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埔军校现在还有吗
黄埔军校还存在,但已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50年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黄埔军校历史: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军校一至四期的毕业生共4981名。以军校学生为主组成的革命军,参加了统一广东的战役与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人才辈出:
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着名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数以百计。
‘贰’ 黄埔军校六期学员照片
市面上,8成新,大概是一千左右。你可以开个价,我太外公是第十六期的,英年早逝,连相片都没有,急求。
‘叁’ 黄埔军校学员照片
解放前期黄埔军校是世界四大着名军校之一,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人才,每个人肯定有记载,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没有继续招生,作为旅游景点,我个人觉得很可惜.
‘肆’ 哪里有黄埔军校学员照片
没有见过这类照片,在广州黄埔军校旧址有一面墙,那里有各期学员名单。据载:当年在广州黄埔毕业的只有七期;由于多种原因第十三期学员,是在抗战时提前毕业的。
‘伍’ 黄埔军校在哪里现在是什么样子
黄埔军校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现在是对外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着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5)现在的黄埔军校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东部黄埔岛上创建的陆军军官学校,也是国共合作创办的着名军事学校。
孙中山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受到鼓舞和启发,逐渐认识到他从事革命斗争一再遭受挫折,主要是没有革命政党和革命军队。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组织一个能结合各阶级尤其是工农群众的政党和创办军官学校,孙中山表示赞同。
在国民党一大召开期间,孙中山正式决定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入校学习,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致开学辞,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黄埔军校最高领导机构是校本部,由孙中山(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党代表)组成,之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6个部。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了对军校的领导。1924年秋,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4月又兼军法处处长,后又兼任国民革命军东征总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以后,军校政治部主任由共产党员熊雄担任,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恽代英、张秋人、萧楚女、聂荣臻等先后分别担任了军校的各种领导工作。我党还从全国各地选派了不少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到军校学习,形成了革命的骨干,对军校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军校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苏联建军的有效方法,加强政治教育,使政治教育与业务、学科、术科相结合。在政治教育中,周恩来接任政治部主任后,亲自讲授“军队中之政治工作”。
军校在政治教育中通过上政治课、“革命军格言”、“士兵日课问答练习”、教唱民歌、群众纪律教育等方式进行。
‘陆’ 黄埔军校现在还有吗
广州的黄埔军校只剩下遗址,学校已迁至台湾,学校名已变更继续办校。现在,解放军体育学院是广东地区最重要的军事院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黄埔军校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广义上讲黄埔军校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着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旧址修复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
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介绍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
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
其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焚烧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
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
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此外还有中山公园、仲恺公园、黄埔公园(又称中正公园)、济深公园;张之洞倡建的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港等景点。
孙总理故居
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1928年11月,在校园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孙中山纪念碑。1930年在纪念碑顶上竖立孙中山铜像。纪念碑的造型独具匠心,利用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及铜像,构成“文”字,暗含了孙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
7级代表军校在此办了7期,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也指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中国大陆共办了12期。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为胡汉民的笔迹。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和平、奋斗、救中国”。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面刻有总理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孙中山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其铜像,与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山陵和澳门孙中山纪念馆的孙中山铜像一致。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着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柒’ 黄埔军校是谁创办的 ,现在还在吗
现在不在大陆了。
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最着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
‘捌’ 为什么黄埔军校旧址还有部队训练他们是军人还是纪念馆人员摆设给游客看的感觉他们不像军人大块肌肉样
发现城市和乡村的美景,分享文旅生活。
黄埔军校的名气很大, 但是到了广州,很多人又会忽视黄埔军校旧址这个景点。我两次去广州,两次到长洲岛上去看黄埔军校旧址。不过这次去广州,赶巧碰上了广州一年中最炎热的几天(7月底),骑着单车到长洲岛上去看黄埔军校旧址,那种感觉还是让我记忆犹新。不过我觉得值得的,因为在我眼中,这样的一个景点,游览的时候能够学到真东西,看到真正的文化和历史。
现在黄埔军校旧址所在地,基本上就是当年黄埔军校的所在地,这里要首先说下为什么当年孙中山先生选择在这里开办军校。在黄埔长洲岛上,清朝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设置的有陆军小学堂,这里的校舍都还存在。并且这个岛内四面环水,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岛内还保留了清朝死后建设的多个炮台,让整个小岛成为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天堑,十分适合在这里练兵习武。这样的环境在当时情况下,既能节省资金,又能保证安全,于是这里就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最佳选址地。现在长洲岛上,还有海军在这里,参观黄埔军校要从部队的营区里穿过,是为数不多的建造在部队营区附近的景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黄埔军校旧址门口的一句话,这两句话是1923年孙中山先生发出的号召,也成为了当时勉励黄埔军校学员为了革命而奋勇向前的一种动力。时至今日,很多游客到了黄埔军校旧址看到这句话,不由自主地就会进入情境之中。
在大门两侧,各是两个卫兵室,里面还原了当时军校卫兵在这里生活时候的室内摆设,不过这些摆设应该都是真正的遗留下来的,无论是毛巾还是军装或者是盆子,都能看出是现在的物件,这都是一个象征,代表了当时卫兵在这里的生活。
走进去挂着陆军军官学校的大门,进入到校本部的走马楼,这个楼原来是一座祠堂,是一座四合院,总共有两层,当时黄埔军校的师生就是在这个地方上课学习的,也正是这个院子里,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是一些人捐款修缮的,所以其实一些东西都是还原的,并没有真正的遗迹存在,所以在门口的卫兵室内,那些东西才会让人觉得“很假”。
走进院子,会发现其实整个院子的面积不大,楼也并不是很高,通往楼上的阶梯是那种木头做的,走上去咯吱咯吱响,也算是有特色。一层没有多少看点,主要的一些看点都是在二楼,展现的都是的当时黄埔军校的学员和老师生活学习的一些原貌。
不过在去二楼之前,这次去在一楼又发现了一块很有价值的景观,在一楼的长廊里,我去的时候刚好在举办一个“历史的丰碑——黄埔军校校史展”的一个主题展,主要是利用图文的形式,展现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的黄埔军校,先看完这个图文展览,再去看二楼的一些陈设,我觉得会更好。
二楼的房间很多,这里我来做一个分类,主要方便来陈述,可以说黄埔军校的校舍的设置是很合理的,生活区、学习区、办公区和休闲区都是分开的,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窘迫,但是在窘迫之下,这些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也绝对算是一流的。
先来说自习室和教室,这算是学生学习区域的核心。自习室内的自习读书用的桌子和我们现在用的其实差别不大,其实最吸引人的还是桌面上放的书籍,但是这些自习室无法进入,这些书籍就对于游客始终充满了神秘,在自习室的一个角落,还有一个存书的书架,上面也放满了书籍,从这可以看得出,当时的黄埔军校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
生活区域主要是学员的宿舍和餐厅,这些房间体现的是生活中的日常,整齐划一的部队作风在生活区表现最突出,无论是宿舍的床铺还是餐厅的桌椅,都能透过现在的场景,让我们有课回想那个年代,一群胸怀报国理想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奋斗的样子!
办公区域还原的是当时先生们在这里备课讨论的场景,这些办公场景都很朴素,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办公区域墙上悬挂的伟人的照片,我跟着蹭了别人请的讲解,其实平淡无奇的办公场景背后,在诉说的是当时那些老师的坚定的信念。
黄埔军校旧址的面积不大,并且参观的东西如果不知道背后的故事的话,也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但是这个地方值得来的原因,本来也就不是多么美丽的景色,是感受一种信念。如果到了广州,没有来看下这个地方的话,我觉得会丢失广州这个城市魂。
旅游小贴士:以上我所分享的是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的主体景点,这个景点还包括孙总理纪念碑和孙中山故居以及北伐纪念碑景点,这些景点都通用一张门票,看过这个旧址本部之后,一定还要去看其它的。
孙中山纪念碑和孙中山故居距离军校本部旧址不远,直接出门之后就可以凭票参观,这两个景点比较简单,参观时间可以相对短一些。
1、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2、门票信息:凭身份证预约领取门票,不需要费用
3、游玩时间:建议2到3个小时
4、特别提醒:景区位于部队营区周边,景区内严禁对军事设备拍照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到大学城北站下,走B出口到公交站,乘坐383路可以直达;也可以乘坐轮渡到长洲岛。
黄埔军校旧址距离市区相对较远,但是长洲岛上的风光和黄埔军校的历史还是很还值得去了解的,如果到了广州,错过会可惜。欢迎关注过府冲州,一起感受文旅生活
‘玖’ 以前的黄埔军校现在是哪所大学 座落在哪里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旧址,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黄埔军校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1926年3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广州解放后,广州市政府和驻军修复了军校部分建筑。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1990年对外开放,2000年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
(9)现在的黄埔军校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黄埔军校创立后,曾在黄埔岛内设立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区内设立省分校。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机构,实际上不是分校。
正式建立的分校,应该从民国14年3月(1925)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开始。1926年~1927年间,在广西南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增设分校,因地取名。截止民国24年4月(1935)成都分校开学,黄埔军校所设立的分校有潮州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南宁分校、洛阳分校/汉中分校、广州分校、成都分校八个分校。
抗战前的八所分校,并非开办后就一直办理,它们的历史任务结束后,则予以停办。
‘拾’ 黄埔军校现在叫什么
截止至2021年4月29日,黄埔军校现在叫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原址设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第六期有武汉分校),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国家化”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1947年孙立人奉命在台湾训练新军,决定高雄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算入之前的黄埔军校时期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时期共办23期。蒋中正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中国国民党籍政府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
1950年10月,学校在台湾高雄凤山镇以“陆军军官学校”之名“复校”。
黄埔军校的历史: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是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着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