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授时中心地理位置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书院东路3号。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关镇杨庄村。
授时部地处中国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仅100千米,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灾难被毁坏的系数极小;更由于其重要性,所以建在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安全。
Ⅱ 国家授时中心是在蒲城还是骊山
蒲城。
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地处陕西省蒲城县城西,四座200多米的铁塔直矗云霄,还有壮观的天线群和发射机房,这些设施一直有解放军驻守,后来是一个武警中队。很久以来,周边的老百姓都知道这是保密单位,有个代号叫“326”。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个中国的授时台才逐渐为人所知。
我国地域辽阔、海岸线绵长,且为发展中国家,目前阶段来看,短波授时仍然是经济实用的毫秒级精度的授时手段,国家授时中心的短波授时手段在电力、测绘、地震、通讯等领域拥有众多用户。蒲城授时部有BPM短波授时台、BPL长波授时台、BPC低频时码试验台、发播监控室和动力站(维护一座35KV专用变电站和11千米10KV高压线路)。
(2)授时中心授时部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北京时间是中国国家标准时间,它产生于陕西并由位于陕西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为了能把“时间”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几代中国科研人员一次次实现关键技术“零”的突破,达到授时技术自主可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于1966年筹建国家授时中心的前身陕西天文台,向全国提供授时服务。当年首批23名前往陕西天文台报到的大学生之一、曾任陕西天文台台长的漆贯荣说,凭着“就算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也要搬出一座天文台”的斗志,这座位于陕西蒲城县的天文台如期完工并于1971年试播,使我国具备了国土全覆盖的高精度陆基短波无线电连续授时能力。
Ⅲ 北京时间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北京时间的发源地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因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东经120°),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北京时间的发源地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因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东经120°),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Ⅳ 中国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中国标准时间是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发出来的。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4分半钟。
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尼治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包括的范围从东经112.5°到东经127.5°,以东经120°为中心线,东西各延伸7.5°,总宽度为15°的区域。
而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北京时间授时台的选址:
我国现代无线电授时最早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而后由上海天文台租用邮电部的一个短波无线电台发播。然而上海偏居东南一隅,发播信号无法覆盖全国范围,难以适应当时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因此,在1955年,全国科技发展12年远景规划中,将在内陆筹建一个能覆盖全国、精度达到毫秒量级的授时台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初步将台址选在了甘肃兰州市,但是由于和当时的苏联专家意见相左,建台计划暂时搁置。
196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提建设授时台计划,科学院再次派专家赴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勘址,并将台址预选在陕西杨陵。1966年授时台台址最终确定在陕西蒲城县,并以“326工程”为代号开工建设短波授时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时间
Ⅳ 中国授时中心在哪里
中国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中国授时中心全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前身为陕西天文台,是以时间频率研究、授时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日地关系、天体力学、人造卫星观测与研究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全台分设台本部和授时部两部分。台本部包括时频主控系统、科研实验室、天文观测站和领导管理机关,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授时部(即二部)为长波和短波授时电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境内。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国务院1981年首批批准招收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截至2015年10月底,国家授时中心共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9名。设有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及十余个先进的实验室。
自20世纪70年代初正式承担中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国民经济发展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特别是为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项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钱学森先生誉为“中国的一面大钟”。
Ⅵ 北京时间的发源地是那。
北京时间的发源地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
因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东经120°),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 “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处于东七区)。
(6)授时中心授时部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前身为陕西天文台,是以时间频率研究、授时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日地关系、天体力学、人造卫星观测与研究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
全台分设台本部和授时部两部分。台本部包括时频主控系统、科研实验室、天文观测站和领导管理机关,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授时部(即二部)为长波和短波授时电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境内。
短波授时台(BPM)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四种频率(2.5M,5M,10M,15M,同时保证3频率)交替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千米,授时精度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
长波授时台(BPL)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的高精度长波时频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千米,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由由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提高到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使中国授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Ⅶ 蒲城县的授时中心
蒲城授时中心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授时中心(现国家授时中心本部为临潼)。始建于1967年,地址在陕西省蒲城县城西北西山唐宪宗景陵附近金帜山上。1970年9月建成竣工,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代号为‘326’,蒲城短波授时台于1970年12月15日开始试播。电台呼号为“BPM”,发播频率为2。5 MHz、5。0 MHz、10。0 MHz、15。0MHz。
蒲城短波无线电授时台的研制建设工程,凝聚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科研院所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是当时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缩影,如今则为国家授时部。现国家授时中心临潼总部保持的基准时间通过微波与蒲城授时部时间保持同步。
Ⅷ 中国的北京时间授时地方在哪里
北京时间不是在北京确定的,而是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9台铯原子钟(铯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平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
Ⅸ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前身是陕西天文台,是以时间频率研究、授时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日地关系、天体力学、人造卫星观测与研究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全台分设台本部和授时部两部分。台本部包括时频主控系统、科研实验室、天文观测站和领导管理机关,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授时部(即二部)为长波和短波授时电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境内。196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筹建,197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短波授时台试播,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七十年代初,为适应中国战略武器发射、测控和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在陕西天文台增建长波授时台(BPL),1986年通过由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1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国务院1981年首批批准招收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截至2015年10月底,国家授时中心共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9名。设有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及十余个先进的实验室。 2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中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国民经济发展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特别是为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