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节二十四节气具体是哪些
各节气的基本释义
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时序变化,也正好对应了一年中气温、气候和物候、农事方面的种种变化。在这里,我们将和读者们一起再领略一下这个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
(1)春雨惊春清谷天
①立春:2月上旬。标志着冰河解冻,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生机四起,万象更新。北国那种千里冻封、万里雪飘的景象快要结束了,春天就此开始。从此,天气逐渐转暖,雨水也开始多起来。风,不再那么刺骨的寒冷。似有大地微微暖气吹,春风燕来柳上归的诗意。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幅腊梅迎春“冬去山明水秀风光好,春到鸟语花香景色新”的画面。这时春意虽已来临,但寒气却尚未褪尽,所以仍会给人以春寒料峭之感。由于在天文历法上通常以自“冬至”之日起的第45或46天作为“立春”之日固定不变,由此便产生了人们常说的春搭(打)五九尾或春搭(打)六九头的节气谚语。
②雨水:2月下旬。标志着大范围降雪已经停止,开始进入下雨季节(但不排除有时的小雪),我国东南一方的暖湿气流开始登陆, 雨水逐渐宏雹春增多。 慢慢给人勾勒出一幅“十里莺啼绿映红,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画面。
③惊蛰:3月上旬。标志着天空开始打雷,气温、地温逐渐升高。被严冬蛰伏而冬眠的昆虫等生物开始复苏、外出活动。一到“惊蛰”,人们自有“平地一声春雷响,惊得万物醒梦乡,花草树木竞相绿,山川将欲换新妆”之感觉。此时步入田间,眼下麦苗已开始展现青色,极目遥望,远山近水,可见已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路旁杨花将欲吐的景象。
④春分:3月下旬。此时太阳光直射赤道。自此开始,气温明显回升(在气象上称之北方春天开始),这一天白天与黑夜时间基本上各占一半(按农历说法,二、八月昼夜平,即指此时)。如细心观察,这时期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从此以后,白天时间都要长于夜间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北半球自“春分”后阳光直射点逐渐北移。随着“春分”后阳光直射点的逐渐北移,而此时在北极处,漫漫长夜则告退而去,持续的白昼从此开始,这称为“极昼”——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之上,这种极昼现象可持续达半年之久(相当于我们这里191天),即持续到秋分时节,使北极形成极昼区域。“春分”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到天明得早,给从事农业的人们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此时在物候上,杨花竞开、柳枝呈绿,田间小麦起身,可谓春日一刻值千金。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误了农时怨自己。要求人们要从前段时间的冬闲欢乐、意犹未尽的精神状态下迅速解脱出来,同时提醒人们春季时光如从“立春”算起已过去一半了,要尽快投入紧张的生产劳动中去。
⑤清明:4月上旬。此时气候转暖,草木萌动,天空清澈明净,万物欣欣向荣。说到清明,由于历史和民间风俗的原因,现今已不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而且更演化成了一个人们较向往的春季节日。“清明”时节,春风和熙,春意盎然,置身其境,但见春光明媚,春景如画,更有千山秀色,万木峥嵘,草木青青,心旷神怡的明快感觉。清明期间,人们往往会结伴外出,郊游踏青或行田间,或临溪流;或登山岗,或赏林木。有兴趣者,更会扎架子荡秋千、放风筝飞鹞子,甚至携带妻女到野外去挖荠菜等等。这一天如遇阴雨,更会有另一番情趣。人们便会联想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的描春诗句而更使人感到韵味无穷。国家机关、学校、团体也在这一节气期间组织人们去陵园、公墓对革命先烈进行凭吊、悼念和祭扫活动。农家则多有上坟拜墓的习俗。那种清明祭扫各纷然,泪血染成红杜鹃,夜归儿女笑灯前的景象不时映入眼帘。
在此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蔽耐我国广大农村中常流行有“三月(农历)初三“正”“清明”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不妥。应当说,“清明”有可能在农历三月初三,但也并非年年如此,其间不存在必然肆腔的联系,更不存在“正”与“不正”之说。如查阅197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编写的《1901-2000年百年日历表》一书可得知,在本世纪这一百年当中,“清明”正是农历三月初三的只有三次,即1916年、1954年和1973年。然而真正的所谓“正”应当是以公历而论,“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在二十世纪的这100年中,“清明”在公历4月5日的有79次,而在4月4日的有七次(即1976、80、84、88、92、96、2000年),在4月6日的有14次(即1902、03、06、07、10、11、15、19、23、27、31、35、39、1943年)。因此说,与其说农历三月初三正“清明”,倒不如说公历4月5日“正”“清明”更确切一些。
“清明”过后,农人必须进行春播作物种植的准备工作了。
⑥谷雨:4月下旬。标志着此时自然界雨量开始增多,适于谷物的生长。雨,即“雨生百谷”的意思。许多作物在此节气前后即开始种植。常言道,“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生活中,厚实的冬装早已脱下,轻便的衣物代而上身。这期间如果郊游山岗、原野,则可见到处是一派“山花烂漫”、“郁郁葱葱”的景象。
(2)夏满芒夏暑相连
①立夏:5月上旬。这一节气标志着春天已经过去,夏季即将来临。由于气温继续升高,天气将逐步热起来,雷雨开始增多,人们就要进入紧张的夏忙季节了。生活中,常言道:立了夏,便把扇子拿。
②小满:5月下旬。标志着冬麦区的小麦、大麦等夏收作物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我国各地习于农时劳作的人们将为夏收作好各种准备。生产中,按照以往的习惯,如滚麦场、买草要子、检修收割机械、联系玉米套种耧等准备工作开始进行。
③芒种:6月上旬。“芒”,指各种带有“芒”的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即种子的意思。“芒种”表明小麦、大麦已经成熟,并在近期要予以收割。同时,还说明晚谷、黍、稷等作物要播种,此时是最忙碌的季节。“芒种”前后,在北方地区到处呈现出一片田间机器隆隆作响,金灿麦粒滚滚入场,妇幼忙碌奔走如梭,人声鼎沸天际回荡的动人画面。这一节气告知人们夏季的时间如从“立夏”之日算起,已过去一半。
④夏至:6月下旬。“夏至”日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达到最大限度的北移,并影响到北极圈。标志着这时太阳在黄道上已运动到最北的位置上。由于太阳光正直射北回归线(即北纬23°27'处,我国的广州正恰巧在这条线上),故常有烈日当空,炎热如烤之感。在北回归线以北的所有地区,太阳都是在夏至时到达最高位置,也就是最接近直射的位置,而且此时白天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也即是日照时数最高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地球上北半球接收到来自太阳的光和热也是最多的,整个北半球都处于最炎热的夏天之中。正基于此,所以“夏至”这一天成为我国北方各地一年内白天时间达到最长的一天,即通常“夏至”长之说。当然,炎热的夏天自“夏至”开始。自翌日起,白天时间(粗略的说)将以1分20秒的速度逐日减少,而黑夜则相应增长这一时间。如细讲来,自“春分”后,地球上发生极昼现象的地区也逐日向北扩展,在“夏至”日这天扩展到了北极圈(即北纬67.5°)。在北极圈上的地方,“夏至”这天,24小时内都有阳光照射,真正是“不落的太阳”。如前苏联的萨列哈尔德城,午夜前后人们会看到太阳从西北天空斜落下与正北点的地平面稍接触后,又朝东北天空斜斜升起,当然这种现象仅限“夏至”这一天。愈靠近北极,即前苏联萨列哈尔德城及白岭海峡以北地区,极昼持续天数越多;同时正午时太阳的高度愈低,阳光也斜射得愈厉害。到了北极,极昼天数可持续达191天。然而,这同一时期,地球上南半球的南极圈24小时内全为黑夜,称为“极夜”。地球的两端分别有大约半年时间为“极昼”,另外半年时间则为“极夜”,不过极夜时间比极昼时间略少,为174天,只是南、北极地的这种极昼、极夜在发生的时间上恰恰相反。就我国来说,南方广州和北方的哈尔滨两城市(粗略看成在一个经度线上),“夏至”日时,日出时间上有不同,前者日出5:42分,后者为3:43分,后者较前者日出几乎早2小时。可以看出越往北,阳光照射越早。“夏至”这天在我国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晚上(约)11时40分太阳才落,近凌晨1时太阳又出,达到夜间最短,白天最长。这一现象成为国内一自然天文景观。此地,历年吸引大批旅游和天文爱好者,成为其观“光”的必去之地。“夏至”这一节气标志着高温,树木花草的生长也极度旺盛。这时期,烈日高照,骄阳似火,灼地欲焦,大气相对湿度很低,真可谓是“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间劳作,则大有汗流浃背,烟冒口舌之感。这一季节不利于人们生活的一些因素也因之而来,如病菌的蔓延、食品易变质等。但农人多抓住这一高温季节,争分夺秒到农田锄草,正所谓“锄禾日当午,挥汗赛如雨,及早把荒灭,以防伏天苦。”
⑤小暑:7月上旬。“暑”为酷热。这一节气表示已开始进入炎夏季节,不过仅是开始,“小”字的意思即在于此。“小暑”过后不久,天气将更炎热,并即将进入湿热的气候阶段,同时也预示“伏天”快要来到。
⑥大暑:7月下旬。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就此开始。 “大”有“很”的意思, 即进入“大热”或曰“闷热”的天气阶段。通常秋收作物能否获得好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时段的光照和雨量。在正常年景下,“小暑”至“大暑”这一期间,天气光热充足,雨量充沛,花木峥嵘,非常适合秋作物的生长。不过这一时期天气变化无常,雷雨频繁,人们外出要时常携带雨具。这时因正处“中伏”阶段,生活中总感到潮湿、闷热,整日浑身汗津津的,每日只有近午夜时分才始感稍有凉意,这期间食品极易变质。此时田间劳作,多以早、晚进行。由于雷雨多,农田锄草往往不尽人意。这一季节又是全年降雨量最为集中的时期,所以,又正是各级党委、政府全力高度重视防汛的关键时期。在图二的光热分布图上,恰恰是曲线的最高点。
(3)秋处露秋寒霜降
①立秋:8月上旬。意即秋天就要开始了。“秋”指作物快要成熟的意思。通常“立秋”后的当天或次日,人们一早一晚会感到风凉了,一改往日汗津津的样子,确有清爽利落之感。生活中自有“立了秋,便把扇子丢”、“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之谚语。“立秋”后,虽使人有月明风清、秋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那种盼望已久的纵情之怀,但也颇有“早穿棉袄午穿纱”的那种“脾寒”天的感觉。“立秋”一到,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的农谚,即是说再过半个多月,各种花草树木、农作物等,其生长的高度即将停止,没有抽穗的作物也在这一时期完成抽穗的生长发育。这一节气后,天气仍处较高的气温阶段,故,农谚中常有秋老虎之说,亦即中午有时还相当热,但总的趋势是气温将从此开始缓缓下降了,雷雨天气亦逐趋减少。该节气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次,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此时田间劳作,仰望苍穹,使人往往有时而天高云淡,时而乌云滚滚,给人以风云变幻莫测之感。
②处暑:8月下旬。“处”有躲藏、收起、终止之意。该节气向人们昭示,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从此,人们将置身于凉爽的气候环境中。从气象角度来说,“处暑”是气温由高到低的转折点。因此,“处暑”后天气就逐渐凉起来了,生活中纳凉扇子之类也似乎开始闲置起来了。
③白露:9月上旬。该节气表示天气逐渐转凉,“白露”后气温降得较快,更易达到成露的条件,多呈现出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的天气。空气中的水汽将因气温降低而冷凝形成“露水”,且较多较重。生产中,已进入秋收大忙阶段。
④秋分:9月下旬。太阳由北天球再次越过赤道回到南天球,因阳光又一次直射赤道,所以这一天,白天、黑夜时间再次(粗略)相等。这一时节,人们立于田间仰望苍穹,自有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感觉。生活中一早一晚大有气温由凉变冷,确需身着棉衣之感。从天文来说,北半球自“秋分”,在北极点则是开始另一番景色。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以下(即不出太阳),一天24小时都在漫漫的长夜中度过。天文上称之为“极夜”现象。极夜期间,极地地区失去了阳光的照射,异常寒冷。自“秋分”以后,北半球白天时间粗略的说,逐日将大约以1分20秒的速度减少,夜间相应增加这一时间。同时也向人们昭示,秋季的时间(如以“立秋”之日算起)已过去了一半。此时农田劳作已进入高度繁忙阶段。田间四处可闻机器隆隆之声,展现出一幅幅紧张的劳动画面。正所谓“秋风劲吹四炊烟,妇孺忙碌在田间,昨日青纱犹满目,今朝一望见苍山,沃土犁下腾翻起,人声鼎沸响耳边,车水马龙连天际,金灿麦种播入田”。
⑤寒露:10月上旬。标志着天气虽已凉爽,却尚未寒冷,露集渐浓,还未成冰。“寒”即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此时草木已渐枯萎,如仰望苍穹,往往给人以天高云淡、近水远山皆清晰可见,一旦秋风吹来,有阵阵作寒的念春之感。农人田间劳作相对减少。偶尔田间劳作,不时会看到天空大雁成“人”或“一”字形由北向那遥远的南方翩然飞去的情景。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雁向南,衣裳棉的谚语。生活中,一早一晚要着装毛衣、骑自行车有需要戴手套之感。由于气温逐渐下降,要求人们要加快“三秋”工作进度。
⑥霜降:10月下旬。表示天气将渐渐寒冷起来,不久,则露积为霜。早上一旦见霜,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毛主席早年所作的《贺新郎》一词中“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的柔肠寸断的悲壮诗句。自此后,将因气温的下降出现霜冻,生产中要求人们田间要尽快结束“三秋”扫尾工作。“霜降”过后,一旦郊游山岗,四处便是一幅“万木霜天红烂漫”、“霜叶红于二月花”深秋初冬的画面。同时,人们内心油然升起“月过十五年过秋,一年时快到头”那种对时光悄然逝去和人生短暂的婉惜伤感之情。
(4)冬雪雪冬小大寒
①立冬:11月上旬。冬,是终了的意思,又是指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生产中,有“立冬”萝卜、葱之说,即指这类作物此时要予以收刨贮存。从天文角度讲,自即日起,冬天便开始了,人们将生活在比较漫长的寒冷季节里。
②小雪:11月下旬。此时,气温仍继续下降,开始降雪,但并不很大。在我国北方,已到了河塘、水坝开始进入封冻季节。寒风吹来,使人大有“高天滚滚寒流急”、“已是悬崖百丈冰”之感。此时田间仅作大白菜的收贮工作。农田劳作基本停止。由于不断降雪,农谚中自有“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之说。
③大雪:12上旬。这一节气表示气温继续下降,鹅毛大雪将随时而至,并会给地面造成积雪。大,指降雪的程度。此时,大地冰封,河塘冻结。常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之说。一旦阴云,人们自感随时会有“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钓寒江雪”那幅严冬时节的壮丽画面将展现在眼前。一旦降雪,到处则是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当看到那挂满了雪的松柏,又会联想起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作人的浩然正气顿时胸中涌起。
④冬至:12月下旬。北半球这一天白天时间达到最短(所谓“冬至”短之说即在于此)而夜间时间达到最长。这是由于此时北半球的北极圈上(即北纬66.5°处)北极,如同“夏至”时南极那样处于极夜时期(但仅限于“冬至”这一天)。对于北极来说(即北极圈以北地区),极夜可一直持续174天。自翌日起,白天时间又将以1分20秒的幅度逐日增加,而夜间将相应减少这一时间。生活中,人们会感到天黑得早、明得晚,大有长夜难明之感。“冬”为“冷”,“至”为“到”,又有接近更寒冷的意思。这一节气,标志着较寒冷的天气即开始。在天文历法中,为表示冷的开始和程度,常在编印的日历上以“九”表示,即所谓一九、二九……九九。“九”是自“冬至”起,即在81天内天气较寒冷,而又以第三个“九”(即阳历一月中旬)为最寒冷。
⑤小寒:1月上旬。“寒”即冷的意思。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
⑥大寒:1月下旬。指气温降至最低点,天气冷到极点。这是一年中最严寒的季节。此时天气确有寒气逼人、滴水成冰之势。一有降雪,到处则是一片冰雪世界。通常冷在“三九”之说即在于此。习惯农时劳作的人们,此时往往将土杂肥运往田间,称为“腊肥”,借以给小麦保温安全越冬。生活中,人们将为即将到来的春节作各种筹备,置办“年货”。由于生活的整个空间被寒气所包围,人们如同置身于天然的“冰柜”之中,所以食品随意放置,长时间也不易变质二十四节气综述
从二十四节气中可以看出,有的表明季节,有的表明温度、降雨、露、霜等气候的,有的则是反映作物生长发育和自然物候情况的。除反映季节的节气外,大部分是反映气候的。其中:
(1)直接反映温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这五个节气。而白露、寒露、霜降则是直接反映水汽凝结现象的,同时也是反映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与程度的。即先是零度以下,水汽凝为霜,后,便有了霜降。所以,这三个节气在反映温度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反映水份的意义,并且具体生动、寓意深刻。
(2)反映降水: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这四个节气,表示了降雨、降雪的时期和程度表意确切。
(3)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这四个节气,前两个节气是反映有关自然季节现象的,而后两个是反映有关作物生长发育现象的。
(4)反映四季转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从字面上反映得直接了当,给人以明快之感。
(5)反映日照长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前两者反映较直接,而后两者则又是反映了日照长短的“极端”。
(6)年内温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将二十四节气联贯起来看,可以看出一年中冷、暖、雨、雪情况和四季乃至气候的变化特征,也使人们不难想象出在一太阳年中,整个气温的变化是从零度以下随节气的推移逐渐上升,至大暑前后温度上升到顶点,不久又缓缓下降,直至零度以下。如果将这种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坐标形式反映,则呈抛物线状的图面(见图二)。从中可以看出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的特点。如“谷雨”,它反映的不是全年的雨量,而是反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霜降”,反映的不仅是白皑皑的霜即将来临,而主要是提醒人们即将要到来的低温要危害秋收作物,需加强田间的收、贮、管、护工作。
B. 请问诗句“侧塞千山缝也无 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 寻到溪源一线初”是什么意思
出自 宋 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一》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背景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亩悉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镇悄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这组诗。本篇收在《江东集》,原为六首,这是第一首,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当在今皖南山区。
译文
山行途中只见千山相连,竟没有一丝缝隙。山峰高耸入云,山谷深如万丈,行路崎岖艰难。
昨天我曾路过芙蓉渡口,如今顺着溪流找到了狭窄如线的源头。
解析
这首诗状写峡谷险峻溪水深邃的奇景。“侧塞”形象地写出登山的情状。在山中左旋右转寻找去路,千峰万嶂,锯齿狼牙,重重叠叠,连个缝隙也没有,只好侧身像塞东西似的挤身前进。以动作写景,奇险历历。站在山腰一望,上抵青天,下临深井般的万壑,上下都是崎岖险阻,山势逼人,谷势吞身,多么惊心动魄。
这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登天梯上仙界的惊险场面。从如此峭拔险怪的千山万壑中流出的溪水,自是奔涌奇幻。有时只能听到水声鸣响却无法看到曾御耐渣经经过的芙蓉渡口。待找到溪源,依然像初进山看到的溪水一样狭窄如线,因为山势太陡太险了。作者通过移步易形,突出眼见,表现山溪奇险变幻,以小见大,以实代虚,含无尽趣味。
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着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着有《诚斋集》等。
注释
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
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
侧塞:积满充塞貌(积满充塞的样子)。貌,……的样子。
千山:极言山多。
崎岖: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昨朝:昨天。
芙蓉渡:地名。《江西通志》卷三十四:“芙蓉渡,在弋阳县西北九十五里。”
C. 5句关于祖国的千山万水的诗句
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2.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3.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代:李白《望天门山》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5.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6.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五代:李煜在《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7.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唐代: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8.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宋代: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看吴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钱塘两岸青山相对迎。怎忍心分手有离情。
9.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明代:杨基《天平山中》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10.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唐代:雍陶《题君山 / 洞庭诗》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描写山水风光诗词名句(建议适当记忆一部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态粗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帆缓镇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哪神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曾深深地记得2000年我所上过的这样一堂公开课,二年级学生,上课内容《祖国山水多美丽》。
课文内容是这样的: 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
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一张照片是田野。
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的。
一张照片是高山。山好高好高,高得望不到顶。
一座座高山,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一张照片是绿水,水面好宽好宽,宽得望不到岸。
渔船星星点点,渔民撒网捕鱼。 轰隆隆,轰隆隆。
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
这学期的第一组课文开头则写着这样一些话: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课文内容如下: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其中第4课标有“*”号,是略读课文。
课文前有这样一段阅读提示: “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接下去就是这一组课文的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个部分。
然后是“语文园地一”,里面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 口语交际:《走,我们去春游》,要求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全班同学制定一个春游方案。等到春游的时候,就按大家商定的方案去做。
2 习作: 课本中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
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3 我的发现:(认识排比句式,了解句式特点及作用) 4 日积月累:(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5 宽带网: 除配有“华山、恒山、嵩山、鄱阳湖、太湖”这五幅图外,还有这样三段文字: “在我国的无数名山中,有五座山因为景色独特、富有文化内涵被称为五岳,它们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和巢湖被称为我国五大淡水湖。
我们可以搜集五岳或者五大淡水湖的有关资料,在图片、文字或声像世界里,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交流自己的感受。” 两个星期下来,除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先只作了一个口头布置,打算下个星期来上,还有宽带网中要求的“搜集五岳或五大淡水湖的有关资料,在图片、文字或声像世界里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交流自己的感受”没完成外,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学完书上有关考试必须落实的一些内容。
回顾这两个星期的课堂生活,总觉得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农村孩子一般都是不太可能有过这样的旅游经历的。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农村孩子也有比城里孩子所优越的地方,如他们能看到旭日东升、落日西斜,还有农田里的庄稼一年四季的变化,沟渠里的小蝌蚪如何一点一点长大的等等,正因为他们生活得相对简单,因此被污染得也就相对少一些。
这一点我也总会在课堂里向孩子们提起,我会这样告诉他们——农村生活的快乐是所有城市里生活的孩子都向往的,所以我们的童年真的是非常非常快乐的。 上《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因为我们班就有一个从广西来的壮族男孩,他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他妈妈在前年的暑假带他去过。
于是那天我就请他上来讲他游过的桂林山水是怎样的,因为我也没去过。他说反正非常非常美,就跟书上写的一样。
有趣的是第二天他把他妈妈叫来了,当然是到班主任那儿有事。于是我正好可以跟他妈妈再一次好好地交流一下。
而金华的双龙洞因为我曾去过,尽管那已经是十八年前的事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所以一上课就告诉孩子们我那次旅游的简单经历,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再在课堂中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好好地游览了一回,真的好过瘾。现在回想起课堂上我画在黑板上的那幅游览示意图,还觉得有点得意呢!对了,那天一早我可是从我以前的备课本中先拓了一遍,那本备课本也是上个星期五我从老家三楼半上找来的。
上《七月的天山》,因为是略读课文,没有课后习题,作业本中也没有要做的作业,再加上07年的暑假我曾去过新疆,远望过天山,所以就随。
D.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首诗的翻译和哲学道理。
译文为:万山中有一条溪被阻着不许往前奔,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然而,水流到底是拦不住,在山间经过不休地穿梭,最终还是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此时小溪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哲学道理:诗人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终究是挡不住的,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返回会增大声势,最终只是制造骚乱困扰而已的思考。
此诗出自南宋杨万里《桂源铺》。
(4)千山溪流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桂源铺》赏析
溪水从山中发源,曲曲折折流淌,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然而,杨万里将这种常见地貌人格化了,社会化了,从而阐发了一种“奔流”的人生哲学。
奔流就是生存和发展的技巧,因为一直保持流动性,小溪就会形成一股势能,切割和冲刷相对较软的地表,在 “万山”围困中塑造出利于自己行进的地貌,挖掘出前进的渠道。
河床为何是弯的,道理就在此。小溪能突围,就是因为利用充沛的流量来改造地貌。
E. 求一个瓶邪图片 中间是万水千山 左边是吴邪 右边是张起灵 是黑白的 谢谢
是此吵春碰饥这张吧森耐
F.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此幅全景构图,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成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
宋马远《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宋郭熙《早春图》
宋 郭熙《早春图》-- 此图绘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明沈周《庐山高图》画中山石林木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于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台北故宫藏。
唐寅《落霞孤鹜图》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化多趣。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唐寅 山水 欣赏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船过水风腥”。
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 此图画的是江南雪景。构图采用“一角”的形式,笔法苍劲浑厚,画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直皴,从而使得画面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效果。绢本,设色。
宋 夏圭《西湖柳艇图》--- 画面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
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此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此图画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面仅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营造出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北京故宫藏。
明 文征明《茶事图》立轴 --- 文征明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兼能,尤以山水着称,与沈周一同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他的山水画多描写江南园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环境,景致平和恬静,笔墨清秀含蓄,注重抒情味和书卷气,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爱好
明 仇英《枫溪垂钓图》--- 此幅绘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层峦叠嶂,红枫映掩的溪江上,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皴、擦、点、染相结合,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唐寅《春山伴侣图》--- 此图绘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出,冷冷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上海博物馆藏。
米芾《春山瑞松图》 ---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姿态婉然,山石以“米点皴法”,青翠柔丽,使景物开阔、平静而凄迷,显示出春日润湿而有生趣的意境。此幅不能确证为米芾所作,有可能为宋人仿作。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台北故宫藏。
明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 此幅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明 吴伟《渔乐图》--- 图绘湖山相接渔艇栖泊的港湾,布景简略,近处几块嶙峋山石,数株偃蹇老树,三五泊岸渔船,远处是溟蒙的峰岭,布局丰富多变,S形的构图,使近、中、远三景显得曲折起伏又虚实相生,诸景既相互系连,又不显迫塞,富有层次感和深远感。整体境界开阔,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渔港之美。
清 髡残《云房舞鹤图》--- 相传云房寺曾是仙人出没的地方。此图作于借云关中,时顺治十七年八月一日。画面上溪水淙淙,松涛歌啸,白云飘飘,仙鹤飞舞,一隐士结茅于此,追寻仙人遗风,“凭栏无限兴,传语去寻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间胜地。构图严谨,笔墨沉着浑厚,特别是湿笔皴擦更添无限幽深。
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 此图借《草堂十志图》之名,以泼墨设色而成,运以诸家笔意。卢鸿为唐代隐士、文人,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十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十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清 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 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征明之细腻为一体。
G. 千山万水造句
千山万水的意思是形容路途艰难遥远。你们知道千山万水的造句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千山万水造句,供大家阅读!
1. 走遍千山万水,看过潮起潮落,历经风吹雨打,尝尽酸甜苦辣,始终觉得您的怀抱最温暖!不论我走多远,心中永远眷恋。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2. 母爱是一条溪流,她有柔情肆激,用自己的柔情去感化冥顽不化的坚石;母爱是一片云,随着天空的飞鸟而四处飘荡,越过千山万水,总飞翔在儿女身边。
3. 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4. 新建成的机场里,每天都要起落几百架次飞机,这些飞机穿越千山万水而来,又载着乘客飞向四面八方。
5. 太岁守,若要寻太岁,要走千山万水。
6. 为了寻找快乐,你走遍了千山万水,始终见不到它的踪影。其实只要你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快乐就在你身上。
7. 我知道,你小时候有很多的梦想,走遍五湖四海,踏遍千山万水。现在,你要努力实现梦想,以弥补小时候吹过的牛。呵呵,祝儿童节快乐!
8. 走遍千山万水,看过潮起潮落,尝尽酸甜苦辣,始终觉得您的怀抱最温暖!不论我走多远,心中永远眷恋。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9. 他们有时也会跪在一起,这相当于一个男孩的命运加上了一个女孩的宿命。蚂蚁往他们的身上爬,麻雀从他们头顶飞过,他们从世裂芦袜界的某处到达某处,走遍千山万水,他们是从何时渐渐走进了对方的内心?
10. 思念会越过千山万水告诉你,问候会跨过过去未来跟着你。我们脚步太匆忙,节奏好紧张,时常想从前,懵懂两青年,投缘曾相伴,朋友情谊长,如今相见难,遥遥寄祝愿,愿你笑开颜!
一、书生:有人说别离本就是为了重遇,无论分手之后是多么决绝或无奈,无论分手后是相隔千山万水或是音训断绝,只要缘分再现,命运自会作出安排。
二、直到很多年后,当我们经历了成长的阵痛,爱情的变故,走过千山万水后才会幡然醒悟,那么多年的时光只是上天赐予你的一场美梦,为了支撑你此后坚强的走完这冗长的一生。
三、纵使你的足迹踏遍天涯海角,走过千山万水,我将永远记住你。
四、走遍千山万水,看过潮起潮落,尝尽酸甜苦辣,始终觉得您的怀抱最温暖!不论我走多远,心中永远眷恋。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五、你问我为什么花会枯萎,那是因为我翻遍了千山万水,你说我怎么会那么疲惫,我说千年沧桑等待着沉醉。亲爱的,前世的情节,今天情人节我们回味。
六、虽然我们远隔千山万水,虽然我们不能深情拥抱,但是距离在我们的眼里不是问题,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情人节我们一定能拥有最好的祝福。愿我们恩爱一生,永远在一起。
七、爱情,不要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爱情是可以和你一起坐火车的。千山万水,不能阻止我爱你。
八、为什么要花没有止境的时间,千山万水去找另一个人。
九、爱就爱了,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哪怕相隔千山万水,哪怕相别千年万载,这份情哗键不变,这份爱绵延。要你知道,你都占据着我的心田。
十、大丈夫,千山万水往长远处看。
十一、我也曾经看书看电影哭过,可那都是触景生情,在别人的轨迹中看到自己曾经那么认真那么虔诚可是却无比悲凉的足迹,想到自己这一路这么千山万水的跋涉过来,我就想哭。
十二、不管千山万水,不管艰难险阻,红军总是能冲过难关,取得胜利!
十三、日照香炉生紫烟,不穿秋裤才叫憨;两只黄鹂鸣翠柳,我连秋裤都木有;天下何处无芳草,不穿秋裤不好找;千山万水总是情,不穿秋裤真不行;听天空一声响,我穿秋裤登上场;喜欢我的请尖叫,穿秋裤的请鼓掌。
十四、走过千山万水,看遍红尘纷扰,历经风风雨雨,尝尽酸甜苦辣,唯有母亲的关怀不曾动摇。今天母亲节,记得回家看看,给母亲一个真情的拥抱!
十五、他们有时也会跪在一起,这相当于一个男孩的命运加上了一个女孩的宿命。蚂蚁往他们的身上爬,麻雀从他们头顶飞过,他们从世界的某处到达某处,走遍千山万水,他们是从何时渐渐走进了对方的内心?
十六、这一生,他遇到过那么多的人,唯有她一人是特别。聪明、善良、纯真、美丽,豆蔻年华便对他一见钟情,深种了情根。踏遍千山万水,只为追寻他的足迹,一心一意想要嫁给他。
十七、爱过千万年的今生今世,越过湖南江西的千山万水,你我就度过十年幸福路,现在又开始你我各自孤独路。
十八、如果有选择,你愿做一个漂亮的轻快的花好月圆的人类,还是一个在完成任务的战士般的人类?你愿与人做平庸的神仙眷侣,还是一生跨越千山万水但孑然飘零?幸好,我们从没得到过选择的权力。
十九、很久了,你一直在我的心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等待着你爱的沐浴。你在哪里,我的思念就在哪里。亲,好想你!
二十、在别人的轨迹里看到自己曾经那么认真,那么虔诚,可是却无比悲凉的足迹,想到自己一路这么千山万水地跋涉过来,我就想哭。
1、中欧相隔千山万水,但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人民之间彼此怀有美好情谊,谱写过一篇又一篇动人的传奇。
2、作为一名护士,我相信让心灵插上爱的翅膀,那么光明和健康的希望即使越过千山万水,也能灌注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虔诚的人会不惜走遍千山万水去朝圣来讨心目中的神明之欢心,他们却不知道:帮助自己家门前的穷者与饿者可能会更令神明高兴。
4、一份真正的爱情哪怕穿越千山万水也能抵达彼此的心灵,哪怕不能长相厮守也足以温暖我一生。
5、它不能飞,更别说让它远隔千山万水去鸿雁传书。
6、旅行不仅是踏遍千山万水,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7、温家宝说,中安两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8、你们横渡大洋,跨越千山万水。
9、千山万水,都不如在你身边徘徊。
10、我喜欢距离朦胧的美,可以凭借想象,也可以选择性的来穿越,穿越千山万水,把真情送到彼岸。
11、我开着租来的菲亚特穿越米兰郊外的千山万水,祈祷能够超过疯狂的意大利司机,准时到达我要停留的别墅。
12、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他们很低调地相爱,从不张扬,身边人几乎都不知道。
13、鸽子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找到回家之路,这个一直令人惊诧不已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14、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说,中国和希腊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15、大家手相牵跨越千山万水,我们让生活的世界更美好;
16、夏夜的雷雨,穿透夜空,那动魄的闪电可是你睫毛抖动,千山万水,震撼着我的心灵。
17、为了被他人所了解,为了在信纸上相遇并自由地交谈——尽管隔着千山万水却很亲密。
18、当我们审视前方的道路时,我们会感激那些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的人们。
19、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两国的交往岁月绵长。
H. 归家是什么意思
归家的意思: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人生的~。回家。
拼音:[ guī jiā]
引证解伏仿释:《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笔画:
归家近义词:
一、抵达[ dǐ dá ]
到达:~目的地。
” 詹安泰 《<李璟李煜词>前言》:“ 朱令赟 既然战死,他命 张洎 作腊丸帛书求救于 契丹 ,又不能抵达。”
二、归宿[ guī sù ]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人生的~。导河,开湖,让千山万壑的溪流有了~。
郭沫若或厅改 《洪波衫判曲》第九章六:“这倒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归宿。
I. 归纳总结是什么意思
归纳总结的意思为:是指把某个事物集中起来得出的结论,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和各方面的情况归拢。
一、归拼音: guī
释义:
1.返回:~国华侨。无家可~。
2.还给;归还:物~原主。
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千条河流~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为一类。
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这一组管。
5.属于(谁所有):功劳~大家。这些东西~你。
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陆羡的结果:批评~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
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
8.姓。
二、纳拼音: nà
释义:
1.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
2.接受:~降。采~。
3.享受:~凉。
4.放进去:~入正轨。
5.交付(捐税、公粮等):~税。~粮。
6.姓。
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子。
三、总拼音: zǒng
释义:
1.总括;汇集:~之。汇~。~其成。~起来说。把两笔账~到一块儿。
2.全部的;全面的:~账。~动员。~攻击。~罢工。~的情况对我们非常有利。
3.概括全部的;为首的;领导的:~纲。~则。~店。~工会。~路线。~司令。~书记。
4.一直;一向:天~不放晴。晚饭后他~是到湖边散步。
5.毕竟;总归:冬天~要过去,春天~会来临。小孩子~是小孩子,哪能像大人那样有力气。
四、结拼音: jié、山带 jiē
释义:
[ jié ]
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绳。~网。~彩。
2.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活~。死~。蝴蝶~。
3.发生某种关系;结合:~仇。~社。~为夫妻。
4.凝聚;凝结:~晶。湖面~了一层冰。
5.结束;了结:~账。归根~底。你不理他不就~了吗?
6.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保~。具~。
7.姓。
[ jiē ]
长出(果实或种子):树上~了不少苹果。这种花~子儿不~?。园地里的南瓜、豆荚~得又大又多。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归宿[guī sù]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人生的~。导河,开湖,让千山万壑的溪流有了~。
2.归拢[guī lǒng]
把分散着的东西聚集到一起:~农具。把桌上的书~~。
3.归于[guī yú]
属于(多用于抽象事物):光荣~祖国。
4.归功[guī gōng]
把功劳归于(某个人或集体早唯拍):优异成绩的取得~于老师的辛勤教导。
5.归档[guī dàng]
把文件、材料分类放进档案保存起来。
J. 请问“山北溪声一路迎 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 若过金陵莫寄声”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山北溪声一路迎 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 若过金陵莫寄声”这句诗意思: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册升橡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出自《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中的其二。作品出处《诚斋集》。
【原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二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译文】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注释】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流向:水流动的方向。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
寄声:托人传话。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溪水行迹和声响,寄寓作者求静的感情。“山北”“山南”概括溪水曲折不断,作者行迹不止。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溪水对人的感情,十分动人。溪水不辞辛苦地从千山万壑之中一路伴人还归,又笑举要热情地送作者远行,依依不舍,可谓情深意切。以“响”状情,尤为妙笔。
但当作者得知它原来要伴随自己去京都寻求官职,却规劝它不要如此热情。其意蕴大概是说,克服困难去追求,在患难中重视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是为追名逐利,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无疑是作者弃官求逸心境的写照。当然也更反衬山溪独特的意趣。平凡通俗流畅的诗句表现深刻的意趣是杨万里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这组诗。
【作者简介州旁】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