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季田间管理很关键,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进行预防
小麦赤霉病俗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过去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上海等降雨量较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该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发生严重,许多农民已经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但是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小编就帮助大家认识小麦赤霉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多个抗赤霉病品种,7个抗赤霉病品种已经通过审定。在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首选抗赤霉病品种,有效预防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
(2)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一定要在赤霉病发生前喷药防治。一般要选用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杀菌剂进行防治。目前比较优秀的杀菌剂有戊唑·咪鲜胺、氰烯.戊唑醇等药剂。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25-35克/亩,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不但具有预防作用,还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 怎样解决小麦赤霉病,你知道吗
小麦赤霉病很难防治,20年前我们县赤霉病大发生,我家共有22亩小麦,当年产量不足500斤,当时还不知道是赤霉病,通过请教植保部门才知道是赤霉病,那年我种的是鲁麦22,近靠我有一块地种的鲁麦23几乎没得病,所以第二年我全部种鲁麦23,巧的是这一年鲁麦23大发病,而22没得病,从此我开始研究赤霉病,经过近十年的时间,总算弄清了到底咋回事,我发现赤霉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扬花初期的天气,如果湿度大便发生严重,尤其扬花初期连阴雨会暴发赤霉病,一旦发现赤霉病穗显形了,什么办法也治不了,书本上说培养壮苗,增施钾肥或农家肥我全试过了,没用,相反我发现越是哪里麦苗稀,穗大,哪里死穗越多,也就是苗壮麦穗大反而容易感染赤霉病,这与专家的说法相反,但治疗办法是一样的,如果在扬花初期有连阴雨一定要防治了,具体时间因地制宜,各地气候不一样,就拿我们县来说,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我两天打一次药,每次打1亩,从4月底打到5月20号,发现5月7号效果最好,5月5号和5月9号的效果少差一些,连着几年都是这样,所以我近几年一般掌握在5月7号喷药,我附近的农民也随着我防治,有些农药厂家把我的日记拍照进行参考,防治办法,用50%多菌灵,最好是氰烯菌脂防治效果更好,记住用水量不能少,每亩地至少30公斤水,用药量可以看药的说明,也可问卖农药的,如果用的水少防不了,用药量按说明书上的再加大一些,以上是我多年的体会,只供参考,因为我在赤霉病上吃过亏,所以看到这个题目就想把我知道的说出来。
一旦地里有死穗了,什么药也治不了。
3. 请问各位专家小麦成熟前出现麦穗干尖是怎么回事
你说的是小麦赤霉病,是小麦赤霉菌引起的,该病菌在小麦开花期靠风雨传播。防治小麦赤霉病,要掌握两点,一是时间上,二是药剂。在小麦抽穗后扬花5-10%进行喷药预防,这几年提倡见花就打的防治措施。用戊唑多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咪鲜.多菌灵、多.铜喷雾防治,间隔5-7天“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4. 赤霉菌毒素的定义,赤霉病麦毒素的定义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5. 小麦赤霉病影响产量,小麦赤霉病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可引起小麦幼苗腐烂、茎腐病和穗腐病。在我国小麦产区,赤霉病主要引起小麦穗部腐烂,故又称小麦穗部枯萎病和红粒小麦赤霉病。当空气干燥时,感染部位死亡,呈现白色,当湿度较大时,感染耳朵常呈现红色霉斑,因此称为疮痂。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小麦产量严重下降,而且容易引起小麦籽粒腐烂变质,且赤霉病代谢产物含有毒素,容易引起人、畜、禽中毒,因此,应注意及时防治。
从华北黄河流域到东北麦区,气温低,雨量少,空气干燥,大发生年份相对较少。今年春雨较多,特别是近几天,全国许多地方连续下雨,而且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很容易引起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一旦赤霉菌感染小麦颖壳,任何药物防治效果都很差,因此,要注意早期防治。
在雨季穗期,气温高于15度,最好在雨前3小时或雨后及时喷雾防治,常用药剂为50% (多菌灵15% ,硫35%)多菌灵800倍液,40% 多菌灵1500倍液,70% 甲基硫巴津1500-2000倍液。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应重点喷施麦穗,如果蚜虫和红蜘蛛同时发生危害,应喷施吡虫啉、噻虫嗪、阿韦。吡啶等液体控制剂。
6. 植物锈病的病害症状、病原生物、病害发生条件、锈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体细胞是相对于生殖细胞的概念,除生殖细胞及它们的母细胞外,其他种类细胞都属于体细胞,如肝细胞、肌肉细胞等,体细胞是无法发生减数分裂的
7. 小麦赤霉菌会不会越浇地越严重
小麦赤霉菌病,苗枯主要是由麦种带菌引起;小麦赤霉病,是由若干种镰孢属的真菌侵染所致。浇地土壤过湿,容易引起根腐病。小麦赤霉病,为世界性流行病害;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根除;主要以预防为主。
大、小麦赤霉病,一般有苗枯、秆腐、穗腐几种症状;一般以穗腐发生最普遍,危害最大。通常在大、小麦灌浆期开始出现症状,后蔓延至穗轴和相邻的小穗。赤霉菌能在病残体上,以腐生的方式越夏、越冬;也可在麦收后继续侵染水稻、玉米、高粱 、棉花等,并在这些作物及残体上越夏、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