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颈肩不舒服,到底是肩膀的问题还是颈椎的问题,如何判断
脖子肩膀都出现了疼痛,应该考虑是颈型颈椎病或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主要就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长时间的低头弯腰,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都会引起颈肩部的肌肉软组织反复的受到刺激,从而就会导致局部的疼痛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会引起神经根的压迫,也会引起脖子以及肩膀的疼痛。
⑵ 颈肩痛是怎么回事 颈肩痛的原因 颈肩痛怎么办
颈肩痛的病因与机理与腰腿痛病相似,但有以下特点。
颈椎为整个脊柱中椎骨体积最小,但其活动度最大、活动频率最多,因而也最易引起劳损、退变及外伤。椎动脉在颈。至颈;横突孔段其内侧是易发生退变的钩椎关节,以致对椎动脉产生压迫性刺激,又由于该段椎动脉壁有丰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网,所以在椎动脉受压迫刺激的同时也刺激了颈交感神经而出现胃肠、心血管症状甚至少数可出现Homer综合征等交感神经症状。
根据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在颈椎由半屈一中立一半伸这一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范围内,颈5、6。和颈6、7,的活动范围最大,颈5、6。和颈6、7,也就较其他部位最易发生退变。颈椎间盘首先发生退变,髓核自薄弱部位突出。产生压迫症状。在后纵韧带薄弱的情况下易向后突出,脊髓是否受压还取决于椎管的状态即有无椎管狭窄,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刺激窦椎神经而出现颈部疼痛,脊髓的血管首先受压,前中央动脉或沟动脉的受压引起运动障碍,脊髓后动脉受压则引起感觉障碍。若主要是脊髓的前角或前索受压则出现一侧或两侧的椎体束症状,以运动障碍为主。脊髓的病理变化程度取决于受压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一旦脊髓变性则很难恢复,因此应早日治疗。髓核向侧后突出或钩椎关节,小关节突关节的增生均可对脊神经根产生压迫刺激而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以及无菌性炎症,产生与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由前述的椎动脉解剖特点,钩椎关节的增生退变或其关节囊滑膜的充血,肿胀及渗出,髓核的脱出,颈椎不稳以及椎动脉硬化均可使椎动脉受压或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而使椎动脉痉挛、狭窄,从而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颈肩痛治疗护理:
一、中医现代灸法治疗
《黄帝内经》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非常准确地阐明了灸疗的不可替代性。灸法,是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打通经脉,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增强新陈代谢,活化细胞,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是传统灸法的延伸,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与现代综合科技的完美结合。通过“灸疗” 、“热疗” 、“药疗”, “三效合一”的作用机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治疗效果好,秉承中医传统精髓文化。
二、对抗疗法
此病主要是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的病变,常致关节发生粘连。为此,功能锻炼和局部推拿、按摩、被动与主动肩关节运动等,是防止肩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和恢复健康的根本办法。对抗疗法要持之以恒,以自我锻炼为主,其做法:每天晨起后自觉做3 种锻炼。第一,自动按摩运动,即用健侧手揉按病肩部肌肉,由上至下、由前至后反复作按摩运动30 次;第二,肩关节运动,即将病侧上肢向前高举、向对肩高举、向后旋至对肩的肩胛部、将手在胸前做圈形旋转活动,每个动作各30 次;第三,肩肢上举运动,即预先在墙或树干上作好标度,然后用最大气力忍住疼痛将手臂由低到高地上举,使手指触到自定的标度,连续做30 次。3 项共做肩部活动180 次。如能忍痛坚持,缓慢渐进,锻炼1 个月,病痛可不治自愈。此法最有益于防止病残和尽快恢复功能。
三、伸缩疗法
病人直身跪坐于软垫物上,将两肩头尽量耸起,头颈尽量缩进(似乎感到两肩头要碰上耳朵),然后将两肩尽量用力下落,这样反复伸肩、缩颈各30 下(见图3-17),对肩颈痛(所谓“蹩筋”)有很好的疗效。
四、推拿疗法
此法主要由术者做4 个拿摩动作:
1、病人端坐,术者站在病人背后,一手置于病人的病肩上,另一手的手掌置于病人的同侧肘下;当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时,置于病肩上的手用力下压,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运动,置于时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尽量往上伸展,如此反复进行20 次。
2、术者面对端坐的病人,一手手掌置于病人病侧肘下,另一手握住病人病侧手腕,将其上肢向外作环形转动,如此反复转动20 次。
3、病人背靠墙站立,并将两手放于自己的头后,术者面对病人握住其正常一侧的肘部,使之靠墙(主要防止病人扭转身子),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病侧肘部顺势向墙壁用力下压,如此反复动作20 次。
4、令病人保持第三个手法的位置,将健侧手臂伸直过头靠墙,由术者用手抓住病人患肢的肘关节部,顺势用力朝墙壁推压,如此反复动作20 次。
以上4 个推拿动作共80 次。如病人可忍,应循序渐进,每个动作逐渐增至每次做30 下甚至40 下,每天1 次,14 次为一疗程,一般可痊愈。此法对肩周炎、肩下峰滑囊炎、颈肩综合征等疗效显着。
五、验方疗法
对肩臂痛、别(蹩)筋痛、肩周炎等风湿性痛,可用下方治之:
1、片姜黄6 克,研末水煎服。
2、嫩桑枝30 克,切碎,用3 碗水煎至2 碗水连服。
3、威灵仙5 克,防己6 克,甘草3 克、研末水煎服。
4、秦艽6 克,羌活3 克,红花5 克,丝瓜络10 厘米,水煎服。
5、老生姜500 克,葱子250 克,醪糟(即酒酿、江米酒)200 克,捣烂后,炒热敷痛处,冷后加热再敷,对肩、臂痛有效。
6、老年气血虚衰者,治以补气养血、舒筋活络之方,可用八珍汤(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党参、云苓、白术、甘草)加地龙、宽筋藤、桑寄生、丹参、羌活等药煎服,可连服10 日;羌活9 克,防风、黄柏、姜黄、秦艽、细辛、生地各12 克,苍术、白芷、川芎、甘草各9 克,灵仙24 克,桑枝30 克,共煎,分头二汤服(每日1 付服2 次),可连服7~10 天,有调理气血、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之功效,对颈肩痛即肩周炎有卓效。
六、针刺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中渚、肩、昆仑、后溪、肩贞、肩外俞、手三里、曲池、肩等穴。每日1 次,用中、强手法,至病愈止。
七、拔火罐疗法
可在痛点(阿是穴)、肩、肩、肩贞、肩外俞等穴位拔罐治疗,每日1 次,12 日为一疗程,或治愈为止。
八、西药疗法
有条件时可服水杨酸钠0.6~l 克,每日3 次饭后服,治风湿性肩关节痛;阿斯匹林0.5~1 克,每日3 次饭后服,对风湿性颈肩关节痛有去风湿止痛消炎效果;抗炎松片25 毫克1 次,1 日3~4 次口服;保泰松(布他酮)每片0.1 克,每次口服0.1~0.2 克,日服3 次,1 日不得超过0.8 克,1 周后减量1/3,1 月后减半。
⑶ 颈肩酸痛,是什么原因呢需要怎样避免
可能是经常久坐电脑跟前导致的。应该经常起来运动一下,多参加户外运动,避免久坐,没事可以按摩一下自己的颈部和肩部。
⑷ 颈椎病的症状图片有哪些
图片很多,网络一下就成千上万,形式也多种多样,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上面的图片是给两类人看的,一是患者(多为患者疼痛部位,表情的体现),而是医生(专业的如颈椎解剖图,颈椎X、CT、MRI等)。
⑸ 颈肩痛的早期,看什么科比较好
这个时候就可以去看骨科,然后去看脊柱外科,还有可能是因为颈椎病,也有可能是因为颈部受凉了,也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保持低头的姿势。
⑹ 颈肩痛困扰中国2.6亿人,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肩膀
我们在生活当中肩膀要经常动,最好是一个小时做一次运动,这样可以减少肩膀的疼痛。
⑺ 问一下颈肩痛是怎么办做完肩颈后浑身痛是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肩颈部位疼痛。出现这种症状后,具体的最佳治疗手段,应该分析是什么病因而导致的,然后针对具体的病因、病症,再采取治疗,才会收到一个好的疗效。如果是由于病人颈部过度的劳累、劳损、着凉、外伤,而导致肩颈部出现筋膜炎、棘上韧带炎,可以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局部过度劳累、劳损、着凉等不利因素,可以配合传统中医手法按摩,还可以进行穴位中药离子透入、外敷活血化瘀的膏药。一般经过正确治疗后,1-2周症状会逐渐缓解。若是病人患有颈椎病,由于压迫脊髓、压迫神经根而导致肩颈部出现疼痛,在治疗上,可以嘱咐病人卧床休息,颈部给予颈托固定,配合下颌带牵引。同时还可以口服神经营养药物,比如可以口服弥可保、甲钴胺片等。
⑻ 颈肩痛是怎么回事如何检查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颈肩痛应该如何预防?
1.注意防寒保暖
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对于预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2.加强功能锻炼
对肩周炎来说,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门球,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3.纠正不良姿势
纠正不良姿势。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4.注意相关疾病
注意容易引起继发性肩周炎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颈椎病、肩部和上肢损伤、胸部外科手术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观察是否产生肩部疼痛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减小,并应开展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
5.对健侧肩积极预防
对已发生肩周炎的患者,除积极治疗患侧外,还应对健侧进行预防。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后,对侧也会发生肩周炎;约12%的患者,会发生双侧肩周炎。所以,对健侧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⑼ 常见的引起颈肩痛的原因是什么
老年人膝盖痛;不能打弯晚上睡觉有时都会疼醒,走路时很痛,应该是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在“风湿病”中,对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如: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在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