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国的大梁城很坚固吗,秦军为什么一定要水淹大梁城
因为大梁城池异常坚固,且城内粮草充足,王贲见秦军久攻不下,遂令秦军开渠水灌大梁城。
事件背景如下: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派王翦之子王贲率领秦军十万,进攻楚国的北部地区,占领楚国城池十余座以震慑楚军,然后集中兵力北上,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突然袭击魏国。王贲率领十万秦军,一路摧古拉朽,很快就打到了魏国都城大梁。
大梁的城池修得异常坚固,而且城内粮草充足,足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秦军无论是强攻还是围困,都无法攻下固若金汤的大梁城。王贲经过分析后认为,大梁城虽然异常坚固,粮草也十分充足,但有一个先天不足,那就是地形不利。王贲见秦军久攻不下,观大梁城地势较低,又因黄河、鸿沟离此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引黄河水入鸿沟,再掘鸿沟,水灌大梁城。
很快,大堤被掘开,河水替代了秦军的千军万马,从三面涌入大梁城。当时正是大梁的春汛时节,时常下雨,因此水势越发浩大。大梁数百里范围内成为水上泽国,无数人葬身水底。最糟糕的是,经过三个月的浸泡,大梁城土质的城墙已经渐渐松软出现坍塌。无奈之下,魏王假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决定开城投降。不久,大梁城上竖起白旗。水势退去后,魏王假携王室成员出城投降,存续了179年的魏国彻底灭亡。
(1)石匠沟大梁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在此之前,魏、韩等国围攻晋阳城采用的就是引水灌城的方式。采用此方式攻城,要具备一定的地理条件:不但城池周边有较大水源,而且被攻击城池的地势比水源低。当时,大梁城周围遍布河网,沟渠纵横交错。在和平时期,大梁城周边的河网既有利于航运,又可促进农业发展。但是,事情总有两面性,在城防战中,它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并被对手利用,结果便出现了水淹大梁的局面。
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中写道:“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此战秦军虽然是一路凯歌,可是大梁城能在滔天洪水中矗立三个月,也足以说明魏国军队和百姓有着顽强的抵抗精神。
2. 谁知道战国时期的大梁城的准确位置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一带。
大梁城,为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春秋时期称仪邑,处在卫国南部边境),改称大梁。这是今开封城创立之始,也是开封城定位于此地的开端。
(2)石匠沟大梁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大梁优势:
1、交通优势
大梁城尽管无天险可守,但地处华北大中原三角洲尖端附近,自古为中原中心地带。它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地理形势非常重要。同时,由于地面平坦,没有名山大川的限制,对大梁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1、农业资源
大梁四周地势坦荡,土层深厚,本就有利于农业生产。另外,当时的中原地区正处于一个气候相对温湿的时期,由于受到黄河冲积、淤积的影响,开封周围河泽密布。
附近不仅有济水、颖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还分布有圃田泽、蓬泽、牧泽等天然湖泽,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网区,发展了农业灌溉,大梁一带成了当时中原农业最发达的富庶地区。
3、水利事业
魏国迁都大梁后,魏惠王曾多次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苦心经营大梁城外围的水网。大梁水道纵横,航运发达。魏国的船只可以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促进了魏国与流域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3. 秦兵竟引鸿沟之水淹大梁,那大梁在现今大概是在哪座城市呢
应该是浙江。当时在那场洪水之中被淹没,现在经过无数年的改造和改建,但是依稀可以判断出它的地点可以说是非常久的历史遗迹。
4. 大梁是哪个城市
大梁原为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现今为河南省开封市。
大梁城:
为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春秋时期称仪邑,处在卫国南部边境),改称大梁。这是今开封城创立之始,也是开封城定位于此地的开端。
迁都原因: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三家分晋时魏得到了今晋西南经济基础较好的河东地区。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变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军事实力大增。因此,魏国在战国初年就首先成为最强盛的国家。魏武侯时,魏国开始向南发展,并于公元前391年大败楚军于仪邑、榆关,魏国从此占有了大梁地区。此后通过对楚国的战争,陆续占有了黄河以南的广阔土地,为后来迁都大梁打下了基础。
由于魏国的领土主要在今山西西南部的河东以及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内一带,东西两部分呈哑铃形。安邑在魏国西部,距东方太远,经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通到东方,崎岖多山,交通不便。因此,安邑不仅不便于控制东方诸侯,也不利于统治东部地区。如果再有像魏惠王元年公中缓作乱事件,韩、赵很容易攻占上党,截断魏国东西两部的联系,使安邑陷于韩、赵、秦四面包围之中。
另在公元前340年,公孙鞅曾趁魏国10万大军在马陵中了孙膑的埋伏之际,亲自率兵攻打魏国,一直打到魏国都城安邑,迫使魏国与秦国讲和。在这样的形势下,魏惠王为了避强秦之锋芒,维持和巩固魏国的霸主地位,更为了便于统治东部地区,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因此,公元前364年夏四月初三日甲寅,魏惠王把都城从今山西南部的安邑,迁到今河南东部的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也从此开始被称为梁国。
(4)石匠沟大梁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开封市:
开封,古称大梁、陈留、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中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
历史沿革:
近代的考古发掘中,在开封的万隆岗遗址中,在尉氏县县城西南的断头岗,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在开封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
夏朝(帝杼)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32年,史称老丘。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迁都大梁之后,他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圃田)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他还修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乃得称霸于诸国,使大梁城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魏国在大梁建都,历六世136年。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开封作为败亡国的国都被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
1948年6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开封,因战略需要,旋即撤离。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开封,11月成立开封特别市,省会地位不变。1954年10月,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直辖市。1955年郑州专区驻地迁至开封,改称开封专区,1958年开封市委托开封专区管辖,1962年开封市恢复为省直辖市。
位置境域:
位于黄河中下游,太行山脉东南方,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东与商丘市相连,距黄海500公里,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底,开封市下辖5个市辖区、4个县: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区、祥符区、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
5. 古代的大梁是现在哪里
大梁,是指战国时魏(梁)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说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国都城自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此。
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
秦王嬴政即位后,秦国对魏国的军事压力不断加大。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兵引鸿沟之水淹灌大梁城,开封首次遭毁灭性水灾,魏王假被迫投降,大梁城毁,魏国灭亡。
(5)石匠沟大梁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夏中期为都,称“老丘”,是夏朝历时最长的都城,计225年。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
北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
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先被大齐定为都城,后又被金朝定为都城。元末,小明王龙凤政权曾以此为都。建都史长达592年。
6. 大梁是哪个朝代的
1、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魏国也称梁国。
魏国领土曾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
2、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王朝南梁。
南梁(502年-557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子姓萧国后代)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3、南北朝时期,南梁被攻陷后对西魏称臣的西梁。
西梁(555——587),又称为后梁,为中国在南北朝时代出现的国家。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杀梁元帝、立萧詧为梁朝皇帝,史称西梁或后梁。
西梁共传中宗宣帝萧詧、世宗明帝萧岿、惠宗靖帝萧琮三世,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西梁,西梁因此灭亡,存在共32年。
4、隋朝末期,西梁宣帝曾孙所建后梁。
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西梁,征召萧琮入朝,西梁因此灭亡,存在共三十三年。在五代十国之前,人们多把这个小朝廷称为“后梁”,五代后为了区别朱温建立的梁朝,所以称萧詧的梁国为西梁,而称朱温的梁国为后梁。
5、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中第一个朝代的后梁。
后梁(907——923),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为与南梁(萧梁)相区别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全忠原为黄巢部将,助黄巢攻占两京,后因黄巢将败,投降唐朝,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镇守汴州(今河南开封),于文德元年(889年)灭强敌秦宗权,占据中原;
而后又东征山东诸地,称霸中原,于天佑元年(904年)挟唐昭宗迁都洛阳,后弑杀唐昭宗,控制中央。最终于天佑四年(907年)废唐哀帝即位,建立后梁。
7. 水淹大梁城是怎么一回事
秦王灭六国,王贲伐魏,决黄河水淹当时的魏国都城大梁。
嬴政二十二年,秦国兵分两路,分别进攻魏国和楚国,秦军主帅为王贲,一路长驱直入,迅即攻到魏国国都大梁城下。无奈大梁城池坚固,城内又是粮草充足,秦军数度强攻,皆无功而返。
然而,大梁城在地形上先天不足。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地处黄河之滨,黄河洪流,就在离城数里之处轰隆而过,而大梁城的地势,远低于黄河的河床高度.
王贲于是命军士于大梁城西北开渠,引黄河之水,筑堤壅其下流。时值初春,正是春汛时节,秦军冒雨兴工,王贲亲自催督,渠成,雨一连十日不止,水势越发浩大。随着王贲一声令下,决堤通沟,洪水泛溢,大梁城顿成泽国。城墙久浸于水中,不免颓坏,秦兵乘势而入,大梁于是告破。见大势已去,魏王假只得请降。王贲尽取魏地,为三川郡。魏国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