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有哪些数据值得关注
其实在这里面有很多的数据都是值得关注的,比如说在这一个统计数据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在2020年我国很多的传染病发病数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在公共卫生方面支出占比相对来说是很高的。由此便可说明2020年我国在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是更多的,并且也是得到了明显的成就的。
那么这一点其实也和现在大家的这种卫生健康意识有关,大家会发现在历经了新冠肺炎之后,大家对于这种传染性的疾病的警惕度也是在逐渐的增强的。在原来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并不把它当回事情,但是在经历了这一次事件之后,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比较严重的。如果说不对他去重视起来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所以说像这种病毒类的传染疾病,随着大家意识的提升,相对来说感染的人群数量也是在不断的减少。
㈡ 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人的平均寿命是79岁。
拓展资料: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是指,2030这一年出生的国民,他们预计中国平均寿命能够活到79岁。但由于这一数字须基于当前人口环境数据计算,因此,该指标更多是体现当下,是衡量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京沪人均预期寿命过80岁 浙江省居第四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9岁。
分省来看,上海、北京均已超过80岁,遥遥领先其他省份。预期超过70岁的有26省(市、区),青海、云南、西藏三地预期寿命处于68至70岁区间。
第一位的上海与最末位的西藏,预期年龄相差12.09岁。排在前15个省(市、区)中有13个属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排在后面全部为内陆省份。
55年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2岁
从人均预期寿命历史数据看,1960年至2015年,55年间中国国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了32.64岁,增幅达75%。据世界银行数据,196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43.35岁,1970年为58.68岁,1980年为66.52岁,1990年为69.03岁,2000年为71.73岁,2010年为75.01岁,至2015年为75.99岁。
数据还显示,从2012年开始,中国香港成为世界上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2014年人均预期达83.98岁,超过日本的83.58岁,而日本长期以来都是全球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
㈢ 西藏工作的四件大事是什么
1、聚焦助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提案者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提案112件,占提案总数的32.47%。
上述提案中,关于“十四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议以及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均为西藏自治区“十四五”行业规划编制提供了新思路。关于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2020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衔接人社部门公招学前教师计划1725人、“未就业大学生学前特岗计划”3390人,从提高质量、严格管理、保障待遇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学前教师队伍的建设。
2、聚焦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案者围绕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提出提案50件,占提案总数的14.49%。关于西藏自治区禁止不可降解塑制品(“白色垃圾”)污染的建议,有关部门按照《西藏自治区“白色污染”治理攻坚站行动总体方案》强化统筹部署,强力推进实施。
3、聚焦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案者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提出提案44件,占提案总数的12.75%。有关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差异化发展、推动日喀则市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的建议,为助力西藏自治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特别是建设国家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提供了参考。
4、聚焦助推守边固边富边强边方面,提案者围绕边境小康村建设、完善边民社会保障、加快边境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提案16件,占提案总数的4.64%。关于建立边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贴制度的建议,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积极向中央有关部委汇报沟通,争取中央支持。
当地政府系统建议提案
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积极通过提案履职建言。围绕西藏自治区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巩固决战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任务,聚焦助力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等方面,共提交提案374件,立案345件,现均已按时办复完毕。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0年起,西藏自治区启动并实施西藏自治区政府领导领衔督办重点建议提案工作,这在当地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史上尚属首次。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齐扎拉主持召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㈣ 除了拍电影,其他方面“一塌糊涂”,成龙真的是这样的人生吗
不是的,成龙不单单是拍电影,他还热心参加公益,一直坚持做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还有成龙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方便了。所以不可以说成龙其他方面一塌糊涂了。
可是签证官就开始各种为难,问他干嘛去美国,他采访过谁呀,记者也是没有办法,就说了几个,其中就有成龙,签证官非常兴奋,说真的吗?成龙他人看起来怎么样,是不是非常随和?然后就这样签证过了。这件事就说明了成龙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给我们带了很多方便了。因为国外的人相信他的人品了。
㈤ 西藏大学医学院的介绍
学院创建于1972年,其前身为西藏自治区卫校,1978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西藏医学院,1982年全区大中专调整时西藏医学院下马,后与原自治区护士学校合并重建西藏自治区卫生学校。1993年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援助下,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西藏大学医学专科学校筹备组成立并挂牌。1995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西藏大学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成立。2001年并入西藏大学,更名为西藏大学医学院。办学三十年来,已为西藏地区培养了近6000名医疗卫生人才,成为西藏大学医疗卫生战线的骨干力量。为加速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已成为西藏培养现代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
㈥ 忠于党的卫生健康事业具体表现是什么
记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八个字就行了,那么你的卫生事业就是要围绕为民这两字做文章,做有效的医疗产品,做有效的医疗服务,做物美价廉的医疗产品和服务,才是忠于党的健康事业。
㈦ 县卫生健康局好不好
您好,县卫生健康局好。
是好单位,主要是卫计局改革而来,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辖区疾病防控规划,卫生应急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及辖区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等事项。辖区内疾控中心、防疫站、各大医院、卫生服务机构、卫校等均是卫健局管理的事业机构。
县卫生健康局的职责是:1、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人口监测预警,研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计划生育配套政策;2、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3、承担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4、负责管理所属卫生健康事业单位,组织实施卫生对外合作交流和卫生援派有关工作;5、牵头制定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全县卫生健康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6、组织拟订并实施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制定并组织实施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等政策措施;7、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㈧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2021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结合西藏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母婴保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注重社会效益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母婴保健工作,把母婴保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必要条件和物质帮助,使母亲婴儿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鼓励、支持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母婴保健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母婴保健技术,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自治区对边远、高寒、贫困县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重点扶持。第二章母婴保健第四条医疗、保健机构依法为公民提供婚前和孕产期的保健服务,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为新生儿和婴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第五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婚前医学检查实施办法,对婚前医学检查规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在城镇依法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在农牧区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第六条经产前诊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医学意见:
(一)育龄夫妻一方或双方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二)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三)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四)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第七条依照本办法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接受结扎手术的费用不享受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的由受术者所在地人民政府解决;干部职工由所在单位或企业解决。第八条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医学检查。第九条大力提倡住院分娩。不能住院分娩的,应当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接生员进行消毒接生。第十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自治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规定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第十一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孕产妇、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及出生缺陷统计报告制度,并负责汇总和上报。第三章管理与监督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实施工作;
(二)对母婴保健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指导和帮助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母婴保健工作;
(三)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乡村医生和家庭接生员进行培训,提高母婴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人员进行管理与监督;
(五)对母婴保健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行政执法检查。第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领导辖区内的母婴保健工作。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第十五条妇联、工会、共青团和村(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第十六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规定,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母婴保健工作,建立医疗、保健工作规范,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采取各种措施方便人民群众,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专项服务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母婴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经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的,颁发母婴保健技术资格证书。第十八条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开展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的,由自治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施行助产技术服务、终止妊娠、结扎手术的,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第十九条自治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测和技术指导。第二十条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为当事人保密。
严禁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
严禁违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医学技术鉴定组织,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从事医学技术鉴定的人员,必须具有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由5名以上人员组成,由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人选,同级人民政府聘任。
自治区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终极鉴定。
㈨ 卫生健康局的的职责是什么
1.
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关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组织拟订全区国民健康政策...
2.
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建议。组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管办分离...
3.
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免疫规划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落实。负责卫生应急工作,指导全区卫生健康应急能力建设...
4.
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负责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
㈩ 西藏民主改革50年的成就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00六至二0一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着提高。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较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具有较好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这些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3)“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二0一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朝阳村三组农民高俊生一家在晾晒玉米(2004年10月24日摄)。 2000年,农民收入问题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受到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被写进文件。此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从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五年来,中央高密度兑现“重农”承诺,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已经启动,并不断加快。 新华社发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7)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8)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9)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10)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1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高技术产业,要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生物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构,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平战转换能力。
(13)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营利性公用服务单位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14)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产业,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开发利用煤层气,鼓励煤电联营。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实行油气并举,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扩大境外合作开发,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水利建设,要加强大江大河治理,统筹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调配,控制地下水开采,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交通运输,要合理布局,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展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原材料工业,要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矿产开发,要加强重要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增加资源地质储量,规范开发秩序,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国际合作。要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和信息引导,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西藏的面貌。 “十五”期间,西藏拉萨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面积已达54平方公里,是50年前的18倍;城市道路总长由50年前的1公里增加到241公里;拥有宾馆、招待所220多家,具有年接待600万旅客的能力。 这是拉萨夜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5)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16)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7)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统筹做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8)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19)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20)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七、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1)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强改革开放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开放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22)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23)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健全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各类企业都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4)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