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要有(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意境,古代美女手绘图,花开,石路,
手绘图作者:何何舞,又称ENO,青年插画家,擅长水彩手绘,曾为《光年纪》、《今古传奇·武侠版》插图,为顾漫、沧月、唐七公子、桐华、步非烟、藤萍等大陆写手插画。着有个人画集《华盖之月》《银莲花》《空蝉与诗》《墨涧花》,绘本《神之右手》《彼岸花》。这个作者有很多手绘作品都是古风的,可以去看看
⑵ 古代时候都有什么样的发髻叫什么可加图图吗
【【古代女子的发髻种类】】
发型与冠戴能增加女子仪容的俊美,又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段成式《髻鬟品》就记载了不下百余种,其髻名虽多,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态与装饰而命名,如髻似螺,曰螺髻,如髻饰以凤,曰凤髻等。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因此研究女子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据古代作品及记载,概括分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结椎式、反绾式、双挂式等主要六类。 一、结鬟式 结鬟式梳编法,先把发拢结于顶,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成鬟,托以支柱,高耸在头顶或两侧,有巍峨瞻望之状,再饰各种金钗珠宝,高贵华丽,多用于神女、后妃、贵妇与处女。如李公麟《维摩诘像》中之天女,元周郎《杜秋娘像》皆属此类发型。八十七神仙图卷,永乐宫壁画中,这种发式很多,一般有高鬟、双鬟、平鬟、垂鬟等几型式,变化甚多: ★飞仙髻、凌云髻★ 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鬟。据《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皆属高鬟式。 ★飞天纟介,垂鬟分肖髻★ “飞天纟介”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立直上。据《宋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古之“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据《国宪家猷》记载:“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肖髻。”在唐代常作为处女发式标志。 [1] 二、拧旋式 拧旋式梳编法,是将发分几股,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这种发式灵活旋动,很助美姿。据《采兰杂志》记载:“甄后既入魏宫,宫庭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如《八十七神仙图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纨扇仕女图亦属于这类发型。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交拧、叠拧等几种形式。 ★随云髻、凌虚髻★ “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据《国宪家猷》记载:“陈宫梳随云髻。”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凌虚髻”属于交拧的形式,其髻交集拧旋,悬空托在顶上。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这种发式如云盘回,凌托顶上,摇而不脱落。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 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 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朝云近香髻、回心髻★ “朝云近香髻”类似叠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交叠于顶,生动而稳定。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这种发式别具一格,饶有风趣。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亦有此种发式。 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据《中华古今注》记载:“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清佚名之《胤祯妃行乐图屏》中亦有这种发式。 三、盘叠式 盘叠式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系结拢起,再盘叠在头顶或两侧,称为“螺髻”。在《凝宫词》里有“螺髻凝香晓黛浓”之句,这种发式在唐代兴起流行,从存世的唐代绘画、墓壁画中皆可见到。永泰公主及墓壁画及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之仙女,皆类似这种发式。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为后妃公主、贵妇所好,其变化形式甚多,一般有单螺、双螺、百合髻、盘恒髻等形式。 ★单螺、双螺★ 单螺其梳编法是将发股集结,盘叠如螺。置于头顶上,在永泰公主墓石椁内西面北次间之雕饰,亦有些类发式。 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画》亦有这类发型,螺髻清晰秀雅。 ★百合髻、盘桓髻★ “百合髻”其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如图所示。 “盘桓髻”其梳编法是将发蟠曲交卷,盘叠于头顶上,稳而不走落,称为盘桓髻。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长安妇女好为盘桓髻,到今其法不绝。” 四、结椎式 结椎式的梳编法是发拢结在头顶、头前、头后或两侧,然后用丝绳束缚,盘卷成一椎、二椎或三椎,用簪贯住,耸竖于头上。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赵合德入宫卷发,号新兴髻,孟光为椎髻。”皆类似于结椎式,结椎式蕴藉持重,温文尔雅。从商周一直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延用,其变化甚多。主要有高椎髻,抛家髻、堕马髻等几大类。 ★高椎髻、抛家髻★ “高椎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据《妆台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在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亦有这种发式。 “抛家髻”其梳编法是在头顶挽椎成髻,两鬓缓长,以泽胶贴而抱面。据《唐五行志》记载“贵妃假鬓为首饰,曰义髻,僖宗内人束发甚急为囚髻,唐末妇人梳发以两髻抱面为抛家髻”。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 ★倾髻、堕马髻★ 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据《晋书》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堕马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脑后。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古今中华注》也记有“堕马髻惟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五、反绾式 反绾式的梳编法是将发拢住,往后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各种形式,如绾成双刀,称“翻刀髻”。绾成惊鸟欲飞,称“惊鹄髻”。绾成元宝,称“元宝髻”。反绾成高墙,称“高髻”《簪花仕女图》之发式。据《妆台记》记载:“开元中梳反绾髻、回鹤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归真髻,贴五色花子。”这种反绾梳编较难,多流行于盛唐,为后妃贵妇之盛装,如〈韩熙载夜宴图〉中之一梳反绾式。其变化一般有“双刀髻”、“惊鹄髻”、“朝天髻”、“元宝髻”等。 ★双刀髻、惊鹄髻★ 双刀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往上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双刀欲展之势。据《妆台记》记载:“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贞元中梳归真髻,贴五色花子。”皆类似反绾式的发型。 “惊鹄髻”也是反绾式之一。其梳编法是将发拢上反绾,成惊鸟双翼欲展之势,生动而有趣。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鹄髻。 ★朝天髻、元宝髻★ 朝天髻也属反绾式之一,其编法将发拢上,束结于顶。再反绾成高髻朝天。据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曰:不走落,号朝天髻。”宋代所建的太原晋祠女像,亦类似这种发型。 元宝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再置木或将假发笼蔽,呈元宝状。据〈晋书〉记载:“用发既多,不可恒载,乃先木及笼上装之,曰假髻或假头。”唐张雄夫妇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类似这种发型。 六、双挂式 双挂式之梳编法,是将发顶平分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垂挂于两侧。这种发式多用于宫廷侍女、丫环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据记载从秦开始,延续及近代,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这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中特别多见。敦煌千佛洞供养人之侍女与阎立本〈列帝图〉之宫侍,皆类似这种发式。其变化一般有“双丫髻”、“垂挂髻”、“双平髻”等。 ★双丫髻、垂挂髻★ 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常见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侧,再梳结成髻,置于头顶两侧。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俗称刘海,一般多用于侍婢丫环。 双挂髻其梳编法是将发从头顶平分两股。结成髻或鬟,垂挂于两侧,额前饰有垂发。据〈丹铅录〉记载:“北齐后宫之服,女官八品、偏垂发。(注云:垂发,覆目也,盖夷中少女之饰,其四垂短发仅覆眉目,而顶心长发,绕为卧髻,宋人词所谓鬓垂偏荷叶也。今世犹有之”)亦类似这种发式。 ★双平髻 丱发★ 双平鬟属于双挂式之梳编法,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于两侧。再束结成环,使其对称而自平垂。挂于两侧。这种发式在仕女图中颇为多见,多用于未婚少女或儿童。 丱发为儿童或未婚少女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使其自然垂下。 莲花冠:此图录于《太原晋祠女塑》之莲花冠。其冠似莲花,以金翠妆饰,束戴于顶髻上。唐宋妇女多好用。 花冠:冠小仅束髻,冠上多有花饰,在明代仕女多好用。此图录自唐寅〈孟蜀宫妓图〉之花冠。 凤冠:此图录自〈唐懿德太子墓石刻〉之凤冠,为古代后妃及诰命夫人之礼冠,冠上饰以凤鸾,真珠玉翠,多于大礼时戴用。 巾帼:巾帼是一种丝织品的头巾,多束结在顶髻上,再用簪钗贯定,宋梁红玉喜戴巾帼,故常把女中豪杰称巾帼英雄。
⑶ 明星古装图片,10位古装美人露肩古装
如今的古装剧造型同质化严重,许多古装剧的造型都纷纷撞款,失去了以前古装剧中的不同韵味。
而在不少80、90后的记忆中,古装剧中经典的露肩古装造型都曾被许多女演员诠释得各具特色、惊艳十足,那种既大方又略带性感的造型美,让人过目难忘。而其中这10位女星的装扮,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杨恭如《唐宫燕之女人天下》
电视剧《唐宫燕之女人天下》是一部唐代宫廷女性权谋剧,而大美女杨恭如在剧中饰演武皇的小女儿太平公主,这个备受宠爱又自视甚高的公主被杨恭如诠释得十分到位。她在剧中的造型都是比较典雅大方的唐代露肩风格,给人一种清新淡雅却又尊贵不凡的既视感,很有帝王家的风范。
陈红&周迅《大明宫词》
同样是讲述唐朝武皇时期的《大明宫词》,大概是许多人心中的古装剧白月光。这部剧中美女如云,不论是少年时期的小太平周迅,还是成年时期的太平陈红,都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
周迅饰演的小太平时期,就已经是露肩装的造型了,她的服装色系都比较素雅清爽,不用加以过多的配饰,就已然灵气尽显,将小太平天真单纯的少女形象刻画得十分准确。
而陈红的露肩造型让人直呼倾国倾城,难怪她被不少网友称为最独一无二的太平公主。年轻时期的陈红,有着姣好的容貌,颇具古典韵味的面容五官,给人一种带着清冷感的美。
在《大明宫词》中,陈红轻松hold住了清雅与浓艳的两种风格露肩造型,营造出了不同感觉的古典美。
佟丽娅&郭珍霓《母仪天下》
另一部女性宫斗权谋剧《母仪天下》则讲述了汉代后宫的女人故事,在剧中饰演西汉着名的姐妹花“赵氏姐妹”的佟丽娅和郭珍霓,也有着惊为天人的古装露肩造型。
佟丽娅扮演的赵飞燕,身着露肩古装轻轻的一颦一笑,就宛如画中仙再现。
有着扎实舞蹈功底的佟丽娅,要演绎掌上起舞的赵飞燕,不仅是舞蹈能力要过硬,美貌自然也必须能打。不管是蓝色款盛装造型,还是平时日常穿的露肩纱衣,佟丽娅都装扮得很好看,不愧是祸国美人。
而郭珍霓饰演的妹妹赵合德,同样也是露肩造型,却演绎出了另一种妩媚性感的味道。郭珍霓是个很有韵味的女明星,她不笑的时候略显清苦感,所以也曾演过许多凄苦的女性角色,但只要她笑起来,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妩媚感,那种蕴含小心机的性感美再加上露肩古装的加持,活脱脱就是勾人心魂的赵合德。
刘亦菲《铜雀台》
天仙刘亦菲的古装几乎都没有失手过,从小龙女的仙气脱俗,到赵灵儿的清丽娇俏,都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古典之美。但在电影《铜雀台》中,她一人分饰两角扮演灵雎和貂蝉。貂蝉可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刘天仙的演绎下也让大家对于貂蝉的想象更加丰满了几分。剧中,刘亦菲的露肩造型就比较大气婉约,那种既清秀又惊艳的美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是荧幕中最经典的貂蝉形象之一了,确实美得让人心醉。
曾黎《聊斋·画皮》
说到古装露肩造型,前面几位女星或清丽、或浓艳,但曾黎的露肩造型却别具一格,有着诡魅摄人的美感。在电视剧《聊斋》的《画皮》单元中,曾黎饰演梅三娘,烈焰红唇加上香肩微露的古装造型,简直美得不可方物。
梅三娘的白粉色露肩造型,给人一种明艳大方的感觉,而变成黑色露肩造型后,就完全是浓烈惊人的美,这也成为了曾黎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至今都让许多观众难以忘怀,希望大美女能多多演戏,多演一点这种记忆深刻的角色。
杨雪《小鱼儿与花无缺》
而杨雪在《小鱼儿与花无缺》中也有过令人惊艳的露肩古装造型,她饰演的江玉燕是个典型的狠毒美人。前期虽然是一副小白花的可怜形象,但当江玉燕爱上花无缺之后,为了爱情和权势,她一步步变得疯魔且冷血。
特别是在江玉燕勾引皇帝的那段戏份中,则是穿着一件简单的露肩纱衣,看起来性感又勾人,加上杨雪精湛的演技和笑里藏刀的微笑,妥妥的蛇蝎美人。
而江玉燕成为皇妃后,又是另一种风韵的古装造型,黄色这套古典宫妃造型,更加端庄大气。
宁静《吕不韦传奇》
宁静也是一位早期的古装露肩美人,她在电视剧《吕不韦传奇》中的扮相一直被赞为是其颜值巅峰期。
剧中宁静饰演赵姬,也就是秦始皇的生母,从最初的清纯形象到后期的成熟扮相,宁静都诠释得很不错,各有各的韵味特色。既有大气明艳的风格,也有清丽脱俗的造型,而宁静的演技也给赵姬这个角色加分不少,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了。
赵露思《传闻中的陈芊芊》
而在近几年的古装剧中,年轻小花们的造型趋于同质化。95后小花赵露思曾在《传闻中的陈芊芊》中擦了点露肩造型的边,不过当时她的溜肩问题比较严重,可以看出赵露思的脖子前倾,还有斜方肌,缺少了古典美人香肩微露的美感。
赵露思应该也清楚自己仪态上的不完美,会非常影响在古装剧中的造型发挥,因此也在仪态上下了一些功夫。在今年播出的《长歌行》中,赵露思也有唐朝露肩造型,她饰演的乐嫣公主就被夸灵动甜美,而且从露肩造型可以看出她体态的改善,斜方肌问题有了很大的变化,终于看起来有几分古装美人的影子了。
有一说一,以上这些女演员的古装露肩造型都还是可圈可点、各有风格,而如今古装剧造型应当摒弃同质化,寻求古典美造型的再塑与创新,带给观众们更多惊艳的观剧之感。
⑷ 你心中的仙侠剧白月光是哪部为什么
仙剑奇侠传
近年,人们总说“武侠已死”。可在这个年代,“死”掉的不只有武侠,还有仙侠。其实“仙侠”这个元素由来已久,从《搜神记》等古代志怪类小说的流传,到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火爆,都可以看出国人对“仙侠”元素一直青睐有加。
影视界就曾试水过这一题材,将还珠楼主的小说《蜀山剑侠传》影视化,拍摄出电影《新蜀山剑侠》。之后,影视界人才们也没有停下对“仙侠”的探索,相继拍出《蜀山奇侠之紫青双剑》、《新蜀山剑侠》等仙侠剧。
影视剧市场才真正迎来仙侠剧的巅峰,“仙侠”也开始风靡大江南北。而那部创造了历史的仙侠剧,就是胡歌、刘亦菲、安以轩主演的《仙剑奇侠传》。对于内地很多观众来说,这才是自己心中首部也是最经典的一部仙侠剧。
只可惜,国产剧市场没能延续这个辉煌,后续拍出的仙侠剧虽说不乏佳作,但都没能创下收视奇迹。直到几年后,胡歌再度带来《仙剑奇侠传三》,这才让国产仙侠剧回光返照了一把。再之后,仙侠剧就一部比一部差,观众们也一次比一次失望。到了今年夏天,国产仙侠剧市场更是诞生了一部公认的烂剧——《千古玦尘》。观众们也不禁感叹:“仙侠”真的死了。
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以前备受好评的仙侠剧——就比如两部“仙剑”——无一例外是服道化精美、演员青春靓丽外加拥有荡气回肠的配乐、感染力十足的情节。可如今由于资本的倾入,影视行业也被注水,从业人员变得越来越浮躁敷衍,国产仙侠剧连最基本的服道化都无法保证,更别说诠释出“仙侠”的内核了。
至于什么是仙侠的“内核”,其实名称就已经透露——仙侠,仙侠,“仙”与“侠”两个字都是重点。首先是“仙”,它要求人物在形象上符合仙人的气质,而这就需要造型和演员的相辅相成;再者是“侠”,它要求人物具备侠义精神,而这也是“仙侠”的关键,是其最重要的内核。
回顾以往广受认可的仙侠剧,就比如两部《仙剑奇侠传》,在这两部“仙剑”中,故事的主线都是主角团升级打怪,行侠仗义,甚至在“仙剑3”还到了拯救天下苍生的高度。而人物们的感情,则是副线。可在如今的仙侠剧里,这两者的顺序却颠倒了过来,人物间的爱情反倒成了主线。而当爱情成了主线,这还是什么仙侠剧呢?根本就是古装言情剧嘛!
以前的仙侠剧说的是一群人的故事,如今的仙侠剧说的是两个人的故事;以前的仙侠剧,主角们能够为了天下苍生牺牲小我小爱。如今的仙侠剧,主人公却为了小我小爱毁天灭地;以前的仙侠剧,配角也有自己的故事线。如今的仙侠剧,配角全都围着主角转;以前的仙侠剧,功夫全靠打,拳拳到肉。如今的仙侠剧,替身不够,慢动作来凑;以前的仙侠剧是因为大义责任而虐,如今的仙侠剧却因为误会纠结而虐……
⑸ 早期的四大美女中是有赵飞燕 赵飞燕后来为什么被移除行列了
说到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几乎是众人皆知,不过,早期的四大美人并没有貂蝉,她的位置被赵飞燕占着。那么为何赵飞燕被移出了四大美人行列呢?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古代四大美人画像
说到赵飞燕,就必须要提到另一个女人——赵合德,她是赵飞燕的亲妹妹,世人却只知赵飞燕而不知赵合德,还是因赵飞燕容貌太过漂亮,堪称倾国倾城,且能歌善舞。相比之下,赵合德便黯淡无光了。
在西汉伶玄编写的《赵飞燕外传》中,具体讲述了赵飞燕的经历,其实,人人羡慕的赵飞燕却是一个私生女,其母是姑苏郡主,其父是江都中尉赵曼。而赵飞燕的亲生父亲并不是赵曼,而是冯万金。
因赵曼身体疾病之故,无法进行同房,所以多年来姑苏郡主也没有为他育下一男半女。后来,赵曼因音律结识了冯万金,并且时常邀请冯万金到家中做客。一来二去,冯万金与姑苏郡主也慢慢熟悉了。
郡主不仅痴迷于冯万金的才华,也希望冯万金能解解她多年的寂寞。冯万金心中同样也有此想法,最终两人干柴烈火,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情。
图片: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二人剧照
没多久,姑苏郡主便怀上了冯万金的孩子,如果此时让赵曼了解,那么事情肯定会闹大,不仅郡主名声受到影响,整个家族也会受到牵连。于是,姑苏郡主谎称身体不适,要回娘家进行调养。
回到娘家之后,郡主生下了两个孩子,就是赵飞燕姐妹。这个事情属于机密,郡主自然不敢泄露出去。生下孩子后郡主便把她们遗弃到荒野,让她们自生自灭。
三天之后,郡主觉得这么做太绝情,毕竟那是自己的亲骨肉。于是,郡主又回到原地找到了这对姐妹。很庆幸,赵飞燕姐妹安然无恙,并没有饿死。之后,郡主将孩子交给了她们的生父冯万金,孩子只有交给他才是最安全的。
姐姐名叫冯宜主,妹妹名为赵合德,郡主将两个孩子交给冯万金之后,为了避免事情泄露,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后来,因各种缘故冯万金与赵曼一家失去了联系,两姐妹在冯万金的呵护下倒也过得快活。
然而好景不长,十年后冯万金离世,两姐妹失去了经济来源,只得上街以乞讨为生。两人一路乞讨来到了长安,白天拼命乞讨,夜晚就住在破败的茅草屋,生活非常艰辛,很难吃上一顿饱饭。
后来,一位老人偶然遇到了这对姐妹,在同情心的驱使下老人决定收养这对姐妹。这位老人便是赵临,是阳阿公主的管家。
在老人的悉心照顾下,两姐妹逐渐焕发荣光,她们的容貌让老人大为赞叹。此外,她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老人非常开心,决定认她们为义女。
赵飞燕姐妹也很开心,连忙下跪并亲切地称老人为“义父”。因老人姓赵,所以想着给她们也改姓,于是姐姐成了“赵宜主”,妹妹则保留原名“赵合德”。
图片:上街乞讨剧照
有这么两个漂亮的义女,老人很开心,因自己身份的缘故,老人便想着让义女到阳阿公主的府上学习歌舞,将来也好以此为生,至少不再上街乞讨。阳阿公主见过这两人之后,被她们的美貌打动,立即答应了下来,并且派人去负责此事。
赵宜主似乎生来就是一个“会跳舞的精灵”,轻盈的身姿,绝美的容颜,一起舞便让人如痴如醉,连阳阿公主都看呆了。
阳阿公主在高兴之下直接赏了赵宜主一个名号,便是大家都了解的“飞燕”,寓意赵宜主如飞燕般灵动轻巧。此后,赵宜主成为历史,赵飞燕成为了世人皆知的人物!
阳阿公主虽是这两姐妹的贵人,但真正改变她们命运的还是汉成帝。有一次,汉成帝到阳阿公主的府上做客。皇帝大驾光临,身为公主自然要好生伺候。
当时,阳阿公主派府上的舞姬前来献舞。缘分就是这么巧妙,在众多舞姬之中汉成帝偏偏看中了赵飞燕。
起舞的赵飞燕就像是天上下凡的仙女,如此闪耀,从始至终,汉成帝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赵飞燕。
汉成帝在回宫之前,特地让阳阿公主把赵飞燕送给他。就这样,赵飞燕一跃成为了枝头上的凤凰,跟着汉成帝进了宫,成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图片:赵飞燕为汉成帝献舞剧照
赵飞燕深知皇帝都是喜新厌旧的,而且汉成帝宫中有那么多美女,指不定哪天就把自己抛弃了。于是,赵飞燕又向汉成帝介绍了自己的妹妹,说她的容貌绝不在自己之下。汉成帝一听大喜,下令召赵合德入宫。
在《资治通鉴》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女弟复召入,左右见之,皆啧啧嗟赏。
姐妹齐心合力,牢牢拴住了汉成帝的心。不过,姐妹两的风光也引来了其他妃子的嫉妒,想联合起来对付这对姐妹。汉成帝已经把这两姐妹当成了自己的宝贝,赵飞燕体态纤瘦,赵合德则身型丰满。汉成帝得到这两姐妹,已经心满意足,对其他妃子再也瞧不上眼。
就算那些妃子联合起来也毫无作用,只能暗自唉声叹气,感叹自己貌不如人。
从私生女到街头乞丐,再到皇帝的宠妃,这对姐妹的命运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不仅是上天对她们的眷顾,也有她们自身努力的成分。因为容貌过人,且舞姿动人,赵飞燕还被古人列入“四大美人”之中。那么后来为什么被剔除了呢?
图片:赵飞燕成为皇帝的宠妃剧照
只怪赵飞燕得宠之后失了心智,做了许多不光彩的事情。赵飞燕利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夺得了皇后之位。
虽然被封为皇后,实现了她的最终目的,但是赵飞燕也因此失去了一个“好名声”,后人大都不待见她。
而我们所熟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个个都是为民族之大义而献身之人,似赵飞燕这般,自然就无法入列了。貂蝉为除掉国之巨贼董卓,故而为国献身,离间董卓与吕布之关系,所以古人就把赵飞燕的名字剔除,替换成了貂蝉。至此,古代“四大美女”之中也就再没有了赵飞燕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