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年级看图写话夏天小朋友在划船采莲花
写作思路:认真观察图片,可以将划船采莲花的情景详细地描述一下,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这天是十一国庆节,我们当然得好好地玩一玩。但由于苏州园林啊,同里周庄啊等等景点我们都去过,于是今天爸爸开车载我和妈妈去了乡下外婆家。
今天,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雪白的云朵儿,漫步在天街中的太阳公公今天精力格外的充沛,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妈妈提议:“我们去划船吧!”一听到划船,我兴奋极了,连声说:“好啊好啊!”于是我、妈妈和外婆一起带上凉帽出发了。
外婆拿着船桨,负责在船尾划,她一手拿着系住船尾的麻绳,一手用力推拉船桨,那娴熟的动作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妈妈拿着竹篙,负责借力调整船的方向。
那我干什么呢?我不就没事做了吗?我撅起小嘴嚷道:“没劲,不好玩。”外婆灵机一动,现在荷花开得正艳,说不定还有很多小莲蓬呢!于是她把猪八戒的武器??耙子递给我,又将船划到一个荷花盛开的地方,哇,好美啊!
荷叶挨挨挤挤,像一把把碧绿的伞。粉红色的荷花更是千姿百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啊!外婆对我说:“现在你可以大显身手,用耙子采莲蓬了。”我高兴极了,用耙子瞄准莲蓬的根,然后使劲插过去,当莲蓬与船儿很近时,我用手敏捷地一拉,一只莲蓬就成为了我的战利品。傍晚,我们满载而归。
划船赏荷采莲蓬使我愉快地度过了这一年一度的国庆节。
② 王昌龄、白居易笔下“采莲”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采莲女的形象特点: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
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2)荷花池采莲图片男生扩展阅读
此诗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
③ 《采莲曲》与诗中描绘了一个采莲姑娘什么的形象
《采莲曲》一诗中描绘了一个采莲姑娘腼腆羞涩、多情纯真、情窦初开的形象。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全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3)荷花池采莲图片男生扩展阅读:
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
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