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有,指代不同、侧重表达不同、引证解释不同,具体如下:
一、指代不同
1、大家闺秀
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2、小家碧玉
旧时指小户人家腼腆善良的美丽女子,也具才德。
二、侧重表达不同
1、大家闺秀
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2、小家碧玉
指小户人家腼腆善良的女子。
三、引证解释不同
1、大家闺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白话文:
“顾家的媳妇,外表美丽,内心聪明,当然是女流中杰出人物。”
2、小家碧玉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
“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
B. 在古代女诗词人中,李清照排第一,那谁能排第二呢
文采斐然的李清照被视为中国“第一女词人”,那谁能排在第二位呢?能够排在李清照后面的古代才女,当属谢道韫,她与李清照的命运、性格极为相似,均有年少时的活泼自由,也有晚年坚强豁达的心境,二人作文,也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图
C. 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的意思
顾家的媳妇,外表美丽,内心聪明,当然是女流中杰出人物
清心,指美丽内在,玉映,指美丽外在。闺房,指女流。秀,优秀
D. 在古代人眼里,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有很大区别,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古代人喜欢用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来形容女子,这两个词在字典上是一对反义词,是两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在古代人眼里,家族门第极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包括对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区分。
概括地说,在气质方面,大家闺秀高贵优雅,气质沉稳,小家碧玉俏皮可爱,楚楚动人;在学识涵养方面,大家闺秀见多识广,知书达理,小家碧玉多读大众书目;在言行举止方面,大家闺秀大方得体,小家碧玉纯真自然……
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并无好坏之分,是各具特色的两种气质类型,各有其美,美中有异。
E. 大家大家,长啥模样
大家闺秀 ( dà jiā guī xiù )
解 释 旧指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女子。现泛指富贵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之秀。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示 例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五卷:“与诸女士茶话良久,知是~,与公皆有世谊。 “姑娘既是位~,怎生来得到此?”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近义词 千金小姐、金枝玉叶、闺之秀
反义词 小家碧玉
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区别
不同的家境培养出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不同的性格。大家闺秀的气质沉稳,眉目疏朗,喜怒哀乐不全角于色,待人接物礼貌周全,在社交场合大方有度,知书达礼,赢的长辈的称赞,同辈的欣赏。而小家碧玉呢?长的也许俏丽,性情也许温柔,性格也许活泼,在大场面里,两眼一闪一闪的露出惊喜的神态,动作有些拘谨,楚楚动人。让男人陡增“护花”的勇气。
大家闺秀由于所受的教育程度比较高,从小就受到比较严格的行为的约束和礼教的规范,她自视甚高,一般不会主动示爱,文绉绉的以诗传情,烈焰奔腾在暗流之下;而小家碧玉则没有那么多的沟坎门楣的羁绊,很实际的一招一惹,使一下小性子,将男人头脑搞的不由自主的晕晕乎乎。这样大家闺秀得到了所谓的“柏拉图”之爱,而小家碧玉则享受着凡俗尘世的爱情。
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活动空间宽敞的知识氛围中女孩,她们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在她们的脸上就呈现出大家之气。反之则不然。
小家碧玉最大的特点是“秀而不媚,寒而不清”.
大家闺秀最大的特点是“知书达理,喜行不言色”.
F. 皇家闺秀什么意思
皇家闺秀,意思是出身帝王家的有才德的女子。
皇家,即皇室,亦指王朝。闺秀,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品行优良的女子。
这四个字源自成语“大家闺秀”。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说到皇家闺秀,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班婕妤。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被汉成帝封为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
班婕妤自幼聪颖,相貌俊秀,读书甚多,少有才学,工于辞赋,有集一卷,可惜大部佚失,现仅存《自悼赋》、《怨歌行》、《捣素赋》三篇。
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使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了亦妻亦友的知音地位。
G. 漫伤林下失风流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用了林下风流的典故,直译过来就是不要为失去金夫人这样的林下风流而伤感。仅此一句可知是悼念女子之句因为其中有个典故是谢道韫的,就是那个有咏絮之才的东晋才女。
《世说新语·贤嫒》:谢遏绝重其姊,张玄下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后人用林下风致形容有才华而性情飘逸的女子。
介绍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女,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诗人,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汉代的班昭、蔡琰等齐名。
适婚的年纪,嫁给书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故事,人称“咏絮之才”,在《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H. 哪个昆剧团演的《牡丹亭》评价最高,最经典
肯定是 白先勇版本的~ 苏州昆剧院的 青春版 最有味道 青春版《牡丹亭》由着名小说家白先勇改编,他对名着进行如此改编的初衷就是要让高雅文化能够雅俗共赏。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轻演员出演,符合剧中人物年龄形象。在不改变汤显祖原着浪漫的前提下, 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将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剧组主创人员: 白先勇 汪世瑜 张继青 王童 任永新 曾咏霓 林克华 白先勇创作理念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制作昆曲《牡丹亭》。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这部扛鼎之作《牡丹亭》是传奇中的国色天香花中之后,五十五折的剧本,架构恢宏,剧情曲折,上两次演出,只见一斑,编演一出呈现全貌精神的《牡丹亭》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这回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让我终于圆梦。 这次我也参加了删编剧本的工作,我和编剧小组的其他成员认认真真琢磨了五个月,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完,从第一出 标目 演到最后一出圆驾,基本上保持了剧情的完整。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我们的剧本也就贴近汤显祖“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 ”,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汤显祖笔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终于返回人间,与柳生梦梅结成连理。在《牡丹亭》中给予爱情最高的礼赞,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冲破礼教,感动冥府、朝廷,得到最后胜利。《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 青春版牡丹亭 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座巍巍高峰。 一般《牡丹亭》的演出本偏重杜丽娘,以旦角表演为主。我们的剧本,还原汤显祖原着精神,加强柳梦梅角色,生旦并重。因此, 拾画 、 叫画 这两出经常演出的巾生代表作,我们捏成一折,做了适当的改编,更加凸显其重要性,三十分钟的独角戏,将巾生表演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与第一本杜丽娘的经典折子 惊梦 、 寻梦 旗鼓相当。汤显祖笔下的柳梦梅远不止于儒雅俊秀的“梦中情人”,亦是一介不畏权势,敢与理教抗争的傲骨书生。如此,我们的剧本生旦戏双线发展,达到了对称平衡之美。 老剧种的青春传承 “案头”的文学本编好后,还得经过“场上”表演的试验。我们的总导演是有“巾生魁首”之誉的浙昆名演员汪世瑜,他有五十年的舞台经验,由他逐出排演过后,几经修改,我们的演出本终于定稿。 青春版《牡丹亭》选中了俞玖林及沉丰英分饰柳梦梅及杜丽娘,两位青年演员属于苏州昆剧院的“小兰花”班,形貌唱作俱佳,是极具潜力的两块璞玉,但玉不琢不成器,于是我们大力敦请汪世瑜及江苏省昆剧院饮誉中国昆曲界的“旦角祭酒”张继青跨省跨团进驻苏州,亲自指导并传授。这也是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之一,借着一出戏的排演,完成世代传承的重要工作。 昆曲这项曾经独霸中国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一直遭到传承危机。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日后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汪世瑜、张继青正是这些“传”字辈老师傅亲手调教的接班人,汪世瑜师承周传瑛,张继青受教于姚传芗。而今“小兰花”班的俞玖林拜师于汪世瑜门下,而沉丰英亦由张继青正式收为门徒,在传承意义上,二人也就隔代继承了“传”字辈老师傅一脉相传的表演风格。这是属于昆曲表演艺术中正宗、正统、正派的格调。(文/白先勇) 评论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倾倒众生 文\击节而歌 姹紫嫣红的5月,白先勇先生携着他后半生钟爱所系的《牡丹亭》第四度进京,能容纳约3000人的北展剧场,11日的上本演出再次爆满,更巧的是,这正是白先生青春版《牡丹亭》的第100场演出。 人海中的我偷偷观察了一下,30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占到80%,更青春的学生要占到50%;还有呢,多是女同胞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而来,男同胞们大多身边都伴着佳人一道儿的。 白先生力挽狂澜,在昆曲年轻一辈传继无力的情况下,策划的青春版让中国最美的古典戏剧再次大放异彩,演绎古典美的,年轻化,欣赏古典美的,年轻化,深蕴古典美学的昆曲,也年轻化。所谓青春版,大抵意义在此? ——惊鸿一现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青春版的《牡丹亭》中,这段点睛之笔竟然由汤显祖本人上场演绎,一现惊鸿啊!此段演完,汤先生转身对着观众,负手长立,舞台的灯光逐渐黯淡下去,于昏黄之中慨然长立的汤先生,此时竟生了些仙气氤氲的味道! ——清心玉映杜丽娘 看牡丹亭之前,在网上搜索资料,听得许许多多的人说华文漪的扮相最美。 现场沈丰英饰演的丽娘之美,是让我爱极了的。由于坐在25排,丽娘的美,是近观不成的了。于远观之中,那略略低眉颔首的羞涩姿态,那微微上扬的万分淑仪的嘴角,那水袖轻挥的盈盈身段,那柔弱细软又声声含情的声段,一个端美淑仪、清心玉映,温柔似水又内心炙热浓烈的宋代大家闺秀,就这样把我们带进了她生生死死的爱情神话里。 如果要细细评论丽娘之美,首先应是眉目含情之美,礼教森严的杜太守百般严苛教导出的女儿,举手投足、张口闭口间须得极尽大家闺秀的风范,而丽娘情深如此,这扇心灵的窗户,挡也挡不住满眼的情。我还细细看了丽娘的剧照,每一张和柳生的对视中,均止不住深情。丽娘之美,其次在于声音之美。柔若无骨,千回百转。恰如丝丝袅袅的烟,我生生听出了几许缠绵。 在此之前,听过张继青、华文漪版本的,甚至梅兰芳的录音,若论华丽和丰富之美,若论沧桑之美,若论婉转之美,大师们胜过一筹。可大师们演绎丽娘之时,都已“青春不再”,我们听得出的唱腔之外的韵味,也得于丰实盈厚的岁月沉淀。沈丰英版的丽娘,以青春年少之身演绎牡丹般娇艳正浓之人,多了许多青春柔美的味道。这种青春,有些逼人地真实,甚至闭上眼眸,耳中丝丝婉转,恍然以为不在今世,而在宋代了。 ——舞台、服装及音乐之美 首先狂赞青春版的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尤其是丽娘和花神的服装。狂赞服装和美术设计——着名电影导演王童,据说花神服装上的图案都是他用画笔一笔一笔地画上去的。我睁大了眼睛,貌似觉得那是巧夺天工的苏州刺绣(更来证实确实是啊),你想想看,或浓艳、或秀雅的牡丹、杜鹃、梅花、百合、墨兰等等不同花色,栩栩落在柔白细软的丝质绣服上,那是何等的绮丽、古雅啊。(哭啊,好多图贴不上来,回头再找补吧) 《牡丹亭》的舞台十分古典、写意。昨天花神出场的两段很是经典啊,分别是惊梦和离魂那两出。惊梦那出,十位花神姐姐在几位花神哥哥的引领下,分作两路,悠然出场,花神们莲步轻移,裙裾生风,裙摆若水波般灵动,披风随之飘飘扬扬,又有激情壮美的音乐想起,当时不禁想大呼:神仙姐姐啊!。“离魂”一场戏,杜丽娘在花神的簇拥之下,身披曳地的红色大斗篷,慢慢走向舞台深处。渐行渐远的杜丽娘手拈一枝梅花,蓦然回眸之际,音乐响,黑幕之上一束亮光,摄人心魄之美啊! ——争议 尽管白先生的牡丹亭遭到南北一些传统昆曲艺术家的非议,认为青春版的主演的身段唱腔尚需锤炼,认为以短短一年的时间排练整整一本戏,实在有粗制滥造之嫌疑,老先生们忽略了,在美轮美奂的昆曲艺术的生存和极端高雅之间应该如何择?当大众开始为古典美而震撼的时候,昆曲回春的时候也到了。 ——完结篇 “美的东西,人人都会喜欢”,国学的美,昆曲的美,使国人的自信力被西方文化冲击的四处逸散的时候,似乎又慢慢凝聚起来。前两天还跟人争论文化复兴的问题,现在国学回暖,昆曲回春,我们的文化复兴还有多远呢?
I. “林下之风”作何解释有何典故
原文是“林下风气”,出自《世说新语》“贤媛”篇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王夫人”就是谢道蕴,“顾家妇”,应该是位张姓贤德,“林”指“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中评价人物时,常以其为标准。这位尼姑对这两位妇女的评价,是说“顾家妇清心玉映”,但只是闺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而谢道蕴具有“竹林七贤”的风骨,在气质上胜过她后来大多用“林下风气”形容妇女的飘逸出尘“林下风气”当然要高于“闺房之秀”,这也是成语“林下风气”的典故。与此同义的成语还有:林下风度、林下风致、林下之风、林下风范、林下风韵、林下高风、林下清风等等。👍👍👍👍👍👍👍👍👍👍👍👍👍👍😊😊😊😊😊😊😊😊😊😊😊😊😊😊😊😊
J. 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什么意思
顾家的媳妇,外表美丽,内心聪明,当然是女流中杰出人物
清心,指美丽内在,玉映,指美丽外在.闺房,指女流.秀,优秀。
-
-
-
-
-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