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
立春,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分,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小满,华南地区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民谚,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广东流行“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小暑,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大暑,一般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白露,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此时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也是各种疾病多发的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体质较弱的公众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进入秋季,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白露,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秋分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在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要举行“竖蛋”的民俗活动。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寒露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此时,我国北方患感冒人较多,如能服点大雪顺安养生汤,对抵抗寒邪袭之体表、口鼻很有益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在大雪前中后三天的酉时(17-19时,肾经主时):食用大雪养生汤。具体方法为:将冬虫夏草3克、狗肉250克、上肉桂3克,用水煎煮(可放调味品),将狗肉和汤一块服下。祛寒育肾。 第二、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可食用下列食品:枸杞肉丝、木耳冬瓜三鲜汤。
冬至,在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小寒,一般在公历1月5日或6日。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谚语。从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于小寒,其实在气象记录中,小寒期间要比大寒冷,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内,所以说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节气。这个节气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但都是菜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广州传统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⑵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食俗”
立春,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分,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小满,华南地区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民谚,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广东流行“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小暑,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大暑,一般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白露,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秋分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在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要举行“竖蛋”的民俗活动。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寒露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此时,我国北方患感冒人较多,如能服点大雪顺安养生汤,对抵抗寒邪袭之体表、口鼻很有益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在大雪前中后三天的酉时(17-19时,肾经主时):食用大雪养生汤。具体方法为:将冬虫夏草3克、狗肉250克、上肉桂3克,用水煎煮(可放调味品),将狗肉和汤一块服下。祛寒育肾。 第二、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可食用下列食品:枸杞肉丝、木耳冬瓜三鲜汤。
冬至,在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小寒,一般在公历1月5日或6日。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谚语。从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于小寒,其实在气象记录中,小寒期间要比大寒冷,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内,所以说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节气。这个节气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但都是菜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广州传统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⑶ 二十四节气都应该吃什么,有什么习俗。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公历2月3-5日交节。
习俗: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
推荐饮食:增辛,少酸,养肝脾。牛肉,香菜,菠菜,鸡肝。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习俗:在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就是干爹的意思。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推荐饮食:防上火,护肝脾。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习俗:惊蛰前后要种大蒜。
推荐饮食:宜清淡,增免疫,防传染。豌豆,黑米,海蜇,荸荠。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习俗: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推荐饮食:解春困,健脾胃,防干燥。红枣,淮山,银耳,党参。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公历4月04-06日交节。
习俗: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推荐饮食:养肝脾,防流感,吃野菜。菊花,荠菜,燕麦,茼蒿。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推荐饮食:护肝脾,防湿邪,祛春火。香椿,土茯苓,豆芽,海带。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我国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与国际通用的公历几乎一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干支历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
⑷ 24节气分别是哪些,对应的都要吃些什么
立春,俗称“打春”。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
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分,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
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
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
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立夏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小满
华南地区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民谚,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广东流行“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小暑,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
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大暑,一般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白露,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秋分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在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要举行“竖蛋”的民俗活动。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寒露时节
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寒露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
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
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
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此时,我国北方患感冒人较多,如能服点大雪顺安养生汤,对抵抗寒邪袭之体表、口鼻很有益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在大雪前中后三天的酉时(17-19时,肾经主时):食用大雪养生汤。具体方法为:将冬虫夏草3克、狗肉250克、上肉桂3克,用水煎煮(可放调味品),将狗肉和汤一块服下。祛寒育肾。 第二、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可食用下列食品:枸杞肉丝、木耳冬瓜三鲜汤。
冬至,在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小寒,一般在公历1月5日或6日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谚语。从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于小寒,其实在气象记录中,小寒期间要比大寒冷,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内,所以说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节气。这个节气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但都是菜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广州传统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⑸ 常州顺安sa_6000气体检测控制器接线方式
安装说明书上的弄嘛,我只知道驰诚电气的,一般都比较简单,最好拍个图片
⑹ 冬至是什么含义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古人
冬至
古人过冬至的习俗
1、夜吃丸子
清代的林维丞写过一首《冬至搓丸词》:“纤手轻搓五夜灯,团圆冬节到今称。小姑笑问新来嫂,昨夜宜男卜未曾。”诗中的“搓丸”就是莆仙冬至搓丸的习俗。相传莆仙山里有个叫顺安的人,因家境贫寒,平时打零工收入少,顺安已经年过30,还未能娶妻,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整日忧心忡忡,时间久了便神经都错乱了。顺安四处求医问药,可是始终无法医好母亲的病。顺安是个孝子,为了让母亲吃得好一点,他变着花样做吃的。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亲十分爱吃。于是,为了让母亲开心,他天天把丸子插在门上、窗上和墙上,多年没有间断过。后来,人们为学习顺安孝顺母亲的美德,每当冬至时都会吃丸子,以教育后代子孙学习顺安的孝心。因为冬至那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一般小孩子熬不到天亮就忍不住要吃丸子,所以莆仙还有“爱吃丸子天不亮”的言语。
2、赠鞋袜,敬师长
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写道“亚岁迎祥,履长纳庆”。明代的江源在《十二月词十二首复次官汝清韵》写道“小至初临生一阳,履长纳庆祝君王。从今日永知何用,刺绣功添一线长。”冬至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代有赠鞋袜给尊长的习俗,表示在足履最长之日祝福老师、长辈健康长寿。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谚语,说的就是冬至也是尊师的节日。至今,民间依然有在冬至这一天请老师吃饭法人习俗。晋西北一般会用牛羊肉盛情招待老师。
3、祭祀祖先
《周礼》中记载:“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注曰: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从周朝开始,每年的冬至都会祭祀天地祖先。在唐宋之时,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到郊外祭天,而普通的老百姓则在家祭祀祖先。
⑺ 每个气节人们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
1、立春,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
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2、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3、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4、春分,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
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5、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
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6、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7、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
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8、小满,华南地区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民谚,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
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9、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
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10、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广东流行“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11、小暑,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12、大暑,一般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
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13、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
14、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15、白露,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16、秋分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在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要举行“竖蛋”的民俗活动。
17、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18、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19、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
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20、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21、大雪,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此时,我国北方患感冒人较多,如能服点大雪顺安养生汤,对抵抗寒邪袭之体表、口鼻很有益处。
22、冬至,在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23、小寒,一般在公历1月5日或6日。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谚语。从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于小寒,其实在气象记录中,小寒期间要比大寒冷,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内,所以说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节气。
这个节气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但都是菜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广州传统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24、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
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⑻ 谷雨经典文案句子
当山谷的雨来了,雨是无限的,一切都被雨陶醉了。庄稼丰收,来年粮仓里将装满粮食。绿草如茵,鲜花芬芳,成千上万的欢乐充满我的心。那么,如何写出关于文案的 句子 呢?以下是我整理的 谷雨 经典句子 ,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谷雨的经典 说说
1、谷雨时节,土地已彻然觉醒,不再沉寂,不再顾盼酝酿,一场透雨之后,已是千般柔肠,万种柔情,敞开了心扉,我和你一起用希望去拥抱每一丝阳光雨露。
2、一滴二滴三四滴,五滴六滴七八滴,春雨滴滴传真情,春风绵绵送叮咛:薪水涨不停,快乐好心情,天天走红运,年年都安宁。谷雨时节,祝你开心。
3、好雨生百谷,好友送祝福,漫天雨纷飞,幸福送身边,淅沥雨落地,幸福生长开,飘洒着喜悦,传递着丰收,祝你谷雨时节大吉大利,生活如意喜迎丰收。
4、春风吹来足, 雨水 生百谷,百草展青芽,救病会萌发。莫言春光无限好,保健防病不可少。谷雨时节湿度大,通风卫生要记下。务请排除干扰,保持身心双佳。
5、好雨知时生百谷,春雨霏霏漫天舞,发送短信送祝福,祝您事业顺利好前途,爱情甜蜜佳人属,神仙眷侣人人慕,开心顺意心情舒,快乐时时与处处,谷雨踏上幸福路。
6、谷雨时节好,雨丝到处跑,传递心中乐,美丽乐逍遥。生活乐呵呵,爱情喜滋滋,事业高乐高,家庭满嘟嘟。天天交好运,刻刻发大财,祝谷雨快乐永不老。
7、借春天的阳光,让你永远光芒四射;借春天的气息,盼你柔情似水;借今天的谷雨节气,为你播种希望的种子,愿我的短信能让你万事顺心,天天快乐。
8、谷雨香椿鱼,美味香满你:小棵香椿叶,洗净与面粉、盐、鸡蛋和水搅匀,放入油锅里炸出一尾尾“香椿鱼”,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香气扑鼻。
9、信息伴着布谷鸟的叫声,声声提醒朋友开始播种希望;好运像谷雨时节的雨水,渐渐增多打在你的身上;天气渐暖,还等什么?赶快行动把事业大干一番。
10、谷雨了,雨水增多了!出门在外常备伞,后备箱里备雨披。树发芽了我念你,花儿开了我想你。问候春风化雨,感情雨润晨晓。雨是柔柔的,让友谊风雨无阻。
11、谷雨时节到,万物有生机,祝你生活超小康,身体健如钢,甜蜜入对成双,吃嘛嘛嘛都香!天天幸福,时时都健康。
12、淡淡的清香,代表了浓浓的思念。暖暖的春风,带着我深深的祝福。缓缓的流水,代表了永恒的友谊。谷雨时节,好雨生百谷,好友送祝福!事事如愿开心足。
13、默默传递的是谷雨时节的默默祝福,真心祈祷的是永远的你开心快乐,谷雨时节送祝福,你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安慰。
14、谷雨节气雨露强,雨水灌溉你心房,甘露滋润心情爽,愿你身体比牛壮,爱情甜甜来滋养,事业如青云直上,好运成对又成双,一不留神奔小康,生活幸福又吉祥。
15、谷雨时节春景美,你我河边泛小舟。柳絮飘飘眼前舞,鱼儿跳跃河中游。心有灵犀一点通,含情脉脉一水间。但愿爱情花开结硕果,早结连理共白头。
16、谷雨时节人繁忙,家家户户播种忙。种下希望满心喜,辛勤灌溉汗水淌。今年是个丰收年,必定粮食储满仓。幸福生活在招手,快乐相伴万年长。
17、气温在升高,催开了花朵;雨水在增加,润泽了万物;希望在发芽,膨胀了信心;日子在变美,幸福了人生。谷雨已来到,愿你沐浴在春天的世界里,好运多多,幸福天天。
18、谷雨季节花绽放,艳阳高照温度涨。春风吹拂花飘香,细雨滋润谷物长。朋友相约播种忙,友情堪比江河长。种下理想和希望,丰收之际笑声扬。愿友谊地久天长。
19、谷雨时节风景美,柳絮飞落杜鹃啼。牡丹吐蕊樱桃红,正是作物耕作时。人生在世应奋斗,抓紧时机莫迟疑。愿君种下丰收果,收获幸福满园春。
20、种下一粒相思豆,春风一吹乐生根,小雨挥洒福散叶,骄阳普照好运开,又是一年谷雨到,点点祝福送予君,谷雨快乐无烦恼,万事如意乐开怀。
21、谷雨时节,送你春天吉祥雨:早晨是细雨,先把福气淋;上午是小雨,财运要降临;下午是中雨,快乐很密集;傍晚是大雨,幸福又如意!谷雨快乐。
22、谷雨时节春意浓,小小春雨贵如油。播下一颗幸福种,待到秋收快乐果。撒下一片平安种,平平安安一整年。祝福不管农闲时,定时定点关怀你。
23、谷雨时节雨纷纷,问候短信情深深;工作忙碌别太累,身体健康记在心;丢掉烦恼不疲惫,朋友情谊别荒废;福运财运都具备,开开心心生活美。祝谷雨快乐。
24、谷雨谷雨,雨水多了,谷子长得更好;薪水多了,肚子填得更好;油水多了,房子装得更好;口水多了,身子养得更好;淡水交情多了,这辈子过得更好。
25、谷雨季节爱播种,心心相印情正红,智慧科学来护理,金秋双双笑脸迎,勤劳浇开幸福花,奋斗划出新航程。祝你谷雨婚姻甜蜜,事业成功。
26、谷雨时节温雨降,温暖身心传心意;花香片片扬千里,关怀阵阵在心田;暖阳轻轻拂大地,祝福暖暖甜你心。谷雨时节,愿你快乐无限。
27、谷雨时节播种忙,祝福伴着种子到:送你一个苹果种,一年苹苹安安;送你一个蜜桔种,四季甜蜜桔祥;送你一个柿子种,天天柿柿顺心;谷雨快乐。
28、谷雨时节,健康提示:湿度渐增大,身体要保重;早晚出门凉,衣物勤加减;鳝鱼和鸭汤,营养能补充;小米和大麦,补血身轻松,贴士送温馨,祝福在心中。
29、谷雨时节人人忙,事事如意又吉祥,问候伴随春风荡,欢笑来到你身旁,祝福连着春雨降,快乐自然到心上,注意身体保健康,开心生活样样强。祝谷雨快乐。
30、谷雨时节祝福多,小小短信表我心,东边送你身体棒棒,西边送你容颜美美,南边送你丰收多多,北边送你钞票鼓鼓。谷雨快乐。
谷雨的民间 谚语
1、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扎。
2、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
3、红薯上皮粪,沟溜 长跑 。
4、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
5、谷雨,谷雨,对雨采茶。
6、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7、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8、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9、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10、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11、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12、 小满 半截仁, 芒种 见麦芒。
13、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14、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15、栽树不紧管,成活难 保险 。
16、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17、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18、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19、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20、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21、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22、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23、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24、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25、谷雨不下雨,农人要受苦。
26、谷雨不种花,心头象蟹爬。
27、谷雨不种花,心里像爬虾。
28、谷雨到 立夏 ,就把小苗挖。
29、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30、谷雨在月尾,寻秧不知归。
谷雨朋友圈句子
1、那些在谷雨的雨里萌发的希望,直接生长于生活的底纹,质朴殷实。
2、和往年有些不同,今年的春天,似乎在不经意间就快要从我们的身边溜走了。
3、目光所及的远方,长风吹乱了旷野的绝望;步履紊乱的思念,寂寞染上了时光的沧桑。
4、谷雨节气的到了,预示着寒潮天气已经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谷雨短信,祝福传心意!
5、我把祝福和希望,埋在这条短信中让它们沿着谷雨时节的雨水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
6、谷雨时节到,万物有生机祝你生活超小康;身体健如钢;甜蜜入对成双;吃嘛嘛嘛都香!天天幸福,时时都健康!
7、谷雨时节百花香,一条信息送四方:东方送你钱树子,南方送你永安康,西方送你好生意,北方送你钱满箱!
8、谷雨时节到,万物有气愤。祝你糊口超小康;身体健如钢;甜美入对成双;吃嘛嘛嘛都香!每天幸福,时时都健康!
9、谷雨时节雨霏霏,生活枯燥显乏味革命工作有些累,自己身体最宝贵作为朋友送关怀:白天多吃水果,晚上早点睡!
10、蓓蕾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绽开花朵,可今年早春的阳光总是那样吝啬,大部分时间被寒冷包围着,像过着冬天一般。
11、这样的谷雨多么美好!没有种过庄稼的人,没有苦苦盼望过耕作和收获的人,怕是永远也体会不到此时的愉悦和欢欣。
12、谷雨时节雨霏霏,糊口枯燥显乏味。革命工作有些累,自己身体最宝贵。作为朋友送关怀:白天多吃生果,晚上早点睡!
13、田野里,有老农戴着斗笠,披着塑料布,在田埂上走,一步一滑的,这边看看,那边望望,他只是随便走走,散散步吧。
14、早晨是夸姣的开始,夜晚是烦恼的结束。谷雨是播种的时节,明天将是收成的开始。不论晴天雨天,愿幸福快乐与你同在!
15、好雨知时节,思念情切切;空山新雨后,愿你乐个够;山色空蒙雨亦奇,好运共你长相依;天街小雨润如酥,谷雨问候祝幸福。
16、谷雨是播种时光,请种下梦想,用努力灌溉,有执着施肥,伴希望成长;不久你若收获金玉满堂,记得与我共享。祝天天开心。
17、春暖花开,好运常来;一条短信,满含祝愿;温馨祝福,快乐无边。一声问候,祝你:谷雨播种,来日丰收;好运常伴,时时笑开颜!
18、谷雨时节祝福多,小小短信表我心:东边送你身体棒棒,西边送你容颜美美,南边送你丰收多多,北边送你钞票鼓鼓。谷雨快乐!
19、过完 春节 后,开始是几场春雪飘然而至,接着又是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因此,桃李争相怒放,杜鹃漫山竞妍的景象实在难得一见。
20、谷雨播种好时节,愿天狗守护你;东风洋溢你;家人关心你;爱情润泽滋润你;财神宠信你;朋友忠于你;我会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
21、好雨生百谷,好友常祝福!愿妈妈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谷雨好时节中,快乐度过每一天!
22、谷雨,谷雨,有谷就要雨;谷雨,谷雨,金谷来及雨;谷雨,谷雨,好谷来好雨;谷雨,谷雨,有情便有意;祝你谷雨幸福甜蜜,快乐如意!
23、在今天谷雨的好时节里,祝你每天拥有:蓬勃的激情,执着的热情,雄壮的豪情,甜蜜的爱情,洒脱的表情,开朗的神情,快乐的心情!
24、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时节。每年月日——日视太阳到达黄经°时为谷雨。
25、谷雨谷雨,雨生百谷。谷养生灵,雨润万物,谷长大地,雨滴星辰。谷雨到了,愿你:事业如谷,丰收在即!心情如雨,爽朗清新!谷雨快乐!
26、今天谷雨好时节,让我的祝福像绵绵春雨,片片花香常伴你左右。默默祝福,句句 心语 ,声声关怀,连接着满肉痛快,将快乐的一天送给你!
27、水在流,鱼在游,忘掉所有的忧愁;风在吹,雨在下,很想让你笑一下;朋友心,如我心,跟你聊天最开心;天有情,地有情,今天谷雨好心情!
28、谷雨谷雨,吉祥春雨:早晨细雨福气淋,上午小雨财神到,下雨中雨快乐随,傍晚大雨降幸福,晚上大家齐报到,送你健康和平安。谷雨快乐!
29、谷云飘出好运来,谷阳照射鸿运开,谷雷声声财运到,谷雨顺安把你赖;谷雨祝福不断送,愿你幸福乐开怀,祝你万事放光彩,幸福美好时时在!
30、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的果实;种下火热的梦想,开出绚烂的花朵;送出真诚的祝福,迎接幸福的生活。谷雨时节,愿你万事如意,快乐永随!
31、收起寒冬的烦恼,晒晒春天的娇俏,播种青春的美梦,挥洒智慧的锄镐。愿你谷雨节气,生活节节高,幸运圈圈绕,事业红火火,爱情甜蜜蜜。
32、谷雨时节到,虽然气温渐转高,但是早晚仍凉凉,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感冒!过敏体质人注意,预防花粉保健康!祝你幸福又吉祥!
33、微风是温润的,温暖万物;雨水是爽朗的,沁润心田;空气是清新的,涤荡心扉;问候是真挚的,打动心弦。朋友,谷雨来到,愿你开心,心情愉悦!
34、谷雨时节雨水丰,雨落屋檐响叮咚。静坐家中思绪浓,心头牵挂如雨重。望断天涯路难通,情到深处泪双流。愿你谷雨体安康,事事如意心意同!
35、雨轻飞,春和景明心情美;雨儿飘,烦恼忧愁全都消;雨细细,朋友思念不可替;雨漫漫,滋润万物多灿烂。谷雨到,愿你雨中笑,洗去尘埃心情妙!
36、一场春雨来,两眼望新麦,三种清新在,似是心花开,五谷丰登抬,留下生机在,齐把谷雨赞,八方养育人,酒也难抵贵,十全十美来!谷雨快乐!
37、我的心情,仿佛数之不尽的谷粒:你的人生,收获就像满满的谷仓;这个时节,扔掉旧日过期的谷壳。谷雨时节已经来到,让我的信息带给你好运!
38、谷雨节,送你春天好运雨:早上是细雨,后把福气淋;中午是中雨,财运要来临;下午是大雨,富贵来匆匆;晚上是爆雨,幸福如意又健康!谷雨速乐!
39、谷雨谷雨,鼓吹下雨,雨下多大,谷稻开花:朋友朋友,鹏程好友,友谊多长,山水流淌,关心关心,关怀暧心,关心多久,四月十九。谨此一日!
40、每年 清明 节,我回老家祭祖,看到后山上的映山红开得如火如荼,我就采撷一束花儿带回城里,插在花瓶中,一连数日,花儿还是那样娇艳欲滴。
谷雨经典文案句子相关 文章 :
★ 谷雨文案唯美句子
★ 谷雨优美文案句子
★ 简短谷雨感言句子合集
★ 谷雨文案创意句子
★ 伤感唯美的感人文案句子
★ 24节气谷雨文案以及图片大全
★ 有关谷雨的谚语
★ 24节气谷雨文案以及图片大全(2)
★ 经典问候短信问候语
⑼ 24节气对应吃什么食物
24节气对应吃的食物如下:
立春,俗称“打春”,在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雨水在北方旧俗里,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节日习俗,每逢这时,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其中典型的礼品被称作“罐罐肉”,即用砂锅炖了猪脚、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送给父母,以对他们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和敬意。
惊蛰,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
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干燥,因梨生津解渴,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山东的一些地区,惊蛰日人们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春分,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春分得吃驴打滚,以求避邪祈福。驴打滚来历不凡,光看它的加工材料包括大黄米面、黄豆面、红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足以符合营养膳食指南上的食材多样化这一条。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清明,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南北各地有吃馓子(古时叫寒具)的食俗。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
谷雨,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来喝。
北方有谷雨节气吃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树萌发嫩芽,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的食用历史已逾千年,汉代即已遍布大江南北,从达官贵人到民夫走卒均可享用。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小满,《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入紫苏。
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夏至,“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
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日“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小暑,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大暑,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在我国北方,大暑时节流传着吃面条、饺子、鸡蛋等习俗。
立秋,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
经过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
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白露,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
湖南一带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风俗,每年白露节,家家户户都以称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甘甜温热,最适秋天。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福州人在白露这天吃龙眼的习俗由来已久,认为龙眼很补;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秋分在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寒露的另一大习俗是吃螃蟹。古人诗日:“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
民间也有“九雌十雄”的谚语。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上等名贵水产。“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故寒露民间亦有吃柿子的习惯。
霜降这天,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霜降时节的习俗也有很多,云南广西一带还过霜降节。壮族的人们讲究吃汤圆、杀鸭子、祭祀祖先、游神赛歌、庆祝丰收。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亦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小雪,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在中国北方,小雪时节一般的人家都要吃涮羊肉。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大雪,俗语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旧时每到大雪节气,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准备腌肉,称为“咸货”。
用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
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邱炳军:《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至于北方民族,这个时候已相当寒冷,像是在包头地区有句俗谚说“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大雪季节到,就是杀猪准备年货的时刻。这个时候,无论谁家宰杀牲畜,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东家准备食物、小酒、小菜宴请,因此小雪、大雪季节都是家族亲友们叙旧联络感情的时刻。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吴地苏州过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遗风,以冬至夜为岁末,所以过冬至就是过年。苏州人过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团圆饭”,饭菜名字都很雅致,蛋饺叫“元宝”、豆芽叫“如意菜”、粉条叫“金链条”、鱼叫“吃有余”等。
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明、清已有。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圆”寓意“圆满”、“团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小寒,每逢小寒节气,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小寒之后腊八节也是同样要吃腊八粥,之后便年味渐浓。
寒节气习俗饮食有很多,吃糯米饭、腊八粥、饭菜、黄芽菜等。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
大寒民间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如老北京大寒吃“消寒糕”,广东人吃糯米饭,南京人喝鸡汤,安徽人炸春卷等。大寒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
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