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 国光詹子瑜 她手臂羊头纹身的高清手稿图案 非常喜欢想去弄 谢谢
最好不要
轻易去纹身
等你不想要了
没办法去掉
可以弄个贴纸贴上
㈡ 在你看来,是irene好看还是子瑜好看
在你看来,是irene好看还是子瑜好看?
Irene是女团Red Velvet的成员,子瑜则是女团Twice的成员,两位都是以颜值出圈的美女。在各大榜单上常常被韩国网友们评选为最美女爱豆,粉丝们也常常因为两个人颜值的高低而争论不休。那么,到底是Irene好看?还是子瑜好看呢?
两位美女在南韩都有着“神颜”之称,在漂亮女爱豆如此多的韩国娱乐圈,有这个称号的人却不多。所以说,两位的美貌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无论是从颜值类型,还是气质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但共同点都是好看。
㈢ 被韩国人赞叹为“世界级美貌”的子瑜,她到底有多美
韩国的娱乐业是出了名的发达,因为韩国娱乐公司的训练模式较为严格,所以训练生和爱豆相对来讲要优秀一些。韩国最不缺的就是练习生了,竞争如此激烈,所以韩国的娱乐公司有很多能力较强的爱豆。为了增加出道几率,我国也有许多爱豆是从韩国出道的,比如归国四子、程潇、周洁琼等等。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子瑜也是其中之一。她被韩国人赞叹为“世界级美貌”,那么她究竟有多美呢?
周子瑜一直给人一种不爱说话的感觉,其实这正是她不争不抢、不爱出风头的一种体现,只不过媒体以及有心人对这个外表安静,内心坚强的女孩子有太多恶意了。无论是颜值、身材还是人品,周子瑜都是好爱豆的一个范例,也难怪被韩国人赞叹为“世界级美貌”了。
㈣ 鲍子瑜 打分
姓名:鲍子瑜
五行分别是:水水金
笔画分别是:16 3 14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19(水) 17(金) 33(火) 15(土)
总评数理得分:70 分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19(水)[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多难)风云蔽日,辛苦重来,虽有智谋,万事挫折。 (凶)
生性聪明面好胜心强,常以个人的意见为所欲为,有财运配置则可误打误中而得到名利,财运配置不佳时,则一生有怀才不遇之叹,此格之人性格过于坦白,很容易得罪别人。
地格数理 17(金)[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总格数理 33(火)[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旭日升天)旭日升天,鸾凤相会,名闻天下,隆昌至极。 (吉)
外格数理 15(土)[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天、人、地三才 7 9 7(金水金)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得祖辈或上级提拔获得意外成功和发展,基础稳固。(吉)
1、能克服种种困难而成功发展,恐因自己判断错误,而中途陷入困境,宜忍耐,定能化险为夷,得到成功发展,天运五行属水,晚年失败多灾。
2、性格:性格坚忍,度量宽宏,具有容人雅量,为人聪明又机智,有随机应变之能力,判断力特别敏锐,是难得的创业人才,耐心处事定能成功发展。
3、意志:意志坚定,为理想坚忍奋斗,但耐力不足,情绪不稳定,常为小事而动怒。
4、事业:凭您的才华及上进心,一定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博得名利,凡事多观察确实而行之。
5、家庭:家内大致和睦相处,得配偶助力,共同创立家业,家运昌隆。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和平美满;女嫁才华明理之夫,婚后大致圆满。
7、子女:子女个性较顽强,容易和父母顶嘴,长大后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孝敬父母。
8、社交:人缘和社交能力都不错,聪明且反应快,得他人赏识,获得成功发展。
9、精神:表面似乎乐观镇静,精神却常在不安定中,理想过高,心情常有不平不满。
10、财运:财利可得,中年后安然自在,天运五行属水者,晚年失败陷入困境。
11、健康:易患胃肠、肾脏、妇人毛病等。
12、老运:晚景物质不缺,但心情苦闷,天运五行属火时,晚年财源兴旺,事业发展。
人格与外格(九五)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有积极进取的勇气,但注定有百般阻挠,困难迫害殊多。数吉并能努力者终将成功,但有劫财之虑。 (半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19 暗示性格为:
其活动力强,社交广,有如浩荡之波,生性好动。有智慧,富理性,大都好权利名誉,但四处奔波耗精力。
人格与天格搭配(九七)暗示成功运:
受父辈的惠泽,有意外的照顾,但其他数理若凶,必有家庭困难或病难。 (下)
人格与地格搭配(九七)暗示基础运:
基础稳定,有财运,但因数理凶而有不幸或不满意之事。 (下)
人格或地格中有2、4、9、10、12、14、19、20、22、26、36等败财运诱导之数(凶险病弱,家族缘薄)。
人格或地格中有4、9、10、14、19、20、28、34、44等损寿运诱导之数理(若天、地、人三格中两格有此数,一定要注意)。
㈤ 诸葛恪是怎样的人
诸葛恪 字:元逊
时间:203------253(寿51)
容貌: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頞广额,大口高声
籍贯:徐州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官职: 太傅
家庭成员:
父:诸葛瑾,子:诸葛绰、诸葛竦、诸葛建
[编辑本段]人物传记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从小就以才思敏捷、善于应对着称,曾任丹杨太守,为吴国征得大量兵源。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大权,率军抵挡了魏国三路进攻,在东兴大胜魏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率大军伐魏,围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伤惨重,回军后为掩饰过失,更加独断专权。不久,诸葛恪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编辑本段]成名之举
下面是诸葛恪的成名之举: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符逊,瑾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符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江表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
孙权: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②恪刚很自用
诸葛亮: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
诸葛谨: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孙盛:恪与胤亲厚,约等疏,非常大事,势应示胤,共谋安危。然恪性强梁,加素侮峻,自不信,故入,岂胤微劝,便为之冒祸乎?
虞喜:夫讬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胜之者鲜矣。自非采纳群谋,询于刍荛,虚己受人,恒若不足,则功名不成,勋绩莫着。况吕侯国之先耆,智度经远,而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元逊之疏,乃机神不俱者也。若因十思之义,广谘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陨首殿堂,死凶竖之刃?世人奇其英辩,造次可观,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
童谣:诸葛恪,芦苇单衣篾钩落,于何相求成子合.
臧均:恪素性刚愎,矜己陵人,不能敬守神器,穆静邦内,兴功暴师,未期三出,虚耗士民,空竭府藏,专擅国宪,废易由意,假刑劫众,大小屏息。
孙休:恪盛夏出军,士卒伤损,无尺寸之功,不可谓能;受讬孤之任,死于竖子之手,不可谓智。
陈寿: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于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若躬行所与陆逊及弟融之书,则悔吝不至,何尤祸之有哉?
胡综: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
㈥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性格特征和事迹
皇叔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孔明是伟大的;治国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专长的。
庞统是可惜的;出场是很少的;长相是挺丑的;死的是很惨的。
云长是红脸的;胡子是很长的;自负是肯定的;倒霉是迟早的。
翼德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细的;嗓门是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子龙是完美的;大家是喜欢的;胜仗是常打的;受伤是没有的。
孟起是英武的;单挑是不怕的;父仇是想报的;最后是病死的。
汉升是挺老的;胡子是很白的;经验是丰富的;射箭是神准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是讨厌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姜维是好样的;文武是全才的;打仗是很行的;失败是可敬的。
阿斗是幸福的;吃喝是不愁的;操心是从不的;强项是玩乐的。
孟获是皮厚的;造反是没完的;被擒是经常的;总算是投降的。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仲达是小心的;耐心是很好的;大器事晚成的;子孙是厉害的。
郭嘉是可叹的;才华是出众的;英年是早逝的;孟德是痛哭的。
杨修是有才的;缺点是多嘴的;风头是爱出的;被杀是难免的。
张辽是厉害的;死党是关公的;有勇是有谋的;小孩是吓到的。
许褚是强悍的;外号是虎痴的;作战是玩命的;绝招是裸奔的。
典韦是大意的;喝醉是不对的;双戟是被偷的;战死是壮烈的。
孙权是中庸的;父业是继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进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战是擅长的;火气是不小的。
鲁肃是老实的;为人是诚实的;荆州是常跑的;结果是徒劳的。
陆逊是斯文的;做人是低调的;本事是不小的;前途是无量的。
甘宁是锦帆的;水贼是做过的;劫营是拿手的;兵多是不必的。
周泰是忠心的;护主是拼命的;伤疤是暴多的;吴侯是称赞的。
二乔是可怜的;运气是不好的;丈夫是早死的;守寡是痛苦的。
吕布是英勇的;画戟是无敌的;人品是不佳的;勒死是可惜的。
董卓是万恶的;诸侯是共讨的;好色是成性的;下场是可悲的。
貂蝉是绝色的;容貌是动人的;风华是绝代的;红颜是薄命的。
袁绍是兵多的;粮草是充足的;实力是雄厚的;用人是不当的。
袁术是不智的;玉玺是骗到的;称帝是冒险的;时机是未到的。
陶谦是客气的;出手是大方的;地盘是不小的;送人是乐意的
诸葛亮 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庞统 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
张飞 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飞义释严颜,有国士之风。然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徐晃 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
郭嘉少有远量。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姜伯约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张辽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周瑜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周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吕布: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脾气不太好,好面子,自负,冲动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无谋 之辈,只是有时情感压过了理智而已。 他解危的人物是刘备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着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魏延:勇敢,胆大,反复,狡猾。
姜维:忠义,有谋略,忠君。
孙权:有胆略,顾大局,名事理,辨忠奸。
㈦ 子瑜做人名字好吗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孔明兄长诸葛瑾字子瑜,名字挺好,美玉之才
㈧ 概括诸葛瑾的性格特点
老谋深算,小心谨慎、左右逢源、处事深谋远虑,也正因此,诸葛瑾才能成为孙吴政坛的不倒翁。
诸葛瑾(公元174-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虽说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出身,但到了诸葛瑾父亲诸葛珪这一代已经是明显没落了。尽管如此,诸葛瑾还是演习了后汉时期很多年轻学子的传统,“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约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母亲章氏去世,诸葛瑾“居丧至孝”,并且“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以上两处均见《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但不久诸葛瑾的父亲诸葛珪也病故,一家人顿时失去了依靠。不得已,诸葛瑾一家只好投奔叔父诸葛玄。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诸葛玄被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及弟弟一起随同叔父前往,而诸葛瑾却没有随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代的一些专家、学者大概有两种说法:
其一认为:这时的诸葛瑾同继母一起去了江东避难。这种观点目前在史学界比较普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诸葛瑾离开的时间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持这种观点的有田余庆的《秦汉魏晋史探微》、王永平的《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陈文德的《诸葛亮大传》等。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时的诸葛瑾同继母一起留在家乡琅邪,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才避祸江东并得到孙权赏识,成为孙吴集团的一员。余明侠的《诸葛亮评传》、袁仲仁《诸葛亮文选译》、黎东方《细说三国》等。
究竟哪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我们从《三国志•诸葛瑾传》中就可以找到一个答案:
从((孙)权又怪罪叫 殷模的校尉。)一直到(确实不敢有任何不满。”)由于和前面的回答有重复,只好这样了,抱歉
从这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诸葛瑾离开琅琊之时,当地的形势是“本州倾覆,生类殄尽”。 琅琊隶属徐州,这种情况在曹操两次东征陶谦时最为明显。《三国志•陶谦传》中提到:“兴平元年,(曹操)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 后汉书•陶谦传》中更是指出:“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当时整个徐州是曹、陶争夺的战场,而且战事已经波及到诸葛一家的故乡---琅琊;而到了建安五年,初了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刘备之外,并无什么大仗发生,而且也没有出现诸葛瑾所描述的“本州倾覆,生类殄尽”的惨状(关于这两个时期徐州的情况,拙作《煮酒品三国》一书中有相关介绍,有兴趣请参阅)。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而第二种说法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
诸葛瑾到达江东的生活,史料中没有记载,但从诸葛瑾自己所说的“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等情况看,似乎是比较清苦的。王永平在其《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一书中说:
孙权“闻之怆然”,表示“特为君赦之”。由此可见瑾早年渡江后的艰苦境况。可见直到孙权执政之前,诸葛瑾没有得到江东地方官员的任用,以致他在生活上十分困难。
王永平在此段论述中还特别进行了一个补充,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关于诸葛瑾的实际生活状况没有具体记载,但参考其友人淮阴步骘、广陵卫旌初至江东,依附会稽豪杰焦征羌,“求食其地”,屡遭羞辱的情况,不难想象诸葛瑾的生活状况(《三国志》卷五二《吴书•步骘传》)。
至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略显牵强。理由见《三国志•张昭传子承附传》:
(张)承字仲嗣,少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相友善。
张昭是孙策的首席谋臣,诸葛瑾与其子关系不错,即使是生活困难,理所当然会得到资助。而且,尽管步骘和卫旌屡遭羞辱,也未必同诸葛瑾有关,这两者之中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不过,不管诸葛瑾的生活状况如何,没有得到孙策的任用,生活没有着落,对于还要带上一个继母的诸葛瑾来说,肯定是不如意的。更何况当时的诸葛瑾已经是“并着声名,为当时英俊”(见《三国志•步骘传》注引《吴书》),两个字概括诸葛瑾此时的心情:郁闷!这种状况直到孙策死后才得以改观。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由于孙权姊婿弘咨的推荐,诸葛瑾才正式成为孙权帐下的一员,从而迈上仕途。
二
诸葛瑾的能力到底如何,如果从他所历任的职位上看,似乎有点文武全才的味道,比弟弟诸葛亮还要强。文职方面,诸葛瑾担任过长史、地方太守,武职则有中司马、绥南将军、左将军、大将军等等。从官职来分析,似乎诸葛瑾还是个大将之才。我们先来看看诸葛瑾都参与过的一些战役:
《三国志•诸葛瑾传》:“(公元219年)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
《三国志•夏侯尚传》:“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馀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
《三国志•明帝纪》:“(公元227年)辛巳,立皇子冏为清河王。吴将诸葛瑾、张霸等寇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斩霸,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
《三国志•吴主传》:“(公元234年)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
《晋书•帝纪第一》:“二年(公元241年)夏五月,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帝请自讨之。……六月,(司马懿)乃督诸军南征,车驾送出津阳门。帝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于是休战士,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
通过这几段史料可以发现:诸葛瑾的后半生似乎在军事方面涉足较多。不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得知,虽然诸葛瑾打过的仗的确是不少,但是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其实是不怎么样的,虽然说不上是个常败将军,但属于军事能力低下。正如《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录》中所说的那样:“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军事非其强项。
既然诸葛瑾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建树,那么在文职方面的才能如何呢? 史料上没有这方面的蛛丝马迹,倒是在一段时间内,诸葛瑾似乎充当了一个孙吴的蜀汉事物专员,处理过孙吴集团与刘备集团的相互关系。
《三国志•吴主传》:“(公元214年)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这一个时期正是孙、刘围绕荆州展开争夺的复杂时期,诸葛瑾最多不过是个信使,传递两方的消息,作用自然也有限。笔者浅见:这仅仅是由于他有个诸葛亮的弟弟,要不然也许还轮不到他出马呢。
从以上的两方面的资料看,诸葛瑾的个人能力一般。田余庆先生曾经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中指出:孙权为了完成政权的江东化,改变淮泗人入侵者的形象,经过了三个年代交错的三个阶段:
一,群吏爪牙兼用江东人,在建安末年以前;
二,顾、陆先后成为当轴主政人物,在建安末年至黄武年间;三,全面的江东化,在黄武年间及以后。
在 这一场长达几十年的江东化过程中,象张昭这样的 “淮泗入侵者”逐步被淘汰,而诸葛瑾的命运却同张昭迥然不同,一直平步青云。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
如何看待诸葛瑾的命运呢?通过对史料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诸葛瑾精通为官之道,方方面面应付自如,算得上是个孙吴政坛的不倒翁。
首先来看看诸葛瑾是如何应付自己的主子孙权的。《三国志•诸葛瑾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诸葛瑾)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讬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
我们可以对比孙吴的另外一位重臣张昭对待孙权的态度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差异(参见拙作“论张昭”),可以说诸葛瑾深谙君臣之道,同时掌握了孙权的性格特点,所以“权意往往而释”,难怪他深得孙权赏识,成为股肱之臣(尽管孙权对诸葛瑾的信任也是通过不断的试探中逐步提升的,关于这个问题,下文再详述)。从中也可以证明一点:对于如何应付孙权,诸葛瑾做的是游刃有余再来。《三国志•诸葛瑾传》中所记载的关于朱治及殷模事件的处理,诸葛瑾都表现的十分老练,尤其是在殷模事件中,他回答孙权的话就充分体现出圆滑的一面。
诸葛瑾不仅与君主孙权的关系良好,同时其他的皇室成员也是关系密切。《三国志•孙皎传》中就提到:“(孙皎)轻财能施,善于交结,与诸葛瑾至厚”。这些关系,都能为诸葛瑾地位的稳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诸葛瑾同孙吴草创时期的主要势力---淮泗人士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国志•鲁肃传》中提到鲁肃曾经对诸葛亮说过:“我,子瑜友也”,说明鲁肃与诸葛瑾的关系良好。
《三国志•张昭传子承附传》:“(张)承字仲嗣,少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相友善。”同传还提到,张昭后来和诸葛瑾还成为了儿女亲家。
鲁肃和张昭都是孙吴早期的重臣,而且二人的关系本有隔阂,而诸葛瑾同他们都能和睦相处,足以说明其高超的平衡关系的能力。
如果说原本就为外人的诸葛瑾仅仅和淮泗人士关系良好的话,那么就未免小瞧了诸葛瑾。他与江东世族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三国志•诸葛瑾传》、《三国志•吴主传》及《三国志•陆逊传》中都记载:在很多政治事物、政治观点上,诸葛瑾和陆逊等江东大族是一致的,为此,诸葛瑾还遭到孙权的警告。这就说明诸葛瑾同江东大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因此才能保持一致。政治立场和观点相同,自然会带动个人关系的融洽。
综上所述,诸葛瑾不但同孙氏家族关系良好,善于理解君主的意图,而且又同淮泗人士、江东大族十分密切,能够把握各种势力的想法,因此,诸葛瑾成为了沟通君主、淮泗人士、江东大族三者关系的一种纽带,自然会获得孙吴各种政治势力的交口称赞,这是诸葛瑾能成为孙吴政坛不倒翁的最重要的原因。
另外,诸葛瑾还有一个叫诸葛亮的弟弟,这也为自己地位的巩固提供了一个条件。蜀、吴交恶的时间不长,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同盟关系。考虑到诸葛亮这一层关系,孙权把诸葛瑾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也是理所当然的。
四
前面提到,诸葛瑾由于有诸葛亮的这层关系而获益。不过,这层关系,也为诸葛瑾带来了麻烦。但是由于诸葛瑾的小心谨慎,早就避于无形了。
《三国志•诸葛瑾传》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这段故事,后来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的铁证之一。王夫之曾经在《读通鉴论》中说:
其信公也,不如信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子瑜也。疑公交吴之深,而并疑其与子瑜之合;使公果与子瑜合而有裨于汉之社稷,固可勿疑也,而况其用吴之深心,勿容妄揣也哉!
对于这个评论,笔者不敢苟同。很多学者都把责任推到刘备身上,但是却忽略了这事情的另外一个主角---诸葛瑾。诸葛瑾的性格,同诸葛亮有一个共同之处:小心谨慎。这从上面谈过的诸葛瑾的生平已经可以得到一个佐证。而诸葛瑾的这种性格,到了诸葛瑾的晚年还是挥之不去、一直存在的。《三国志•诸葛瑾传》中就说“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这种“忧戚”,正是其谨慎性格的一种体现。在这种谨慎性格的影响下,诸葛瑾自然也会采取一些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行为。
回头说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的这件事。当时刘备已经得到益州,正处于冉冉上升的时候,这个时候刘备怀疑诸葛亮,时机不对,要怀疑也应该是在赤壁之战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时候,这才更加合乎情理;笔者认为:这次诸葛瑾的出使,没有对诸葛亮产生任何影响,反而对诸葛瑾带来了不便。因为几年之后,诸葛瑾就因为曾经出使过蜀汉,而且有个在蜀汉做丞相的弟弟,孙、刘交恶而受到孙吴部分人的怀疑。并且把小报告打到了孙权那里。为了这件事情,陆逊还亲自上表为诸葛瑾担保,孙权也不得不站出来公开辟谣:“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见《三国志•诸葛瑾传》)。看来这件事情在当时闹的还挺大的。从这里足见王夫之的评论是错的,把方向给弄颠倒了。
说完对王夫之评论的看法,再说说诸葛瑾的这封信。笔者估计也正是因为此次出使的影响,诸葛瑾才写信给刘备劝和。这封信与其说是劝和,还不如说诸葛瑾向怀疑者们的一种公开表白。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先将《三国志•诸葛瑾传》中该信的原文列明如下:
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裴松之在作注的时候,就说这封信于理不合:
臣松之云:以为刘后以庸蜀为关河,荆楚为维翰,关羽扬兵沔、汉,志陵上国,虽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为威声远震,有其经略。孙权潜包祸心,助魏除害,是为翦宗子勤王之师,行曹公移都之计,拯汉之规,于兹而止。义旗所指,宜其在孙氏矣。瑾以大义责备,答之何患无辞;且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痛已深,岂此奢阔之书所能回驻哉!载之于篇,实为辞章之费。
对于裴松之之前的分析,笔者深感赞同,这封信的劝和内容从一个孙吴官员的笔下而出,实在是毫无道理(讲的是歪理),“实为辞章之费”,但对于诸葛瑾这个小心谨慎的人来说,却是很正常的,裴氏同样没有从诸葛瑾的身上寻找原因。基于同样的原因,清人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对裴松之的反驳也是毫无意义的:
及昭烈之时,以达意讨贼,则人心尤易于耸动,子瑜之言,至言也。股肱或亏,何痛如之?顾可以先元首乎!后儒谓孙权亦汉贼也,则诚如裴氏所论。于此时也,责以犄角讨贼,同好弃恶,告诸天地,腾书远近,为文祭于羽,暗示士众,旋师北向,身出秦川。若克关中,汉业可复,权亦称藩矣。
和裴松之一样,何焯仅仅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一番辩解,却没有抓住这封信的本质。笔者认为:诸葛瑾通过这封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堵住了怀疑者的嘴,同时也获得了孙权的绝对信任。通过这个事件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出诸葛瑾的老谋深算。诸葛瑾能在孙吴政坛屹立不倒,一直身居高位,这与其性格上的小心谨慎、官场上的左右逢源、处事深谋远虑,都是密不可分的。也正因此,诸葛瑾才能成为孙吴政坛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