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帅哥图片 > 指挥所帐篷高清图片

指挥所帐篷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2022-10-15 08:51:57

1. 七连连长伍千里真实存在吗

是真实存在的,影片中伍千里的原型人物就是山东荣成的李昌言

李昌言从小家境贫寒,跟着父母四处流浪,李昌言在16岁时当上了兵,然而国民党部队的腐败和压迫让他对当兵失去了希望,不过就在李昌言失望之际,他遇到了人民解放军的部队。

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之后,李昌言重新找到了信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更是英勇杀敌,无所畏惧。那时候李昌言只有22岁,不过已经是某团侦察连得连长了。电影里伍千里在新兴里战役中。拿下美军指挥部的情节,就是李昌言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的真实经历。

战斗经过:

一、穿插奇兵:

12月27日,是长津湖战役预计的攻击发起时间。27军的任务是歼灭位于新兴里的美军北极熊团(第7师31团),麾下80师加上81师242团将在当日夜里发起第一轮攻势。

80师决定派遣一支尖刀部队,悄悄穿插至敌人纵深腹地,奇袭敌军炮兵阵地。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交给了239团4连。

二、四连的战前部署:

四连接受任务后,马上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在会上,连长李昌言与指导员庄元东作出了具体作战部署:搜索部队兵分两路,每一路各一个排,并且各配属一挺重机枪,提供重火力支援。另外一个排跟在后面担任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

具体由指导员庄元东指挥1排从1100高地山脚下穿插,由连长李昌言指挥2排指挥2排从山腰上穿插,首要目标是拿下1100高地。预备队第3排紧跟在2排后方,应对突发情况。

三、夺取1100高地:

27日晚上22点左右,4连已经到达了1200高地山脚下的一座小铁桥附近,李昌言与庄元东指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先让8班前往1100高地侦察,摸清楚前方情况,可是过了一段时间8班迟迟没有传来消息,指导员庄元东只得先行率领1排出发。

指导员庄元东到达1100高地山脚下后,并没有发现敌情。于是让1排长带领3班前去控制1100高地,其余1、2班搜索前进。由于受通信工具所限制,指导员的部署也不能及时告知连长李昌言,所以二人都往1100高地部署了一个班,实际上是做了重复的部署。

此前一直联系不上的8班也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控制了1100高地,一时间第3、4、8班都前往了1100高地。就在他们等待下一步作战命令时,山脚下突然响起了枪声,是指导员庄元东指挥的1排与美军打起来了。

四、突袭敌人岗哨:

指导员庄元东指挥剩下的第1、2班继续沿着道路向前穿插,其中1班长宋保苍走在最前面,指导员庄元东率领2班紧跟其后。

宋保苍指挥的1班穿过树林后,发现了前面几十米处有美军的几顶帐篷,这是美军的观察哨位。宋保苍二话不说,带着几个人悄悄地潜伏到美军哨兵身后,直接将放哨的美军士兵给活捉了。

枪声马上惊动了附近的美军哨兵,附近一股美军小队马上向帐篷靠近,1班与这股美军陷入混战。混乱中,一个美军突然冲出,企图抢夺宋保苍手中的枪,两人便扭打在一起。美军士兵长得壮,死死勒住了宋保苍。

关键时刻战士盛玉伯,看到了班长有危险,直接冲过来给美军脑袋就是一枪托,美军直接被砸死。

这边刚刚脱险,美军却越打越多,美军的支援部队不断赶来。在战斗中,一班长宋保苍中弹负伤,指导员庄元东指挥的2班遭受了美军火力压制,敌人强大的火力让2班伤亡较大,指导员庄元东不幸中弹牺牲。

美军企图反扑,1排剩余的战士苦苦支撑着,关键时刻,连长李昌言带着2、3排赶来了。

五、直捣北极熊团指挥部:

当枪声响起时,连长李昌言正在1200高地下的山岭上。听闻山下枪声大作,于是让3排前往支援指导员所在的1排,让2排继续向前追击。

接到命令后,3排的7班、9班迅速到达1排所在位置,并且击溃了当面美军。随后9班往铁桥方向运动,控制这座关键桥梁,7班则继续向前追击。

第5、6班前进途中,发现了敌军炮兵阵地,以及北极熊团的指挥所。在5、6班的夹击之下,扫清了该指挥所的残余美军。缴获了北极熊团麾下第57野战炮兵营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

大约在凌晨6时左右,李昌言命令停止追击,迅速打扫战场。突然,有人报告说,这个营地还有一面美军的旗帜,李昌言说:“把他给我扯掉。”于是北极熊团的团旗就被扯下来丢在一边。

后来连队的炊事班又来看看还有什么好东西,炊事班一眼就看到这块旗帜的布料不错,准备捡起来准备用来当屉布,用来蒸高粱米。后来有人认出这不是一般的布,上交团部后,才知道这是美军的军旗。

此次穿插战斗,四连牺牲13人,负伤54人。毙伤美军300余人,俘虏9人。缴获电台三部,105毫米榴弹炮12门,枪支若干。

战后,第80师第239团第4连“新兴里战斗模范连”锦旗一面。

2. 什么是军用指挥帐篷

指挥帐篷是防电子战的,有保密功能

3. 军用充气帐篷的介绍

军用充气帐篷俗称:充气帐篷,充气式帐篷,充气框架式帐篷,洗消帐篷,军事作业车帐篷。

4. 古代军队的编制和指挥是什么样的

中国古代军队编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本的固定编制规模逐渐缩小,越到后来,千人以上的部队就越是习惯于采用临时组编的办法来编成。
1、什伍之制
5进位以及10进位制是人类普遍采用的记数方法,因此也很早就用来计算并编制士兵。中国古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就是一五一十点数的“什伍”之制。另外古代展开军队作战时往往会排列左、右两路或左、中、右三路的阵势,由此影响到军队有时要采用2进位或3进位(包括其倍数)的编制。

春秋时期军队中步兵比重逐渐增大,根据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一书的研究,认为这一时期每乘步兵从25名逐渐增加到50名、75名,而楚国军队每乘步兵为100名。西周时作战在排列阵势时一般将参战部队分为左、中、右3个集群,号为“三军”,并按照集群的战术重要性又称为上、中、下军,而以总指挥所在的中军地位为最高。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这种战术单位逐渐固定,成为“师”以上的又一编制单位。各个诸侯国编成的军数目不同,有的有3军,有的有4军,有的有6军。军所隶属的战车以及士兵数量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在200乘上下。步兵逐渐在独立作战中也形成了新的编制,据《国语》记载吴国步兵的编制,为10进位制的:10人为队,10队为行,10行为旌,10旌为军。
战国时期步兵成为主力,各国编制不尽相同。据《周礼》(一般认为该书反映的是儒家理想中的国家制度,其中有一些是成书时的制度)的说法,步兵每5名编为“伍”,由伍长指挥;5个“伍”(25人)编为“两”,由“两司马”指挥;4个“两”编为“卒”(100人),由“卒长”指挥;5个“卒”编为“旅”(500人),由“旅帅”指挥;5个“旅”编为“师”(2500人),由“师帅”指挥;5个师编为“军”(12500人),由“军将”指挥。而《尉缭子》的说法,可能是魏国的步兵编制:5人为伍,10人为什,50人为属,100人为闾。《商君书》提到的可能是秦国的步兵编制,则5人为伍,50人设“屯长”,500人设“五百主”,1000人设“二五百主”。骑兵的编制应当与此相近。
总的来看,早期步兵都以5人为战斗单位。据《司马法》一书,5人分别使用弓、殳、矛、戈、戟,成纵队战斗队形时,短兵器在前、长兵器在后。5个伍排列成一个方阵“两”,两司马为甲士,居中担任指挥。看来这种步兵战术与基本编制配合得很好。
秦国实行全民皆兵,索性将成年男子一律称之为“士伍”。平时按照居住地点就近编伍,由各郡的郡尉、各县的县尉负责训练,警备治安。大规模征发参战时,就由郡尉、县尉率领上前线。
参战时由朝廷任命的统帅进行实行战时编制,委派若干“将军”分领几个作战集群,集群下将各地征发的士兵按其地域集中编制为某一战斗部队,号为“部”,由朝廷委派的“校尉”指挥;部下分为若干个(一般也应是5进位制)“曲”,约1000人,由“军侯”指挥;曲以下按平时基本编制,整编为伍(有伍长)、什(有什长)、队(50人或100人,有队率)、屯(500人,有屯长)。另外每一级军官都可支配约占编制10%的另编人员为随从亲兵,担任警卫、通讯等特别战地勤务。
汉代军队编制沿袭秦代。按照战时编制的常备军逐渐固定,以部为基本单位。部由校尉指挥,因此部有时也称“校”。校尉出缺由军司马代领。东汉时直属朝廷的北军“五校尉”部队称之为“五营”,每营应该相当于过去的部,但编制定额仅千人左右。校尉的级别相当于郡尉(比二千石),军侯相当于县尉(比六百石),屯长、队率相当于县吏(比二百石、百石)。以下的什长、伍长不算官。部以下的编制不固定,根据任务各有几个“曲”;而部以上的编制也不固定,由朝廷根据战略方向、战役任务委派的将军,指挥根据该任务而组编的几个部,构成一支某个战役或战略方向的兵力,有时就称军。将军的指挥部由于要在野地宿营搭建帐篷而称之为“幕府”,朝廷往往给予相当大的人事权力,允许临时任命幕府官员,因此将军出征也就叫做“开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队的基本编制情况相当混乱,史籍的记载也不明确。总的趋势是部、曲的地位日益下降,成为将领的随从亲兵,其中大多数都是将领的奴仆,没有人身自由,最后部、曲联称,成为法律限定的一种贱民。而将军越封越滥,所领的“军”的员额不断缩小。
西晋时每一军编制仅1500人左右,而东晋时将军甚至成为文官的称号。南朝刘宋时将军队大致编制为军、幢(zhuang,原义为军队的旗帜)、队3级,队以下仍为传统的什伍之制。队约有200人上下,设“队主”;若干队合为幢,设“幢主”;一般3幢合为军,1军约3000人。军以上无固定编制,由朝廷临时任命“都督”或“统军”。
关于北朝时期军队编制情况,史籍记载不是很明确。据说北魏时期也是以队、幢、军3级为基本编制。但据说军仅千人左右,则或许是100人左右为队,以上3队1幢、3幢1军。指挥官分别为军主、幢主、队主。军以上编制不固定,根据战时需要组编由“统军”、“别将”、“都督”等指挥。
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对传统军队编制的改革力度较大。据说当时在皇帝之下设6个柱国大将军,每个柱国大将军管辖两个大将军(共12名),每个大将军管辖两个“开府”(共24名开府),每个开府管辖两个“仪同”(意思为仪仗可以与开府相同,总共48名)。这些听上去级别很高的军官实际指挥的士兵实际并不多,每个开府所指挥的是“军”(也叫“团”),但是实际上只有2000人左右;每个仪同指挥约1000人左右。千人以下的编制情况不明,但想来应该还是传统的什伍之制。
隋唐继承了府兵制度,尤其是唐府兵制的编制非常规整。各地遍设折冲府,为组织、训练的编制单位,管辖兵员1200—800人,设折冲都尉,副手为两位果毅都尉;府下辖4—6个团,每团兵员200人,设校尉为主官;团下辖2旅,每旅兵员100人,设旅帅为主官;旅下辖2队,每队兵员50人,设队正为主官;队下辖5火,每火兵员10人,设火长。战国以来传统的“伍”被取消。全国的折冲府数目庞大,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就达到了643个,分别由朝廷的12卫大将军统帅。
以上这种府兵的编制只是组织、训练编制,至于府兵上番组成的战斗部队的编制究竟如何,是否仍然和平时的编制相同?盛唐时期各边境军区军队的基层编制如何?尚存有疑问。但很明显的是,到唐中期后,府兵的这套编制已实际被废除。
五代时期战乱频仍,无所谓平时战时,军队的编制就是战斗编制。到后周时组建基本战斗部队编制:100人为1个“都”,都有“都头”;5都组编为1个“营”(500人),营有“指挥”;5营即组编为1个“军”(2500人),军有“都指挥使”或“都虞候”,或直接称“军主”;10个军编为1“厢”(25000人上下,从战斗中的左、右两翼发展而来),厢有“都指挥使”,或直接称“厢主”;左、右两厢编成一个战略方向的总兵力,一般大约为50000人上下,由皇帝派出的节度使统帅。这或许就是从唐代军队的战时编制发展而来的。
后周的制度被宋朝全盘沿用。宋军以标准为500人的营(一般直接称“指挥”)为基本单位,统计兵力都计算有多少指挥,调动组编也以指挥为单位,一般并不拆散。营下的为100人的都,有都头;都以下的编制应该是什伍之制,有军头、“十将”(管辖10人)等士官的名目。
理论上5营编1军,但实际上往往不足额(也有相反的情况)。而军以上的厢由于兵员过多,因此朝廷往往采用抽军办法,使厢并不足额,甚至进一步撤消厢的番号。北宋中期后厢几乎已全部架空,朝廷直接指挥并调动军,厢都指挥使成为武官的虚衔。
宋军是职业军队,理论上不应再有平时、战时编制的区别。但是实际上这套编制在战时运转并不理想。到北宋中期又发生转变。范仲淹在主持陕西防务时,为适应作战需要而重新整编军队:以5人为“伍”,5伍(25人)为“队”,5队(125人)为“阵”,20队(2500人)为“将”。“将”作为独立战术单位,直接指挥下属。
后来他的部下蔡挺在宋神宗改革时又将这一编制改动后向全军推广:10人为“火”,5火为队(50人),10队为营(即指挥,500人),若干个营组编为“将”(根据战役需要3000—10000人不等)。指挥以下完整编制调动,将的编制也尽量保持稳定,指挥官有“将”和“副将”,下属尽量不打乱。1081年全国建立起92将,号为“将兵法”。
南宋皇朝在颠沛流离中匆猝建军,重新将“军”作为独立战术单位,把原来的“将”组编为若干个军,设“统制”或“统领”为军指挥官;又按照战略防御方向将“军”组编为若干个“大军”,设“都统制”或“护军”为统帅。如韩世忠为“前护军”,以楚州(今江苏淮安)为中心组织防御,下辖11个统制、13个统领,有63将编制,约8万兵马。刘光世为“左护军”,下辖10军,防御淮北方向,约有5万多兵马。张俊为“中护军”,有11军、99将编制,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展开,兵力约为8万人。岳飞为“后护军”以鄂州(今武昌)为中心组织防御,辖12军,有84将编制,10万多兵马。吴玠为“右护军”,在今陕南一带展开,约7万人,编制较为混乱。
不过至1139年与北方金朝和议成功后,南宋朝廷就裁撤了“大军”的编制,由朝廷直接控制各军。军以下仍然保留将、营、队、火的基本编制。
先后与宋皇朝对峙的辽、西夏、金、元少数民族皇朝军队的编制情况史载不明。
最着名的是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猛安原义是“千夫长”,谋克原义为“百夫长”,在谋克之下有什长、伍长。可见原来女真族军队也是采用10进位制的编制方法。以后将被征服的各部落武装也按此制编制成军,若干个猛安编为“司”,设立都统司指挥。随着金朝的迅速扩张,难以严格贯彻原有编制,在巩固了对于中原地区的统治后,1175年金朝曾经重新编制猛安、谋克,按照女真人全民皆兵的传统,每谋克300户,7—10个谋克编为1个猛安。1183年编成220个猛安,1878个谋克,61万多户,平均每谋克有327户,大约每个猛安下有8个半谋克。但是女真社会急剧变化,原来天经地义的服役从征逐渐不再能吸引青年人,猛安、谋克的职位世袭,官愈多而兵日少,金末谋克平均只有25人,除去旗手、鼓手等,战斗兵仅18人,而猛安平均也仅辖4个谋克而已。
蒙古兴起后建立的军队也是按10进位制编制的,10人为队,有队长或称“牌子头”;10队组成1个“百户”,10个百户组成1个千户,10个千户组成1个万户,万户为蒙古军最高编制单位。百户、千户、万户既是编制单位,也是长官的名号。不过实际上编制往往并不足,比如有7000人以上的为“上万户”,5000人以上为“中万户”,不满3000人为“下万户”。同样,千户、百户也是按照这个比例分出上、中、下。入主中原后元朝军队大体上保持这一基本编制。
朱元璋在占有江南地区后开始整编军队,规定每10个士兵组成1个“小旗”,5个小旗组成1个“总旗”,两个总旗组成1个百户,10个百户组成千户,5个千户设1指挥。
建立明朝后根据刘基的“军卫法”建议,各省设都指挥使统辖驻军,以下分设卫、所。每卫编制5600人,设置指挥;卫下辖5个千户所,每所1112人,设千户;千户下辖10个百户所,每所112人,设百户;百户下辖2总旗;总旗下辖5小旗。
和以前的朝代一样,明代这套卫所制的军队编制也没有贯彻始终,到了明中期后,明军的编制又随着募兵制的盛行而发生变化。而且这种新的编制因为募兵常常是由各地将领在本镇(相当于军区)组织的,全国并不统一。朝廷直接指挥的“三大营”开始采用“营”为基本编制,回到过去宋代的编制。营设参将,以下仍然沿用小旗、总旗、百户的基本编制。
在福建、浙江编制的抗击倭寇的军队,则以5进位制,5人为伍,5伍为甲,5甲为队,若干个队组成营,若干个营组成镇。戚继光的“戚家军”则又不同,5人为伍,2伍为队,4队为宗,5宗为哨,4哨为营。戚继光在蓟镇组编的军队,又采用3进位制的编制:12人组成“队”(分为杀手队和鸟铳队,前者以近距格斗为主,2名圆牌手、2名狼筅手、2名长枪手兼弓箭手、2名钯手兼火箭手、2名大棒手兼弓箭手、1名火兵和1名队长混编;后者10名鸟铳手和1名火兵、1名队长),3队组成1旗(设1名旗总,共37人),3旗组成1局(设1名百总,共112人),3局组成1司(设1名把总,共449人),2司组成1部(设1名千总,共899人),3部组成1营(设将官,共2699人)。
满族军事实力在关外逐渐壮大的同时,开始建立八旗制度。其兵民合一、平战一体的基本编制是10人为1队,若干队组成“塔坦”(村落,设章京),4个塔坦组成1个“牛录”(以300人为标准,设佐领),5个牛录组成1个“甲喇”(设参领),5个甲喇组成1个“固山”(即“旗”,设固山额真,即旗主)。牛录为基本战术单位,固山为战略单位。这套编制后来推广于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但实际往往并不足额。比如蒙古、汉军八旗不到300人就可以编为牛录。入关后八旗兵长期维持这一编制体系。
作为清朝入关后主要军事力量的绿营兵,是由入关时逐步收编投降的明军组成的,而明末军队已不复有全国统一的编制,绿营兵的编制开始就很混乱。以后又因为满清统治者视绿营兵为治安军,并不以提高战斗力为编制原则,因此绿营这种混乱的编制长期保留下来。
绿营兵编制总的来说是以“营”为基本单位,根据驻防地点的重要性,各设有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备(正五品)等军官;而各营又按照长官的等级以及驻防重要性规定有不同的兵员编制数目,在200—1200名之间。营以下也没有统一的编制,而是分“汛”驻防。各汛分设“千总”(从六品)和“把总”(正七品),其所辖兵员定额也各不一致。按照全国有60万绿营兵,除以个千总、3414个把总,每汛不过百人而已。汛下又有“塘”、“卡”、“哨”等编制,最小的不满10人。
营以上的编制也是毫无统一性。一个战略地点的各营隶属于“镇”(设有总兵,正二品),该镇总兵直属的若干个营组成“协”,由副将(正三品)指挥。各省设提督(从一品)统领本省的绿营兵驻军(有的省不设提督,由巡抚统领),若干个省组成大军区性质的总督辖区,由总督指挥。这些提督、巡抚、总督也拥有直接隶属的若干个营组成的“标”。
而且以上所讲的绿营兵编制还是平时驻防编制,如果要征调出征,又不是成建制的调动,而是要从各省各镇各营各汛抽调官兵,来重新组编成战斗部队。这种战斗部队的编制居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成法,一般的原则是以原来从属于某一镇的官兵重新组编为一个营,从一个省调出的部队再组编为一支军队。
由于清朝的这套编制实在是难以应付大规模的战争,与其从各省缓慢抽调官兵组编战斗部队,还不如在当地征募士兵组建新部队方便。因此从清中期镇压白莲教起义以后越来越经常采用临时征“勇”代兵。勇和兵不一样,是打仗的“临时工”,为战事而征募,战后即遣散。
到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曾国藩等人建立的湘军、淮军等都是全新的编制。基本制度沿袭的是戚继光在《练兵实记》中所创设的编制再加以变通。采用10进位的基本编制,每10名战斗兵加1名什长、1名伙勇,组成“队”;8队组成1“哨”,有哨官、哨长;4哨(前、后、左、右)组成1营,还有营官亲自指挥的亲兵6队。全营总兵员数500人(正勇336名,伙勇42名,什长32名,护勇20名,亲兵60名,亲兵什长6名,哨官、哨长各4名)。另有180名长夫提供后勤运输。营为基本的战术以及经制管理单位。后期又组编若干个营(4、5个)为“军”,设立“分统”指挥,但只是军事指挥关系。若干个军上再设立“统领”,为战役方向单位。

5. 军用充气帐篷的介绍

军用充气框架形式帐篷,气囊采用尼龙精编PVC双面涂层布高频热合成型,篷布采用防水、抗紫外线材料,帐篷底座为防水底布。具有成型快、强度高,防燃、防霉、防潮等优点。编

6.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是什么

如下图所示:应急避难场所方向为距离指示标志。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内部设施标志:

应急棚宿区:表示应急避难场所中供灾民使用的临时帐篷区。

应急指挥所:表示应急避难场所中用于应急指挥的场所,如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所。

应急物资供应:表示应急避难场所中储存、发放救灾物资的场所,如应急物资发放点、应急物资储运站等。

(6)指挥所帐篷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一般分布在城郊区,一旦发生地震及其他灾害,市民可疏散到附近的紧急避难场所避险。

近年来伴随高密度的大型群体活动越来越多,应急标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型群体事件发生后当务之急就是群体疏散,而应急标识问题对群体疏散效率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为疏散人群提供信息支持,减少生命损失。

7. 战场网络数字化建设有哪些

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C3I系统)是一个国家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C3I系统按作战任务的性质和规模分为战略C3I系统和战术C3I系统。如果按系统的功能分类,一般可分为侦察探测和预警系统、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防空系统、火力支援系统、后勤系统等。

战略C3I系统一般指用来指挥控制战略部队的C3I系统,美军战略C3I系统的全称是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它不是一个单层结构的系统,而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大型金字塔式结构的C3I系统。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0多个探测预警系统、30多个指挥中心和60多个通信系统以及安装在这些指挥中心里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美军战术C3I系统包括陆军战术C3I系统、海军战术C3I系统和空军战术C3I系统。陆军战术C3I系统一般是指军以下单位使用的C3I系统。

在信息时代,信息战制胜是在两军对垒中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中心环节。欲以信息战取胜的一方,必须具有实时收集、处理和传送信息的能力,并同时不使敌方获得同样的能力,陆军作为联合武装部队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其计划和行动,实施干扰,乃至破坏敌方的信息传输,从而确保己方获得准确而有用的信息。从根本上说,每一种现代化武器系统只要依靠兼容的数字数据链路,并通过显示器共同观察战场来提高反应能力,都可成为信息战制胜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字化情报侦察系统。为了在未来战场上以信息战取胜,美陆军正在实施一个庞大的发展计划。其中实现侦察和信息系统现代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囊括了战场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的各个方面,因为它们对于指挥员获取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美陆军为了通观战场,加强了空中侦察系统的研制工作,主要系统有:

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是美陆军新一代直升机,主要用于空降突击部队。它将显着提高美陆军在各种地形、恶劣气候和战场环境下昼夜作战的能力。由于它在飞行速度、抗毁能力、空对空作战能力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并配备了第二代宽视场数字式前视红外系统等先进的设备,故可支援部署在前线的部队和应急作战部队,进行近距离和大纵深作战。该直升机尺寸小,生产型重3522千克,巡航速度314.5千米/小时,最大飞行距离达1260海里,续航时间2.5小时。它能完成目前需要AH-1、OH-58A/C和OH-6三种直升机才能完成的任务,具有较强的作战和支援能力。一旦它装备部队,可大大提高美陆军战术作战的灵活性。

“护栏”系统,是用来向军级和师级指挥部提供目标情报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RC-12和RU-21系列飞机将作为军级情报收集系统的运载平台。RC-12K/N/P飞机机载的“护栏”通用传感器系统把改进型“护栏”V系统的通信情报传感器与高精度机载通信定位系统综合在一起,可对360千米以外的敌方无线电台测向和定位,具有先进“快看”系统的电子信号截收和测向功能。美军在驻欧第5军装备了第一个“护栏”通用传感器系统。美军第3军装备了改进型“护栏”V通信情报传感器系统。1994财年,美第18空降军也装备了改进型“护栏”V通用传感器系统。美军还将向韩国提供这种传感器。“护栏”V将继续为美军情报和保密司令部服务,并继续在第3军和第18空降军中眼役。

近程无人航空器,将使陆军指挥官至少能够在距离己方前沿150千米的地方,对敌进行全天候侦察,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无人航空器在敌占区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期间,可避免己方作战人员受敌方火力的伤害。近程无人航空器不仅用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而且还用于海军的航母和较大的两栖攻击舰上。

近程无人航空器是正在研制的无人航空器系列中的基本型,该系列还包括垂直/短距起落、留空时间长的中程无人航空器。最初装备的近程无人航空器将配备白昼电视、夜用前视红外系统和微光侦察系统。近程无人航空器的作战半径为150千米,冲刺速度大于203.5千米/小时,巡航和空中巡逻速度小于111千米/小时。该航空器的留空时间为8~12小时,在此期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可提供近实时的图像信息。

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简称“联合星”系统),是由美国空军和陆军于1985年开始合作研制,1989年生产出样机,用以满足空中地上作战需要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该系统由改进的波音707-320C飞机、机载AN/APY-3雷达、2部高频/单边带(HF/SSB)电台、16部HAVEOUICKI型超高频(UHF)电台、5部甚高频/调频(VHF/FM)电台或1部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数据通信终端设备、FMS-800飞行管理系统、158部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车载地面站组成。它能为陆军和空军指挥官提供完整的战场状况,使他们对敌方前沿地域的进攻规模、兵力部署以及纵深第二梯队和后续部队的推进情况了如指掌。

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领域的装备是美陆军武器装备发展重点中的重点,这也是数字化C3I网络的核心内容。主要装备有:

指挥控制车,是一项联合研制计划,包括现代化装甲车和指挥控制系统两部分。它采用“布雷德利”战车的底盘,并在此基础上安装了指挥控制设备,用以代替海湾战争中重兵机动集团用的M577A1指挥所运载车。这种车辆将为移动指挥所提供快速机动能力、较强的抗毁能力以及定位导航能力,并增强指挥所对核生化武器的防护能力。指挥控制车将装备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增强自动化指挥能力,并通过与武器系统兼容的数字调制解调器扩大通信能力。1993年3月,指挥控制车按计划完成了可行性论证,相继由各承包商和军方分别对样车进行了系统试验和鉴定。未来的计划将继续进行标准系统和各分系统的合格试验,车内功能设备试验和样车生产。

标准化综合指挥所系统,是美陆军研制的系列化指挥所设施,计划容纳美陆军5个战场功能领域的设备,包括机动控制系统、前方地域防空指挥和控制系统。“阿法兹”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全信息源分析系统和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该系列化指挥所设施包括帐篷式刚性方舱型指挥所、履带车型指挥所、5吨重加长的厢式车型指挥所和M998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型指挥所。帐篷式刚性方舱的侧壁尺寸为3.34米×3.34米,可互换和任意组合。这种方舱安装在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上,通过配置指挥控制设备、5千瓦的电源装置和核生化综合防护设施等,构成帐篷式刚性方舱型指挥所。履带车型指挥所和5吨加长的厢式车型指挥所,也同样是在相应车辆上配置了指挥控制设备构成。其中帐篷式刚性方舱型指挥所和履带车型指挥所已小批量生产,5吨加长的厢式车型指挥所和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型指挥所仍在研制中。

多维作战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美陆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提出了“全维行动”的概念,强调未来的军事行动是涉及各维空间的行动。同时数字化战场将向指挥官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如何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以指挥全维军事行动,遂成为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美国雷西昂公司最近推出了多维作战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据称该系统将成为数字化战场的核心装备,其主要作用是能实时地模拟武器系统的性能,接收战场上各种数字系统的数据,为指挥官提供重新部署兵力的最佳方案,协助指挥官迅速作出决策。

旅以下指挥和控制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安装在战斗指挥车、各战斗车辆和攻击直升机上。该软件系统可为所有旅及旅以下指挥官提供战斗指挥能力,还可为单兵以及武器、传感器和支援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的横向与纵向的综合处理能力。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能对所有战斗、后勤支援及战斗火力报告的图形及文本信息进行存储和访问。该系统将与其他陆军战斗指挥系统互用并交换有关的数据与信息,还能为运动中的单兵及其操作的武器平台提供上述能力,其数据与信息交换方式和通信规程将在陆军战斗指挥系统的技术结构内互用。

车载信息系统(IVIS),是目前美军用于营以下实现指挥、控制和情报“横向一体化”的自动化综合系统。它装备于MIA2坦克,M2A2步兵战斗车和攻击直升机等作战平台上。由IVIS综合显示器、光塔电子装置及通信系统等组成,并由软件综合控制。

IVIS综合显示器,可向指挥人员实时地显示出作战区域的地图,敌友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保障信息,车辆诊断与预测信息,本车的坐标位置,行驶方向和速度,并且可以接收命令和情报,发送报告,使指挥员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战场景象。IVIS的电子装置能够迅速处理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包括车辆运行数据)、目标和友军等战术数据。IVIS采用了国防部标准的NITF 2.0图像传输格式和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大大压缩的图像数据,利于图像的传送。由于数字信息传输速度快,从而极大地减少了通信业务,也减少了人为的误差。同时,命令的改变可以随时通过通信网的广播形式迅速、准确、全面地传达到各用户终端,可与一个分队内所有车辆、阵地进行准确通信联络,并可传送图像、图表、文字和数据。由于IVIS利用了数字技术,通过SINCGARS使指挥员能以“快跳频”方式,向部属发出命令,并在战场上横向地与间接火力支援分队的“数字信息设备”及“航空兵的改进的数据调制解调器”互相交换信息。坦克、步战车、火炮及飞机装备了IVIS后,通过实时的数字化情报信息交流,可以极大地改善数字化部队间瞄火力和空中火力之间的协同行动,有效地支持了机动作战。该系统至少有以下5个优点:①可以加速指挥人员作出决策的时间;②提高了对全局形势的了解;③提高了指挥员在战场关键阵地集结兵力的可能;④减少了友军间的相互误伤;⑤提高了总体作战效能。

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战场网络的基本框架结构,综合了5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指挥控制子系统,即机动控制、防空、情报、火力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系统。只有实现了它们之间的互通,战场指挥员才能迅速获取和综合信息,确定最佳作战行动,在各军兵种联合作战时正确实施指挥和控制。为了实现互通性,该系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确定通用的协调规程、系统语言、报告格式,并对每个子系统设有必要的接口;采用通用的具有连通性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模块化、面向目标的Ada语言;配备了以下改进型数字通信系统:

(1)“阿法兹”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是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共用的自动化指挥控制和协调系统。为了确保对所有火力支援设施(迫击炮、近距离空中支援、海军炮火支援、武装直升机和进攻性电子战)的规划、协调与控制,并实施火力封锁和遏制敌方目标,它可提供综合的自动化支援。该系统配备有改进型数字通信系统,以改善武器系统对环境的感知和提高火力请示速度;采用加固的通用硬件和软件;软件采用美国国防部标准化的Ada语言编制,每一种版本都具有附加功能,并实现了互通。按计划,该系统的第三版本每小时能处理720次射击任务。

(2)机动控制系统,为美陆军军和军以下战术指挥官实施部队调遣提供辅助决策手段。为了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通,该系统采用通用硬件和Ada语言编写的软件。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该系统已初步试用。到90年代中期,其系统开发由最初的试验系统向目标系统发展,到1994年初开始批量生产。

(3)全信息源分析系统,用于接收和分析处理来自战略和战术情报传感器和信息源的数据;为实施战术部署提供计算机辅助能力;显示有关敌情的信息;迅速分发情报信息;指定目标以及支配部队建制内的情报和电子战资源;为部队行动提供安全保障。为完成这些任务,该系统必须增强其软件和硬件的通用性。为达到目标,该系统采用渐进采办计划。第一阶段计划在1993~1995年选定11支部队和训练基地优先装备。第二阶段采用通用硬件和软件向开放系统体系结构过渡。第三阶段将改进软件,以实现该系统的最终目标能力。

(4)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系统,用于对防空炮兵的指挥信息、分发和接收的防空炮兵的管理数据、空中目标的跟踪数据和远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自动交换。其核心部分是一个空战管理作战中心和若干个陆军空中指挥控制站,该系统传输数据的速度非常快。例如,E-3顶警机的数据传到火炮瞄准手只需4~9秒钟。该系统已得到美国政府批准,投入小批量生产。最先装备3个轻型和特种作战师及一个训练基地。这3个师是第101空降师(空中突击师)、第10山地师(轻步兵师)和第2步兵师。美陆军重型师将于1997年装备该系统第二阶段研制的设备。未来的防空武器系统(如超视距武器系统和“布雷德利-针刺”导弹发射车)都将纳入第二阶段的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系统的管辖之下。

(5)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包括补给、维修保养、运输、医疗卫生、人事和财务等方面的工作。陆军正在购买9000余部战术陆军指挥和控制系统通用硬件和软件项目中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它们是加固的非研制项目设备,具有数据人口、询问、检索、编辑、打印和传输功能。民用设备软件也执行文字处理、分类/归并、电子扩展图表、编程等任务。加固的计算机采用16位结构,有一个容量为768K字节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一个67M字节的大容量存储器。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有专用的通信系统,称为战斗勤务支援通信系统网。该通信网允许行政官员和后勤官员相互交换信息,并与其他的指挥控制网中的同行交换信息。通信设备包括话音无线电系统,高频/调频/单边带无线电系统、定位/数据通信系统和传真设备。

数字化通信系统。数字化通信系统是指以数字形式处理并传送信息。计算机模拟表明:在常规情况下,缺乏数字通信设备的4个连中只有2个连能如期部署到位与敌方交战,而使用数字通信的部队,4个连能全部部署到位投入战斗;数字通信比话音通信的错误率减少60%,在传输速度上,连级采用数字通信向营级报告的速度几乎比采用非数字通信的快1倍。因此,数字通信能提高部队的反应速度、杀伤力和生存力;能使指挥员更好地协调部队;提高直射和间射武器的射击精度、协同性和时效性,特别是在应急时刻,可充分发挥间射武器系统的齐射效果,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作战部队普遍使用数字通信的时候,部队的作战条令、训练和设备方面都将有重大变革。为此,美陆军为未来信息战开发了6种新的数字通信系统。

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是为指挥官在前沿战场实施指挥控制,提供可靠抗干扰和保密的无线电通信网。它有背负式、车载式和机载式三种型式。该系统中基本电台的通信频率为30~87.975兆赫,有2320个可用频道,重量8.4千克,通信距离可达8~35千米。美军计划采购180000部,其中141500部装备第一线部队,38500部装备其他部队。每个陆军师将装备3500部电台。目前己在陆军师中装备了28000部。为了增强系统性能,美军还着手在系统中增加数据通信和定位报告能力,以及与公共用户系统的接口能力,并减少重量,简化操作。

陆军数据分发系统,陆军数据分发系统ADDS,是一个专门设计用于支援陆军战术指挥与控制系统和其他战场自动化系统的战术数据分发系统,专用于数字通信,无话音通信能力,是美军为了解决话音传输与数字传输争夺线路的矛盾而研制的。它是美陆军师级和军级指挥控制系统使用的一个数据通信系统,用于在预期的电子干扰环境中提供近实时的数据分发,以提高战场信息系统的互通能力。该系统由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和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组成。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可在4秒钟内进行快速数据通信,并可解决传输争夺线路的矛盾;采用跳频和扩频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重量轻,背负式定位报告接收机重10千克,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终端重34千克。虽然美军的移动用户设备系统MSE具有话音、数据、传真通信等多种功能,但实际使用时,主要是为分散配置的各级指挥所提供电话服务。ADDS则可以满足数字化战场上越来越多的数字式自动化指挥、控制和情报系统的需要,专门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

ADDS系统由实施中速数据分发的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和实施高速数据分发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的2M类终端结合而成,能在可预见的电子对抗环境中,在师地域内实施近实时数据的分发。EPLRS系统是一个超高频无线电网络,由网络控制台和背负式车载式及机载大用户分机组成。用户分机内有一个数据分发模块,对步兵和车辆的定位精度小于15米,对机载用户小于25米。EPLRS系统用户分机装备数据传输量较小的单位,如炮兵营、连射击指挥中心、火力支援小组、激光观测组以及火力支援协调组等。JTIDS系统的2M类终端,也工作在超高频波段,采用了时分多址、跳频、扩频技术,装备于数据传输量较大的单位,如师炮兵和炮兵旅射击指挥中心及目标侦察单位。EPLRS系统用户机“通话”,不但能进行点对点的传输,而且可以通过多种路由把数据送给用户,由于使用多种路由和中继台站,ADDS系统可以用较小的输出功率工作,并覆盖较大的地域。

“军事星”军事战略与战术中继卫星系统,包括移动式战术终端和可运输式的固定式战略终端。美陆军主要研制“恶棍”单信道,抗干扰、背负式终端和“斯马特”-T移动式、保密、抗干扰、可靠的战术终端,以保障利用“军事星”进行战术通信的需“恶棍”是一种低数据率卫星通信终端,工作在极高频频段,每秒可传输75~2400比特的话音和数据。该终端重量轻,原型重量为13.6千克,后续终端可减少到5.44~6.8千克;波束窄,可降低被探测概率,因而它主要用于扩大指挥控制主链路与远距离侦察分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通信距离。“斯马特”-T终端是一种由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载的卫星通信终端,为战术用户提供中数据率和低数据率话音和数据通信。它不仅具有保密、抗干扰能力,而且还能扩大美陆军军和军以下移动用户设备系统的通信距离。美陆军已与3家公司签订了合同,研制42部工程样机。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是美国于1997年正式开始研制,用于三军联合作战C3I系统的一种全综合的具有多个网络和相对导航能力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e Access)时分多址、保密、抗干扰的数字信息分发系统。

该系统的容量足以为分散的战术指挥控制分队、飞机、水面舰艇、潜水艇和其他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用户的分队提供保障。某种信息可在往一网络内通播,一个户可选择任意一种所需要的或指定接收的信息或分组。必要时还可以建立附加网络。

网络采取无节点结构。工作在主网络的单元能与在通信或定位网络内的所有其他单元相连接。不管哪一个单元破坏均不致削弱功能。而且任何一个终端均可起中继作用。因此,以中继方式工作的飞机只是暂时成为节点。一个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网络是由一组已知的伪噪声和跳频调制的码序列确定的,拥有该码序列的全体网络用户均可共享每个用户通播的信息,也可只选择需要的一些分组信息。一个信道是网络的一个重要分组。其重复率与该信道的用户数据率相等。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中规定一个时元为2.8分钟,这是作为时隙新编号依据的时间周期。有源网络成员必须在每个时元中至少占有一个时隙。无源网络成员只能接收,因而不必为它分配时隙。一个时元包含98304个时隙,每个时隙为7.8125毫秒。因此,如果在全网每隔2.8分钟没有信息需要进行一次以上更新的话,则每个单独的网络的容量大约为98000个用户或98000个单独的信息。一个中等周期规定为12秒,这只对定时工作的某个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65~1215兆赫。为了最大限度地抗干扰和保密,传输脉冲利用伪噪声编码和伪随机跳频技术在整个频段内进行扩展并跳变。虽然该信息系统工作在“塔康”频段上并跨越了整个敌我识别频段,但也证明,“塔康”对它的干扰可忽略不记,因为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频段宽、工作周期短,并可采取不用敌我识别专用的频率的方法,避免受到敌我识别信号的干扰。

移动用户设备系统(MsE),是美陆军历史上最大、最现代化的一个保密、自动、高度机动、可快速部署和抗毁的战术地域通信系统,可在整个陆军师和军作战地域内提供数据、话音和传真通信。MsE系统在150×250平方千米的作战地域内,展开完整的地域通信网,由42个节点中心、9个大型用户入口节点、224个小型用户入口节点联成一个栅格状的干线节点网,可为8100个用户(其中固定用户为6200个,移动用户为1900个)服务,各用户入口节点为固定有线电用户服务(主要供各独立营直至军的高级司令部使用)。移动用户由92个无线电入口单元(RAU)来提供服务,每个无线电入口单元按标准规定可连接16~25个移动用户无线电话终端(MsRT),并能保持初试呼叫成功率为90%。无论网络用户怎样移动,也无论用户处于网络中的任何位置,都能立即建立通信联络。MsE系统为全数字、保密、自动交换的战术通信网,使用AN/TT-47、AN/TTC-46、AN/TTC-48V等交换机、AN/TRC-190接力机、AN/GRC-224超高频设备、AN/TRC-191无线电入口单元、AN-1035U数字非保密话音终端、AN/VRC-97移动用户无线电终端以及AN/TTC-35(V)系统控制中心等设备和分系统,为用户提供机动话音、数据和传真通信,它可与战略通信网、民用通信网互通,也能和AN/TSC-85A、AN/TSC-93A等卫星终端互联,为师、旅两级部队在更大范围内的通信提供方便。该系统使用方便,节点一般由通信兵开设,而用户终端的装备使用则贯彻“用户拥有,用户操作”的原则,用户主要任务就是使用用户的终端设备。MSE还是一种拨号电话系统,用户只要入网即可用直接拨号的方法进行通话。系统设备全部车载,可随部队机动,一个大型分支节点开设或撤收作业,在30分钟内即可完成。该系统结构灵活,具有很高的冗余度,抗毁性好,在网络负荷过大时、转移时或某一部分受损时,可以自动调整通信线路,保证指挥作业的连续性。MSE使用了泛路由搜索技术,发出呼叫的交换机可以把呼叫请示发往邻近的所有交换机,邻近的交换机也做同样的呼叫,使MSE抗毁性能得到增强。

该系统采用泛搜索路由和增量调制技术,可使移动和固定用户实现边疆的战场覆盖,不管指挥官和参谋人员调动到哪里,都能使用一个固定的电话号码进行通信。系统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速率为16千比特/秒。一个移动用户设备网可保障5个军、总共装备26个师、2个训练基地和20个军的通信营。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陆、海、空三军的一个联合发展项目。在该项目中,陆军牵头负责背负式接收机、车载式接收机和低/中性能的机载接收机的研制。这些接收机将广泛装备在陆军的所有梯队。其中小型化机载接收机已通过试验。

微型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已可从“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信号。据悉,已有一种轻型精确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于1994年初装备部队。这是一种手持式地面接收机,能够处理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提供用户的位置、平台速度和时间信息。美陆军正在研制机载嵌入式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该机只有一块或几块集成电路板,嵌入机载通信或导航设备中,就能在全球定位接收卫星信号。美陆军计划将之装备于一部分直升机和电子战飞机上。同时美陆军还在生产改进型微型数据调制解调器,以便使接收到的信号与诸兵种合成部队共享。改进型数据调制解调器的性能优于美陆军目前使用的机载目标信息自动传输系统,能同时传送和接收数个信道的无线电信息、能向运行车辆、直升机、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以及各运筹中心等传送实时的信息。

由此可见,美军已组建成完备的数字化情报侦察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数字化通信系统。它是以移动用户设备系统、单信道地面及空中通信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为基础的高技术综合体,通过电子计算机利用改进的调制解调器、车载信息系统等进行各种武器系统之间的数据、图像、图表和命令等情报的实时传递,全面综合来自各种渠道的侦察数据,包括士兵、野战炮兵及飞机发回的图像和报文,由战斗指挥车等平台上运行的旅以下指挥控制系统迅速组合出战场的动态画面,利用有关设备,使下属了解其意图和目标,及时向战斗部队发布战斗行动的命令,使战场高度透明,使作战部队和各种武器系统纵横联系、信息共享一体化和精确打击,从而实现了数字化C3I网络的一体化和高度自动化。

8. 救灾帐篷的选购技巧有哪些

救灾的帐篷的选购里面,我一向觉得应该按需选择:先搞明白这个帐篷需要用多久,要做些什么样的防护,要适用于怎样的人群,还有需不需要迁移等。

一、用多久。在救灾的时候,不可能永远都是灾区,而也不是受灾之后就一定要永远住帐篷,所以这如果是在无雨季节,灾后的帐篷基本上能维持10天左右就可以了,因为现在的政府工作都比较到位,在受灾后半个月内基本上都能妥善安排,所以如果买太多的永久性帐篷,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使用时长是一个考虑点。

四,帐篷扎下后是不是需要迁移。这些多见于沙漠草原地带,那些是不需要迁移的,那么它就需要结实一些,耐用一点,毕竟它或许要过一个冬天。

所以说,救灾的灾有很多种,沙尘灾,洪灾,地震灾害,还有雪灾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一款帐篷都适合灾区使用,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阅读全文

与指挥所帐篷高清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生小马尾图片 浏览:974
无人护你周全文字图片 浏览:40
美女日常图片大全 浏览:693
饵料如何挂钩图片 浏览:590
古代女子妆粉红衣服手绘图片 浏览:844
宝宝鼻泪管在哪里如何按摩图片 浏览:966
表格图片怎么跟随表格视频 浏览:646
ppt图片怎么粘在word 浏览:422
小男孩夏季的发型图片 浏览:921
豫烟价格表和图片 浏览:876
帅哥图片男生伤感带字 浏览:541
职场短发发型女2021新款图片 浏览:305
头像女生抽烟动漫图片 浏览:255
简单带帽发型图片 浏览:174
二手大众车图片价格 浏览:433
拉链衣服图片幼儿 浏览:278
欧美黑色衣服女图片 浏览:111
求赞图片可爱 浏览:707
英雄联盟趣图高清图片 浏览:901
简单的蜡染银杏图案图片 浏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