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字出版专业学什么
数字出版专业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图书出版史、网络传播、数字书刊编辑学、数字出版技术、编辑出版概论、网页编辑、多媒体编辑、出版法规与版权贸易、媒介经营与管理、社会学概论等。
常见的数字出版产品有:亚马逊kindle、樊登读书、网易云音乐、抖音、快手、腾讯视频、b站、喜马拉雅、知乎等APP;网络文学,游戏、动漫、在线教育、手机娱乐等。数字出版作为朝阳产业、行业需求量大、市场人才紧缺,专业从业人员少、竞争压力小、就业前景广阔。
㈡ 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产业将如何发展
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规模突破9900亿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数字出版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业稳步上升。根据《2018-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比2017年增长17.8%,前瞻估计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营业收入突破9900亿元。
数字出版产业新趋势
——数字内容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数字内容产业正在加快向精品化发展。无论是网络文学、网络游戏,还是知识付费、短视频等领域,都逐渐认识到深耕内容才是提升价值的根本关键。
数字内容产品在娱乐属性之外,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受众对数字内容的关注点逐渐回归到内容质量本身,一批优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成为年度现象级IP;《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包含人文情怀的节目走红于网络,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书画、传统工艺、戏曲等传统文化成为播放热点。
主管部门把关趋于严格和人们的审美趣味提高,推动数字内容平台增强导向把关意识和精品生产意识,逐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调整内容建设重点,网生内容正在逐渐摆脱唯点击率、唯播放量的不良风气。
2)媒体融合迈向纵深发展
政务媒体、主流媒体遵循移动优先原则,采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形态日益普遍;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基于算法的新媒体平台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加大了对政务媒体、主流媒体的引入。
截至2018年底,抖音短视频平台入驻5724个政务号和1334个媒体号,逐渐成为政务媒体和主流媒体官方信息发布的重要环节。
“两微一抖”
已成为媒体布局的新标配。主流媒体采用短视频、网络直播、H5、VR全景等新形式,丰富信息呈现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从过去的产品融合、渠道融合,逐渐演变为平台融合、生态融合,迈向合二为一的一体化发展新阶段。我国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地方县级媒体融合带来新机遇和新契机。
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日益深化
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内容的创作、审核、流量预测、运营、推荐、交互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出版流程方面正在发挥更大作用,将大大提升出版效率,实现出版流程的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机交互层面的应用不断深化。如人工智能可应用于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赋予虚拟形象和情感表达,丰富阅读体验。
未来,人工智能在提升IP价值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已有视频平台将AI技术应用于IP运营过程中,包括运用AI技术进行影视剧作品的选角、流量预测、宣传推广等,大大提高了IP运营效率。在剧本改编环节,运用AI技术对内容价值点进行深挖,从而进行剧本的完善。网络文学企业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作品的IP价值评估。
4)5G将为出版融合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牌照,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企业,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
5G将极大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对出版业选题策划、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带来深远影响,为出版业融合创新开拓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实践路径。
5G将为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便利、顺畅的条件。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出版传媒业的标配技术。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出版传媒领域的真正落地,真正实现沉浸式体验,“3R”技术(VR、AR、MR)将成为游戏、新闻媒体、数字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和投入的重点。
5G环境下富媒体特别是视频内容占比将大幅提升。5G将激发更加多元的数字内容消费需求,也将催生更丰富多元的数字内容呈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如何借助5G东风,把握5G时代下的新需求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行产品创新开发、业务布局和商业模式探索,成为出版单位推进融合发展、打造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