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最早的石窟是哪一个
中国最早的石窟是甘肃武威的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由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至439年开凿,这标志着中国石窟艺术的诞生。北凉时期,沮渠蒙逊对佛教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下令在天梯山开凿石窟,以作为佛教信仰和艺术的载体。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佛教在当时的传播,也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敦煌莫高窟在后续的发展中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石窟之一,但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天梯山石窟的开凿时间要早于莫高窟。因此,天梯山石窟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鼻祖”。
天梯山石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开创性,还在于其对后续石窟艺术发展的影响。天梯山石窟的开凿风格和艺术特色,对后来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后续的石窟在继承天梯山石窟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共同构成了中国石窟艺术的璀璨宝库。
总的来说,天梯山石窟以其开创性的地位和对后续石窟艺术的深远影响,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
㈡ 武威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城南的祁连山中,现存洞窟18个,大体分为四层。早期洞窟包括第1、4、16、17、18窟。主要集中于石窟群的中心位置,洞窟形制包括中心塔柱窟和大像窟,1、4、18窟为中心塔柱窟 ,16、17窟为大像窟。最早期洞窟的年代当在北凉都姑臧时期(412439年)。
天梯山石窟外景
中心塔柱窟塔柱分层开龛,上下收分,依形制分为两类,第一类以1、4窟为代表,方形平面,覆斗顶。塔柱分为三层,每层上下收分,上层每面凿二浅龛,石胎泥塑二立佛,中下层每面凿一圆拱形龛,龛内石胎泥塑坐佛,龛外壁画胁侍菩萨或天王,亦有供养菩萨和飞天。窟室四壁不开龛,壁面凹进分层,形成龛台,龛台贴影塑千佛,壁面绘千佛。第二类以18窟为代表,规模较大,呈凸字形平面,分前后部。窟门有列柱痕迹,前部横长方形平面,横人字披顶。后部近正方形平面,覆斗形顶,中央凿方形塔柱。塔柱分三层,每层上下收分,上层每面开五个圆拱形龛,中下层每面开三个圆拱形龛,内塑坐佛。
天梯山北凉彩绘供养菩萨
大像窟平面横长方形,正面石胎泥塑大立佛并二胁侍。壁画分底外两层。
早期壁画一般为土红色起稿,墨线勾勒定形,人物脸面、肌肤等裸露部分,多肉红色,人物周围及空白处多画三瓣圆形花蕾。菩萨的主要特点为细目长眉,高鼻厚唇。在18窟和4窟龛座边沿底层壁画上发现连续化生忍冬纹带。
参考文献:
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编着:《武威天梯山石窟》,文物出版社,2008年。
㈢ 甘肃低调的城市,不够繁华却藏着北凉皇家石窟,至今游客还不多
曾经在兰州旅行的时候,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内看到过几块北凉时期的壁画,那些极具异域风情的佛像让我印象深刻,甚至跟我在印度旅行的时候看到的有些浮雕有些相似。翻开了一些资料后才知道,原来这些北凉壁画来自于甘肃武威的天梯山石窟,而这些北凉壁画的造像则是受到了印度佛教艺术影响,这或许说明了凉州石窟源自于印度。
几年之后终于有幸重走了一次河西走廊,除了敦煌嘉峪关和张掖之后,还新增加了武威这一站,或许仅仅只是想打卡一下这座极其重要的中国石窟--天梯山石窟。
自古由来,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凉州(如今看起来有些低调的五线城市武威)就吸引着众多西来东往的高僧来此传佛,像鸠摩罗什、昙无谶等都在这里翻译经文。而让凉州佛教达到巅峰的或许是北凉时期,北凉国主沮渠蒙逊迁都凉州,虽然这个喜欢打打杀杀的君主,却极其崇尚佛教,并且在凉州城南的山崖间开窟造像,这就是有着1600年 历史 的皇家石窟天梯山石窟,同时它也成为了中国石窟鼻祖,从而开启了中国的石窟文明。
然而很可惜的是,曾经因为修筑水库的缘故,这座 历史 悠久的天梯山石窟不得不进行保护性的搬迁,大部分的洞窟如今已经空空如也,当然搬迁的同时也让这些北凉的壁画重新展现着世人的面前。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刚才提到的北凉壁画,是马且停在甘肃省博物馆内拍摄的照片。这是一组名为彩绘提壶菩萨像的壁画。
虽然整幅壁画看起来有些残破,但是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画面的细节,菩萨头上不带宝冠却用一根发带扎起形成一个发髻,脸面椭圆,双耳较大,带着大而圆的耳环。鼻梁高隆,鼻梁用白色点染,下身细腰宽肩,臀部却极其丰腴,仿佛就像是一名印度美女刚从印度飞来。
接着来看看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天梯山唐代彩塑,可以看得出来菩萨的发髻高高束起,脸型微圆但并没有盛唐时期的丰圆,看得出来应该是初唐时期的彩塑。
说完了这些古文物之后,我们现在开始天梯山石窟之行,从武威市区前往天梯山的话并不顺利,要么乘坐到哈溪的班车在中途下车接着需要步行20分钟才能到达,如果想要更方便的话,那么不妨包车前往。
从武威前往天梯山石窟的沿途景色很美,一路可以欣赏到祁连山的美景,但是开凿天梯山石窟的地貌却很是特别,这是一个开阔的盆地,四周峰峦如聚,靠近北侧的地方就是开凿天梯山石窟的所在地。
现存的天梯山石窟主要分为三层,西侧主要保留着10几个小洞窟,东侧则是一个大型的佛龛,也是如今天梯山石窟中最大的看点,也是仅存完好的佛龛。
这个窟龛中可以看到修复后的23米高的主尊大佛,两侧是相对矮小的二弟子二菩萨,甚至还有2尊金刚造像,所有的塑像均带着浓郁的唐代风格。据说这尊大佛为唐代弘化公主所建造,修复后的大佛依然面带微笑,右臂前伸,指向前方指向磨脐山。
除了修复后的大佛和雕塑之外,这个窟龛的顶部还可以看到清末民初绘制的壁画,大都为狮、象等瑞兽形象,看完这个窟龛后整个天梯山石窟的看点几乎没了。但是这不妨碍我对于这座石窟的喜爱,毕竟那些藏在博物馆中的那些北凉壁画以及唐代彩塑都见证着它作为中国石窟鼻祖的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