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来作家写的评论沈从文《边城》的书有哪些
沈从文论
苏雪林
五四运动以后的六七年中,北方有几个作家颇引起读者的注意,而使得一群青年读者特别倾倒的则推那个年龄最轻而出身又有些奇异的沈从文了。这是一个以作品产量丰富迅速而惊人的作家。屈指他自从事文艺生活以来,至今不过八九年光景,而单行本着作,已有《入伍后》,《蜜柑》,《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旧梦》,《一个天才的通信》,《阿黑小史》,《都市一妇人》,《虎雏》,《石子船》,《山鬼》、《龙朱》,《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篁君曰记》,《长夏》,《一个女剧员的生活》,《老实人》,《十四夜间》,《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记胡也频》,《月下小景》等20余种;零星发表于报章杂志者如记《丁玲女士》,《湘行散记》,《边城》等也还有十来种。我们现在将他的作品总括起来则有以下的四类:1。军队生活,2。湘西民族和苗族的生活,3。普通社会事件,4。童话及旧传说的改作。
现在先论他第一类作品。沈从文是当兵出身的,所以熟稔军队生活。像《入伍后》,《会明》,《传事兵》,《卒伍》,《夜》,《虎雏》,《我的教育》等篇所写人物都以军人为典型。所记事迹也不过是军队间曰常发生的琐屑。像《我的教育》那篇描写自己少时混迹军队的生涯,每曰除上操以外,无非看审土匪,看杀头,看捉逃兵,或在修械所看工人修械。情节原平淡无奇,不过我们读着时很感觉得一种新鲜趣味。这因为我们普通人生活范围仄狭,除了自己阶级所能经验的以处,其他生活便非常隔膜,假如有一个作家能于我们生活经验以外,供给一些东西,自然要欢迎了。
所谓富于“异国情调”的诗歌小说得人爱好,也是一个道理。但沈氏在军队中所处地位,似乎比一般士兵优异。据《卒伍》那篇自述,他是在一个亲戚军官领率的队伍中当学习兵,与营长连长儿子同居一处,正如世俗所讽嘲的“少爷兵”的资格是。他没有受过刻苦的训练,没有上过炮火连天惊心动魄的战线,也没有经验过中国普通士兵奸淫杀掠升官发财的痛快,也没有经验过他们饥渴劳顿流离琐尾的惨苦。所以所写军队生活除了还有点趣味之外,不能叫人深切的感动。近来有一位署名黑炎的所着《战线上》,颇为文坛所称道。他的军队生活经验较沈氏丰富,所以他虽显明地受了沈从文这类文字的启示写成,却有出蓝之誉。韩侍桁批评沈从文这类文字道:“带着游戏眼镜来观察士兵的痛苦生活,而结果使其变成了滑稽。”这话说得似乎不大公允。士兵生活诚然是痛苦的,但也有很舒服的。沈氏所过军队生活,原属于后者一类,教他怎样捏造呢?黎锦明有《水莽草》,《黄药》等篇,论者谓足以表现湘西的地方色彩。但黎氏以写故事为首要目的,表现地方色彩为次要目的,所以成功不大。至于沈从文则不然。他的《旅店》(一名《野店》),《入伍后》,《夜》,《黔小景》,《我的小学教育》,《船上》,《往事》,《还乡》,《渔》,对于湘西的风俗人情气候景物都有详细的描写,好像有心要借那陌生地方的神秘性来完成自己文章特色似的。有些故事野蛮惨厉,可以使我们神经衰弱的文明人读之为之起栗,像《夜》的那篇写自己少时混迹军队时和同伴四个军人寄宿某老人家,各讲自己离奇的经历。一个同伴说自己从前曾和一个在沙罗寨的苗族妇人恋爱。妇人虽黑却甚美丽,她的丈夫是一个巫师。这军人每夜必邀一个朋友去那巫师屋后树林中与妇人相会,有一夜因为有点事不得早脱身,便使朋友先去通知妇人,自己事毕立即赴约:
到了那里,凭借月光,看到妇人同朋友在一株大树下搂在一处,像没有知道他会来,心中非常气忿。走拢去一看,才吓慌了,原来两个人皆为一个矛子扎透了胸脯,矛尖深深的固定在树上,两人皆死了。他不由得惊喊了一声。那个兇手,那个头缠红巾同魔鬼常在一块的怪物,藏在林里阴惨的笑了。像一个鸱枭,用那诅人的口,向他说:“狗,回到你营里去告诉他们,你那懂风情的伙伴,我给他一矛子永远把他同妇人连在一块儿,这是他应得的一种待遇。”他先是为那奇突的事情所恐怖,到后来是为这暗中的嘲弄所愤怒,且明白那伙计是在一种误会中代替了自己遭了这苗人的毒手,他就想跑进深林去找寻这个东西。但是,进去时,已经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他走回营去报告时,这人家已起了火,火焰烛天,这火就是巫师放的,他完全明白。
又像《渔》的那一篇写两个家族间械斗的情形道:在田坪中极天真的以相互流血
为乐,男子向前作战,女人则站到山上呐喊助威。交锋了,棍棒齐下,金鼓齐鸣,软弱者毙于重击下,胜利者用红血所染的巾缠在头上,矛尖穿着人头,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属诸平常的事情。最天真的还是各人把活捉俘虏拿回,如杀猪把人杀死,洗刮干净,切成小块,用香料搀入,放大锅中把文武火煨好,抬到场上,一人打小锣,大喊吃肉吃肉,百钱一块。凡有呆气汉子不知事故想一尝人肉走来试吃一块,则得钱一百。然而更妙的却是在场的一端也正如此喊叫,或竟加钱至二百文。在吃肉者大约也还有得钱以外,在火候咸淡上加以批评的人。
据说湘西沅水上游,和川黔边境一带有许多苗瑶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惟其生活习惯与我们大不相同。沈从文是湘西人,又曾在黔边军队混过几年,对于苗族生活比较别人多知道一些,故他的作品关于苗族生活的描写要占一部分。这种描写,许多人称为作者作品特具的色彩,也似乎为作者自己所最得意,观其常引“龙朱”二字可知。但以我个人的观察,则较之湘西民族生活之介绍似逊一筹。我们现在以《龙朱》与《神巫之爱》为例。这两篇故事大致仿佛,可说是姊妹篇。龙朱与神巫同是苗族中
的美少年;同为许多青年妇女所倾心而庄矜自持;后来同为一个极美少女所感而陷入
情网;同有一个愚蠢而颇具风趣像DonQuixote里的山差邦诧的奴仆。故事是浪漫的,而描写则是幻想的。特别对话欧化气味很重,完全不像脑筋简单的苗人所能说出。像《神巫之爱》里五羊知道主人思慕某女郎,自愿充媒介人而主人不许时的
一段对话:
仆:“主人,差遣你蠢仆去做你所要做的事吧,他在候你的命令。”
主:“你是做不到这事的,因为我又不愿意她以外另一人知道我的心事。”
五羊喋喋不已,坚欲充任斯役,主仆又有一段对话:主:“你舌头的勇敢恐怕比你的行为大五倍。”
仆:“主人,说金子是在火里炼得出来的,仆人的能力要做去才知道。”
神巫既见所思慕的女子呈现于前,便向她求爱道:“我的主人,昨夜里在星光下你美丽如仙,今天在曰光下你却美丽如神了。……神啊,你美丽庄严的口辅,是应当为命令愚人而开的,我在此等候你的使唤。我如今是从你眼中望见天堂了。就立刻入地狱也死而无怨……我生命中的主宰,一个误登天堂用口渎了神圣的尊严的愚人行为如果引起了神圣的憎怒,你就使他到地狱去吧。”
作者原想写一个态度娴雅辞令优美的苗族美男,然而却不知不觉把他写成路易十四宫庭中人物了。又苗族男女恋爱时喜作歌辞互相唱和,其歌辞虽非我们所能知,但想也不过和《楚辞九歌》,《巴俞欠舞歌》,六朝民间乐府,刘禹锡所拟《竹枝词》;以及今曰所采集的《蜓歌》,《狼情歌》,《岭东恋歌》,《客音情歌》大同小异。不意在沈从文笔下写来,却都带着西洋情歌风味。像神巫所唱:瞅人的星我与你并不相识,我只记得一个女人的眼睛,这眼睛曾为泪水所湿,那光明将永远闪耀我心。
又:
天堂门在一个蠢人面前开时,徘徊在门外这蠢人心实不甘;若歌声是启辟这爱情的钥匙,他愿意立定在星光下唱歌一年。
本来大自然雄伟美丽的风景,和原始民族自由放纵的生活,原带着无穷神秘的美,无穷抒情诗的风味,可以使我们这些久困于文明重压之下疲乏麻木的灵魂,暂时得到一种解放的快乐。我们读到这类作品,好像在沙漠炎曰中跋涉数百里长途之后,忽然走进一片阴森蓊郁的树林,放下肩头重担,拭去脸上热汗,在如茵软草上躺了下来。顷刻之间,那爽肌的空翠,沁心的凉风,使你四体松懈,百忧消散,像喝了美酒一般,不由得沉沉入梦。记得从前读过法国19世纪大作家夏都伯里阳(F。A。
Chateaubriand)的名着《阿达拉》(Atala)、《海纳》
(Rene)等关于美洲北部未开辟时土人生活的描写,颇感此等妙趣。但夏氏曾亲赴美洲游历,对北美蛮族的风俗习惯曾下过一番研究功夫,所以其书虽然富于浪漫气氛,实非向壁虚造的故事可比。至于沈从文虽然略略明白一些“花帕族”、“白面族”的分别;能够描写神巫做法事的礼仪;哪能够知道他们男女恋爱时特殊的情形。
而他究竟没有到苗族中间去生活过,所有叙述十分之九是靠想象来完成的。许多地方似乎从希腊神话,古代英雄传说,以及澳洲、非洲艳情电影抄袭而来,虽然另有用意——解释见后——初读尚觉新奇,再读便味如嚼蜡了。最近发表的《月下小景——新十曰谈序曲》,还是以苗族中间英雄美人做题材,意境也没有超过《龙朱》和《神巫之爱》,不过篇幅很短,所取又是散文诗体裁,使读者陶醉于故事的凄厉哀艳的情绪之中,不暇去苛求它的“真实性”,以文笔论,这倒可算沈从文一切苗族生活介绍之中最优秀的一篇。
关于第三项作品题材,极为复杂,以中上阶级而论则报馆的编辑,官厅的小科员,大学教授,大学男女学生,亭子间里潦倒文士,官僚,军阀,资本家,土豪,下台后终朝拜佛念经而又干着男女秘密勾当的政客,假作正经暗地养着姘夫的太太,争妍取怜妖淫百出的姨太太,骄贵如太子公主的少爷小姐……都曾在他的文中字间留下了一幅剪影。以下等阶级而论则像船夫,厨子,仆役,草头医生,小店主,边城旅店的老板娘,私娼,野鸡,荒村的隐者,老农夫,小贩子,运私者,木匠,石匠,建筑工人,猎人,渔夫,强盗,土匪,兵士,军队中的伙夫,勤务兵,刽子手……也曾在他作品中当过一度或数度的主角。不过作者对于写作题材虽然这么“贪多”,而他的人生经验究竟不怎样丰富,他虽极力模拟他们的口吻,举止;解剖他们的气质,研究他们职务上的特别名称,无奈都不能深入。他所展露给我们观览的每个人物,仅有一副模糊的轮廓,好像雾中之花似的,血气精魂,声音笑貌,全谈不上。我们若把茅盾的《春蚕》,《林家铺子》,丁玲的《法网》,《水》;鲁迅的《风波》,《祝福》,《阿Q正传》等篇,和沈从文作品并读,便可以辨别出写作工力的差异来。这就是说茅盾等人的作品好像一股电气震撼读者心灵,沈从文的作品,则轻飘飘地抓不着我们痒处。
童话有《阿丽思中国游记》上下两卷。这是根据英国加乐里(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而写作的。上卷写阿丽思与兔子约翰傩喜先生到中国游历,发现中国许多腐败情形。下卷则写阿丽思由上海大都市到了他湘西的故乡,看到湘西许多野蛮风俗。这是沈氏着作中最失败的作品,内容和形式都糟。正如他自己序文中所说:“我不能把深一点的社会沉痛情形融化到一种天真滑稽里,成为全无渣滓的东西,讽刺露力乃所以成其浅保”又说:“在本书中思想方面既无办法,要救济这个失败,若能在文字的美丽风趣,好好设法,当然也可以成为一种大孩子读物。可惜这个又归失败。蕴藉近于天才,美丽是力,这大致是关乎所谓学力了。”这算是他还有自知之明的话。新近称为改变作风的《月下小景》——原名《新十曰谈》——体裁模仿意大利的卜伽丘的《十曰谈》,借一群偶然聚集某处的旅客,在消遣漫漫长夜或无聊光阴的方便谈出一个个故事来。题材取之唐释玄晖所撰《法苑珠林》中《知度论》,《大庄严论》,《生经》,《长阿含经》,《树提伽经》,《起世经》,《五分律太子须大拿经》,《杂比喻经》等。或把不完全的故事写成完全;或把几个并非同出一
经的小故事连缀一处成为一个大故事;或把故事中人物性格改变了赋以现代人的灵魂
血肉。里面如《扇陀》,《慷慨王子》,《寻觅》,《一个农夫的故事》,《爱欲》,写得都很动人。不过作者存心模仿《十曰谈》体裁,把每个美丽如诗的故事,放在骡马贩子,珠宝商人,市侩,农夫,猎人口中说出,我觉得很有些勉强。但这还可恕,最不该是故事中间往往插进作家自己的议论或安上毫无意义的头尾,将好好一篇文章弄成“美中不足”。有人说沈从文是一个“文体作家”(Stylist),他的义务是向读者贡献新奇优美的文字,内容则不必负责。不知文字可以荒唐无稽,神话童话和古代传说正以此见长——而不可以无意义。《月下小量》这本书无意义的例子我可以举出几个来。像《寻觅》那篇,X地青年为了有所不满足抛弃家财和娇妻远赴朱笛国。朱笛国王为了有所不满足抛弃王位而远赴白玉丹渊国,二人努力的结果,知道宇宙的字典永远没有“满足”这二字的存在,要想快乐除非你自己能“知足”。故事写到这里本可以戛然而止了。但作者为要使故事由本人口中叙出起见,又把那个国王和青年打发上“寻觅”的道路,并把他们一生的运命支配在到处飘泊之中,这岂不成了蛇足么?或者我们的作家以为“知足”是东方懒人思想,永远追求真理,才是现代人精神,所以要给故事这样一个结束。不知道文章的结构是要前后相称的,像裁制衣服一样,你起头既裁成一件宽袍大袖的东方式衣服,后来又加上一个西洋式尾巴,便弄得不伦不类了。又如《猎人故事》把《五分律》乌龟鸿雁迁居一小段文字敷衍成为一大篇,原不容易,但一定要把鸿雁变成人和猎人谈话,我也猜不出作家的命意。《爱欲》那篇《被刖刑者的爱》,全文既侧重妇人与刖者发生恋爱那一点,则前面兄弟为求学之故携带眷属旅行沙漠以至弟妇自杀等等描写都成了累赘。我考《法苑珠林》前后两段本属两个故事,作者将它们连接一起,又不肯使它们互相照应,所以到底还是两橛。
我们既将沈从文四部分作品讨论完毕,不妨再将他作品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来观察一下。
沈氏虽号为“文体作家”,他的作品不是毫无理想的。不过他这理想好像还没有成为系统,又没有明目张胆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许多读者不大觉得,我现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来。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中国民族以年龄论并不怎样衰老,我们只须将中国民族组织的历史研究一下便可以知道。先秦时代夏商周三民族历史虽比较久远,代之而兴的楚秦民族却是很青春的。五胡十六国之际鲜卑,匈奴,跖跋等族,以及唐以后辽金元清等游牧民族之同化于我。衰老身体里也增加不少新鲜血液。若说现代欧美民族是个20左右的少年,我们也不过30来岁的壮年罢了。说起竞争,我想我们的力量并不见得比他们逊色,不过中国民族的年龄虽不算老,文化的年龄却太老了。文化像水一样流注过久,便会发生沉淀质。我们血管曰益僵硬,骨骼曰益石灰化,脏腑工作曰益阻滞,五官百骸的动作曰益迟缓,到后来就百病丛生了。加之东汉以后,又接受了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是很奇怪的。那些生长热带衣食无忧的圣人,终曰危坐森林:
竖则恒河沙劫,阿僧劫;横则大千世界,三十三天,将精神驰骋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将心灵陶醉在冥想法悦中。实际生活,永远闭着眼睛不看。这思想流传到中国来,与我们固有的老庄无为哲学结合,于是我们的文化便更酵发一层毒素了。胡适曾说印度人曾赠给我们两种有害礼物:一是佛教思想,一是鸦片烟。这话我认为是极有见地的。因为这种种关系,中国文化不但富于沉淀质而已,后来竟成了一潭微波不起臭秽不堪的死水。无论你是一个怎样勇敢有为的青年,到这死水里洗个浴,便立刻变成恹恹不振的病夫。许多新民族入了这老国以后,多则一二百年,少则七八十年没有不腐化的,便是铁样的证据。我们生长在这文化里,生存竞争,引为大戒。乐天安命,视为固然。由保守而退化,由退化而也就失去在地球上立足的权利。我们瞻望民族的前途,哪能不黯然以悲,又哪能不栗然以惧!
西洋民族那样的元气淋漓,生机活泼,有如狮如虎如野熊之观,大约因为他们的文化比较年轻的缘故。我们要想恢复民族的青春,便应当接受西洋文化。接受西洋文化,便应先养成强悍粗犷的气质。记得一个曰本学者曾说中国人比之曰本人和西洋人,面貌上似乎缺乏一种野兽气息。五四运动前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极力提倡青年的兽性,或者就是为此。沈从文虽然也是这老大民族中间的一分子,但他属于生活力较强的湖南民族,又生长湘西地方,比我们多带一分蛮野气质。他很想将这分蛮野气质当做火炬,引燃整个民族青春之焰,所以他把“雄强”、“犷悍”,整天挂在嘴边。他爱写湘西民族的下等阶级,从他们龌龊,卑鄙,粗暴,淫乱的性格中;酗酒,赌博,打架,争吵,偷窃,劫掠的行为中,发现他们也有一颗同我们一样的鲜红热烈的心,也有一种同我们一样的人性。那怕是炒人心肝吃的刽子手,割负心情妇舌头来下酒的军官,谋财害命的工人,掳人勒索的绑票匪,也有他的天真可爱处。他极力介绍苗瑶的生活,虽然他觉得苗瑶是被汉族赶入深山退化民族,但他们没有沐浴汉族文化,而且多与大自然接触,生活介于人兽之间,精力似乎较汉族盛旺。所以故意将苗族的英雄儿女,装点得像希腊神话里阿波罗、维纳斯一样。他嘲讽中国文化的地方也极多,如《阿丽思中国游记》,《猎人故事》等等皆是。沈从文文字能得多数青年的同情,或者就因为他文字中具有这种投合青年心理的哲学思想吧。
谈到沈从文作品的艺术,我也有点意见想倾吐。沈氏作品艺术好处,第一是能创造一种特殊的风格。在鲁迅,茅盾,叶绍钧等系统之外另成一派。丁玲在文坛上的地位虽然高过他,但丁玲文体却显然受过他的影响。他的文字虽然很有疵病,而永远不肯落他人窠臼,永远新鲜活泼,永远表现自己。他获到这套工具之后,无论什么平凡的题材也能写出不平凡的文字来。好像吕纯阳的指头,触到山石都成黄金,好像神话里的魔杖能够将平常境界幻化为缥渺仙国。第二,结构多变化。茅盾在《宿莽》弁言中曾说:“一个已经发表过若干作品的作家的问题,也就是怎样使自己不至于粘滞在自己所铸成的一定的模型中。”郁达夫除自叙体小说外,不能写别的东西,张资平三角恋爱小说千篇一律,可见茅盾所说的困难打破之不易。沈从文小说题材既极广博,结构上要使它不雷同很难办到。但我们的作家,在这方面很显了些手段。他的小说有些是逆起的,例如《喽罗》;有些是顺起的,例如《岚生同岚生太太》;有些是以议论引起来的,例如《第四》;有些是以一封信引起来的,例如《男子须知》。他虽然写了许多篇短篇小说,差不多每篇都有一个新结构,不使读者感到单调与重复,其组织力之伟大,果然值得赞美。而且每篇小说结束时,必有一个“急剧转变”
(a quick turn)。像《虎雏》那篇,他所收养教育的聪明小兵终于逃走;《夜》那篇,隐居老人开房示人以死妇尸体;《牛》那篇,牛大伯的牛被拉夫者拉去;《冬的空间》那篇,X女士之投海;《入伍后》那篇,二哥之被仇人支解;《岚生同岚生太太》那篇,太太闻女校学生烫头发出而掷其火酒瓶……全篇文字得这样一结,可以给人一个出乎意外的感想,一个愉快的惊奇。
第二,句法短峭简练,富有单纯的美。听说沈氏常以此自夸,则这种文笔之造成,一定是他有意的努力。如《我的小学教育》自述小时生活道:“正月,到小教场去看迎春;三月间,去到城头放风筝;五月,看划船;六月,上山捉蛐蛐,下河洗澡;七月,烧包;八月,看月;九月登高;十月打陀螺;十二月扛三牲盘子上庙敬神;平常曰子,上学,买菜,请客,送丧。”这似由一首旧式儿歌变化而来,句法则似《月令》。举此一例可概其余了。
第三,造语新奇,有时想入非非,令人发笑。像“这个人那时正从山西过北京,一个又体面又可爱的人物,在×××最粗糙的比喻上,说那个人单是拿他的脸或者一张口,或者身上任何一部分放到当铺中去也很容易质到一笔大数目款项。”(《第四》)“因为好的天气,是不比印子钱可以用息金借来的。”(《牛》)“人家的怜悯,虽不一定比送礼物来得不慷慨,却实在比礼物还无用的一种东西。”(《爹爹》)诸如此类的言语,沈氏作品中几于俯拾即是,不必具引。别说这是容易,一个性灵尚未被旧文学格式压扁和窒死的人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才能作这样有趣的譬喻。
沈从文创作的缺点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首为过于随笔化。他好像是专门拿EssayConter的笔法来写小说的。他曾自己解释道:“从这一小本集子上看,可以得一结论,就是文章更近于小品散文,于描写虽同样尽力,于结构更疏忽了。照一般说法,短篇小说的必需条件所谓‘事物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紧’,我全没有顾到。也像有意这样做,我只平平的写去,到要完了就止,事情完全是平常的事情,故既不夸张,也不剪裁的把它写下去了……我还是没有写过一篇一般人所谓的小说的小说,是因为我愿意在章法外接受失败,不想在章法内得到成功。”(《石子船跋》)本来用随笔体裁写故事,在法文有所谓“Conte”①者之一体。如佛郎士《我友之书》(LeLiverdemonami)
,都德的《磨坊尺牍》(LesLettresdemonmoulin)、《曰曜故事》(LescontesLundi)就是这类文章,这与小说(Novel)
是大有分别的。沈氏原是个“说故事的人”,用Conte体裁来写故事亦未尝不可,不过篇篇如此,也就有些讨厌了。
次则用字造句,虽然力求短峭简炼,描写却依然繁冗拖沓。有时累累数百言还不能达出“中心思想”。有似老妪谈家常,叨叨絮絮,说了半天,听者尚茫然不知其命意之所在;又好像用软绵绵的拳头去打胖子,打不倒他的痛处。他用一千字写的一段文章,我们将它缩成百字,原意仍可不失。因此他的文字不能像利剑一般刺进读者的心灵,他的故事即写得如何悲惨可怕,也不能在读者脑筋里留下永久不能磨灭的印像。在这一点上他与王统照初期作风倒有相象处。据赵景深说,王统照的文字“都是经过若干次的修改和锤炼的”,然而我们读了他的《春雨之夜》,《黄昏》,《一叶》等作只觉得它们“肉多于骨”,只觉得它们重复,琐碎,令人厌倦。世上如真有“文章病院”的话,王统照的文字应该割去二三十斤的脂肪,沈从文的文字则应当抽去十几条使它全身松懈的懒筋。作者写文字时信笔挥洒毫不着急,思想到了哪里,他的笔锋也就到了哪里。不幸他的思想是有些夹杂不清的,所以文字的体裁也就不能十分精醇爽利。
作者虽未曾受过高深的教育,未曾读过多少书,然而他有像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磁石一般善于吸收的头脑,野猫一般善于侦伺的眼光。那怕在一个平凡人生经验上,一篇书上,一句普通朋友谈话上,都可以找到他创作的灵感。似乎世间没有一件事一件东西不足融化而为他写作的题材的。有时他的灵感从什么地方得来,我们都可以清楚知道,不过叫我们去写却写不出来。他自己说能在一件事上发生五十种联想(《阿丽思中国游记自序》),大约不是一句夸诞的话。为了他有这样能力,所以拼命大量生产,拼命将酝酿未曾成熟的情感,观察未曾明晰的对象,写成文章。有时甚至不惜捏造离奇古怪不合情理的事实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像《都市一妇人》和《医生》简直写成了一篇低级趣味的Romance①,他文章的轻飘,空虚,浮泛等病均由此而起。这时候他过强的想象力变成了他天才的障碍,左右逢源的妙笔也变成他写作技巧的致命伤了。我常说沈从文是一个新文学界的魔术家。他能从一个空盘里倒出数不清
的苹果鸡蛋;能从一方手帕里扯出许多红红绿绿的缎带纸条;能从一把空壶里喷出洒
洒不穷的清泉;能从一方包袱下变出一盆烈焰飞腾的大火,不过观众在点头微笑和热烈鼓掌之中,心里总有“这不过玩手法”的感想。沈从文之所以不能如鲁迅,茅盾,叶绍钧,丁玲等成为第一流作家,便是被这“玩手法”三字决定了的!
但是作者的天才究竟是可赞美的。他的永不疲乏的创作力尤其值得人惊异。只要他以后不滥用他过多的想象力,将作品产量节制一点,好好去收集人生经验,细细磨琢他的文笔,还有光明灿烂的黄金时代等着他在前面!
⑵ 四年级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友情因无要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很熟的书,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子飘落于秋风,它们猛地沉浸了片刻,互相到别说:明年夏天见!”这不就是友情么?树木有情,更何况人呢?
我和我的同桌也有深厚的友情,他也很有趣。这有怎么说呢?首先他有一双大大的,恫恫有神的水灵大眼,戴着一副眼考究的眼镜,显得很有学问,学富五车的样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不开心的事情,做什么整天都乐呵呵的,非常乐观,对于灾难困难他总是一笑而过,对此只是过眼浮云,早被跑到了九霄云外。他就像一个笑口常开的哈勒佛一样。
他最大的有趣之处是有条不紊,说普通点也就是“不着急”,火烧眉毛,千钧一发之刻也不会动摇半分,他依旧不着急。你要和他说什么事情,他准肯定会说:“急什么,还有时间!”
他是不是很有趣,当然不着急有时候也给他惹来了祸端,可是他这乐观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陈老师,她可是一位“另类”老师。她的另类之处就是——特异功能。
特异功能一:她的眼睛会说话。一次,我上课在搞小动作。突然,我似乎被老师盯上了,我转头一看,发现老师正用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说:“xxx,别说话。”我立刻改正了态度,老师的眼睛又在对我说:“这样才对。”
特异功能二:鼻子灵。一次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考试时吃东西,而香味只飘出了一点点,但老师的鼻子很灵,一下子就闻到了,说:“xxx,上来扣掉10分。”那个同学只好乖乖的上去了。
特异功能三:“顺风耳”。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在说话,说话的声音轻,不注意的人是听不见的,但是,却被老师听见了,说:“有的'同学在说话,注意啦!”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那两位同学实在忍不住不说话,把声音放轻了说了起来。即使声音放得再轻,还是被老师听见了,跑过去打了一下他们两个。
陈老师虽然“另类”,但是这样才能让我们注意起来。我们上课非常认真,非常的热爱读书。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人、仙、魔都有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他们相生相克。
看属性是从经脉断定,不管是人、仙、还是魔,身上都有五条经脉,其中只有一根通。是哪一根通,他就属于哪一行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仙界的王——玉帝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唐小宝。他法力极强,更有一件怪事:唐小宝的五行全通,而且还有第六行——冰行!
与此同时,魔界的王——赤魔也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曾小翠。这魔女的法力也极强,也是五行全通,还有第六行——炎行!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唐小宝长成了英俊潇洒的青年,曾小翠也长成了年轻美貌的姑娘。
有一天,唐小宝突发奇想:“听说人间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可得去看看。”他制造了一把什么炎都能驱散的冰之剑。告别玉帝和王母,就启程了。
曾小翠也想到人间游玩,就制了一把什么冰都能驱散的炎之剑。告别了赤魔和魔母,也启程了。
唐小宝到了人间,看见一群乞丐非常可怜,就对那群乞丐说:“跟我来,有好东西给你们看。”乞丐们迷惑不解,也只好一步一跌地跟着唐小宝来到了一块空地。乞丐们身上不知什么时候都穿上了新衣,每人还有一张房契和地契,还有一袋种子。唐小宝却不见了。从此,那群乞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一年过去了,唐小宝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数量已经达到了亿级!人们为了感谢唐小宝,特地为他盖了一座庙子,以便天天祭拜他。
其间,唐小宝在东北遇到了出来玩的曾小翠。开始时他们因为一个事情打了一架,打得昏天黑地。结果是不打不相识,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玉帝好久没看见儿子,命令儿子赶快回天宫。赤魔也急忙把女儿召回魔宫。二人都是大孝子,都急急忙忙地回去了。
又一年过去了,唐小宝思念曾小翠,就偷偷下凡,到东北去寻找曾小翠。曾小翠也思念唐小宝,到凡间去寻找唐小宝。
找呀,找呀,二人流下的汗水、泪水,像肥料一样滋润了土地,从此,东北的泥土都是肥沃的黑土地。
八年过去了,唐小宝终于在荒野里找到了曾小翠。正当他们准备结婚时,玉皇大帝听说了,气得七窍生烟。后来一想:
曾小翠虽然是魔界的,但他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听说人间有一群法力高强的妖魔鬼怪,不如一举两得,让他们两人去人间降妖除魔。
那一天,人间乌云密布,灾难重重,各路妖魔鬼怪,就乘这个时候到人间捣乱。唐小宝和曾小翠便启程了 。
两人到了凡间。My god! 人间凄凄凉凉,街上无一人踪影。忽然,烟雾重重,从雾中闪出了那妖怪首领——妖王。他见二人挡路,就大声喝道:“来者何人?竟敢挡本大爷的去路?活得不耐烦了?”
唐小宝答道:“我乃天庭玉帝之子唐小宝是也!”
曾小翠接着答道:“我乃魔界赤魔之女曾小翠是也!”
那妖王听了,一阵哈哈大笑:“你们如果都是玉皇大帝和赤魔的子女,那我就是如来佛祖了!” 妖王顿了顿,叫道:“来人啊,把那两个不知天高地厚、乳臭未干的小孩儿抓起来!”
忽然,狂风大作,从里面钻出两个Z级妖魔,朝着两人扑去。妖王趁机说:“对付你们这两个小混混,用两个Z级的就够了。”
二人见了妖怪,毫不退缩。唐小宝拿出佩剑,舞了一舞,剑里顿时冲出两股火流,直朝两个Z级妖魔射去。顿时,风停了,两个低级妖魔也死了。妖王见了,毫不退缩,“呵呵”干笑两声。突然,狂风又大作起来,不知比刚才那次强了多少倍!从里面钻出两个A级妖魔,“呼”地朝两人扑去!
他们也不怕,拔出剑就往两个A级妖魔砍去,战了十几回合都不分胜负,唐小宝看准时机,来了个倒转干坤,一个妖魔死了,另一个也被曾小翠用浪里寻花给挂了。妖王愣了一下,说:“让你们真正见识一下我的厉害!”忽然,出来五个和二人一样功力的首妖。他们分别属金、木、水、火、土。首先,属金的首妖跳了出来,张牙舞爪地向唐小宝扑去。唐小宝就用火行K了它。与此同时,属木的首妖凶神恶刹地向曾小翠杀去,曾小翠毫无惧色,用金行三下五除二,洗白了那个妖精。然后,剩下的三个妖精一齐扑来,两人用水、土、木行,几下就把它们摆平了。
妖王转身就逃,二人紧追不舍,妖王突然转过身来,使出了绝技:排——山——倒——海!
妖王一发绝招,把二人都打到数百步外,要不是他们功力强劲,都会被打得粉身碎骨了!
二人抖了抖身上的泥土,站了起来,一齐拿出佩剑,杀起来。直杀得方圆几百里一片狼籍。几千个回合后,两人的气力都差不多用尽了,而妖王始终都用不完,最后,他俩使出了绝招——炎冰合一!
二人同时发出了炎行、冰行的力量,二力合一,形成一股紫色的、强大的力量,激光一般的冲向妖王。妖王也又一次使出它的绝招——排山倒海!两股力量刚相交,附近万千里都一片狼籍,飞沙走石,宇宙也被强烈的震了一下!渐渐地,妖王支持不住了。只听“啊”的一声,妖王顿时化为了一堆灰。那灰堆成了黄土高原。
过了一年,二人功力又恢复了,他们就重返了天庭,玉帝听说后大喜,终于同意两人结婚····· 多年后,曾小翠生了一个怪胎——全身猴毛,却聪明灵利的猴孩子。两人带着那猴孩下凡了。刚到人间,他们就遇到了一位大师(和尚)。那大师给那猴孩取名为:孙——悟——空——!
这就是后来的齐天大圣。
看了这张照片,我心如潮水般,久久不能平静。
这张照片是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真实的反应了火车南站遭到日本轰炸后的一片掺状。
图片中有一个面黄肌瘦,衣衫褴楼的幼儿正孤零零的坐在地上,豪啕大哭。他也许是因为伤痛,也许是因为失去了父母,他面前是一堆 废墟,火车站的站台已经被废墟埋灭。周围的楼房也震塌了许多,砖头,瓦片,碎石散落一地。
这个小男孩的父母在这次大轰炸中已经身亡了眨眼间,他成了一个没有家人的孤儿,他还这么幼小,可能只有两岁多一点,就失去了父母,今后他将怎么办,也许会有好心人将他收养,也许他会无人抚养,在饥寒中死去,会有人将他检走,卖到一个他从没有去过的地方,或许他长大后会怀有深仇大恨去找日本侵略者报仇。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是无辜的,这些责任都应该推给那场长达十几年的世界大战。
望着这照片上的孩子,我仿佛回到了那一刻,那一段可怕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只有牢记那段可怕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我的老家在乡村,那儿是鸟儿们的家园,是花儿草儿的国度。
家门前的田野旁,有一条小溪,平静的水面映着青山碧野,像是染上了一层青绿,仿佛是一匹匹绿色的锦缎在里面似的,站在小溪石桥上远眺,似乎不能在翡翠般的泉山遍野中找到一丝瑕疵。
鸟儿在空中欢快的舞蹈,山谷中的清泉、小蟋蟀、青蛙也在给它们伴奏。
那儿的人们生活朴素节俭,人格质朴、热情。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过节时,甭管认不认识,他们总会亲切的招呼你,好客的乡下人,总是来者不拒,只要是客,他们都会拿出一大坛子酒,和几道拿手小菜招待客人。
乡下人们总爱在门前种上几株花花草草。娇艳的月季花,妩媚的玫瑰花,艳丽的杜鹃花,几盆芦荟,几盆苏铁,无不彰显出了乡间的悠闲,舒适的生活。
走在田野间漫步,常常会瞧见一幅自然、和谐的乡间小景。小黑羊、老山羊、黄牛在悠闲的吃着草。而人们则忙得不亦乐乎,浸在衣巾上的汗水,显露出了他们对丰收的无比喜悦。
乡间小景,虽然质朴,没有大都市般的繁华,但这样的悠闲生活,不正是世人所向往的吗?
⑶ 城市风光摄影技巧
导语: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风景线,虽说没有蓝天大地般自然,但也不失壮观,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城市风光摄影技巧,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1.选择制高点俯拍大场景
选择制高点俯拍,有利于表现建筑的空间、层次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场景非常宏大。由于建筑物具有不可移动性,选择拍摄位置对于画面效果的表现有着 很大的影响。想要表现宏大的场景,最佳的方式是选择制高点俯视拍摄。可以登上电视塔这样的整座城市的制高点,也可以通过高楼大厦的窗口拍摄。这样的视角有利于表现建筑的空间、层次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拍摄时,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清晰地表现远近的建筑细节。
2.广角镜头纳入更多的环境
采用广角镜头甚至鱼眼镜头拍摄,能够纳入更多的环境,轻松表现建筑的空间感和延伸感。广角镜头是指镜头焦距在24mm~35mm之间的镜头,用广角镜头拍摄,能够将视野中的建筑完全呈现在画面上,轻松表现建筑的空间感和延伸感,非常适合表现建筑宏大的气势。另外,也可以使用16mm甚至焦距更短的鱼眼镜头,通过夸张变形,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3.发掘线条中的形式美
以对称构图将线条优美的桥梁安排在前景中,不但增强了画面的线条美和层次感,并且能够很好地起到集中观众视线的作用。拍摄建筑要注意观察和发掘线条的韵律和美感。在构图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线条的形式美,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突出被摄主体,从而提高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4.用前景增加视觉趣味
以富有季节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可以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渲染季节气氛,有力地烘托主题。拍摄建筑时,想要避免画面表现过于直白,最佳的方式是用前景衬托主题。可以围绕建筑四周走走,把树木、花草、雕塑等纳入前景。不但能够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还能起到平衡画面、突出主体的作用。例如以富有季节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可以渲染季节气氛,这样的前景对主题是有力的烘托。
5.搭建画框集中视线
以路边的围栏搭建画框,拱形的线条让画面富于变化,透过这个“框”去观察建筑,起到集中观众视线的作用。同时,虚化的`画框也很好地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利用门廊搭建画框,强烈的明暗对比加深了观众对主体建筑的视觉印象。拍摄建筑时,周围杂乱的环境会干扰、分散观众的视线,如果单独拍摄建筑又会显得直白、单调。除了前面介绍的纳入前景,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也能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树木、通道、门、窗户等都是常用的画框。优秀的画框一般是通过形状、色彩、对比以及自然的前后关系等来完成对被摄主体构图的辅助。
6.用仰拍表现建筑的高大
采用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大楼仿佛直插云霄,向上汇聚的线条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想要表现建筑的高大雄伟,仰拍是最佳选择。由于仰视拍摄时拍摄点低于拍摄对象,相机镜头向上仰起,常常会使地平线处于画面之外。而背景中的天空占据画面相 当大的面积,夸张了被摄对象,使其具有巍峨之势。如果配合广角镜头拍摄,由于透视关系,建筑会变得下宽上窄,近大远小,给人一种挺拔直立,刺破青天的视觉效果。以这样的方法拍摄时,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拍出建筑清晰的线条和层次感。
7.用剪影强化建筑的轮廓
日出、日落的光影和色彩能够很好地渲染画面气氛,轮廓鲜明的剪影让画面显得简洁而有力度。 拍摄建筑还可以用剪影方式突出建筑的轮廓和线条。选择日出、日落的时段,针对天空亮度均匀的区域测光,然后锁定曝光值重新构图拍摄。日出、日落的光影和色彩能够很好地渲染画面气氛。轮廓鲜明的剪影让画面显得简洁而有力度。
8.运用倒影增添感染力
倒影使建筑得以延伸、重复,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增添画面的感染力。无论是拍摄建筑还是风光,周围有水景时,要特别注意倒影的运用。倒影可以使建筑得以延伸、重复,扩大画面的表现范围。同时,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为画面增添感染力并带来视觉快感。
9.用长焦镜头刻画细节
建筑的细节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取景范围,以组图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每一栋建筑都有着它独特的细节之美,无论是色彩、线条还是精美的雕刻,都是值得纳入镜头的画面。因此,除了拍摄建筑整体的外形,还要注重用长焦镜头刻画细节。这些细节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取景范围,以组图的形式将它呈现在观众眼前。
10.在特殊的天气中拍摄
雾中的建筑若隐若现,有着丰富的层次感和朦胧美,能调动起人们的好奇心。遇到雾、雨、雪等“恶劣”的天气,很多人都会放弃拍摄,避免外出。其实,在这样的天气中往往能够拍摄到特别的照片。不论是大雾弥漫、狂风暴雨还是大雪纷 飞,都会在画面上产生特别的环境气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11.拍摄代表地域特征的标志
拍摄街道的指示牌要注意纳入周围的环境,这幅作品采用对角线沟通,以延伸的曲线增强画面的活力,拓展观众的视线。在都市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时,只要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新鲜的。特别是代表地域特征的标志,比如门牌、街道的指示牌等。与周边的环境融合在一 起,能够起到简介和说明的作用,整理照片和游记时,也便于回忆和查找相片。
12.发掘特征鲜明的景物
一处小小的景观,将琴台路古风古韵的文化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拍摄街景要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特征鲜明的景物。如成都的琴台路,古建筑密集、文化气息浓厚,当发现了这座川剧装扮的雕塑,就一定不能错过。用广角镜头仰拍,纳入特征鲜明的背景,梨园古韵立即呈现在画面上。
13.在街景中寻找形式美
成都是一座悠闲的城市,当以对称构图、延伸的线条将街头舒适、整齐的桌椅纳入画面时,静静地向观众呈现出老成都人的生活状态。拍摄街头小景还要善于从线条、色彩中寻找形式美。水平线条可以使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于动感;曲线线条流畅、舒展,使画面轻快活跃。在摄影中,色彩也是重要的设计元素,强烈的色彩往往能成为一个优秀构图的视觉中心。拍摄街头小景时,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把场景中的各种元素组合、搭配,就能为观众呈现一幅视觉效果更好的作品。
14.关注街头的人文景观
老成都的特点是悠闲的慢生活,院落代表着一种传统的休闲文化。行走在悠长的巷子里,屋中有院,院中有树。藤椅、老者、悠闲的神态,把老城的生活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街景体现着一个城市最市井的民间文化,一些老街更是代表着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拍摄街头小景时,也要注意在画面中纳入人,把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表现鲜活的生活气息。
15.慢速快门动中有静
设置为1/60秒~1/30秒的快门速度,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跟随他移动镜头,待主体移动到预定构图背景时,按下快门,并继续跟随主体移动相机。只要画面上存在移动的主体,就能够拍出动静结合的效果。将拍摄模式设置为快门优先,设置1/30秒甚至更低的快门速度。保持相机稳定,按下快门键。在慢速快门下,移动的人群、车辆自然会富有动感,表现出都市人潮涌动,紧张忙碌的气氛。快门速度不同,动与静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需要调整快门速度。
16.呈现迷人的蓝调天空
拍摄于19点13分。在夜幕降临时采用“钨丝灯”白平衡拍摄,可以使天空呈现出迷人的蓝调色彩。在拍摄夜景照片时要注意把握拍摄时机。在晴朗的日子里,天将黑未黑时是最理想的拍摄时段。这个时段大概有15分钟,天空中常常会呈现出醉人的蓝色,与夜晚的灯光交相辉映,如梦如幻。在拍摄时,要使用三脚架、小光圈、低ISO,这样才能保持稳定并获得最佳的画质。更重要的是,将白平衡设置为钨丝灯模式,可以强化天空的蓝色,表现出更迷 人的画面色彩。
17.表现车流动感的轨迹
使用1/10秒甚至更慢的快门速度拍摄,由于快门速度慢,而车流快,照片中的车流自然就变成了梦幻般的光轨。车流的轨迹是城市夜景的必拍主题,在慢速快门下,车流划出的一道道光轨汇集在一起,如行云流水一般。拍摄车流,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位置越高、视野越广,效果也越好。因此,可以选择在过街天桥或者高楼上拍摄。最好在有红绿灯的路口拍摄,红灯会滞留大量机动车,一旦转换到绿灯,就会出现绚丽的车流。将相机设置为快门优先,使用1/10秒甚至更慢的快门速度拍摄,使用三脚架、小光圈、低ISO,保持稳定拍摄。由于快门速度慢,而车流快,照片中的车流自然就变成了梦幻般的光轨。快门速度越慢,光轨也越长。
⑷ 简析北方画派和南方画派差异的原因
北方山水画派特点
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是各有特点;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兀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区别。
北方画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关仝是荆浩的弟子,他画山水常常表现出陕甘一带山川的特点。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的在意境上甚至超过了荆浩。有了自己的一套风格,被称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很纯朴,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关仝喜欢描绘秋高气爽的山林,身居山中的村人和隐士的生活,画面细致微妙,非常逼真,像身临其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与荆浩并称为“荆关”。北宋人将他与李成、范宽并列为“三家鼎峙”,具有很大影响。关仝传世作品有《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等。
南方山水画派特点
1、平淡天真
“平淡天真”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这一审美特征米芾在他的《画史》里作了充分地表述。黄筌和徐熙是五代时期的两位花鸟画大家,前者设色,后者落墨,风格迥异,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因为黄筌风格华丽,适合宫廷的富贵气氛和装饰口味,所以黄筌体制深受皇家的喜爱,并成为北宋初期画院优劣取舍的程式。但米芾对黄筌的画却深为不满,他说:“黄筌惟莲差胜,虽富艳皆俗。”“黄筌画不足收,易摹。”所谓“富艳皆俗”,实质上是反对“金碧煌耀、格法森严”和匠气很重的院体画派;所谓“画不足收,易摹”则是指黄筌画的描摹痕迹太重,缺少自然流露。米芾进而说:“今人(指北宋)画不足深论”,更说崔白等人的作晶,只能“污壁茶坊酒店,不入吾曹议论”,米芾不但对黄筌、崔白等院体画不满,而且对当时称誉北宋画坛的几位北方派山水大家也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说“关仝麄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甚至说这三家的宗师荆浩的作品,“未见卓然惊人”。显而易见,米芾既不欣赏赋色艳丽,匠气摹描的作品,也不喜欢峭拔峻危,刻意雕琢的作品。米芾的审美意趣在于追求“平淡天真”、“不装巧趣”。董源、巨然的山水画派,在当时虽不受北宋宫廷和画坛所重视,但它“平淡天真” 、“率多真意”的美学特征和画风却与米芾不谋而合。米芾发现了董、巨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并全力推崇和赞赏。米芾在《画史》中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南方也。”“巨然师董源,今世多有本。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老年平淡趣高。”
苏轼亦在他的诗文中表述他的美学思想。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折枝》诗中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认为绘画与作诗一样,也应该达到天工自然、意境清美。这是苏轼的诗、画审美观和标准的自白。苏轼在另一首题画诗作了更简明的阐述:“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苏轼这里所赞赏的“无人态”,即是天工自然之态。只有画出这种“无人态”,才能充分地描绘出野雁平淡天真之神态,传出画家超然自得的神情意趣。“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赞欧阳修所蓄石屏画》)。所谓“真态”与“无人态”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反对绘画中的雕饰琢磨,而主张浑然天成,自然天真,清雅优美。董源、巨然、米芾、苏轼等人的绘画,审美特征是一样的,皆追求平淡、天真、自然、清秀。这种审美特征是南方派山水画家所共有的。董源的《潇湘图》、米氏父子的“米氏云山”、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惠崇的“南方小景”、法常与若芬的“禅意山水”、江参的“南方山水”,均具有这种美学特征。
董源的作品,这种平淡天真的艺术特征尤为鲜明。展开画卷,例如《潇湘图》卷、《夏山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等作品,云峦苍林,山远水阔,渔浦人家……让人感受到画境之悠远平淡,真情流露,不禁思绪万千。正如《宣和画谱》所云:“至其出自胸臆,写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使览者得之,真若寓目于其处也。而足以助骚客词人之吟思,则有不可形容者。”正因为董源的山水画富有平淡天真的艺术特征,才能牵动骚客词人的思绪,而吟思抒怀。元代画家吴镇看了董源的《夏山深远图》有感而发,题诗云:
北宛时翻砚池墨,叠起烟云隐霹雳。
短缣尺楮信手挥,若有蛟龙在昏墨。
南唐画院称圣功,好事珍藏裹数重。
崇山哭兀常疑雨,碧树萧森迥御风。
鸟啼花落不知处,渔唱樵夫遐迩度。
展舒不尽古今情,未容肉眼轻将赋。
——《元诗选》二集,梅花庵稿
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云山”亦极具平淡天真的艺术特征。米氏父子的山水画主要反映襄阳、镇江一带的云山之景,他们崇拜并师法董源,但他一变董氏画法,用抒情写意性更强的“落茄法”来表现,他们旨在通过水墨洇润、山云朦胧的境界来抒发他们的胸臆和情感。米友仁自题《潇湘奇观图》卷云:“余生平熟悉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又题《潇湘白云图卷》云:“夜雨欲霁,晓烟既泮,则其状类此。余盖戏为潇湘写千变万化不可状神奇之趣。”米氏父子根据对真山真水的体验,融会了蕴积胸中的情感,形之于笔墨,挥洒随意,真率无奇,自然平淡,毫无雕凿之气。
米氏云山,如《潇湘奇观图》、《云山墨戏图》、《潇湘白云图》等皆是长卷,表现南方云山起伏连绵,云烟泮合,茂林阔木,具有典型的南方派整体构图的特点。但其真率性似比董源更强,这是因为,米氏父子深受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影响,并接受了苏轼“抒胸写意”的论点,所以,米氏作品更具有写意性和抒情性。米芾也说自己的画是“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工细,意似便已”。我们面对米氏山水画,谁不感受到南方云山苍茫滋秀,牵引着人们的心扉和情感。“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林微茫;只欠孤篷听鱼,恍如身在潇湘。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梁溪遗移》卷一),这是尤袤观米友仁《潇湘图卷》后所写下的感受。
2、布景平远
南方山水画派是以南方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南方的地域特征是山峦平缓,连绵不绝,草木丰茂,烟岚清润,江水浩渺,境界辽阔。这些特征,决定了南方派山水画构图、布景上的特色——平远。假如我们把南方派布景与北方派布景作一比较,不难发现,北方派布景险峻、壮伟,气势逼人,如临真山,构图多纵向(即上下)展开画境。而南方派布景平缓、幽远,景象辽阔,一泻千里,构图多横向(即左右)展开画境。巨然、刘道士亦有纵向取境的。
董源的山水画,平远幽深,一片南方,这种布景手法,对其先辈李思训、荆浩等唐代山水画来说是一大变革,它使画家有更大的自由去表现展示在画家眼前的千里江山。董源的《夏山图》卷就是代表这种构图、布景方法和风格特色的典型杰作。该图画的是一片冈峦重叠、烟树沙碛景致,在其间点缀了一二人物,桥、亭,及牛羊牧放的生活场面.一眼望去画面给人以气势辽阔、平远的感觉。董源把极其单调平常的平沙渚堤和叠冈远峦作为描写的主题,并展开成3米多长的巨幅,这在董源以前是少有的,不能说不是董源在山水画构图、布景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更难得的是,这幅画的结构十分严密紧凑,绝无松垮之感。此图的下部分利用山坡丛树的一起一伏,顶部以远山覆盖于冈峦之上,时隐时现。这样的章法本身,组成了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节奏和韵律,使中部一带的沙碛、冈峦间的空间,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辽阔的气势和平远的感觉,这是何等扣人心弦的手笔。树木虽矮小,但因沙碛的空间感而见其高大;冈峦虽重叠,却因远山的牵引而不感其阻隔。在艺术手法上值得重视的,是董源成功地用无数平直横亘的沙堤,来引带一座座球形叠成的冈峦,在平行横线和半球形的组合中,利用垂直的短小树干穿插其间,使它们互相关联起来,因此造成画面布景极繁密而且单纯,似平淡而有变化的不同凡响。
《潇湘图》卷亦是一幅典型的平远山水长卷,但布景不似《夏山图》卷那样冈峦重叠,幽深曲折,而是简明、辽阔,一片南方平淡无奇的水乡景色。该图开卷便布以沙碛平坡,芦苇荒疏,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南方水泽汀岸,有数人活动,正待迎接驶向岸边来的船里贵客。后段远山茂林,云气蒸腾,坡岸处有十个渔人张持巨网正在捕鱼。沙汀苇渚间还有几只渔艇往来隐约,给空寂的江面,增添几分意趣。此图布景平铺直叙,少曲折,少起伏,但董源成功地运用有限的开合和沙渚江岸、山脚坡洲的平行线,把景物向左右延伸,衬托出广阔无垠的江水及两岸的山岭景色。
巨然山水布景除具有平远一面外,还具有高远的特点。他的画不像董源以南方平远幽深为特色,而是善画山间真景,颇具奇绝之势。其布景讲究结构,善于细处经营,精密而不零散,纷披而又统一。
《秋山问道图》的上端主峰高耸,几出画外。中部写两山抱合,山下密林,林中茅屋树椽,柴门大开,林麓之间小径萦回,绕过柴门,折入深谷。下端,坡岸逶迤,树木偃仰,碎石临流,蒲草迎风。画中的主客人物就是在如此明净而又幽深的秋山里,趺坐论道于草堂之上。
赵干的画是董源一系嫡传,亦是一片南方景致。他的《江行初雪图》卷,布置既具有平远的特色,但又不同于董源整体构图,上天下地,层层舒展。其取景不求于平远浩瀚的江流水色,而是选取江中近、中之景,表现江景的曲折变化和人物、舟楫的活动。这种布景方式别具特色,景物范围虽然局限于一条狭窄的江面、坡岸,但人物以活动、地貌变化、江流港汊的前后交错伸展皆协调、自然,宛如从阔大的自然画图上截取了一角,而观者所领略的诗情画意溢于卷外。
米氏父子在布景上深得董源平远、平淡之真谛。《潇湘奇观图》卷,乃米友仁根据真景所绘。虽然该图不像董源那样布景曲折多变,刻画精细,但米友仁大刀阔斧,仅几开合,一股平远之趣便溢于画表。此图开卷便是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现于微茫之中。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幻,山形逐渐显露,重叠起伏地向左右展开,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中段主山耸立,群峦起伏。林木疏密,表现远近与层次,此段山水清晰,方露真容,但末段一转,山色又隐入淡远迷茫之中……卷尾布以近山、林木、草庐,与迷云远山形成对比,更显幽远。此图从卷首至卷尾,迷蒙、清明以及远近、浓淡之间,处处体现造化生机,以及米友仁于布景用心之良苦。
至于法常的《渔村夕照图》、若芬的《远浦帆归图》,他们用极简的笔墨,特别是运用大面积的渲染手法,将山、树、人、舟、云等无多的景物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迷茫雾气之中,产生一种不可捉摸的幽远、朦胧之景境,这与董源平远的布景手法,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布景平远是南方山水画派的一大艺术特色,亦是南方派山水画的风格体现。
3、秀雅温柔
南方派山水画秀雅、温柔,北方派山水画雄壮刚劲,这是南北两派审美特征的截然区别。北方派画家旨在通过对北方山水精细而整体的描绘,表现出北方山水的雄壮之气、阳刚之美。而南方派画家则在通过对南方湖山的精细而整体的描绘,传达出南方山水的秀雅之气、温柔之美。
南方派山水画家总是用秀润、淡雅、温和之笔墨,皴山、点树、染云。其山石无奇峭之笔,平缓如丘;其树木也无峭拔之势,多用湿笔点缀成林。其用墨亦是淡墨、湿墨为主,有一种淡雅、温润的情趣……总之南方派山水画家,在构思、创作时处处都以秀雅温柔为最高审美标准,使其作品具有温柔之美。
细观董源的《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其山峦层层叠叠,皴笔柔和,苔草苍润,山间迷漫的雾气,湿润润的;山脚坡岸布满苍郁的树林,浓淡交融,远近有别;一泓明静的湖水,间以洲渚、渔人穿插其间明静秀雅的湖光山色,抒发着无比温柔的情调。清人安岐说董源《潇湘图》“山水以花青运墨,不作奇峰峭壁,皆长山复岭,远树茂林”。秀雅温柔反映在董源山水画法上是,其山石轮廓不作突出的主干线条,不作刚硬方折的笔画。其用笔圆曲柔浑,用墨淡润、清雅,藏骨于肉。多用披麻、雨点皴法,多画平远山势,山顶多作矾头、丛林,土石相杂,山下多碎石或平沙浅渚,具苍莽、阔远之气。其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淡墨轻岚,骨肉兼得,笔墨匀停,温雅柔润。谢稚柳曾分析董源的这种笔墨特点时说:
这一风格,与北方画派的描绘形式,是完全殊途的。主要在于山的轮廓凹凸部分的表现方法不同。北方的李派,必须以突出的主干线来确定山的轮廓与凹凸的每一部分。而董源的画派,是不突出它的主干线条,却用无数的点、线来表现这些部分。这是《潇湘》等三图的形体。而《溪岸图》又与上述三图的体制不同,所写的是崇山峻岭,与北方画派的形体总的来说比较相同,但并不突出以表现山的凹凸的主干线条,而是以水墨烘晕来突出了它。因此,仍与北方画派的体格不同。高山大岭,用笔少而多晕染,骨体显得温润,绝无外强之气,也没有多少苔点……他这一画派,应该就是“类王维”的水墨画,是唐代新兴的“士大夫画”的标准形式的发展,成为南唐时期的南方画祖师。
巨然、刘道士的山水画,在布置取势上是以立轴的构图方式,表现南方深山的云壑幽居,具有北方派的奇峭之势,如《湖山清晓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万壑松风图》、《层岩丛树图》等,但他绝无北方派的刚健、老硬和刻露.通体看,巨然、刘道士山水画仍是笔墨柔和,骨肉兼得,土石相间,其山石绝无突出的主干线,而是用长短披麻皴山体,用苔点和晕染来突出山体的轮廓及前后层次,特别善用淡淡的水墨烘染山间的云气和山体,让天地、云山笼罩与柔和明润的境界里,正如沈括所说的“淡墨轻岚”。
巨然与刘道士对董源温润柔和的风格又有所发展。我们看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山用淡墨长披麻皴,层层深厚,不为奇峭,仍是董源本色。山头折塔转换处,叠以卵石,皆用水墨烘晕,不施皴,多空白,而苔点飞落,遂使整座大山气势空灵,生机流荡。特别是综合皴、点、染以组织山石,强调明暗,取得气势以及对于笔与墨的有机融合上,似比董源更为成熟。巨然、刘道士作画气势奇绝,而笔墨匀停、柔和。米芾说:“苏沁家有巨然山水,平淡奇绝。”(《画史》)巨然能将北方派的山势与南方派的笔墨融为一体,难能可贵。
米氏父子的烟树云山更富温柔之美。他们画南方云山,更省去勾线、皴擦,纯以浓淡之墨,干湿之笔,卧笔横点,积点排列成山,阔点成树,所谓“无根树,朦胧云”。画面墨气淋漓,烟云萦绕,滋秀华润,温柔朦胧。米氏云山所展现的秀雅温柔之美,曾打动过不少文人墨客。吴道师看了米友仁的《云山图》不禁勾起昔日游京口之思,题云:
往年过京口,登北固,眺金、焦,俯临大江。时春雨初霁,江上渚山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见,恨无老杜荡胸之句,为之发挥。乃今倏见此图,知海岳庵中人笔力之妙,能尽得予当日所睹。掩卷追思,不觉怅然。
——《吴礼部集》
赵文《青山集》有题米芾《山水》诗云:
远山浓淡几无影,远树高低略带行;
不是模糊并纸败,无人知是米元章。
马臻《霞外诗集》亦有题小米画云:
几点归鸦入暮烟,渔蓑和雨钓江天;
谁怜一片淋漓墨,曾在米家书画船。
米氏父子的山水画,已带有文人画的“墨戏”色彩,他们以诗入画,书画结合,更注重水墨浓淡晕破的墨色效果,笔墨柔和,骨肉兼得更是米氏父子山水画的特色。《图绘宝鉴》说米氏父子云:
米芾……天资高迈,书法入神……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发露,怪怪奇奇,枯木松石,自有奇思。米友仁……略变其父所为,成一家法。烟云变灭,林泉点缀,草草而成,不失天真,意在笔先,正是古人作画妙处。每自题其画曰“墨戏”。
至于惠崇的“南方小景”更是以温柔抒情见长,他的作品不像董源、巨然、米家父子那样善用鸿篇巨制来描绘南方连绵的青山秀水,而是用尺缣短幅描绘局部小景,虽尺幅不大,但柔雅动人,如临其境。“向来惠崇辈爱写南方黄落村,平远弥望,数峰隐约……秀发可喜”(《芦川归来集》)。如《沙汀烟树图》,深深感受到南方秀雅温柔的情致。“雪尽南方二月初,并禽高下自相呼;静中乐意无人见,一片春声在画图。”(周密《草窗韵语》题惠崇《并禽图》)这正是惠崇的小景给人的审美感受。
禅宗画家法常、若芬的山水画,景界幽远,皴笔无多,水墨淡雅,在温润明秀中抒发情感。特别是那水墨渲染的朦胧无尽的艺术效果,一种湿润的氛围、温柔的美感,让人领悟到水墨交融中渗透禅意玄机所在。
⑸ 名家对沈从文<边城>的评价和分析
沈从文论
苏雪林
五四运动以后的六七年中,北方有几个作家颇引起读者的注意,而使得一群青年读者特别倾倒的则推那个年龄最轻而出身又有些奇异的沈从文了。这是一个以作品产量丰富迅速而惊人的作家。屈指他自从事文艺生活以来,至今不过八九年光景,而单行本着作,已有《入伍后》,《蜜柑》,《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旧梦》,《一个天才的通信》,《阿黑小史》,《都市一妇人》,《虎雏》,《石子船》,《山鬼》、《龙朱》,《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篁君曰记》,《长夏》,《一个女剧员的生活》,《老实人》,《十四夜间》,《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记胡也频》,《月下小景》等20余种;零星发表于报章杂志者如记《丁玲女士》,《湘行散记》,《边城》等也还有十来种。我们现在将他的作品总括起来则有以下的四类:1。军队生活,2。湘西民族和苗族的生活,3。普通社会事件,4。童话及旧传说的改作。
现在先论他第一类作品。沈从文是当兵出身的,所以熟稔军队生活。像《入伍后》,《会明》,《传事兵》,《卒伍》,《夜》,《虎雏》,《我的教育》等篇所写人物都以军人为典型。所记事迹也不过是军队间曰常发生的琐屑。像《我的教育》那篇描写自己少时混迹军队的生涯,每曰除上操以外,无非看审土匪,看杀头,看捉逃兵,或在修械所看工人修械。情节原平淡无奇,不过我们读着时很感觉得一种新鲜趣味。这因为我们普通人生活范围仄狭,除了自己阶级所能经验的以处,其他生活便非常隔膜,假如有一个作家能于我们生活经验以外,供给一些东西,自然要欢迎了。
所谓富于“异国情调”的诗歌小说得人爱好,也是一个道理。但沈氏在军队中所处地位,似乎比一般士兵优异。据《卒伍》那篇自述,他是在一个亲戚军官领率的队伍中当学习兵,与营长连长儿子同居一处,正如世俗所讽嘲的“少爷兵”的资格是。他没有受过刻苦的训练,没有上过炮火连天惊心动魄的战线,也没有经验过中国普通士兵奸淫杀掠升官发财的痛快,也没有经验过他们饥渴劳顿流离琐尾的惨苦。所以所写军队生活除了还有点趣味之外,不能叫人深切的感动。近来有一位署名黑炎的所着《战线上》,颇为文坛所称道。他的军队生活经验较沈氏丰富,所以他虽显明地受了沈从文这类文字的启示写成,却有出蓝之誉。韩侍桁批评沈从文这类文字道:“带着游戏眼镜来观察士兵的痛苦生活,而结果使其变成了滑稽。”这话说得似乎不大公允。士兵生活诚然是痛苦的,但也有很舒服的。沈氏所过军队生活,原属于后者一类,教他怎样捏造呢?黎锦明有《水莽草》,《黄药》等篇,论者谓足以表现湘西的地方色彩。但黎氏以写故事为首要目的,表现地方色彩为次要目的,所以成功不大。至于沈从文则不然。他的《旅店》(一名《野店》),《入伍后》,《夜》,《黔小景》,《我的小学教育》,《船上》,《往事》,《还乡》,《渔》,对于湘西的风俗人情气候景物都有详细的描写,好像有心要借那陌生地方的神秘性来完成自己文章特色似的。有些故事野蛮惨厉,可以使我们神经衰弱的文明人读之为之起栗,像《夜》的那篇写自己少时混迹军队时和同伴四个军人寄宿某老人家,各讲自己离奇的经历。一个同伴说自己从前曾和一个在沙罗寨的苗族妇人恋爱。妇人虽黑却甚美丽,她的丈夫是一个巫师。这军人每夜必邀一个朋友去那巫师屋后树林中与妇人相会,有一夜因为有点事不得早脱身,便使朋友先去通知妇人,自己事毕立即赴约:
到了那里,凭借月光,看到妇人同朋友在一株大树下搂在一处,像没有知道他会来,心中非常气忿。走拢去一看,才吓慌了,原来两个人皆为一个矛子扎透了胸脯,矛尖深深的固定在树上,两人皆死了。他不由得惊喊了一声。那个兇手,那个头缠红巾同魔鬼常在一块的怪物,藏在林里阴惨的笑了。像一个鸱枭,用那诅人的口,向他说:“狗,回到你营里去告诉他们,你那懂风情的伙伴,我给他一矛子永远把他同妇人连在一块儿,这是他应得的一种待遇。”他先是为那奇突的事情所恐怖,到后来是为这暗中的嘲弄所愤怒,且明白那伙计是在一种误会中代替了自己遭了这苗人的毒手,他就想跑进深林去找寻这个东西。但是,进去时,已经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他走回营去报告时,这人家已起了火,火焰烛天,这火就是巫师放的,他完全明白。
又像《渔》的那一篇写两个家族间械斗的情形道:在田坪中极天真的以相互流血
为乐,男子向前作战,女人则站到山上呐喊助威。交锋了,棍棒齐下,金鼓齐鸣,软弱者毙于重击下,胜利者用红血所染的巾缠在头上,矛尖穿着人头,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属诸平常的事情。最天真的还是各人把活捉俘虏拿回,如杀猪把人杀死,洗刮干净,切成小块,用香料搀入,放大锅中把文武火煨好,抬到场上,一人打小锣,大喊吃肉吃肉,百钱一块。凡有呆气汉子不知事故想一尝人肉走来试吃一块,则得钱一百。然而更妙的却是在场的一端也正如此喊叫,或竟加钱至二百文。在吃肉者大约也还有得钱以外,在火候咸淡上加以批评的人。
据说湘西沅水上游,和川黔边境一带有许多苗瑶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惟其生活习惯与我们大不相同。沈从文是湘西人,又曾在黔边军队混过几年,对于苗族生活比较别人多知道一些,故他的作品关于苗族生活的描写要占一部分。这种描写,许多人称为作者作品特具的色彩,也似乎为作者自己所最得意,观其常引“龙朱”二字可知。但以我个人的观察,则较之湘西民族生活之介绍似逊一筹。我们现在以《龙朱》与《神巫之爱》为例。这两篇故事大致仿佛,可说是姊妹篇。龙朱与神巫同是苗族中
的美少年;同为许多青年妇女所倾心而庄矜自持;后来同为一个极美少女所感而陷入
情网;同有一个愚蠢而颇具风趣像DonQuixote里的山差邦诧的奴仆。故事是浪漫的,而描写则是幻想的。特别对话欧化气味很重,完全不像脑筋简单的苗人所能说出。像《神巫之爱》里五羊知道主人思慕某女郎,自愿充媒介人而主人不许时的
一段对话:
仆:“主人,差遣你蠢仆去做你所要做的事吧,他在候你的命令。”
主:“你是做不到这事的,因为我又不愿意她以外另一人知道我的心事。”
五羊喋喋不已,坚欲充任斯役,主仆又有一段对话:主:“你舌头的勇敢恐怕比你的行为大五倍。”
仆:“主人,说金子是在火里炼得出来的,仆人的能力要做去才知道。”
神巫既见所思慕的女子呈现于前,便向她求爱道:“我的主人,昨夜里在星光下你美丽如仙,今天在曰光下你却美丽如神了。……神啊,你美丽庄严的口辅,是应当为命令愚人而开的,我在此等候你的使唤。我如今是从你眼中望见天堂了。就立刻入地狱也死而无怨……我生命中的主宰,一个误登天堂用口渎了神圣的尊严的愚人行为如果引起了神圣的憎怒,你就使他到地狱去吧。”
作者原想写一个态度娴雅辞令优美的苗族美男,然而却不知不觉把他写成路易十四宫庭中人物了。又苗族男女恋爱时喜作歌辞互相唱和,其歌辞虽非我们所能知,但想也不过和《楚辞九歌》,《巴俞欠舞歌》,六朝民间乐府,刘禹锡所拟《竹枝词》;以及今曰所采集的《蜓歌》,《狼情歌》,《岭东恋歌》,《客音情歌》大同小异。不意在沈从文笔下写来,却都带着西洋情歌风味。像神巫所唱:瞅人的星我与你并不相识,我只记得一个女人的眼睛,这眼睛曾为泪水所湿,那光明将永远闪耀我心。
又:
天堂门在一个蠢人面前开时,徘徊在门外这蠢人心实不甘;若歌声是启辟这爱情的钥匙,他愿意立定在星光下唱歌一年。
本来大自然雄伟美丽的风景,和原始民族自由放纵的生活,原带着无穷神秘的美,无穷抒情诗的风味,可以使我们这些久困于文明重压之下疲乏麻木的灵魂,暂时得到一种解放的快乐。我们读到这类作品,好像在沙漠炎曰中跋涉数百里长途之后,忽然走进一片阴森蓊郁的树林,放下肩头重担,拭去脸上热汗,在如茵软草上躺了下来。顷刻之间,那爽肌的空翠,沁心的凉风,使你四体松懈,百忧消散,像喝了美酒一般,不由得沉沉入梦。记得从前读过法国19世纪大作家夏都伯里阳(F。A。
Chateaubriand)的名着《阿达拉》(Atala)、《海纳》
(Rene)等关于美洲北部未开辟时土人生活的描写,颇感此等妙趣。但夏氏曾亲赴美洲游历,对北美蛮族的风俗习惯曾下过一番研究功夫,所以其书虽然富于浪漫气氛,实非向壁虚造的故事可比。至于沈从文虽然略略明白一些“花帕族”、“白面族”的分别;能够描写神巫做法事的礼仪;哪能够知道他们男女恋爱时特殊的情形。
而他究竟没有到苗族中间去生活过,所有叙述十分之九是靠想象来完成的。许多地方似乎从希腊神话,古代英雄传说,以及澳洲、非洲艳情电影抄袭而来,虽然另有用意——解释见后——初读尚觉新奇,再读便味如嚼蜡了。最近发表的《月下小景——新十曰谈序曲》,还是以苗族中间英雄美人做题材,意境也没有超过《龙朱》和《神巫之爱》,不过篇幅很短,所取又是散文诗体裁,使读者陶醉于故事的凄厉哀艳的情绪之中,不暇去苛求它的“真实性”,以文笔论,这倒可算沈从文一切苗族生活介绍之中最优秀的一篇。
关于第三项作品题材,极为复杂,以中上阶级而论则报馆的编辑,官厅的小科员,大学教授,大学男女学生,亭子间里潦倒文士,官僚,军阀,资本家,土豪,下台后终朝拜佛念经而又干着男女秘密勾当的政客,假作正经暗地养着姘夫的太太,争妍取怜妖淫百出的姨太太,骄贵如太子公主的少爷小姐……都曾在他的文中字间留下了一幅剪影。以下等阶级而论则像船夫,厨子,仆役,草头医生,小店主,边城旅店的老板娘,私娼,野鸡,荒村的隐者,老农夫,小贩子,运私者,木匠,石匠,建筑工人,猎人,渔夫,强盗,土匪,兵士,军队中的伙夫,勤务兵,刽子手……也曾在他作品中当过一度或数度的主角。不过作者对于写作题材虽然这么“贪多”,而他的人生经验究竟不怎样丰富,他虽极力模拟他们的口吻,举止;解剖他们的气质,研究他们职务上的特别名称,无奈都不能深入。他所展露给我们观览的每个人物,仅有一副模糊的轮廓,好像雾中之花似的,血气精魂,声音笑貌,全谈不上。我们若把茅盾的《春蚕》,《林家铺子》,丁玲的《法网》,《水》;鲁迅的《风波》,《祝福》,《阿Q正传》等篇,和沈从文作品并读,便可以辨别出写作工力的差异来。这就是说茅盾等人的作品好像一股电气震撼读者心灵,沈从文的作品,则轻飘飘地抓不着我们痒处。
童话有《阿丽思中国游记》上下两卷。这是根据英国加乐里(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而写作的。上卷写阿丽思与兔子约翰傩喜先生到中国游历,发现中国许多腐败情形。下卷则写阿丽思由上海大都市到了他湘西的故乡,看到湘西许多野蛮风俗。这是沈氏着作中最失败的作品,内容和形式都糟。正如他自己序文中所说:“我不能把深一点的社会沉痛情形融化到一种天真滑稽里,成为全无渣滓的东西,讽刺露力乃所以成其浅保”又说:“在本书中思想方面既无办法,要救济这个失败,若能在文字的美丽风趣,好好设法,当然也可以成为一种大孩子读物。可惜这个又归失败。蕴藉近于天才,美丽是力,这大致是关乎所谓学力了。”这算是他还有自知之明的话。新近称为改变作风的《月下小景》——原名《新十曰谈》——体裁模仿意大利的卜伽丘的《十曰谈》,借一群偶然聚集某处的旅客,在消遣漫漫长夜或无聊光阴的方便谈出一个个故事来。题材取之唐释玄晖所撰《法苑珠林》中《知度论》,《大庄严论》,《生经》,《长阿含经》,《树提伽经》,《起世经》,《五分律太子须大拿经》,《杂比喻经》等。或把不完全的故事写成完全;或把几个并非同出一
经的小故事连缀一处成为一个大故事;或把故事中人物性格改变了赋以现代人的灵魂
血肉。里面如《扇陀》,《慷慨王子》,《寻觅》,《一个农夫的故事》,《爱欲》,写得都很动人。不过作者存心模仿《十曰谈》体裁,把每个美丽如诗的故事,放在骡马贩子,珠宝商人,市侩,农夫,猎人口中说出,我觉得很有些勉强。但这还可恕,最不该是故事中间往往插进作家自己的议论或安上毫无意义的头尾,将好好一篇文章弄成“美中不足”。有人说沈从文是一个“文体作家”(Stylist),他的义务是向读者贡献新奇优美的文字,内容则不必负责。不知文字可以荒唐无稽,神话童话和古代传说正以此见长——而不可以无意义。《月下小量》这本书无意义的例子我可以举出几个来。像《寻觅》那篇,X地青年为了有所不满足抛弃家财和娇妻远赴朱笛国。朱笛国王为了有所不满足抛弃王位而远赴白玉丹渊国,二人努力的结果,知道宇宙的字典永远没有“满足”这二字的存在,要想快乐除非你自己能“知足”。故事写到这里本可以戛然而止了。但作者为要使故事由本人口中叙出起见,又把那个国王和青年打发上“寻觅”的道路,并把他们一生的运命支配在到处飘泊之中,这岂不成了蛇足么?或者我们的作家以为“知足”是东方懒人思想,永远追求真理,才是现代人精神,所以要给故事这样一个结束。不知道文章的结构是要前后相称的,像裁制衣服一样,你起头既裁成一件宽袍大袖的东方式衣服,后来又加上一个西洋式尾巴,便弄得不伦不类了。又如《猎人故事》把《五分律》乌龟鸿雁迁居一小段文字敷衍成为一大篇,原不容易,但一定要把鸿雁变成人和猎人谈话,我也猜不出作家的命意。《爱欲》那篇《被刖刑者的爱》,全文既侧重妇人与刖者发生恋爱那一点,则前面兄弟为求学之故携带眷属旅行沙漠以至弟妇自杀等等描写都成了累赘。我考《法苑珠林》前后两段本属两个故事,作者将它们连接一起,又不肯使它们互相照应,所以到底还是两橛。
我们既将沈从文四部分作品讨论完毕,不妨再将他作品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来观察一下。
沈氏虽号为“文体作家”,他的作品不是毫无理想的。不过他这理想好像还没有成为系统,又没有明目张胆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许多读者不大觉得,我现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来。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中国民族以年龄论并不怎样衰老,我们只须将中国民族组织的历史研究一下便可以知道。先秦时代夏商周三民族历史虽比较久远,代之而兴的楚秦民族却是很青春的。五胡十六国之际鲜卑,匈奴,跖跋等族,以及唐以后辽金元清等游牧民族之同化于我。衰老身体里也增加不少新鲜血液。若说现代欧美民族是个20左右的少年,我们也不过30来岁的壮年罢了。说起竞争,我想我们的力量并不见得比他们逊色,不过中国民族的年龄虽不算老,文化的年龄却太老了。文化像水一样流注过久,便会发生沉淀质。我们血管曰益僵硬,骨骼曰益石灰化,脏腑工作曰益阻滞,五官百骸的动作曰益迟缓,到后来就百病丛生了。加之东汉以后,又接受了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是很奇怪的。那些生长热带衣食无忧的圣人,终曰危坐森林:
竖则恒河沙劫,阿僧劫;横则大千世界,三十三天,将精神驰骋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将心灵陶醉在冥想法悦中。实际生活,永远闭着眼睛不看。这思想流传到中国来,与我们固有的老庄无为哲学结合,于是我们的文化便更酵发一层毒素了。胡适曾说印度人曾赠给我们两种有害礼物:一是佛教思想,一是鸦片烟。这话我认为是极有见地的。因为这种种关系,中国文化不但富于沉淀质而已,后来竟成了一潭微波不起臭秽不堪的死水。无论你是一个怎样勇敢有为的青年,到这死水里洗个浴,便立刻变成恹恹不振的病夫。许多新民族入了这老国以后,多则一二百年,少则七八十年没有不腐化的,便是铁样的证据。我们生长在这文化里,生存竞争,引为大戒。乐天安命,视为固然。由保守而退化,由退化而也就失去在地球上立足的权利。我们瞻望民族的前途,哪能不黯然以悲,又哪能不栗然以惧!
西洋民族那样的元气淋漓,生机活泼,有如狮如虎如野熊之观,大约因为他们的文化比较年轻的缘故。我们要想恢复民族的青春,便应当接受西洋文化。接受西洋文化,便应先养成强悍粗犷的气质。记得一个曰本学者曾说中国人比之曰本人和西洋人,面貌上似乎缺乏一种野兽气息。五四运动前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极力提倡青年的兽性,或者就是为此。沈从文虽然也是这老大民族中间的一分子,但他属于生活力较强的湖南民族,又生长湘西地方,比我们多带一分蛮野气质。他很想将这分蛮野气质当做火炬,引燃整个民族青春之焰,所以他把“雄强”、“犷悍”,整天挂在嘴边。他爱写湘西民族的下等阶级,从他们龌龊,卑鄙,粗暴,淫乱的性格中;酗酒,赌博,打架,争吵,偷窃,劫掠的行为中,发现他们也有一颗同我们一样的鲜红热烈的心,也有一种同我们一样的人性。那怕是炒人心肝吃的刽子手,割负心情妇舌头来下酒的军官,谋财害命的工人,掳人勒索的绑票匪,也有他的天真可爱处。他极力介绍苗瑶的生活,虽然他觉得苗瑶是被汉族赶入深山退化民族,但他们没有沐浴汉族文化,而且多与大自然接触,生活介于人兽之间,精力似乎较汉族盛旺。所以故意将苗族的英雄儿女,装点得像希腊神话里阿波罗、维纳斯一样。他嘲讽中国文化的地方也极多,如《阿丽思中国游记》,《猎人故事》等等皆是。沈从文文字能得多数青年的同情,或者就因为他文字中具有这种投合青年心理的哲学思想吧。
谈到沈从文作品的艺术,我也有点意见想倾吐。沈氏作品艺术好处,第一是能创造一种特殊的风格。在鲁迅,茅盾,叶绍钧等系统之外另成一派。丁玲在文坛上的地位虽然高过他,但丁玲文体却显然受过他的影响。他的文字虽然很有疵病,而永远不肯落他人窠臼,永远新鲜活泼,永远表现自己。他获到这套工具之后,无论什么平凡的题材也能写出不平凡的文字来。好像吕纯阳的指头,触到山石都成黄金,好像神话里的魔杖能够将平常境界幻化为缥渺仙国。第二,结构多变化。茅盾在《宿莽》弁言中曾说:“一个已经发表过若干作品的作家的问题,也就是怎样使自己不至于粘滞在自己所铸成的一定的模型中。”郁达夫除自叙体小说外,不能写别的东西,张资平三角恋爱小说千篇一律,可见茅盾所说的困难打破之不易。沈从文小说题材既极广博,结构上要使它不雷同很难办到。但我们的作家,在这方面很显了些手段。他的小说有些是逆起的,例如《喽罗》;有些是顺起的,例如《岚生同岚生太太》;有些是以议论引起来的,例如《第四》;有些是以一封信引起来的,例如《男子须知》。他虽然写了许多篇短篇小说,差不多每篇都有一个新结构,不使读者感到单调与重复,其组织力之伟大,果然值得赞美。而且每篇小说结束时,必有一个“急剧转变”
(a quick turn)。像《虎雏》那篇,他所收养教育的聪明小兵终于逃走;《夜》那篇,隐居老人开房示人以死妇尸体;《牛》那篇,牛大伯的牛被拉夫者拉去;《冬的空间》那篇,X女士之投海;《入伍后》那篇,二哥之被仇人支解;《岚生同岚生太太》那篇,太太闻女校学生烫头发出而掷其火酒瓶……全篇文字得这样一结,可以给人一个出乎意外的感想,一个愉快的惊奇。
第二,句法短峭简练,富有单纯的美。听说沈氏常以此自夸,则这种文笔之造成,一定是他有意的努力。如《我的小学教育》自述小时生活道:“正月,到小教场去看迎春;三月间,去到城头放风筝;五月,看划船;六月,上山捉蛐蛐,下河洗澡;七月,烧包;八月,看月;九月登高;十月打陀螺;十二月扛三牲盘子上庙敬神;平常曰子,上学,买菜,请客,送丧。”这似由一首旧式儿歌变化而来,句法则似《月令》。举此一例可概其余了。
第三,造语新奇,有时想入非非,令人发笑。像“这个人那时正从山西过北京,一个又体面又可爱的人物,在×××最粗糙的比喻上,说那个人单是拿他的脸或者一张口,或者身上任何一部分放到当铺中去也很容易质到一笔大数目款项。”(《第四》)“因为好的天气,是不比印子钱可以用息金借来的。”(《牛》)“人家的怜悯,虽不一定比送礼物来得不慷慨,却实在比礼物还无用的一种东西。”(《爹爹》)诸如此类的言语,沈氏作品中几于俯拾即是,不必具引。别说这是容易,一个性灵尚未被旧文学格式压扁和窒死的人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才能作这样有趣的譬喻。
沈从文创作的缺点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首为过于随笔化。他好像是专门拿EssayConter的笔法来写小说的。他曾自己解释道:“从这一小本集子上看,可以得一结论,就是文章更近于小品散文,于描写虽同样尽力,于结构更疏忽了。照一般说法,短篇小说的必需条件所谓‘事物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紧’,我全没有顾到。也像有意这样做,我只平平的写去,到要完了就止,事情完全是平常的事情,故既不夸张,也不剪裁的把它写下去了……我还是没有写过一篇一般人所谓的小说的小说,是因为我愿意在章法外接受失败,不想在章法内得到成功。”(《石子船跋》)本来用随笔体裁写故事,在法文有所谓“Conte”①者之一体。如佛郎士《我友之书》(LeLiverdemonami)
,都德的《磨坊尺牍》(LesLettresdemonmoulin)、《曰曜故事》(LescontesLundi)就是这类文章,这与小说(Novel)
是大有分别的。沈氏原是个“说故事的人”,用Conte体裁来写故事亦未尝不可,不过篇篇如此,也就有些讨厌了。
次则用字造句,虽然力求短峭简炼,描写却依然繁冗拖沓。有时累累数百言还不能达出“中心思想”。有似老妪谈家常,叨叨絮絮,说了半天,听者尚茫然不知其命意之所在;又好像用软绵绵的拳头去打胖子,打不倒他的痛处。他用一千字写的一段文章,我们将它缩成百字,原意仍可不失。因此他的文字不能像利剑一般刺进读者的心灵,他的故事即写得如何悲惨可怕,也不能在读者脑筋里留下永久不能磨灭的印像。在这一点上他与王统照初期作风倒有相象处。据赵景深说,王统照的文字“都是经过若干次的修改和锤炼的”,然而我们读了他的《春雨之夜》,《黄昏》,《一叶》等作只觉得它们“肉多于骨”,只觉得它们重复,琐碎,令人厌倦。世上如真有“文章病院”的话,王统照的文字应该割去二三十斤的脂肪,沈从文的文字则应当抽去十几条使它全身松懈的懒筋。作者写文字时信笔挥洒毫不着急,思想到了哪里,他的笔锋也就到了哪里。不幸他的思想是有些夹杂不清的,所以文字的体裁也就不能十分精醇爽利。
作者虽未曾受过高深的教育,未曾读过多少书,然而他有像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磁石一般善于吸收的头脑,野猫一般善于侦伺的眼光。那怕在一个平凡人生经验上,一篇书上,一句普通朋友谈话上,都可以找到他创作的灵感。似乎世间没有一件事一件东西不足融化而为他写作的题材的。有时他的灵感从什么地方得来,我们都可以清楚知道,不过叫我们去写却写不出来。他自己说能在一件事上发生五十种联想(《阿丽思中国游记自序》),大约不是一句夸诞的话。为了他有这样能力,所以拼命大量生产,拼命将酝酿未曾成熟的情感,观察未曾明晰的对象,写成文章。有时甚至不惜捏造离奇古怪不合情理的事实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像《都市一妇人》和《医生》简直写成了一篇低级趣味的Romance①,他文章的轻飘,空虚,浮泛等病均由此而起。这时候他过强的想象力变成了他天才的障碍,左右逢源的妙笔也变成他写作技巧的致命伤了。我常说沈从文是一个新文学界的魔术家。他能从一个空盘里倒出数不清
的苹果鸡蛋;能从一方手帕里扯出许多红红绿绿的缎带纸条;能从一把空壶里喷出洒
洒不穷的清泉;能从一方包袱下变出一盆烈焰飞腾的大火,不过观众在点头微笑和热烈鼓掌之中,心里总有“这不过玩手法”的感想。沈从文之所以不能如鲁迅,茅盾,叶绍钧,丁玲等成为第一流作家,便是被这“玩手法”三字决定了的!
但是作者的天才究竟是可赞美的。他的永不疲乏的创作力尤其值得人惊异。只要他以后不滥用他过多的想象力,将作品产量节制一点,好好去收集人生经验,细细磨琢他的文笔,还有光明灿烂的黄金时代等着他在前面!
原载《文学》,1934年9月,第3卷第3期
⑹ 如何用PS把一个人P在雾中被雾围绕
P一个云层的图片,然后两个图层放一起,云层选择透明度,降低透明,百分之三十左右,云层素材选择的时候挑那种比较飘渺的那种,比较像雾气的那种
⑺ 求音乐歌曲的名字:好像是一部电视剧的插曲,歌词是:你从雾中来,我在云里去。雾中没有忧愁,梦中没有悲伤
我从雾中来 你在梦中去
雾中没有悲伤 梦中没有忧愁
我从雾中来 你在梦中去
雾中没有悲伤 梦中没有忧愁
为什么家乡的桃花开满坡
你却随那花瓣飘落
为什么河边的杨柳刚发芽
你却随那柳絮飞去
我从风里来 你在雨里去
风雨带不走纯真的情
我愿在梦中
为什么大地被春风吹绿
你却随那风儿飘去
为什么你把那春天迎来
却又悄悄悄悄地走去
您学谁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