛弃疾到建康。
公元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铁木真统一蒙古,称成吉思汗。
公元1210年诗人陆游去世。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定国号为元。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义。
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进应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率军民保卫北京。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于谦被杀害。
公元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
公元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基本肃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张居正辅改开始。
公元1593年李时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贤领导苏州织工反税监斗争。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5年杨涟、左光斗被阉党杀害。
公元1626年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等五人就义。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受重伤死。
公元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
公元1633年徐光启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阳,张献忠破襄阳。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入北京,明朝亡;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扬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击败清军。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公元1682年顾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公元1689年中俄订《尼布楚条约》。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莲教大起义。

㈧ 战争到底有多残酷有哪些战争中的照片,看了会让人心疼

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战争电影《大决战》的三部作品。

“大决战.辽沈战”的场景是锦州战炊事班的老班长,团长问他要不要为参加配池战的战士准备好吃的东西。但是,旧班长却选择了热馒头和炖猪肉,高高兴兴地送到前线慰劳士兵,阵地上到处都是尸体。我看到了士兵们的血肉模糊的地方。

另外,不管是多么厉害的指挥官,无论权威有多大,即使一个密码能让成千上万的人直立向你敬礼,也没有权利给一个战士造成无谓的牺牲。战争只是胜利,牺牲士兵是有意义的。

战争如此残酷,如此冰冷,如果战争不能从正义的一方迅速结束,那么就会死那么多人。

㈨ 根据以下材料跟图片,回答问题,,谢谢!


1、经营盐铁;葵丘会盟;尊王攘夷;
2、春秋五霸: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
二、
1、商鞅 徙木立信,商鞅变法,
2、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作用:称霸诸侯,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三、
1、离骚
2、屈原 楚
3、爱国 忠君
4、浪漫主义诗人;爱国主义精神;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a:祖宗之法不可变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商君然也,不变法国不强。
五、
结绳 仓吉 图画 甲骨文

㈩ 春秋战国地图全图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与此相对应的是,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东周后期至秦始皇建立秦朝前的一个时期。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主要的国家有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春秋后期,很多小国被灭掉,几个大国逐渐崛起。晋国本来就地盘大,吞并了周天子附近的小国,顺便把周天子也纳入势力范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最早的霸主。

秦国闷声发财,打败了西戎,巩固疆域后也吞并了一些小国。齐国对山东境内的小国进行了整合,然后一直和鲁国较劲。楚国默默将周边姬姓小国全部灭掉,成为了南方的超级大国。

(10)宋襄图片大全高清扩展阅读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它的分水岭是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之所以被称为春秋,是因为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间,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简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叫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阅读全文

与宋襄图片大全高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r如何设置图片播放时间 浏览:665
植物花图片大全 浏览:681
漫画可爱猫咪图片 浏览:596
短发种类女生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333
农药喷雾机价格与图片 浏览:753
王者荣耀人物图片动漫男生 浏览:415
想象中的学校怎么画图片 浏览:23
龅牙嘴唇恢复正常图片男生 浏览:582
带字美女葵花图片 浏览:319
微信消除模糊图片和文字 浏览:908
不想说文字图片 浏览:435
笑着哭的图片女孩 浏览:782
鞠婧祎图片壁纸写真红衣服 浏览:67
捂耳朵图片可爱 浏览:647
提取签名到word图片工具 浏览:780
超级赛尔人图片大全 浏览:299
唯美文字图片励志 浏览:941
娜扎衣服图片大全 浏览:643
简单的豆子粘贴画图片大全 浏览:168
动漫人物裙子画法图片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