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男人,应该怎么正视女性怀孕后身体变化情况
怀孕以后,孕妇的身体和心理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孕早期胃口很差,反应严重;中期腿脚浮肿、心理压力大,容易焦虑;孕晚期身体臃肿行动不变、生产前的恐惧和不安;
这些怀宝宝的辛苦都是女人在身上体会到了,那么作为老公,如果他做到了这4件事,说明你没有选错人!
重要场合能陪着你
老公要忙着给孩子挣奶粉钱,时时刻刻陪在身边也不现实。但是只要老公能把自己放在心里,有什么重要场合一定会陪着。
比如几次重要的产检,还有你生产的时候会在产房外等着你。比起那些不管何时都让老婆孤军奋战,就连老婆在产房出生入死,宁愿在家里睡觉也不出现的男人真是好多了。
男人们要知道生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请不要让你的她独自面对一些风险和磨难。
照顾妻子的口味
孕后,孕妇的口味变得非常的怪,作为一个好老公,能够尽量满足老婆的各种口味要求,对老婆百依百顺。
这一点,我闺蜜的老公做的特别好,整个孕期,把闺蜜宠上天,有一次半夜了,闺蜜想吃草莓,可是家里没存货,超市也关门了,她老公愣是跑到20里外的夜市给她买回来,后来给我们说起这件事,心花怒放的,整个人恨不得飞起来,真替闺蜜感到幸福。
主动分担家务,任劳任怨
当女人怀孕之后,原本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大男孩,突然间变成责任感爆棚的丈夫,这些男人会把妻子宠上天,他们会主动帮忙煮饭、前哗拖地、洗衣服等等,即便累成雷狗,准爸爸们也没有怨言。
若男人能一如既往地做好这些事,说明他们责任感很强,也很心疼妻子。
理解你的小性子
小丽本来就是个坏脾气女孩,怀了运脾气更加不可一世。今天嫌菜淡了,明天嫌衣服没洗干净,公公婆婆看见她都绕道走了。唯独她老公不管怎么打骂都在她身边陪着。有次小丽自己都觉得自己过分了,小丽老公还是笑嘻嘻的道歉。小丽问老公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
小丽老公说我连你的小脾气都容忍不了,我娶你回来不是让你受委屈吗?小丽听了泪都出来了,从此再也不向她老公乱发脾气了。丈夫对怀孕的妻子容忍包容一点,让处在敏感期的妻子有了安全感,她的情绪慢慢就会稳定含陪下来,而且有利于家庭和谐。
1,男性要正确认识自己妻子怀孕以后身材方面的变化。怀孕以后,女性在身材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原本窈窕的身材会变得臃肿,这会给女性带来诸多不便,也会让女性的心理状态产生相应的变化。……对于这些问题,作为丈夫的男性必须正确认识到相关问题,并积极做好应对,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妻子顺利度过孕期,保证身心健康。
2,男性要照顾好怀孕妻子的饮食起居。女性在怀孕以后身心状态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比如饮食习惯会发生改变,因为怀孕以后发胖在行动上也会产生诸多不便。……作为丈夫的男性应该积极慧老行行动起来,照顾好自己妻子的饮食起居,在保证充足营养的同时,保证妻子的身心健康,从而让母子平安,顺利度过怀孕到生产这段时间。
3,男性要做好怀孕妻子的心理疏导,帮助 妻子顺利度过孕期。怀孕以后,女性在心理状态上会发生变化。……有些女性在怀孕以后会产生烦躁、焦虑乃至抑郁等问题,这都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作为丈夫的男性应该做好妻子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以愉快轻松的心情度过这段时期,从而保证母子二人的身心健康,顺利生下健康活泼的宝宝,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度过美好生活。
2. 产假可以提前2个月休吗
产假可以提前2个月休吗
产假可以提前2个月休吗,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国家帆轮规定产假98天(其中可休产前假15天),但是如果你出现孕期不适、需要保胎或并发症,而不得不休息,产假可以提前2个月休吗。
一般不支持提前休息两个月的。但因客观原因需要提前休息的,可以与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休产假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察轿历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二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产前检查一切正常,所从事的又不是重体力或环境恶劣或条件差的工作,则可以到预旦档产期前1周左右再停止工作,在家休息待产,甚败搜至也可以照常工作直至预产期。
若工作较轻,即使在工作出现临产征兆休息也不为晚。但是,孕妇如果从事以下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致畸等严重危害母亲及胎儿健康的工作,应该提前休息。具体提前多久休产假,怀孕妇女可以自行同用人单位协商。
计划生育外享受产假吗
可以享受产假,但是不能享受产假期间的相关待遇,这里需区分产假与产假待遇这二个不同的概念。
妇女生育产假是法定的,不管其生育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员工提出要求休产假企业都应当无条件的批准。国家规定产假90天,目的是为了能够保障产妇恢复身体健康,享受产假不以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为前提条件,只要有生产的事实,就应当享受90日的产假。
但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产假期间不能和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员工一样享受产假期间的相关待遇,包括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产假工资。
怀孕女性享有什么劳动权益:
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世迟睁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2、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3、在女职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用人单位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职工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4、女性怀孕的可以休90天产假。
法律规定是提前15天,提前三个月需要与用人单位协商搜岁。什么时候停止上班开始休产假,并没有绝对恰当的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身体状况、孕期的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和自身承受能力。家庭的财务状况也是一个决定因素,你产假休得越早,宝宝出生后上班的时间可能就越早。
你需要根据自己孕期的进展,自身的感觉来决定开始休产假的适当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国家规定产假98天(其中可休产前假15天),但是如果你出现孕期不适、需要保胎或并发症,而不得不休息,可以请医生开证明,向单位申请病假休息。
有些准妈妈在第7、8个月就开始休息,而有些则坚持到生产的当天。有些女性身体状况允许,直到生产的前一天甚至在生产当天仍然坚持上班。其实在上班时间里,有机会多走动、忙碌起来,不但有利于生产,而且感觉时间也会过得快一些。
一、女职工的.产假时间
一般规定: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二、高龄产妇的产假是怎么规定的
所谓"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在我国高龄产妇可以休6个月的产假。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产假一般为三个月,晚婚晚孕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包括产假90天法定节日。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1、产假期间职工享受基本工资待遇。
2、90天+30天(晚育)+15(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3、产假需提供证件: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产妇在子女出生后4个月内办理独生子女证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35天产假)
4、 在符合《计划生育条例》前提下,女员工在分娩前15天至后75天内可获得90天全薪产假。申请产假报告在分娩前10周内交人事部批准,并附有公司认可的医院出具的怀孕证明。
5、符合《计划生育条例》前提下,男职工之配偶属晚育者,且为计划内第一胎者,男职工可享受陪产假3天。但在试用期内不可享用陪产假。
国家规定是提前15天的,不过这都看公司的。
婚假天数:晚婚假天数通常以3天为基础计算:全国晚婚假总天数为10 - 30天。产假是指职业妇女分娩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到分娩后2.5个月。晚婚和晚育可延长至分娩前后4个月。女雇员享有不少于90天的产假。( 1 )对于生育一个孩子的人,产假应为90天,包括产前休息15天和产后休息75天。( 2 )难产时,产假应增加15天;对于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个婴儿,产假将增加15天。一、必须享受的产假:可以提前90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和15天(多胞胎多生一个婴儿)。
产假的增加对在职准妈妈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然而,也有工作场所的妇女担心她们在产假期间的一些成就或工作场所的某些高度会受到她们在产假期间辞职的影响。事实也证明,这种担心绝不是没有必要的。许多工作的准妈妈在休完产假回来后,发现自己的职位已经被其他人取代。由于这段产假,他们挣扎了多年的职位已经失去。但是当你成为一名在职准妈妈时,产假是必须的。
孕期安排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产假时间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8 天,其中产前休假15 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 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 天。”
根据中央五中全会关于全面“两孩”政策的部署,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经取消了相关鼓励晚婚晚育的条款,在新法实施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无论是一孩还是两孩,甚至一些符合地方法规规定的再生育 三孩以上的,都可以享有延长生育假的相关奖励,及其其他相关的社会福利。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