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大千《春水归舟》
张大千《春水归舟》图
纵43厘米,横59厘米纸本设色现收藏于荣宝斋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在作品中一味展现创作者高超的笔墨技巧,而是要以笔墨为工具,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境界与人文思想。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正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炉火纯青的境地。这幅《春水归舟》图(见上图)是他68岁时的作品,当时,他的技艺已经是相当娴熟,较之从前更加从容不迫,奔放洒脱。
这幅《春水归舟》图,纵43厘米,横59厘米,纸本设色,现收藏于荣宝斋。此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在一望之间仿佛有无尽的春山迎面奔来,云烟满目,使人精神一振。细细品味水墨交融之处,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些许的墨线勾勒与几处焦墨的点烈,不仅产生虚实变换的效果,而且还使整幅画面充满了传统笔墨情趣。云烟飘渺的雾霭深处、婆娑的树影掩映着几处寻常的房舍,为作品平添了许多自然朴实的意味,引领观者对如此美妙景色的向往。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十分讲求气势与韵味,所谓“遗形似而尚气韵”。这幅作品不仅气势逼人而且韵味隽永,画中充盈着一种空灵闲雅的诗意。它所表现的不是大自然中的真山真水,而是通过彩墨的变幻为观者展示出一幅作者心中的景色,那是他理想中的人间仙境。
泼墨山水画创作的成功,绝不是随手拈来那么简单。画面中所要表现的景象首先要在作者心中呈现出具体形象,而后再大胆泼墨。大体形式完成之后,还要因势赋形,小心收拾,这个步骤是对创作者学识修养与笔墨技巧的严格检验。在大块墨色上泼洒颜料有着相当的难度,既要掌握好墨块的干湿程度,又要把握好颜料的深浅以及色墨之间的对比与融合效果。在这幅作品中,幽深的墨色沉稳凝重,赭石色质朴苍润,泼法淋漓酣畅。而那晶莹的石绿闪现出宝石般的光泽,又为画面增添了几许富丽堂阜的气派。
在画的左下方,一叶扁舟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作者没有画出一丝水波,但是看那如镜的水面,会觉得正有一种氤氲的气息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无限酣畅。
2. 张大千是什么地方人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
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着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2)张大千高清境界图片扩展阅读
四川内江诞生的张大千,在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是一位画艺卓越、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充满激情和创作力的艺术大师。曾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介绍,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早年师习明清以降的文人水墨画风,作品清新俊逸;其二是中年时期赴敦煌临摹,一变而趋精丽雄浑之风;其三是晚年发展泼墨泼彩风格,开拓了现代水墨的新境界。”
于非闇1935年撰文,把张大千和溥心畲并称为“南张北溥”。这两位比肩的画坛巨匠,毫无疑问都具有精妙绝伦的艺术造诣。然而他们画笔之外的现实命运,却令人咋舌地大相径庭。张大千一生叱咤风云,颇有时势造英雄的气魄,不愧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3. 张大千画飞禽走兽、草木虫鱼样样精通,却为了亲情一生拒画老虎,为什么
中国传统绘画是我国的艺术珍宝,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现在学习传统绘画的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学习美术的人都在学习西洋绘画,这也可以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风尚,然而传统毕竟是不可丢失的。
在传统绘画领域有很多着名的大师,他们的艺术作品让人们称赞不已,比如传统艺术绘画大师张大千。
一天生的画家
张大千的大名,相信很多人都如雷贯耳。人们对他的了解大约从他成名之后开始,然而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也经历了很多的人生波折,最终才造就了这样一位着名的国画大师。
张大千先生的泼墨山水画已经将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创造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当人们打开他的画卷,看到那一幅幅美丽而又具有艺术性的绘画作品,赞叹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更令人感到可喜的是,张大千在生活当中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对于兄弟之间的尴尬关系都能够如此巧妙地处理好,最终还能够帮助自己的兄弟走上更好的人生发展旅途。俗话说:“做画先做人”,可见在做人方面,张大千先生也是无可挑剔的。
4. 张大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核心提示
张大千一生积累了宝贵的绘画艺术实践经验,有着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今天书画圈网小编整理了张大千绘画艺术思想。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指导行动。那么,指导张大千进行了成功的艺术实践,并获得了巨大辉煌成就的艺术思想,又究竟是些什么呢?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晴霭仙阁
首先,学艺者,首先要学会做人。人们常云∶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文章书画,的确是作者人品、人格在自己作品里的表现和反映。因而张大千尝讲∶艺术,是感情的流露,是作者人格的表现。笔墨技巧,只不过是表达感情的手段。因此作者平日,必须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风骨和节操,如果只是徒研技巧,必然即落下乘。
山?p?话
有人以为画画是很艰难的,又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才,我觉得不然。我以为只要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绝对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世上所谓神童,大概到了成年以后就默默无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只因大家一捧加之父母一宠,便忘乎其形,自以为了不起,从此再不用功。不进则退,乃是自然趋势,你叫他如何得成功呢?在我个人的意思,要画画首先要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把线条练习好了,写字也是一样,要先习双勾,跟着便学习写生。写生首先要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必须要一写再写,写到没有错误为止。
在我的想象中,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初学时如此,到最后达到最高境界也是如此。虽可能有点不同的地方,那是地域的、风俗习惯以及工具的不同,在画面上才起了分别。
还有,用色的观点,西画是色与光不可分开来用的,色来衬光,光来显色,为表达物体的深度与立体,更用阴影来衬托。
中国画是光与色分开来用的,需要用光时就用光,不需用时便撇了不用,至于阴阳向背全靠线条的起伏转折来表现,而水墨和写意,又为我国独特的画法,不画阴影。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早认为阴影有妨画面的美,所以中国画传统下来,除以线条的起伏转折表现阴阳向背,又以色来衬托。这也好像近代的人像艺术摄影中的高白调,没有阴影,但也自然有立体与美的感觉,理论是一样的。
秋江野鹜图
近代西画趋向抽象,马蒂斯、毕加索都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的影响而改变的。我亲见了毕氏用毛笔水墨练习的中国画五册之多,每册约三四十页,且承他赠了一幅所画的西班牙牧神。所以我说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应有太大距离的分别。一个人能将西画的长处融化到中国画里面来,看起来完全是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貌,这除了天才而外,主要靠非常艰苦的用功,才能有此成就。
张大千蕃女掣庞图
画家自身便认为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权本领。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这里缺少一个山峰,便加上一个山峰,那里该删去一堆乱石,就删去一堆乱石,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这就是科学家所谓的改造自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笔补造化天无功”。总之,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有时要表现现实,有时也不能太顾现实,这种取舍,全凭自己思想。
何以如此?简略地说,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和不像之间,得到超物的天趣,方算是艺术。正是古人所谓遗貌取神,又等于说我笔底下所创造的新天地,叫识者一看自然会辨认得出来;我看到真美的就画下来,不美的就抛弃了它。谈到真美,当然不单指物的形态,是要悟到物的神韵。这可引证王摩诘两句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怎样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就是说要意在笔先,心灵一触,就能跟着笔墨表露在纸上。所以说“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近代有极多物事,为古代所没有,并非都不能入画,只要用你的灵感与思想,不变更原理而得其神态,画得含有古意而又不落俗套,这就算艺术了。
张大千执扇仕女
作画要怎样才得精通?总括来讲,首重在勾勒,次则写生,再次才到写意。不论画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总要了解理、情、态三事。先要着手临摹,观审名作,不论今古,眼观手临,切忌偏爱。人各有所长,都应该采取,但每人笔触天生有不同的地方,故不可专学一人,又不可单就自己的笔路去追求,要凭理智聪慧来采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老师教学生也应当如此,告诉他绘画的方法,由他自去追讨,不可叫他固守师法。然后立意创作,这样才可以成为独立的画家。所以唐宋人所传的作品,不要题款,给人一看就可知道这是某人的作品。看他片楮寸缣就可以代表他个人啊。
张大千弄玉吹箫图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地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得多才有所获,山水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游历不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所以行万里路是必须的。
张大千山水花鸟册页
一个成功的画家,画的技能已达到化境,也就没有固定画法能够拘束他,限制他。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画得熟练了,何必墨守成规呢?但初学的人,仍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为是。古人画人物,多数以渔樵耕读为对象,这是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清高生活,不是以这四种为谋生道路,后人不知此意,画得愁眉苦脸,大有靠此为生,孜孜为利的样子,全无精神寄托之意,岂不可笑!
5. 张大千画什么
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张大千创作作品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精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张大千作品:
6. 张大千擅长画什么
山水画。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6)张大千高清境界图片扩展阅读
主要作品:
1、乔木高士
一九八二年,八十四岁高龄的张大千仍然作画不止,此图为张大千带病绘之。在简笔淡墨的山石上以花青重染,色调清新淡雅,遒劲苍老的乔木却茂然有生气;一持杖高士仰望乔木,似对生命几何若有感悟。从此图也可看出大千晚年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2、阿里山浮云
为张大千八十二岁时忆游之作,以泼墨为主,几不见勾勒皴擦,然山脚几笔房屋的勾勒,顿使抽象笔墨转化为万千气象,实乃“笔简意周”、意趣天成。
大千还曾作《阿里山晓色》,其忆游作品在简化实景的同时却增强了对神气的表现,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更有真情的流露。
3、峨嵋金顶图
为大千八十一岁时在台湾摩耶精舍所作,此图是大千梦中的峨嵋胜景,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虚实相生,在墨线立骨的山石形体上挥洒石青石绿,更让画面显得“瑰丽雄奇”,流淌出山之神韵和浓烈的思乡情绪。
7. 张大千敦煌佛像画,
自1941年至1943年,历时32个月,张大千对敦煌壁画进行临幕,共完成壁画临摹作品共276幅。敦煌归来后,其绘画艺术全面升华至臻化境。此后的十余年里,张大千画了不少人物精品,其中最为突出者为菩萨造像作品。
此幅《观音菩萨像》为张氏佛像绘画的代表风格。张氏敦煌深造归来。临摹敦煌佛教壁画,大有心得,仕女画风格一改前观之际。去敦煌之前,张氏的仕女、佛像画风格遵循清代之一贯风格,人物瓜子开脸,溜肩,笔头间以孱弱病态为美。去敦煌面壁之后,画风一改清代仕女画孱弱之风,人物开脸趋近于敦煌壁画风格,细眼窄眉,圆脸丰腰,开创了仕女画的先河。此作表现了张氏四十年代仕女画的代表风格,是为佳作。
8. 谁能鉴赏一下张大千先生的《慈湖图》,谢谢啦
该画是在蒋介石去世后张大千所绘,并赠送给蒋经国。
张大千先生诗书画造诣俱精,且精鉴赏、富收藏,游戏人生,交游极广。成为既是延续传统型的全能杰出画家,又是富有现代艺术秉性的开拓型大师,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大千画路极宽,山水、人物、花卉、翔毛以及仿古无一不精,但世之公推他的最高成就应在山水画一门。三十年代前后,大千山水乃以仿石涛、渐江梅清等画风为主,至四十年代中后期,由明清而上溯宋元,特别是用近三年时间精心考察临摹敦煌壁画,把唐人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溶入了山水画崭新境界。
此幅大千《慈湖图》是在蒋介石去世后张大千所绘,并赠送给蒋经国。此时的大千,已将山水画传统技法推至一生的峰颠,无论造景造境、皴擦勾勒、还是点彩渲染、应物象形均已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石涛的淋漓、王蒙的苍茫、范宽的肃穆、毕宏的古朴统统据为己用。
9. 张大千最擅长画什么
最擅长山水画、泼墨画。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着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9)张大千高清境界图片扩展阅读:
作品特色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共同创建了大千画派,它是中国综合性绘画流派之一。
二十世纪20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大风堂”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它是一个有别于“长安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等唯一不墨泼彩等画法,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
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
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荷塘》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
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
如多年前香港市场中曾出现一件署名为元四大家之一的古画,便是张大千“仿古作”,拍出接近200万元的高价。
为了考验自己的伪古作品能否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请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叶恭绰等鉴赏名家及世界各国着名博物馆专家们的鉴定,并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轶事。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品已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大千在学习石涛的同时,也深得古人思想精髓,并能身体力行。张大千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所获。
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的。”他又说:“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他平生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无论是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还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无不留下他的足迹。
在大千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中,他始终把黄山推为第一,曾三次登临。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石涛的影响,黄山既为石涛之师,又为石涛之友。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
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这是前代画家所无从经历的境界。
张大千先后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并游遍欧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他都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同时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0. 张大千《春水归舟》
张大千:《春水归舟》奇葩艺术网艺术生活与你共享
时间:2007-03-14 13:09:00
张大千《春水归舟》图 纵43厘米,横59厘米 纸本设色 现收藏于荣宝斋 张大千简介:张大千(1899—1983),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曾留学日本学习染织。回国后师从曾熙、李瑞清学习书画。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1949年赴香港暂居,1952年移居阿根廷。1954年移居巴西圣保罗。1956年游欧洲在尼斯会晤毕加索。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授予金质奖章。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1977年他返回台北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定居台北。从1950年以来,他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览60余次,出版有《张大干书画集》等多种选集和着作。 张大千《春水归舟》说明:关于张大千艺术生涯中的荦荦大端,似乎已无须赘言,徐悲鸿的一句“五百年来一大千”,足矣。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继承还是个性艺术形态的创造,张大千的成就是空前的。尤其是对于石涛的理解与传承,能够与之颉颃的相信不多。曾经有人认为张大千属于“生而知之”的天才,他一生到处游历,富收藏、好美食,留下许多的风雅韵事。其实,只要了解他在莫高窟临摹壁画时的那种艰辛就会明白,他的成就和所有成功的艺术家一样,是凭着一滴滴的汗水和日复一日的辛苦磨炼,在永无止境的奋斗积累中获得的。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在作品中一味展现创作者高超的笔墨技巧,而是要以笔墨为工具,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境界与人文思想。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正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炉火纯青的境地。这幅《春水归舟》图(见上图)是他68岁时的作品,当时,他的技艺已经是相当娴熟,较之从前更加从容不迫,奔放洒脱。 这幅《春水归舟》图,纵43厘米,横59厘米,纸本设色,现收藏于荣宝斋。此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在一望之间仿佛有无尽的春山迎面奔来,云烟满目,使人精神一振。细细品味水墨交融之处,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些许的墨线勾勒与几处焦墨的点烈,不仅产生虚实变换的效果,而且还使整幅画面充满了传统笔墨情趣。云烟飘渺的雾霭深处、婆娑的树影掩映着几处寻常的房舍,为作品平添了许多自然朴实的意味,引领观者对如此美妙景色的向往。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十分讲求气势与韵味,所谓“遗形似而尚气韵”。这幅作品不仅气势逼人而且韵味隽永,画中充盈着一种空灵闲雅的诗意。它所表现的不是大自然中的真山真水,而是通过彩墨的变幻为观者展示出一幅作者心中的景色,那是他理想中的人间仙境。 泼墨山水画创作的成功,绝不是随手拈来那么简单。画面中所要表现的景象首先要在作者心中呈现出具体形象,而后再大胆泼墨。大体形式完成之后,还要因势赋形,小心收拾,这个步骤是对创作者学识修养与笔墨技巧的严格检验。在大块墨色上泼洒颜料有着相当的难度,既要掌握好墨块的干湿程度,又要把握好颜料的深浅以及色墨之间的对比与融合效果。在这幅作品中,幽深的墨色沉稳凝重,赭石色质朴苍润,泼法淋漓酣畅。而那晶莹的石绿闪现出宝石般的光泽,又为画面增添了几许富丽堂阜的气派。 在画的左下方,一叶扁舟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作者没有画出一丝水波,但是看那如镜的水面,会觉得正有一种氤氲的气息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无限酣畅。 www.findart.com.cn艺术生活 与你共享!相关专题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