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皇帝圆形玉玺的图片
该圆玺是干隆帝85岁被尊为太上皇帝时所制,也是干隆20多方“太上皇帝”御玺中唯一一枚圆形的。北京故宫藏唐代韩滉《五牛图》卷、晋代王献之《中秋帖》和台北故宫藏明代唐寅《品茶图》轴均钤有此印,台北故宫所藏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代的玉圭上也钤有这方印。
2. 征集中国历朝历代传国玉玺资料,图片及现存于世的孤品
= =,传国玉玺,你认为是有好几种?扯淡,传国玉玺指的是始皇时所制的玉玺,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故称之为传国玉玺,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而后则遗失了,对于遗失的说法各不相同,总之,现在的传国玉玺都是为了权利而伪造的。
3. 这个是玉玺么
元之前各朝用的是秦始皇用举世无双的和氏璧刻得,之后失传,真迹当今已无人见过。传国玉玺上有八个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李斯亲刻。这个如果是的话,可能是某个不知名人用过的
4. 有和氏璧做的传国玉玺的图片吗
现在还没找到啊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御玺。这枚象征权力的御玺“方四寸”,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着名玉匠孙寿镌刻。据《汉旧仪》记载,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到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新莽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
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晨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公元 220年,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公元265年,司马炎同样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公元350年,再传冉魏,后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这样,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隋朝一统中国,传国玺入了隋宫。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扬州江都,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带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太宗李世民因没有传国玺,遂刻了几方“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玉玺聊以自慰。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元德太子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zifen,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5. 既然传国玉玺已失,传国玉玺图片又从何而来
是伪造出来的。
传国玉玺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5)玉玺图片素材高清扩展阅读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
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6. 历史上有几个传国玉玺上面刻着什么字
所谓的“传国玉玺”是一个专用名词,专指秦始皇嬴政称帝时用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所以只有一个,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7. 传说中由和氏壁做成的传国玉玺如今在何方,有图片吗
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是历史上着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
50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遂据为己有。
秦昭王获悉此事后,致信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越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赵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沉浮
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真假传国玉玺
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屡经发现。如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人段义称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的“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名官员“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而玩的把戏。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访得,皇太极因而改国号“金”为“清”。但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其中被称为传国玺者,却被干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据说真正的传国玺是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漠北了。真正的传国玺是否和氏璧所为?又流向哪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明清两朝人士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已经与以往时代有所不同。据《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载,礼部尚书傅瀚谈及地方送来的传国玺时评论道:“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人;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是皆贻笑千载。”清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也说:“会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若论宝,无非秦玺,既真秦玺,亦何足贵!干隆三年,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爱,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
8. 秦朝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样子呀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9. 飞轮少年玉玺是什么样子的最好有图片!
1.牙之玉玺
触发条件:奔跑以及刹车。
开启后:轮子有原来比较圆滑变为带倒刺,外形有类似于锋利的“牙齿“,整体感觉像是剑齿虎或者鲨鱼一样凶猛的轮鞋。
发动技能前提:通过快速加速—刹车—放出“牙“。
技能简要:“牙“ 类似于一股高速移动的,带有较锋利的刃面的空气刃,攻击力强。
个人推断:牙之玉玺其实也就只有刹车系统,在0-100-0的这个动作中慢慢说明一下:
0-100:为了让刹车碟过热的前提。
100-0:在刹车碟过热的同时,轮子内有个像是回力轴承的机构把轮子的回转力吸收,并通过回转对外释放能量。
“牙”的形状:由于踢腿动作的缘故,“牙“的一般形状为月牙形。
弊端:释放“牙”之后硬直时间比较长,对大腿肌肉负荷很大。
2.炎之玉玺
触发条件:通过如轮子不断摩擦地面,打到一定温度均可开启。
开启后:由原本普通的轮子变为带有悬浮装置的轮子,轮子的外壳分开2侧成为悬浮装置,轮子的核心类似于碟子一样薄薄(接触面积小,耐高温,高转速,灵活度超高,很危险)
发动技能前提:通过摩擦地面。
技能简要:不断使用“技”使轮子达到高温,然后通过高度的攻击打到敌人,也可以说是移动速度快吧。
“炎”的形状:在炎之玉玺走过的地面会有热气放出,产生让别人以为真的着火的错觉
弊端:拥有高技术的人才能驾驭。
3.雷之玉玺
触发条件:通过鵺背后的发电机发电,或者接驳变电站(这是偷电的行为)。
开启后:周围会形成电磁场,由于紫电玉玺不只是轮鞋而已,而是一套类似于铠甲的样子,铠甲上面某些部位有轮子负责把放出去钢丝收回来。
技能简要:通过在场地布下钢丝网使敌人无法动弹,还可以放电呢。最终形态适合小朋友们合体变成一只雪人。
4.荆棘玉玺
触发条件:使用荆棘之道的“技”
开启后:后轮会有原来的普通轮子,展开之后是一条带电,带荆棘的鞭子,很长。平时是卷成一个轮子的模样。
技能简要:展开后的鞭子配合上荆棘之道的“技“,以尾部的尖尖攻击的人,角速度可达到超音速而产生音爆,不过着重于的是”技”而不是玉玺。
弊端:对使用者的关节负荷较大。
5.轰之玉玺
触发条件:人以高速移动时,自然吸气。
开启后:靴子头部会把空气吸入压缩系统进行压缩,然后在尾部把压缩后的气体释放出来,类似于喷气式战斗机的涡轮引擎的工作原理。
技能简要:以尾部喷出的压缩气体,加速或者攻击。
弊端:要承受喷射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对身体负担较大,可吸收别人使用的无限之空。
6.水之玉玺
触发条件:下雨或者有水的地方。
开启后:开启前后没什么变化,或者说是没有开启与关闭之分。
技能简要:轮子在有水的地面上原地空转,让水通过轮子的特殊设计变成具有高回转速度的泡泡,泡泡杀伤力强。玉玺也能踩在泡泡上面当落脚点。
弊端:只能攻击后方敌人。
7.石之玉玺
触发条件:无发动条件。
开启后:开启前后没什么变化,或者说是没有开启与关闭之分。
技能简要:类似于声呐一样,通过发射得知敌人的方位。在使用者周围形成空气震动屏障,防御用。也可以通过震动把自身血管、皮肤进行强化,防御用。
弊端:不能攻击远距离目标,加上空的技巧后可以攻击远距离目标。
8.契之玉玺
触发条件:咏唱。
开启后:可以使普通人拥有契之王同等的力量。
技能简要:一边咏唱,一边修理AT,其修理速度极快。
弊端:不能用于战斗。
9.空之玉玺&岚之玉玺
触发条件:使用者向玉玺注入无限之空,或者周围的人使用无限之空
开启后:轮子变为类似翅膀一样张开,可悬浮在空中
技能简要:没有特定技能
弊端:暂时想不出
10. 爱新觉罗溥仪用的玉玺图片
印面是见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